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為什麼拒北城一戰當中,鮮少有三教中人參戰?

  拒北城一戰,可以說是奠定涼莽雙方形勢的一戰,也可以說是決定了天下歸屬的一戰。如果說拒北城一戰,北涼軍敗退的話,北莽大軍就可以當者披靡,橫掃華夏。而除了甲天下的北涼鐵騎以外,離陽的其他軍隊根本就沒有實力阻攔北莽大軍。所以拒北城一戰,對於涼莽雙方來說,都至關重要,不得有失。

  而十八位宗師前來拒北城助陣的,除了少部分是看在徐鳳年的面子上,其實大部分還是大義所致。雖然他們可能是北涼人、南疆人、東越人、西蜀人,但是他們都是華夏人。軒轅青鋒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北莽蠻子足足百萬青壯已經就在邊境上,我離陽男人安在?

  

  離陽王朝除了北涼道以外,還有十二道,有六十三州,兩百七十餘郡。但是朝堂之上,除了張巨鹿等少數幾個人將北涼的百姓當成離陽的百姓以外,其餘的人皆把離陽百姓當做是抵擋北莽的人牆罷了。但是在江湖之上,在市井之中,擁有大義的人從來不少。靖安道、東越道、江南道、淮南道、南疆道皆有俠士赴涼莽戰場馳援。

  

  而在拒北城外的十八宗師當中,絕大多數都是武夫,只有兩個算是三教中人的宗師參戰,一個是武當山的俞興瑞,屬於是道教中人,另一位是南疆的程白霜,屬於是儒家中人,其他的十多位都屬於是武夫修行者。為什麼三教中的人鮮少參加戰爭呢?

  

  程白霜是龍宮頭號客卿,南疆江湖第一高手,本來是南唐豪閥,也是一等風流儒士,國破之後才開始學武,但是止步於指玄境。在武當山抓住了契機,以氣節千秋不移,精神萬古長青的報國之心入大天象境,半步儒聖境。也就是說雖然程白霜的大天象境,但是實際上他的大天象境並非是武夫的大天象境而是儒家的大天象境,他的武夫實力還是指玄境。

  

  程白霜之所以參與拒北城之戰,一個是因為他原來為武夫指玄境,有足夠的戰鬥力一戰,另一個就是他立的志是國難當頭,慷慨赴死,雖死無憾。不想成為百無一用是書生,而是想將讀書人一身所學落在實處,而非獨善其身做那山中宰相林下神仙。

  

  俞興瑞的內力渾厚卻僅次於王重樓(洪洗象這個掛不算),他應該是地道的道教中人,也是後期武當山輩分最高的人了。但是我在文中有看到這麼一句描寫俞興瑞的話:「修不得仙,只好修力」。這句話來猜測的話,俞興瑞想必也不是正統的道教中人,還有一句話說俞興瑞性格任俠豪邁,由此可以猜測出來他可能走得也是武夫道路。

  

  而俞興瑞之所以參加拒北城之戰,一個自然是因為他有戰鬥力,無論他是道教還是武夫的門路,內功深厚都不是假的,有足夠的戰鬥力。另一個原因的話,就是因為俞興瑞他和其他道士不同,他是從小就在涼州長大的,屬於是北涼人,護衛北涼就是護衛他自己的家。

  

  而三教中其他的人為何不參戰呢?一個大概就是上面所說的戰鬥力問題吧,三教中人想要入一品需要的是修道,而武夫想要入一品就得修力。所以三教中人的戰鬥力是極其有限的,特別是在入一品之前。軒轅敬城入儒聖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黃三甲在入儒聖之前似乎也沒什麼戰鬥力。

  

  陳芝豹在入儒聖前就是武夫的指玄或者天象境了,曹長卿也是在入了儒家的天象境之後才嘚瑟的。三教中人在入一品前是否分九品這個書中似乎沒有提到,我猜測是不用的。只有悟道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夠直接入一品。而在此之前,三教中人會學一些武夫的手段護身,但是應該不會太強,這也是三教中人鮮少參戰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三教中人與天地聯繫的更緊密,所以他們很多時候都是在向天地借勢,同時也就很容易受到天地的反噬。如果瘋狂的造殺孽的話,一個是本心會崩壞,另一個是可能受到氣運的反噬就足夠讓他們直接隕落了。

  

  像李當心當初攜長河還禮麒麟宗,他也無法隨便將長河隨意的沖擊普通百姓,他得講規矩,不願也不敢,僧人要成佛,講究心裡要有佛,如果他倒瀉下去,他心中就無佛了,也就無法控制神通之力了。

  其實三教中人更多的是在另一個層面上的相助,是助徐鳳年或者說助人間與天上神仙相鬥。

  佛教李當心以蓮花落佛國,庇佑北涼防止天上神仙垂釣氣運(說書人口中李當心在第二次拒北城一戰時獨自站在拒北城外)。儒家初代聖人張扶搖坐鎮人間八百年,將八百年書生意氣盡散人間,遮蔽天機,為徐鳳年抗下了天道壓力。而道教李玉斧,則是最後斬出了天人之隔,以自己的生命讓人間事由人自己做主,讓天上神仙再難以干涉人間。

  圖片:瀟湘過客莫念

  文字:悠然布衣

>《雪中悍刀行》為什麼拒北城一戰當中,鮮少有三教中人參戰?

對於《雪中悍刀行》不應該是「看不懂就罵」

尋夢園

喻言復出無望,延續缺席綜藝錄制商務也被拒,曝本人得知後痛哭

尋夢園

小女生該這樣穿才能勾引你的男票,拿走不謝!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