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職場人群春季健康狀態解析報告

  

  「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以來,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有了一定的提升。健康中國指數顯示,2021年健康中國年度綜合指數得分為79.75分,比2020年和2019年分別提高了0.63分和8.37分,提高比例分別為0.8%和11.73%。生活更加富足,人們對自身的健康狀態愈加關註。近年來,職場人群的健康問題也逐漸出現,80後和90後職場人群亞健康狀況不容忽視。

  調研數據顯示,「三高」症狀低齡化、職場壓力大等現象存在,職場人群出現一定的身體乏力、睡眠不足、心理焦慮、壓力大等情況,此外,他們反饋,「工作強度高」和「業績定額高」也是影響身體狀態的因素。

  人民數據研究院開展職場人群春季健康狀態調研,分析職場人群健康狀況,探尋相幹原因,呼籲關註職場人群健康。

  一、職場人群春季健康狀態特征

  我國就業人口占總人口的1/2,勞力者的職業生涯大多超過其生命周期的1/2。這兩個「1/2」決定了職場人群的健康保障工作極為重要。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勞力力人數為7.8392億人。202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人民數據研究院的調研數據及公開資料顯示,半數以上職場人群認為工作能帶來有保障的生活,近半數職場人群認為工作可以帶來成績感和一定社會地位。整體而言,職場人群的心理獲得感較強、心態較為積極。

  然而,相幹調研數據顯示,我國部分職場人群的健康狀態需要關註。春困乏力、睡眠不足、壓力大、心理焦慮,工作強度和業績壓力高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職場人群健康。

  (一)易受春困乏力和睡眠不足的影響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職場人群需要在一年之初關註身體健康狀態,為接下來的奮鬥打下基礎。然而,近年來部分職場人群的身體出現亞健康狀態。數據顯示,2021年,六成以上職場人群認為身體健康狀態影響日常工作與生活,部分人群出現一定的身體乏力、睡眠不足、過勞肥及頸腰椎問題,女性的健康問題也值得關註。

  1.部分人活力時有不足,或影響效率

  一些職場人群的工作活力時有不足、有時精神狀態不佳。數據顯示,2021年,職場人群工作中「中低活力狀態」以下時間占比52%,其中,6%的時間活力嚴重不足。同時,74.1%的職場人群認為自己的精神狀態不佳。身體乏力對職場人群的工作效率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圖1:2021年職場人群工作活力狀態時間分布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圖2:2021年職場人群精神狀況分布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睡眠不足,部分人群「多夢、易醒」

  2022年2月,《科學報告》的一項研究發現,睡眠質量差可能對心臟健康有害,增加心臟病患病風險。數據顯示,2021年,95後、90後、85後、80後職場人群存在睡眠問題的比例均在60%以上,85後、80後職場人群存在睡眠問題的比例分別為72%、71%。其中,職場人群出現「多夢、易醒,再入睡困難」的症狀較多,占比50.6%。

  圖3:2021年95後、90後、85後、80後職場人群存在睡眠問題的比例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圖4:2021年職場人群睡眠情況分布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同時,根據公開資料對不同線級城市網民的睡眠質量調研數據,一線城市經常性失眠的網民占比最高,為38.3%,二線城市偶發性失眠的網民占比最高,為69.3%。

  圖5:2021年中國不同線級城市網民失眠情況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3.存在過勞肥,85後過度肥胖需重視

  研究表明,「過勞肥」容易增加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等患病概率,職場人群的肥胖問題需引起重視。數據顯示,2021年,95後、90後、85後、80後職場人群存在肥胖問題。其中,85後的肥胖問題較為突出,占比61%。

  圖6:2021年95後、90後、85後、80後職場人群存在肥胖問題的比例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4.不良反應受關註,部分人群有頸腰椎問題

  職場人群也出現一定的頸腰椎問題,年齡越大,頸腰椎問題越需引起關註。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有近1.5億人存在頸腰椎問題。80後職場人群出現頸腰椎問題占比74%,95後職場人群的相對較低。

  圖7:2021年95後、90後、85後、80後職場人群存在頸腰椎問題的比例

  數據來源: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

  5.出現職業後遺症,程序員群體易受影響

  職場人群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離不開電腦,敲鍵盤隨之而來的是手腕與手指關節問題。數據顯示,2021年,20%的職場人群手腕與手指關節問題較嚴重,30%出現輕微問題。其中,程序員、技術人員和法務人員的相幹問題較為凸顯,分別占比33%、32%、31%。

  圖8:2021年職場人群存在手腕與手指關節問題的比例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圖9:2021年不同職業人群出現手腕與手指關節問題的比例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6.承受內外壓力,女性健康問題值得關註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婦科主任醫師吳向紅指出,職場女性精神壓力大,可能成為內分泌失調的誘因之一。數據顯示,2021年,有半數女性受到痛經困擾。職場女性面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其健康風險也值得關註。2021年,保險平臺「保險極客」中的女性與男性申請理賠的Top5疾病中,女性在頸椎病、過敏性鼻炎、腰疼、慢性胃炎4種疾病的理賠率都高於男性,其中頸椎病方面,女性比男性高40%。

  圖10:2021年保險理賠Top5疾病性別分布

  數據來源:保險極客

  (二)有時焦慮有時壓力大

  數據顯示,2021年,超五成職場人群認為自己有一定的心理問題,主要為壓力較大、心理焦慮、工作情緒化等,出現精神倦怠的情況。

  1.部分人遇到職業瓶頸,多重壓力交織

  公開資料顯示,近三年來職場人群的壓力上升。2021年,職業遭遇瓶頸、OKR或KPI完不成、沒時間給自己充電等因素給職場人群帶來的壓力較大,分別占比53.3%、39.2%和35.4%。這表明職場人群面臨多重壓力交織的情況。

  圖11.近三年職場人群壓力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圖12:2021年職場人群壓力來源分布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心態較為矛盾,躺平難逃焦慮

  職場人群出現矛盾的心態,既想躺平,又心存焦慮。數據顯示,33.6%的職場人群接受躺平但「有時會焦慮」,13%的職場人群認為躺平「異常焦慮」。這表明一些職場人即使喊著躺平也難逃焦慮。

  圖13:2021年職場人群對於「躺平」的態度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3.工作量有時較大,不良情緒降低效率

  有研究表明,工作負荷之下,職場人群容易情緒化,長期的情緒積累可能成為腦梗、心梗等疾病的誘因之一。數據顯示,2021年,有72%的職場人群會因工作產生不良情緒。而這種不良情緒又對工作產生消極影響,降低工作效率。

  圖14:2021年職場人群因工作產生不良情緒的比例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三)快節奏和業績要求會形成壓力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些行業和職業在春季也有一些突出的特征,表現為部分行業的忙碌程度普遍較高、部分職業的業績定額增長幅度大,給職場人群帶來精神上的壓力,對職場人群的健康狀態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1.節奏較快,互聯網等行業更忙碌

  一年之初,業績規劃增多,職場人群的加班更多,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等行業在春季普遍較為忙碌,帶來一定的壓力,影響職場人群身體健康。據公開資料整理,2022年1月,「青年人加班時間最多的十大行業」數據顯示,互聯網、金融、法律、審計/會計、傳媒/廣告行業名列前五,忙碌程度較高。

  圖15:2022年1月職場加班最多的Top10行業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業務增加,營銷等職位業績定額高

  一年伊始,各行各業都想在第一季度打響新年「第一炮」。一些職位在一季度的業績定額要求較高,給職場人群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對他們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數據顯示,部分銀行的業績定額要求第一季度要基本完成全年存款業務的80%,部分汽車銷售的業績定額要求「翻番」。

  二、職場人群春季健康狀態原因解析

  職場人群的健康關係著企業的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也關係著背後無數個家庭的幸福美滿。職場人群春季出現上述狀態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季節交替,外部環境影響

  1.氣溫變化大,春季易發心理疾病

  據長沙市第九醫院精神科三病室主任曹檢化介紹,春季是一年中氣溫、氣壓、氣流、濕度等變化無常的季節,也是精神心理疾病的多發季節。職場人群面臨著來自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壓力,職場人群容易出現焦慮等心理問題。

  2.不確定性增加焦慮感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仍處於高位運行,新型變異株不斷出現,我國持續面臨較大的疫情輸入壓力。2022年1月以來,我國多地出現新冠肺炎疫情。職場人群疫情反覆、職業發展預期不穩定等因素影響下,不確定性增加。

  3.穩定性、薪資影響職場人的心理狀態

  一些行業開始春招,也有一些行業正在裁員,甚至有些行業出現「一邊裁員,一邊加薪招聘」的現象。春季招聘季雖然為職場人群提供了更多選擇,但也需要考慮未來發展規劃、跳槽後的穩定性、薪酬情況等問題,加重他們的心理焦慮。部分崗位招聘和裁員的疊加壓力,職場人群易產生焦慮心理。

  (二)生活習慣不佳,內部調節需提升

  1.季節性安排,規劃執行任務較集中

  春季作為職場人群落實工作規劃的開端,有網民反映,各種OKR或KPI要求和計劃接踵而至。為完成一年的目標,贏得開門紅,職場人群為規劃和目標奔波,身體和心理承受的壓力增大。

  2.缺乏鍛煉,生活習慣有待改善

  不良的習慣,長期忽視鍛煉,也是職場人群出現身體和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2021年,躺床上看手機、久坐是職場人群最高頻的行為,占比分別為94.1%和91.9%。同時,職場人群運動時間不足,超六成的職場人群一周運動時間在3小時以下,幾乎沒有運動的職場人群占比18%。這些生活習慣,都容易導致亞健康狀態。

  圖16:2021年職場人高頻行為分布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圖17:2021年職場人運動頻率

  數據來源:人民數據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3.養生觀念、補益意識需科學

  盡管「養生」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是一些職場人群對養生知識比較缺乏,一些人還出現可樂加枸杞、熬夜喝養生茶等盲目養生方式。有觀點指出,春季萬物復蘇,乍暖還寒,部分職場人群對自身亞健康狀態不自知,也沒有春季補益的意識。

  三、重視身心健康,保護職場人群健康權益

  職場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支撐,與職場幸福感的提升息息相幹。重視職場人群身心健康,保護職場人群健康權益,需要國家、社會、行業、企業和個人等各方共同努力,為職場人群築牢身心健康的基石。人民數據研究院提出如下倡議:

  (一)落實相幹政策,切實保障職場人群身心健康

  職場人群的身心健康應得到更高重視。加快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相幹「職業群體體質健康干預計劃」及「加強科學指導,促進職業群體積極參與全民健身」要求,提升職業群體健康水平。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常春建議,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國家政策基礎上,具體到單位、企業的政策制度保障也要有相應的落實和補充。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海明也建議,要完善醫療衛生制度和個人健康管理相結合,同時加強工時制度的基準立法,以及加強對過勞與職場精神壓力所致疾病的救濟。

  (二)關愛關心職場人群健康,開展科普和公益宣講

  社會各界需要加強對職場人群健康狀態的關愛和關心。支持、鼓勵醫學團體、媒體、企業等各方積極參與相幹行動,或通過短視訊平臺發布相幹內容。據人民數據研究院數據,短視訊平臺成醫療科普新模式,如抖音在醫療短視訊方面的內容創作增多,且認證醫生發布的醫療科普、健康科普具有可信度。可利用短視訊結合專業人士的優勢做好職場人群的健康科普。

  (三)加強科技資訊化應用,減輕職場人群壓力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各行業應發揮科技在促進職場人群健康的作用。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副秘書長李明建議,要加強科技資訊化的運用,做好員工健康管理。充分發揮智能技術在提升工作環境、滿足職場需求、減輕工作負擔的作用,引入智能辦公設備、視訊會議工具等科技辦公產品。

  (四)優化工作環境,建立可持續的職場健康管理體系

  企業應做好職場人群健康管理。有專家建議要共同做好職場人群的健康管理,建立可持續的企業職場健康管理體系。國家衛健委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職業衛生工程研究室主任張巖松也指出,企業要合理安排職業健康檢測與評價,要關心關愛員工的心理健康,及時疏導員工心理壓力,引導員工保持良好心態。

  (五)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堅持科學補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中醫科主任張曉明認為,春季宜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因此,春季應特別注重植物補益。有網民認為,補益應採用科學的方法,職場人群也要考慮更適合自己的產品,比如採用植物補益,「不滋膩好吸收,抗氧化作用好,且植物補益產品不含有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酸,不會加重心臟負擔,適合職場人群」。

  (此內容為推廣)

>2022年職場人群春季健康狀態解析報告

這些知識必須掌握,關鍵時刻可救命

尋夢園

給糖尿病患者的8點飲食建議,看看你可以做到幾條?

尋夢園

痛風患者想吃火鍋怕嘌呤高?醫生給六點建議讓您不怕尿酸升高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