從肺癌晚期到腫瘤消失,人民日報記者抗癌成功,4個經驗分享給你

  你認為癌症晚期還有救嗎?對於這個問題,可能部分人想都不想就回答:沒有,即使救回來,也活不長。

  然而,他卻成功逆轉人生,從肺癌晚期到腫瘤消失,創造了奇跡。

  一、從癌症晚期到腫瘤消失,凌志軍做了什麼?

  01 迎來變故

  他叫凌志軍,是人民日報的一名記者,作為時政記者,他曾記錄下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風雲變遷。

  2007年,凌志軍被查出肺癌晚期,「肺癌、腦轉移」的概率為98%。醫生委婉地告訴凌志軍,他的生存期不超過三個月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凌志軍一下子沒有回過神來,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居然會成為一名癌症患者,而且還是晚期。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死亡離自己這麼近,也體會到了癌症的絕望與無助

  冷靜下來過後,凌志軍開始問自己:難道真的一線生機都沒有了嗎?向來視死如歸的他,在無限接近死亡的那一刻,產生了強烈的求生意識。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想方設法活下來。

  02 尋找生機

  於是,凌志軍決定踏上求生之路。他接受了外科手術,切除了左肺中的腫瘤,但是沒有繼續化療和放療,也沒有相信別人介紹的「抗癌特效藥」。而是自己不斷摸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令人驚訝的是,凌志軍並沒有如醫生所說的活不過三個月。3個月過去了,他還好好活著;一年過去了,他仍健康地活著……隨著時間的流逝,凌志軍的病情逐漸好轉了。

  到了2007年的秋天,凌志軍發現自己腦轉移的症狀減輕了。去醫院復查之後,結果顯示他顱內的病灶正在不斷縮小

  03 五年後腫瘤消失

  更大的奇跡出現了,抗癌5年後,經過新一輪的復查,凌志軍顱內病灶幾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見新的異常,他獲得了重生。

  凌志軍賭贏了,他通過自己的方法,戰勝了癌症。同時,他也把自己多年來對癌症的認識整理成書出版,和更多的人分享他的抗癌經驗和心得。

  二、對抗腫瘤,凌志軍有哪些經驗值得學習?

  有人說,凌志軍的經歷是幸存者偏差,只能說明他的運氣比很多人都好。然而,回看他的抗癌經歷,他成功消滅腫瘤不僅僅只是靠運氣。對抗腫瘤,他身上有4點「抗癌經」值得我們學習。

  1、別讓醫生嚇死人

  凌志軍表示,醫生的話要信,但也不能盲目地相信。如果當初凌志軍對醫生說的話深信不疑,以為自己真的只能活三個月,那麼後來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面對醫生時,病人容易陷入兩種極端的心理,一種是醫生說什麼我也不信,另一種是醫生說什麼我都信,無論是哪種,對於治病都是有一定弊端的。

  凌志軍認為,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都應有一定的認識,別讓醫生的話把自己束縛住了。

  2、癌症不是絕症

  凌志軍認為癌症絕對不是絕症,癌症晚期也不代表沒救了。世衛組織已經明確,癌症是一種慢性病。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美國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現下降的趨勢,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超過了80%,平均存活時間也達到了10年以上,比一些慢性病還要長。

  所以,換一種方式想,把癌症當成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來治也為何不可。退一萬步來說,即使癌症無法消滅,我們也可以做到與癌共存,實現長期生存

  3、改變生活狀態

  切除左肺的腫瘤之後,凌志軍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出院後,他非常重視吃喝拉撒。在吃的方面,堅持粗、雜、素、天然的,每天喝2400ml水。

  同時,他養成了規律排泄的習慣,並且保證自己每天至少擁有8小時的睡眠時間,每天在同一時間睡覺和起床。他還堅持運動,每天走五公里,閒暇的時候去一些氣候好、空氣好的地方療養,放松身心,忘掉自己是個癌症病人

  4、術後積極參與康復

  手術之後,凌志軍雖然沒有接受放療和化療,也沒有盲目選擇特效藥,但是也在積極參與康復。他通過搜集大量的診療資訊,選擇了最佳治療方案,包括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進行日光浴、深呼吸、滑雪等,最終獲得了強大的「自愈力」。

  三、世衛:三分之一的癌症可預防

  世衛組織指出,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要想提高癌症的生存率,就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這就涉及到癌症的三級預防。

  • 一級預防:病因學預防

  限制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高鹽食物的攝入,少吃醃制和熏制食品、發霉食品、65℃以上的熱飲熱食,戒煙限酒,避免乙肝、幽門螺桿菌、HPV等病毒感染,從遠離「源頭」來降低患癌的可能性。

  • 二級預防:早期診斷

  肺癌高危人群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胃癌和結直腸癌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胃鏡和腸鏡檢查等。

  • 三級預防:康復治療

  早期癌症患者,能手術的盡量要手術;中期癌症患者,如果無法手術,可先進行放化療,將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晚期癌症患者,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為治療的首要目的。

  另外,日常還需留意身體出現的癌症危險信號。比如:

  1、身體出現肉眼可見的不明腫塊;

  2、皮膚上原有的痣或疣在短期內迅速增大、顏色變深或者發生潰爛等;

  3、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哽咽感、疼痛感;

  4、長期消化不良、食欲下降;

  5、大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增多、大便變形、便血等;

  6、發熱、乏力、消瘦。

  也許,凌志軍的抗癌經驗並非適合每一個人,但是無論如何,癌症的早期預防是十分重要的。面對癌症,我們一定要有防范意識,遠離致癌因子。

  即使不幸確診癌症,也不要抱著「必死」的想法,把癌症當成慢性病來治,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1]《重生手記:一個癌症患者的康復之路》.中國文明網.2012-09-28

  [2]《凌志軍:理性抗癌,感悟重生》.新京報.2012-10-29

  [3]《癌症的三級預防您了解嗎?專家科普解答,帶您掌握知識點!》.央視一套.2021-04-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從肺癌晚期到腫瘤消失,人民日報記者抗癌成功,4個經驗分享給你

零食怎麼吃更健康?

尋夢園

JAMA:每天走得多,可以降低死亡率!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

尋夢園

新視野|培養健康的心態與人格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