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不調理,疾病纏上你!養生記住「四個三」,健健康康保平安

  據健康時報微信公眾號消息:

  3月20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春分節氣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相平,此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北半球開始晝長夜短。中醫上養生重點也要講究「陰陽平衡」。

  資料圖片。耿玉和攝

  春分養生貴在「平衡」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該節氣正好處在春季的正中間,將90天的春季一分為二。

  《黃帝內經》中記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意思是說陰精內守,陽氣固密不散,陰陽雙方保持動態平衡,才能使人精神充沛。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郭茗醫師接受揚子晚報採訪時提醒,在春分節氣的養生上,要注意「陰陽平衡」的原則。春分時在膳食的搭配上要盡量做到多樣化。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飲食搭配,如在吃鴨肉、海魚等寒性食物時,可以搭配蔥、薑、酒等熱性食物,來平衡食物的寒熱屬性。

  另一方面,春季肝氣旺盛,加上春分時節雨水漸多,濕氣漸增,易損傷脾胃,因此在食物的選擇上應做到「減酸增甘」及「健脾化濕」,也就是要多吃甘味、健脾的食物,如大棗、薏苡仁、芡實等。①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松愉快、樂觀的情緒,安養神氣,與春分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相適應,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

  春分時節最易出現這些問題!

  1、睡不好

  「在這個時期就醫的失眠患者依然很多。」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彭康接受廣州日報採訪時解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許多疾病發作的季節,中醫稱之為「二至病」和「二分病」。在季節變化的節點,日照、氣候變化會影響人體內分泌代謝,一些體弱或有基礎疾病的人尤其敏感,也更容易誘發或加重睡眠障礙。

  特別是一些體虛陽氣不足或肝鬱陽氣鬱滯的患者,現代醫學認為腦供血不足的患者,由於春天陽氣升發,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腦部供血可能更顯不足,就會加重睡眠障礙。②

  2、情緒不穩定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天津中醫藥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指出,春分後白晝增長,人們活動增加,易有春困的感覺,加之人體陽氣隨著自然界的升發而波動,影響肝氣的條達暢快,易出現情緒不穩定,也就是春躁。

  可以通過早睡早起,調整運動量來改善,飲食方面要多吃些綠葉蔬菜,適當喝些玫瑰花或菊花茶,以疏肝解鬱或疏散風熱,提振精神。③

  3、血壓易波動

  張伯禮院士還提醒,春暖乍寒,血壓易波動,容易誘發心絞痛、中風等病症,故心腦血管病患者不應盲目停藥或減藥。③

  4、腹痛腹瀉

  雲南省中醫醫院光華院區急診科主任葉勇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中醫認為,春天脾胃比較弱,平素脾虛、舌苔白、容易腹瀉、更易受外邪,易出現腹痛腹瀉,其特點是腹痛明顯。大風天應少到戶外,做菜時可加幹薑或生薑。④

  5、傳染疾病

  春天是疾病多發的季節,尤其是一些傳染病,如流感、麻疹、流腦、結膜炎、腮腺炎等。其實,家永遠是預防傳染病的第一陣線,首先,家人都要有防病意識,提前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識。其次,就是要提前做好預防接種,如流感疫苗、流腦疫苗等。④

  6、感冒流涕

  此外,春分時期風多、風大,易感冒流涕,養生要多到戶外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資料圖片。董乃德攝

  春分時節養生 「四個三」

  1、吃「三香」

  1)吃香椿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紫金館食療專家郭海英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而且春分這個時候的香椿,香味濃鬱,鮮嫩清脆,口感和營養都是最好的,可以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香椿需要先焯一下。⑤

  2)吃香菇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瘰癧科副主任中醫師徐大成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春分以後,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內分泌激素尤其是生長激素分泌增多,是孩子長個子的最佳時段。眾所周知,長個子離不開維生素D。怎樣攝取呢?建議大家吃點香菇飯。⑤

  3)吃香麥菜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運動保健門診副主任醫師李靖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春節睡不好,可以吃點香麥菜。香麥菜具有清燥潤肺等功效,是一種低熱量、高營養的蔬菜,長期適量食用,有助於睡眠。⑤

  2、喝「三茶」

  春天各種毛病不斷,忽冷忽熱容易感冒,北方多風乾燥,春困爬上眼睛……喝這三杯茶來緩緩。⑥

  1)杭白菊降火茶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伊美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春夏季節,身體很容易上火。如果是肝火旺,可以選擇菊花茶。喝菊花茶的時候,可加幾粒枸杞,也就是菊花枸杞茶。菊花包括貢菊、雪菊、杭白菊等,其中杭白菊去火功能更強。如果是心火比較旺,舌尖發紅這種情況的話,可以喝點蓮子心茶。

  2)百合補水茶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舒蘭婷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百合是補水的佳品,尤其是鮮百合,買回家煮水喝,可以給身體補補水。先用沸水煮一下幹百合,大約10分鐘左右即可飲用,由於這樣制作出來的百合茶很清淡,可以當水喝,不過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喝太多。

  3)檸檬醒神茶

  國家高級公共營養師郭賽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自制蜂蜜檸檬茶物美價廉,可幫助提神醒腦。

  選兩個中等大小的檸檬,用鹽水洗淨瀝幹後切片,找一個小玻璃罐,一層檸檬一滴蜂蜜,直到鋪滿整罐。然後密封放入冰箱,隨喝隨取即可。若怕苦,可以把籽去掉,另外蜂蜜檸檬茶不宜用過熱的水沖泡,溫水即可,水太熱會破壞維生素C,這酸爽,不清醒才怪。

  3、揉「三穴」

  1)揉曲泉可養肝

  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謝煜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春季正是養肝最佳時,此時不妨揉揉曲泉穴。

  彎曲膝蓋,當膝內側橫紋頭上方,摸到一骨性突出(股骨內側髁),該骨性突出後緣凹陷中,即是曲泉穴的位置。

  按摩的時候,行指揉法,將拇指腹置於對側穴位,其餘四指於大腿後固定,拇指稍用力按揉,以微覺酸痛感為度。每次可按揉約5分鐘,每日可行多次。⑦

  2)揉玉枕防春困

  安徽省中醫院王金山2011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按摩玉枕穴,有助於改善春困。

  玉枕穴,位於人體的後頭部,髮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左右各一。

  兩手拇指置玉枕穴處,做橫向按揉30~50次,也可用兩手拇指指腹摩擦或兩手拇指尖點按30~50次,每天1~2遍,以局部發紅髮熱為止。⑧

  3)揉中脘助消化

  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謝煜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春季,大自然之中的陽氣正在從土地裡往上冒,在空氣中和寒氣交匯,人就會感覺生活環境要比冬天時潮濕了一些,身體也自然容易受到寒濕之氣的侵襲。這個時候,利用好中脘穴,就可以健運脾胃,從而抵抗寒濕之氣的侵襲。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也就是人體胸骨與劍突的結合部位與肚臍連線的中點。

  用食指和中指並攏,點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按揉(指腹不離開皮膚),或者是用手掌根部按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按揉。每次按揉10~5分鐘,力度以舒適為度。⑨

  4、捂「三處」

  河北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袁曙光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尤其是對老人,「春悟」很重要。⑩

  1)捂腿腳:重點要捂腳、腿,繼續穿一段保暖性好的棉褲,不能隨意過早脫去厚棉襪換上薄襪子,也不要過早穿單鞋。

  2)捂肚:用純棉內衣貼身使用,把內衣束到褲子裡,這樣能防止肚子因受涼而引起腹痛、腹瀉等。

  3)捂背:背部適度溫暖有利於體內陽氣升發,可預防疾病,減少受涼、感冒和患肺炎的機會。

  另外,清明節前後,待氣溫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上並逐漸穩定時,「春悟」活動就基本結束了。

  本文綜合自:

  ①2022-03-18揚子晚報《春分「晝夜均等、寒溫各半」,飲食也要注意陰陽平衡》

  ②2022-03-18廣州日報《春分時節巧養生 破解晝困夜失眠》

  ③2022-03-19天津中醫藥大學(tjzyydx1958)《中醫名家談二十四節氣——張伯禮院士談春分節氣與養生》

  ④2017-01-24健康時報《家是三月養生主戰場》

  ⑤2014-03-27健康時報《春分時節吃「三香」》

  ⑥2016-03-29健康時報《春天喝好三杯茶》

  ⑦2019-03-12健康時報《春季養肝揉揉曲泉穴》

  ⑧2011-03-10健康時報《防春困揉玉枕穴》

  ⑨2017-03-14健康時報《揉中脘助消化》

  ⑩2016-03-18健康時報《春捂三處來強身》

>春分不調理,疾病纏上你!養生記住「四個三」,健健康康保平安

健康科普,有所為有所不為(健康直通車(第92站))

尋夢園

每周吃12個雞蛋和吃2個雞蛋的人,有何不同?來看研究結果

尋夢園

腦供血不足,常常頭痛眩暈耳鳴,這3藥從多角度出發從根源上改善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