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不完美的她》:跨越黑暗,互相取暖,以愛之名治愈你

  作者:文娛小仙女(原創)

  一個有態度的吃瓜大眾

  導語:

  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神秘的「庚子年魔咒」。澳洲山火、美國流感,再加上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已經讓人類的生存環境備受考驗,後來曝出韓國「N號房」和鮑毓明事件的熱點新聞,更像是打開了充斥人性陰暗面的潘多拉魔盒。巨大的輿論爭議漩渦中,這部3月27日開播的女性話題劇《不完美的她》甚至具備了某種神奇的預言性質。

  周公子參演的這部新劇翻拍自十年前豆瓣評分高達9.4分的日劇神級IP《Mother》,主題是獨立女性的自我救贖,主要講述林緒之(周迅飾)撕開過去,尋找真相,守候愛與希望的故事。國內新版的卡司陣容異常豪華:靈氣周迅、文藝黃覺領銜主演,霸氣惠英紅、溫婉趙雅芝特別出演。一眾天然高級臉演技派同臺飆戲,觀眾期待值爆棚,讓這部劇未播先火。

  對比這些年霸屏的言情偶像劇和古裝玄幻劇,聚焦現實題材的這部都市懸疑劇,題材相對新穎,立意深刻,落地現實,並且在戲劇性和真實性之間保持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直面生活的苦澀與溫暖,多角度探討女性成長、家庭教育、兒童保護等社會問題,彰顯出濃厚的社會關懷。

  備受期待的劇作開播,評分卻從中上級別的 7.5,跌到現在的及格線6.5,「涉嫌抄襲」「毀經典」的質疑聲接踵而至。那麼這部劇到底可看性如何?今天我就從藝術價值和深層立意兩方面為大家解讀這部犯罪懸疑的外殼下,承載著對「家兇狠童」控訴思考的新劇《不完美的她》。

  一、藝術價值

  1、電影質感

  

  國產劇的進步在近些年更加明顯。相對於從前的摳圖、演技尷尬、各種粗制濫造、邏輯不合理,現在的良心劇集越來越多。像是《瑯琊榜》、《偽裝者》、《甄嬛傳》、《延禧攻略》,甚至網劇《白夜追兇》、《無心法師》、《唐人街探案》……劇情設定和服裝道具,邏輯縝密又美感十足,再加上過硬的演技助陣,最終呈現的整體質感和視聽效果都會相當不錯。

  19年雷佳音、易烊千璽參演的神級網劇《長安十二時辰》,更是刷新了觀眾的審美。電影質感的視聽語言、傳統文化中的美學傳承和人物情感上的價值體現都意味著國內網劇市場進一步成熟,管理手段也逐步健全,這意味著高質量的作品成為未來網劇制作的唯一有效門路(粗制濫造會被罵死)。

  在觀眾審美提升的大背景下,這部2020年伊始開播的《不完美的她》,也是延續了之前的良心網劇潮,在基礎的美感層面呈現得相當精致。

  畫面的電影質感,基礎部分通常取決於攝影師、美術指導和導演三者對劇本的理解以及表達。根據整個故事的風格,從置景方面做考慮,最終呈現出與故事基調統一、且能有效營造劇情氛圍的畫面呈現。

  置景涵蓋場景和服裝,這些實體物品的視覺呈現,通常由美術部門負責,並且直接和預算掛鉤,肯定是錢越多越好,但也並不是只需要錢就能做好。工作人員對故事的理解是否深刻,能不能根據故事和人物搭配合適的場景,調整場景配色、人物著裝,完成準確的劇情氛圍表達,才是決定劇集品質的最大因素。

  《不完美的她》因為是現實主義風格的女性題材都市懸疑劇,很多時候要呈現壓抑冰冷的氛圍,某些涉及回憶的場景還需要年代感的懷舊,所以場景的布置以及人物的服裝上,多以黑白灰冷色調為主,印象深刻的是第五集緒之和養母袁玲約在餐廳吃飯的場景,冰冷且讓人毫無食欲的冷色調藍色系,石材質感的桌子,壓抑封閉的空間,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主角拒人千里之外的森然寒意。

  

  劇集最初林緒之穿黑色衣服居多,運動時穿黑衣戴白帽;查長川生物的時候黑衣黑帽;後期色彩逐漸轉淡,從灰色到白色;直到大結局的海邊,轉變為熱烈陽光的明黃色,象徵著她終於擺脫陰影,點亮了內心的一束光。

  2、 演員演技

  這部《不完美的她》制作方明顯是誠意和野心兼備,想要呈現給觀眾驚喜的效果,實力派演員雲集:影後周迅,實力派黃覺、老戲骨惠紅英、趙雅芝、金士傑同臺飆戲,帶來精彩演繹。其中周迅、惠英紅、趙雅芝組成的三人神仙陣容,未播先火,更是讓觀眾極為期待。

  這部劇的題材選擇決定了對人物內心的刻畫是重頭戲,哭戲很多,對峙也很多,這樣一來,對演員的演技要求必然比一般的偶像劇更高。所幸這樣豪華的卡司陣容並沒讓大家失望,就連飾演蓮生的小演員陳思諾都表現驚艷,長相也和日版的蘆田愛菜如出一轍。所以那些對這部劇打低分的朋友也情不自禁對演員格外寬容。

  

  周迅在最初追尋身世之謎的時候,內心的恐懼掙紮和對遺棄的敏感都表現得極盡描摹,後來和黃覺飾演的記者田放坦白感情經歷的那集,說話時的結巴和遲疑,都源於內心對自己行為的不確定她一直在試探,不敢觸碰這個世界,不敢觸碰別人的愛。

  惠英紅飾演的上市公司老總袁玲,對外霸氣、對內溫柔,演繹出一種開明而執著的母愛;趙雅芝飾演的生母鐘惠,看似柔弱卻內在堅強,為了女兒不惜犧牲自由;李澤和小武,一老一小兩個變態,都被演員刻畫得入木三分。從演技角度評價,這絕對是一部良心網劇。

  3、 劇情改編(最大bug)

  原版IP來自日本,豆瓣評分高達9.4,後來韓國翻拍,評分也在8分以上,但是到了國產版本卻口碑暴跌,在劇情改編方面明顯「水土不服」。

  首先第一點就是關鍵情節本土化不足,國內的家暴劇最符合實際情況的呈現應該是2001年馮遠征和梅婷主演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那樣的暴力才是國內家暴現場,而不是充滿隱晦陰騭的日式變態意味,這樣的情況實在太少了,很難引起觀眾共情。

  惡心的繼父小武和蓮生玩兒的遊戲在國內背景下,也不應當是那種Cosplay和洛麗塔這樣太過小眾的文化植入,懸浮在劇情之中,總有種割裂的感覺。

  其次劇集的很多主題不是通過人物行為來展現,而是通過臺詞硬說,太過直白的填鴨式輸出,讓觀眾很尷尬啊!尤其是小女孩嘴裡常說的那句,貫穿劇集始終的臺詞:「要記住好的事情,忘記不好的。」其實更好的展現應該是鐘惠在結尾時對小郭警官說得那句話:「李澤是誰?」她終於在勇敢面對之後,選擇了忘記和釋懷。

  

  最後,劇情充斥著各種偶遇、巧合,相比日版的人物設定(和小女孩朝夕相處的老師),周迅飾演的林緒之這個高端駭客(白帽子)和蓮生的相遇和糾葛,說服力明顯不足。

  怎麼就能憑借小女孩身上的傷一眼認出同類,然後母愛泛濫冒著觸犯法律的風險,奮不顧身決定拯救?那段獨白充滿安妮寶貝和郭敬明式華麗文藝的腔調(也沒很差,中學時很迷這種,就是不夠深刻高級)。

  小郭警官、記者田放、還有果之和小耿這對兒CP都有智商欠費,被彈幕狂罵的橋段。印象深刻的就是穆靜來找田放的那集,略施小計就從果之男友手機上得知了袁家別墅的地址,追上門來。更別提角色動機不足、前後矛盾、音效加持下,為了懸疑而懸疑、剪輯破碎(雖然這樣的敘事我能看懂,但也有點故弄玄虛)……

  還有迅哥兒和黃覺的那場激情戲,簡直了!頭一次福利鏡頭都被彈幕罵到懷疑人生。不是拒人千里之外,連最好的閨蜜都不能擁抱嗎?這才認識幾天的油膩男就零距離接觸了?感情線怎麼就到這個地步了,中間的發展過程呢?細節呢?我作為觀眾確實有點不能接受。

  二、深層立意

  這部劇以周迅飾演的林緒之為主角,詮釋了一場關於尋找真相,治愈童年被拋棄的心理創傷,機緣巧合遇到那個擁有相似命運的同類穆蓮生,進而互相拯救的故事。在這個漫長的靈魂救贖之旅當中,很多深層的立意逐步凸顯,耐人尋味。

  人物設定:處事果敢、智商超群的網路安全調查員林緒之,身份是上市公司老總的養女,過著高收入人群的精英生活,就業後的十幾年間,成長為公司元老,性格生人勿近,獨來獨往,妥善完成自己的每一項工作。她有著近乎完美的記憶力,生命中每一次喜悅與悲傷,都鐫刻在腦海裡,無法遺忘,卻唯獨失去了五歲之前的記憶,這件事也成為她的心魔。

  童年創傷:這個記憶的黑洞,就是她的童年創傷,造成了林緒之對未知的恐懼。當老板兼好友高山委托她處理一宗有關「長川生物」的網路泄密事件時,林緒之和「泄密者」自媒體記者田放在大連狹路相逢,因為林緒之在警察面前冒用了田放名字,所以兩人被裹挾到「失火誘拐案」當中,林緒之也通過這件事意外揭開了自己那個記憶黑洞的面紗,完成了自我拯救。

  1、家暴造成的童年創傷並不鮮見,並且很大程度和成年後的憂鬱症相幹,應當引起重視

  最近韓國的N號房和國內鮑毓明事件,讓我們意識到「惡魔在身邊」,讓家裡有女孩的父母更加揪心,畢竟我們看到的現實永遠比影視作品來得更加殘酷和冰冷。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表明,全球有超過1/3的人口經歷過童年期創傷。在經歷童年期創傷的人群中,患有精神障礙的約28.9%,且童年期創傷的影響可能貫穿於整個生命歷程。童年期創傷會導致認知心理模式改變並顯著增加憂鬱症的患病率,此外,童年期創傷對憂鬱症患者的表觀遺傳、大腦結構的改變也有一定的影響。

  作為家長,除了保證孩子吃飽穿暖,在物質和身體上滿足和保護他們,更要注意童年期的心理健康問題,盡量避免童年創傷,從而減少孩子長大後憂鬱症的發生幾率。

  在追劇的時候注意到一個多次出現的意向,暗示了蓮生的遭遇和恐懼(家兇狠童甚至猥褻)。穆靜出門回來,恰好看到尚武像個變態一樣給穿著白色紗質公主裙的蓮生塗口紅,她作為親生母親不僅沒有保護自己的女兒,反而出於莫名陰暗的嫉妒心理,惡意揣測,大罵孩子「惡心」,明明是作為繼父的尚武行為不端,但她卻因為自己的軟弱,沒勇氣指責或者離開。

  這些畫面給幼小的蓮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創傷,就像長大後的林緒之怕火,後來逃出魔窟的蓮生在安全的環境下,看到小阿姨果之送的白色公主裙依然怕到瑟瑟發抖。這樣的反常行為引起了林緒之的重視,決定帶孩子去求助心理醫生(第11集)。

  但林緒之本身就是一個有著嚴重童年創傷的人,所以心理醫生說了這樣一段話: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種現象,表面上看一些患者得了顯而易見的疾病,但是究其根源你會發現,他身邊有個親近的人,病得比她還重,卻隱藏得更深。在兩個人的關係中,這個隱性患者往往處在強勢的位置,對顯性患者有著絕對的影響力。一般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先要治療那個病得更重的,才能挽救另一個。」

  從這個角度看,蓮生的生母穆靜和後來的林緒之都有童年創傷造成的嚴重心理問題。在治愈孩子之前,先要拯救自己。

  2、大腦對生命中消極的事情反應強烈,總是不能輕易忘記

  「以後要忘記壞事,想著好事啊!」七歲的蓮生對林緒之說出這句價值觀成熟的暖心臺詞後,也借著其他角色「重復喚起」,貫穿始終,成為了全劇的重要主題。包括入獄後的穆靜囑咐蓮生的話語,和片尾鐘惠那句「李澤是誰啊?」都代表了對噩夢的刻意遺忘。

  美國的心理學家們研究發現,人腦中主管恐懼以及擔心害怕等負面情緒的區域,在人們經歷消極事件時細胞活動就會明顯增加,擔心害怕的情緒隨之產生同時,而這種腦細胞活動又加深了對這些消極事件的記憶;而當人在經歷積極事件時,腦細胞活動程度就不會那麼大。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經歷消極的事情時,記憶的時間總會比較持久,而積極的事情就不那麼容易被長久記住。

  從進化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恐懼害怕等負面情緒是人類最為古老的情緒。遠古祖先沒有能力去控制自然環境,危險如影隨形,這使得恐懼的情緒深深烙進他們的心靈,並逐漸發展成為一種人類本能。只有牢記這些負面情緒,在以後的危險環境中出現相同的情況時,就會有思想準備。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

  但面對童年創傷時,就必須求助心理醫生,清除負面記憶。心理學家會建議患者將目光和思想聚焦在那些美好的事情上,停止重復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情,不要反覆地將那些不好的事情和傷害拿出來回憶。這樣的方式也契合了蓮生常說的那句話「以後要忘記壞事,想著好事啊!」,成為劇集的主題。

  3、愛是付出越多,收獲越多,而自私的母親拋棄孩子,生活也不會變好

  這部劇算是典型的「先致鬱,再治愈」的作品。人物設定除了代表人性陰暗面的明顯變態反派,還有很多關鍵字是「愛、希望、救贖、親情、治愈、感動」的暖心人物,在這個懸疑劇的暗色背景下熠熠閃光。

  首先,愛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付出越多,收獲越多」的神奇事物。每個人都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與他人和世界建立聯繫,而這種關係是否能讓雙方得到愉悅和成長,就看你秉持怎樣的態度。是友好還是刻薄,是愛還是恨?而發自內心的愛,總是能升華一段關係,為靈魂帶來救贖和滋養。

  就像劇裡的林緒之,本來是有著童年創傷,孤獨封閉的人,但在遇到同樣經歷的小蓮生的時候,就出於本能希望把自己的愛給她,義無反顧幫助她。甚至在歷盡波折之後把小愛升華為大愛,賣房子和閨蜜一起致力於慈善公益項目「暖心媽媽」。

  辦了249家福利院,「不用一孕傻三年,還有人叫媽媽」,並且在回歸之後破天荒克服了內心的障礙,給了閨蜜一個暖心的擁抱。她在付出愛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的愛,也讓自己走出陰霾,得到救贖。

  就像田放說得:「愛很難,但你不試一下,又怎麼知道不會好呢?」在結尾處田放對緒之說了「我愛你」,三人站在海邊看煙花,如果這個CP成真,那在法律上收養蓮生也就變得順理成章,對渴望成為「林小鷗」的蓮生來說,算是最美的結局。

  反觀蓮生的生母穆靜,就是那種因為自私,拋棄孩子的狠心母親,但她錯了,丟開這個「累贅」,她的生活也不會因此變好。毫無尊嚴的討好,只能讓男人更不把她放在心上。

  

  這個「討好」的問題,緒之特意和蓮生提起過。「當女孩子啊,不要把討好當成一個習慣,會發生靠山山塌的情況」,在前幾集的劇情中,我們能看到被塞進紙箱虐待的蓮生,為了避免被拋棄,還違心地和母親說「真好玩」。

  最後果然還是換來「靠山山塌,靠人人跑」的情況,討好沒用,該來得還是會來。蓮生的暖心親情都是從萍水相逢的林緒之一家人身上得到的。近乎完美的養母袁玲對緒之說,做一個好媽媽,要學會妥協和求助。她為了蓮生改變自己,學做飯,變溫柔;會為了蓮生尋求生母和養母的幫助,當真是百煉鋼化做繞指柔。

  結局那個關於海鷗和承諾的闡釋再一次治愈了觀眾:

  「你知道媽媽為什麼喜歡候鳥嗎?因為候鳥的故事,就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一個對歸來的承諾。它們可以憑著在雛鳥時看到的星星的位置作為自己的道標,不管飛到多遠都能回家。所以我相信將來我們一定能重逢。」

  

  總結一下:

  這部翻拍國產劇確實沒有那麼好,但也沒有那麼差。這部劇完全從女性視角看家庭暴力、母愛、人性、代際沖突等話題,展現了女性的生存百態和自我成長,對於「家兇狠童」的社會問題引起關註,促進相幹法律法規的完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溫暖和正能量 。

  也確實存在跨文化改編後「水土不服」的劇作問題,人物形象、關鍵劇情甚至臺詞呈現都有種奇異的「漂浮感」。但也因為周迅、惠英紅和趙雅芝等實力派的演繹,讓觀眾能夠忽視BUG把劇追完。

  周迅飾演的林緒之,試圖尋找真相、跨越黑暗的過程雖然是艱難的,但是好在有愛的人可以互相取暖。偶然出現點亮她童年黑暗記憶的林小鷗;無條件相信並幫助她的鐵桿閨蜜兼美貌女上司;給了童年的她超越姐妹的愛,霸氣又暖心的養母;為了保護親生女兒寧願坐牢十五年,柔弱又剛強的生母;甚至是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

  這些看似不完美的她們,都在努力地給出自己完美的愛,在這個過程中,她們彼此依靠、相互陪伴,用心中的光重新點亮了對方,也治愈了每一個聆聽故事的我們。這種跨越黑暗,互相取暖,以愛之名治愈你的劇情,再加上電影級別的卡司陣容和視聽語言,就決定了這部劇還是瑕不掩瑜,值得一看的。尤其配上周深天籟之音演唱的主題曲《有一件美好的事情將要發生》,絕對驚喜哦!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深度分析《不完美的她》:跨越黑暗,互相取暖,以愛之名治愈你

看多了容易做夢

尋夢園

讓人叫絕的星辰詩:手可摘星辰,滿船清夢壓星河,句句巧妙輕靈

尋夢園

物業服務有瑕疵,法院判決業主全額支付物業費?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