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社會上出現重大案件,我們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如何對待罪犯的家人?他們是否應該承受「養不教父之過」的罵名,抑或堅持主張「罪不及妻兒」的清白?
「發生在加害人家屬身上的悲劇,追根究底,源自加害人犯下的罪行。加害人沒想過自己的行為會把家人卷進來,害家人受苦。如果加害人能事先想到這一點,或許就不會一時沖動而犯罪了」,本書作者鈴木伸元談寫作的初衷時說道。
歡迎大家持續關註「評審團」,我們將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書評君期待,在這個新欄目下,向所有人提供關於閱讀的優質評價,也同新的優秀「書評人」共同成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加害人家屬》
作者:鈴木伸元
譯者:陳令嫻
版本:春潮|中信出版集團 2022年2月
作者簡介:
鈴木伸元,1996年自東京大學教養學系畢業,同年進入NHK電視臺任職,歷任新聞節目導播,負責《NHK特輯》《今日焦點》等節目。曾兩度榮獲表彰優秀節目的銀河賞獎勵賞。著有《沸騰都市》(合著)《新聞消失大國:美國》。
這是一套什麼樣的書?
「發生在加害人家屬身上的悲劇,追根究底,源自加害人犯下的罪行。加害人沒想過自己的行為會把家人卷進來,害家人受苦。如果加害人能事先想到這一點,或許就不會一時沖動而犯罪了。」《NHK特輯》《今日焦點》負責人鈴木伸元希望這個視角能為社會帶來些許幫助,因而寫下這本書。
本書以NHK電視臺播放的《今日焦點》其中一集《犯罪加害人家屬的自白》為基礎,大幅加入了沒有被剪輯進節目的資訊。從一個隨處可見的平凡家庭開始:警方突然來電,丈夫遭到逮捕……
既有一手的採訪資料,記錄加害者家屬在得知家人犯罪後的壓力和處境;也有對轟動一時的舊案的整理和重訪,對互聯網狙擊加害人家屬現象的思考;探討了應對青少年犯罪,預防重於懲罰。
鈴木伸元無意大聲呼籲加害人家屬的權利, 但他認為,讓大眾了解加害人家屬的遭遇是有意義的。
身為媒體工作者, 因為本書而開啟的各項採訪,也令鈴木伸元再次意識到應該時刻注意媒體的角色與影響力。
它為何吸引人?
-
兩度日本銀河賞獎勵賞獲得者《NHK特輯》《今日焦點》負責人鈴木伸元的紀實力作。本書基於NHK《加害人家屬的自白》,從一個個普通人的遭遇帶來看待犯罪案件的新視角。
-
很多人都覺得「我不會成為加害人」,然而,自己不犯罪,並不代表不會因為家人犯罪而成為加害人家屬。本書將聚焦至今尚鮮有人討論的加害人家屬,分析他們被迫背負的十字架有多麼沉重,以及他們贖罪的方式。
《加害人家屬》(試讀)
一個平凡家庭(節選)
警方來電
這是一個隨處可見的平凡家庭。
太太淺野洋子(化名)已年過35 歲,和比自己小的丈夫、小學低年級的兒子住在一起。她在計程車行負責庶務工作,丈夫則在公公經營的小工廠做事。丈夫個性溫和,幾乎不曾 大呼小叫。兒子雄太(化名)很喜歡足球,每逢周末便到當 地的少年足球隊踢球。由於夫妻倆都在工作,小孩平常放學 了就會去學校的托管班。
洋子雖然整日忙於工作與家庭,但對於生活並未感到特別不滿,過著平凡充實的每一天。
然而, 這樣平凡幸福的日子, 卻在某一天突然毫無預兆地分崩離析。
那是 2006 年 2 月某個冬日的薄暮,天氣十分寒冷。
當洋子正在準備晚餐時, 家裡的電話突然響起來。她接起電話,對方自稱是警察,說要找她的先生。她望向丈夫, 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丈夫也一臉驚訝地接過了電話。
他很快就掛斷了電話,留下一句「警察好像想問我一些 事情,我去去就回」便出門了。洋子這時候還沒想到丈夫是殺人兇手。夜裡回家後,丈夫隻說了句:「沒事,沒問題。」他平常就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因此洋子並未特別在意。
然而審訊並不是一次就結束了, 第二天、第三天丈夫又去了警察局。
洋子開始擔心,丈夫卻還是回應「沒事」,不願多說。到了第三天, 洋子越來越不安, 於是趁著丈夫不在家的時候找出了前些天的報紙,仔細翻閱。她認為丈夫可能卷入了當地某起尚未抓到嫌犯的案件中。
其中一則短短的報導吸引了她的目光— 鄰鎮發生了命案,警方尚未找到嫌疑人,目前正在調查。
當天夜裡,面對來接丈夫的警察,洋子直接開口問道:「你們是為了這起案件而調查我先生嗎?」
警察面無表情,仿佛拒人於千里之外:「太太,不好意思,案情尚未厘清,我們無法透露細節。」但洋子的直覺告訴她,丈夫就是因此而受到調查的。
出乎意料的自白
從這時開始,洋子就忍不住一天到晚地思考丈夫與案件的關係。
丈夫一定是因為鄰鎮的命案而接受調查的,但是被害人與他不該有什麼交集,更何況她絕不相信丈夫會殺人。雖然很想找人商量,不過丈夫目前只是配合警方調查,稱不上嫌犯,洋子覺得還不用為此尋求協助。
有一天,洋子試著詢問審訊完回家的丈夫:「是因為那起案件嗎?」丈夫老實承認了,同時告訴她:「命案與我無關,你用不著擔心。」洋子雖然很想相信丈夫,卻發現自己無法完 全信任對方。
就連在車行上班時,她的腦袋裡都充斥著那起命案。 由於無法將此事從腦中清除,她又讀了一次那篇報導。
這一次,她注意到報導中提到了警方推測的犯案時間, 於是試著回想當時丈夫在做什麼。
當她回想起來時, 嚇得倒抽了一口冷氣, 因為當天明明是不必工作的周末,丈夫卻出門了。
報紙上推測的受害人死亡時間是星期天薄暮。那一天中午,丈夫說要去送貨給附近的客戶。雖然他有時的確會在周末送貨,那天卻是直到晚上才回到家。她還記得自己當時很納悶:明明客戶就在附近,怎麼這麼晚才回家?
或許丈夫就是這起兇殺案的兇手…… 她嚇得全身顫抖。警方的調查仍在繼續。隨著審訊的時間越來越久, 洋子心中的疑惑也越來越強烈。兇手果然就是丈夫嗎?或許他正在努力自證清白, 所以審訊時間才會拉得這麼長,但就算如此……
自願配合的審訊已經進行了10 天,洋子也不安到了極點。這一天,正當她在公司處理庶務時,接到了警方的電話:「不好意思打擾您工作,您先生有話要跟您說,我們現在出發前 往貴公司附近,可以麻煩您出來一趟嗎?」
洋子搞不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但可以感覺到原本的僵局出現了變化。
匯合的地點是離公司有一段距離的小巷子,警方開著一輛普通的汽車前來。洋子一坐進後座就看到丈夫低著頭,直到警方催促才開口。
「對不起…… 其實,人是我殺的。」
那一刻, 洋子幾乎聽到了自己血液倒流的聲音, 整個人頭暈眼花,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丈夫說完「對不起,我真的很對不起你」後,又低頭陷入了沉默。
丈夫遭到逮捕
丈夫坦承犯案的那天, 洋子依照警方的指示回家, 結果一整晚都沒能合眼。
他說的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之後的日子該怎麼辦?兒子會不會受到影響?種種煩惱在心頭打轉,她卻不知道該和誰商量。
第二天早上, 獨生子雄太注意到父親並未回家, 便開口詢問洋子。
她隨口撒謊道:「爸爸工作有點忙,要出差一陣子,暫時不能回家了。」之後就跟平常一樣送兒子去上學。
洋子試著思考今後該怎麼辦, 卻怎麼也想不到辦法, 只好照常上班。
下午,警察再次打電話給她:「兩三個小時之後就會對您的先生發出拘捕令,也會發布新聞稿。」
丈夫說的果然是實話。警察繼續說下去,口氣平淡:「就事件的特性來說,媒體應該會大幅報導,到時你家附近可能會充斥著媒體記者,所以請盡早帶孩子離開,要是把他卷進來就太可憐了。」
洋子掛斷電話後急忙從車行早退,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打電話給高中好友 A,簡單說明情況,希望暫時把雄太托付給對方照顧。
洋子的父母在她小時候離婚, 之後相繼過世, 因此她能夠依靠的就只有好友 A 了。
去學校托管班接雄太時,雄太還因為母親提早來接自己而流露出天真的喜悅。
等他一坐上車,洋子便告訴他:「媽媽的工作也變忙了,所以你暫時要去 A 阿姨家住一陣子。等我工作告一段落,馬上就去接你。」可能是因為母親不由分說的強硬態度,雄太雖 然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卻仍然默默點頭答應。
一回到家, 洋子就趕緊把幾天的換洗衣物塞進包裡, 又驅車離家。
她首先開往隔壁市的好友 A 家,剛下班的 A 已經在家裡等她了。
洋子告訴 A:「我丈夫好像鬧出了什麼事,詳情我還不清楚,不過希望你能暫時讓雄太避避風頭。」A 表示盡可以把一切都交給她。聽到洋子說「外子的事明天好像會上報,我知道詳情後,再好好跟你說」,A 也並未追問任何細節。
如何參與「評審團」?
我們希望你:
| 是一位認真的閱讀者,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紀實文學、犯罪與家庭等話題感興趣。
| 期待將自己在閱讀中產生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與更多人交流,甚至引領一種主張。
| 時間觀念強,能夠遵循我們的約定。
你只需要:
| 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想讀這一本書,或者分享自己對紀實文學、犯罪與家庭等話題的看法和觀點。
| 等待我們的回復。我們會盡快選取3位評審員,然後確認地址與聯繫方式,盡快將書寄出。
| 在兩周內(從收到書之日起)將書讀完,發還1000字左右的評論或讀後感,並給這本書打分(滿分10分)。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一本免費寄送的書,換來這麼多的要求,不值得呀。
但贈閱並不是「閱讀評審團」的核心,我們所期待的,是讓有意願有能力表達自己見解的讀者,有一個發表和交流的平臺;是讓那些原本靈光一閃、只有自己知道的思考,在鼓勵和督促之下能夠被文字所記錄、被他人所閱讀;是為了通過認真的討論,讓「熱點」的潮水中多一些獨立的、真誠的聲音;甚至,是為了發現和培養新的書評作者,讓我們以這種方式相遇,然後看到你從此不斷成長。
你,來嗎?記得在下方留言哦。
>《加害人家屬》:當家人犯了罪,家屬先要遭受一場無聲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