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視訊流媒體平臺Netflix曾制作出《黑鏡》、《紙牌屋》、《怪奇物語》等爆款網劇。近年來Netflix致力擴大國界,與日韓亞洲等地合作原創影集,首部華語原創影集《罪夢者》在最近上線後,卻出現了口碑兩極化的反應,在光影的背後Netflix有著怎樣的爆款方法論?
”老外看劇喜歡’從現在開始看起’,然後再告訴觀眾故事的前因後果,讓觀眾一開始完全不了解狀況,後來倒吃甘蔗、漸至佳境,這是他們的”必勝Know-how”,這跟一般電影的敘事方式不太一樣,Netflix 的這份交錯敘事的堅持,是公司策略方針等級的原則。”
《罪夢者》制作的背後故事和Netflix的4招網劇爆款方法論
招式1:用大數據決定題材
來到Netflix,諾斯的談話總是這樣起頭,”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多了廣為人知的大數據選材當武器,她說,”Netflix一直在尋找市場上沒有的內容,努力填補這缺口。”
從過往經驗和Netflix資料庫中,先訂出了”兄弟情、死刑、逃獄、復仇”等關鍵字,再以此為大方向,找上了臺灣導演陳映蓉。
招式2:從”人設”到”人”,讓本土創作者賦予作品生命
2004年,23歲的陳映蓉以浪漫愛情喜劇《十七歲的天空》初試啼聲,跳脫同志電影的悲情宿命,摘下了臺灣地區該年國語片票房冠軍。
但隨後,她轉向短片、歌手MV發展,是林俊傑、張惠妹等天王天後指名合作的導演,已近7年沒有長片作品。
Netflix為什麼會找上她呢?”很多人推薦DJ(陳映蓉綽號),理由倒不是她得了多少大獎,而是她拍的東西能引起觀眾共識;還有,她是一位會調教演員的導演,”
事實上,雖然是用大數據找出市場缺口,但Netflix的原創,傾向找在地電影導演、團隊拍攝電視作品。
用電影而非電視導演,原因是”電影導演更有原創性和觀點,能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諾斯強調。
Netflix常用一個字”真實性”(authenticity),來描述其各地取材、尋找合作夥伴的原則。
”真實性”有兩個層次:首先,從演員、語言、歷史文化和場景考究等角度,在地觀眾要能認同這部作品,相信”這說的是我的故事。”第二,從劇情鋪排、人物設定角度,劇中彰顯的人性情感,要能激起全球觀眾的共識。
簡單來說,說本土的故事,淬煉出普世價值,賣到全球市場。
招式3:掌握hook、通俗、15分鐘原則
”Hook!Hook!Hook everything!(要有鉤子!有鉤子!一直要我有鉤子!)”(鉤子)之於戲劇內容,可理解為引子、隱喻、懸念等概念,已成了陳映蓉在拍攝《罪夢者》期間,最害怕聽到的英文單字。
”創作者誰不知道hook,但Netflix會一直諄諄教誨,把這視為和觀眾溝通的基本要素,”陳映蓉說,Netflix有個”保底”的方程式,能確保目標族群不斷被打中,”他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和判斷,很準確。”
Netflix採取付費訂閱制,為了讓會員買單,對於作品節奏有高度要求,吹毛求疵的程度,細瑣至以15分鐘為一個完整單位。
好比說,Netflix要求,《罪夢者》首集前15分鐘,門要開得夠大,吸引潛在觀眾上門;每15分鐘之間,要有鉤子銜接,把人留下、知道接下來該期待些什麼;每一集收尾處,張力得再次升高,用懸念引導至下一集。
招式4:就事論事,從沖突到妥協
只不過,交出讓Netflix滿意的作品前,陳映蓉差點走不完最後一裡路,Netflix對創作過程的介入,還是讓她氣到想走人。
原來,當《罪夢者》第一集的初剪版本完成,Netflix立刻回復了滿滿40點建議,甚至提到想調動場次,打破8集結構重新來過,還給了5個修改後的影像版本,希望陳映蓉能參考。
而Netflix對創作的強勢介入,也讓陳映蓉氣到差點翻臉走人。”當時我連分手信都已經寫好了,準備分手快樂。”
當時她的反彈讓Netflix國際原創總監Erika North特地飛來臺灣促膝長談了6個小時,最終,雙方達成共識,Netflix不再堅持動大結構;陳映蓉也同意調整配樂等細微的部分,該片才得以繼續制作。
目前,《罪夢者》已經上線一周左右,評論相當兩極化,Netflix的爆款方法論在華語劇集市場能否奏效仍然是個未知數。
>首部華語劇《罪夢者》口碑兩極化!詳談Netflix網劇4招爆款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