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黃渤,國產喜劇天花板一塊出現,這場面把我笑累了

  這陣容絕了。

  沈騰+賈玲+黃渤+徐崢。

  國產喜劇天花板一起出現,場面會有多好笑?

  不用靠腦補,馬東已經幫你實現了多廚狂喜的夢幻聯動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常看肉叔的胖友們會發現,這是我第三次寫這個節目了。

  一次是剛開播就安利,一次是和蔣龍張弛面基侃大山。第三次,當然要留給最後一集的總決賽。

  不知不覺,這節目已成為許多人每周的快樂源泉。

  現在要結束了,肉叔又寂寞了。

  可以說。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絕對是2021口碑最好的喜劇綜藝。

  #能做到熱度口碑雙豐收,它到底做對了什麼?#

  在總決賽現場,沈騰表示一直在看這個節目……

  的第一集。

  什麼節目這麼經看?

  開播初期最出圈的作品,《互聯網體檢》。

  這個節目將互聯網收費亂象搬到舞臺上,相信各位沖浪er都肯定被深有體會。

  什麼「是兄弟就來砍我,我是渣渣輝」。

  什麼「想看結果就得開通超前點映」。

  每個梗都在視訊網站的雷區上瘋狂試探。

  當時編劇六獸老師就說:

  這個本子的英雄是一個企業,叫愛奇藝

  感謝愛奇藝允許我們在愛奇藝吐槽愛奇藝

  一番套娃操作,其實已經奠定了整個節目的格局:

  它沒有用行業禁忌去限制喜劇本身。

  甚至連官方都親自玩梗:

  在總決賽頒獎典禮結束後,馬東邀請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兼專業內容業務群總裁王曉暉致辭。

  我滿世界找那個愛奇藝標誌在哪呢

  一看原來在安全通道那標著

  格局,這就是格局

  一下把全場惹得哈哈大笑。

  玩笑過後,也走心。

  喜劇是節目,開心是真理

  我們那麼多優秀的喜劇演員

  你們的發光真的被看到了

  而這,就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做對的第一件事

  墾荒。

  跟很多喜劇綜藝不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給到了一個罕見的切口。

  挖掘更多豐富的喜劇類型和新穎題材,讓那些還沒被定型的優秀「新新喜劇人」、創演人得到更多展現自己的舞臺。

  很少會在一個國產綜藝如此重視編劇的價值。

  在總決賽的頒獎典禮上,節目對編劇這個職業進行煞有其事的頒獎。

  臺下的大鎖,這個不顧一切人反對,在奔三的年紀從金融行業任性轉行到編劇行業的男人,徹底破防:

  終於有編劇被認可了

  我們很少會在一個喜劇綜藝裡,看到這麼多的喜劇類型:

  比如素描喜劇sketch,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互聯網體檢》。

  陷阱喜劇系列,如誰看誰洗腦的《先生請出山》。

  還有一般只能在線下觀看的音樂喜劇、在國內冷門的漫才。

  漫才作品《大型巴士車上的奇怪鄰座》

  甚至更小眾的,像王梓的卡通風格默劇、武六七的物件劇。

  默劇《空手道高手》

  多元的喜劇類型,不斷刷新觀眾對喜劇的傳統認知,驚喜連連。

  這在國產喜劇綜藝裡,是一次新鮮而又大膽的嘗試。

  看完你會發現。

  所謂的「小眾」,是真的沒人喜歡嗎?

  不。

  只是沒有平臺讓「大眾」看見。

  現在。

  這個平臺有了。

  不僅是形式上的「新」。

  這種「新」,還體現在了喜劇節目的內容上。

  它更多地關心發生在當下的故事,講述獨屬於這個時代的新議題。

  這一點,集中體現在「大宇治水」組合的作品裡。

  尤其是要素過多的《偶像服務生》,沒有一個秀芬逃得過這些梗。

  「你怎麼這麼上菜」

  「我要和「粉絲」保持距離」

  不僅好笑,還夠辛辣。

  絕不是腦袋一拍的腎上腺刺激,而是對行業和時代的反思。

  -這魚,這魚都不錯,但是那個魚不太行

  -那魚為什麼不行?

  -因為那魚完了

  一整個精準打擊,果然內娛人最懂內娛人。

  但肉叔最喜歡的還是《時間都去哪兒了》。

  想必各位DDL人,一定都懂這句「再刷5fin鐘」的痛。

  只要一打開某社交、購物、視訊的平臺,你就已經被大數據拿捏了。

  他們就像一個魔鬼,在你腦海裡呼喚:

  「來都來了,再刷會~?」

  接著用各種「猜你喜歡」來轟炸你的大腦。

  刷刷一時爽,DDL火葬場。

  拖延症逃避工作+被各大社交平臺分散注意力……幕幕紮心。

  說!大鎖,你是不是在我家裝了監控!

  這拍的就是半夜不想趕稿的我啊

  離觀眾越近,觀眾越容易get到,喜劇效果傳達得越快。

  「大宇治水」的作品質量高,就高在這:

  總是用源自生活的真實感,帶領觀眾反過來審視自己的生活。

  笑別人,也笑自己。

  看破不說破。

  那麼,如何才能讓觀眾笑?

  這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唯一考慮的問題。

  而這,就是它又一個做對的地方

  純粹。

  它的目的很純粹,就是為了讓人笑。

  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一期的下半場,《三狗直播間》這個作品引起了幾位老師的討論。

  這是個有點莫名其妙的狗血作品。

  一個新聞直播間,因為提詞器出現故障,三位記者為了順利完成直播,頻頻亮活。

  最後紅纓槍出來那一下,肉叔都笑噴了。

  但是點評時,幾位老師對這個作品有不一樣的意見。

  懂門道的學院派認為,還有修改空間:

  撒狗血很過癮,但要是能走到正規的戲劇結構裡,會更好。

  馬東則完全不讚同。

  拋開理論知識,純以觀眾白紙心態去看的他,覺得保持原狀就夠好了。

  你們就好好的

  天天讓我樂得眼淚哇哇的

  就挺好

  看喜劇,或者說看任何藝術形式的表演,觀眾需要門檻嗎?

  而創作者們,又如何平衡熱愛跟框條的關係呢?

  沒有絕對的答案。

  看你把這個問題放在什麼場合而已。

  這波討論最可貴的是:

  節目敢於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是一種坦誠。

  更是一種對創作生命力的信任和尊重。

  君子和而不同。

  文藝創作的氛圍,也該如此。

  允許各種口味傾向同時存在,形成包容多元的土壤,才能長出旺盛的作品苗子。

  所以,肉叔很欣慰看到:

  三狗把他們的這股狗血一直撒到了節目最後。

  同樣地,這個節目也允許所有的「非主流」保持他們的原味。

  每個人對喜劇的形式及其表達,都有自己的要求。

  盡管審美是主觀的。

  但喜好是不分高低的。

  歸根到底,喜劇的藝術,就是笑的藝術。

  觀眾就是會願意為「好笑」本身投票。

  就如陳佩斯所說:

  不是喜劇有多重要,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特別重要,所以喜劇的「笑」很重要。

  我們經常談什麼樣的笑是高級的或者低級的,我覺得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人群必須有效。

  觀眾笑了,那這樣的喜劇就是有效的。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就做對了這一點

  它將「好笑」本身優先於一切形式。

  所以不管是撒狗血的「三狗」,還是戳中社會痛點的「大宇治水」,只要你好笑,舞臺和掌聲都是你的。

  而且,當下的「非主流」,誰知道會不會就是未來的主流?

  不知道有沒有胖友跟肉叔一樣。

  後面每一次看《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如果三狗組合不整點紅纓槍,不撒撒狗血,都覺得不夠過癮。

  三狗的傳染力極強,已經出現了人傳人的現象。

  現在一想起「中華有神功……」,我就已經自動腦補紅纓槍的畫面了……

  那麼說回來。

  無論是冒險墾荒,還是純粹的目的。

  歸根到底,就是一份擔當使然。

  誰的擔當?

  「舞臺」的擔當。

  總決賽上,最戳肉叔的一句話,還是出自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總:

  我們將繼續不遺餘力跟中國喜劇鼓與呼

  明年我們一起繼續搞喜劇

  相信喜劇的春天會越來越好

  「鼓與呼」,就是作為提供舞臺方的這份擔當。

  每個年代都不缺熱愛舞臺的年輕人。

  他們只缺一個機會,就能將自己百分百呈現給觀眾,煥發行業生機。

  這正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這個節目最大的意義。

  於演員,它是發光的平臺。

  於觀眾,它是發現優秀演員的平臺。

  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做到了,並且做好了。

  為了一個作品,所有臺前幕後死摳細節,只求呈現最好的舞臺效果。

  就說把蔣龍和張弛這兩位籍籍無名的寶藏演員推向觀眾的《這個殺手不大冷》。

  作品幕後功臣之一,編劇六獸老師,在頒獎典禮上感慨:

  第一次看到那個車臺(的景)的時候

  我內心的第一個感覺是:我的作品配不上這個景

  是真的 我從來沒有想過

  我的作品能在這麼好的一個環境下出現

  「配不上」。

  一種被重視的受寵若驚。

  真得好好誇誇這節目的幕後。

  行業需要好演員,演員需要好劇本,而好劇本需要被好景落實。

  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除了演員演繹本身,景別的布置,承擔了讓人入戲的一部分。

  肉叔很喜歡的一個作品,《父親的葬禮》。

  別聽名字以為是煽情向就錯過了它。

  這是一個能從頭讓你驚嘆到尾的作品,堪稱史上最離譜葬禮。

  是每個觀眾都會一邊大喊「這是什麼鬼?!」

  又一邊笑到直不起腰的無厘頭神作。

  用主創土豆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全新的,無法定義的作品」。

  要素過多:科學家、半人馬……最後出現一個巨大的土星……

  連學院派代表人物於和偉老師都忍不住真香,要「打臉」為這個作品打call:

  你看他這個用得就好

  我覺得他這個完全是有的放矢了

  所以我覺得

  不是一定要走所謂的學院派

  當被問到怎麼理解這個作品時,他也「學壞」了:

  我不需要理解

  真香永遠不會缺席

  對嘛!好笑就行了,不是什麼都非得有個所謂的「深度」。

  正如全程笑到飆眼淚的馬東老師說:

  我幹嘛要聽懂鳥叫的聲音,我聽著好聽就行了。

  可以這麼說。

  如果沒有幕後,特別是給力的道具組,這個作品呈現出來的效果或許會大打折扣。

  再比如節目裡螢幕CP:皓史成雙。

  肉叔尤其喜歡他倆作品裡埋的小細節。

  首先是BGM。

  肉叔合理懷疑他倆都是告五人的歌迷。

  不僅作品直接以歌名為名,恰如其分配合同名BGM,實在是太戳了。

  特別是《愛人錯過》和《披星戴月的想你》,都帶著點時間循環的概念,跟他倆的作品不謀而合。

  最後的作品《披星戴月的想你》結尾處,兩人回到最初相遇的地方

  第一個作品《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的那輛計程車。

  這個callback,也宣告在這個節目中限定的「皓史成雙宇宙」,完成最後的閉環。

  這種巧思,在江東鳴組合的「劉關張」系列裡也同樣存在。

  一段全網出圈的「出山舞」,將陷阱喜劇玩出花,魔性又有趣。

  在最後一個作品裡,更是串聯過往所有經典元素,手動鬼畜。

  又一個完美的callback。

  通過這種共創機制,節目和演員才創造了這個不可復制的爆款。

  某種程度上,《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成功是必然的。

  這種對創作者和作品的重視,說白了,是節目組扛起的一份行業責任。

  它願意冒險

  為這群熱愛喜劇的演員備好土壤,好讓他們在其中安心創作。

  這個風險的回報是什麼?

  演員也用他們的專業能力,反過來成績節目。

  俗話說,種善因得善果。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就這麼爆了。

  要知道,從開啟項目到錄制,節目總共花了將近9個月。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環境下,米未花這麼長的時間,甚至擱置王牌節目《樂隊的夏天》,將籌碼放在一群沒有流量的小眾演員身上。

  為什麼?

  馬東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

  他想給演員們提供一個上升的階梯

  盡管這件事很難,但米未願意嘗試。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就是他為喜劇演員們提供的「上升階梯」。

  尤其是總決賽最後設置的頒獎典禮,徹底走心了。

  它不光光是一整季的總結。

  對演員來說,這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認可,一把通向未來的鑰匙。

  寧浩導演托我帶句話

  他的電影在等著你們

  將一眾行業大咖——制片方、出品方、導演等等請到現場,這一舉動切切實實地讓演員們被行業所矚目。

  說白了,就是有戲拍、有錢掙了。

  還記得有一期的花絮,孫天宇在排練間隙打飯,打滿了一整盤。

  他對此解釋道:

  回家是再餓不敢太多吃。

  是啊,當創作者不再擔心吃不飽。

  當堅持和熱愛,能讓他們獲得繼續追逐「月光」的「麵包」時。

  才證明

  喜劇的春天,真的來了。

  本日打工人:王家衛生委員

>賈玲+黃渤,國產喜劇天花板一塊出現,這場面把我笑累了

大氣典雅的漢唐舞蹈《清平樂》,美得優雅 令人陶醉~

尋夢園

玉樓春:4位公子娶了5位奶奶,最幸福的是姚滴珠,最慘的是二奶奶

尋夢園

小說:想徹底搞垮假千金,真千金為讓對方更恨自己,勾引她男朋友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