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獨處的孩子沒出息?易烊千璽給出了答案

  文|夏小雨

  

  最近,導演婁燁發文,曬出了新作《三個字》中主創團隊的造型。

  

  我們在其中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易烊千璽。

  很多網友直呼:這樣勤奮、自律、可愛的四字弟弟,真的愛了愛了。

  

  談到今年最炸裂、最具商業價值的演員,易烊千璽一定是其中的一個。

  

  隨著《長津湖之水門橋》和《奇跡:笨小孩》兩部電影的熱映,年僅22歲的易烊千璽,成為了百億影人。

  他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無論他人多麼喧囂,他一直內向安靜,喜歡獨處。

  

  他曾經參加了綜藝節目《這!就是街舞》第二季。在其他的隊長們互相談笑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安靜地坐著,托腮沉思。

  在其他的隊長們和選手們寒暄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專註於選手的表演,中肯地指出他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議。

  四位隊長中,他話不多,存在感也不強,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在他的身上,有著與他的年齡不相符的沉穩與安靜。

  

  輪到他上場時,他用精湛的舞蹈技驚四座,折服了所有的選手和觀眾。

  

  這就是易烊千璽,光芒萬丈,卻帶著遠超年齡的成熟,以及與眾不同的獨立,堅定、踏實地走著自己的路。

  

  「優秀」與「內向」,成了易烊千璽身上非常明顯的兩個標簽。

  

  在一次採訪中,他說,自己的性格,平時在生活中,無論是觀察,還是積累,都會比較細致一些。

  能夠在這個浮躁的娛樂圈,沉下心,靜下氣,努力地不斷深化自己、擴充自己,為他的每一步築牢基石,才最終托舉了易烊千璽的輝煌。

  

  不少家長都會認為開朗、外向、活潑的孩子,才是他們心中的好孩子。但他們卻忘記了,培養孩子的獨處能力,同樣重要。

  

  獨處,是一種正常的需求,是一種健康的狀態,更是一種成長的能力。

  

  我們需要正視獨處,並教會孩子學會獨處。

  

  獨處的孩子,應該被理解、被尊重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講過他自己的一個故事。他性格內向,總是喜歡一個人看書思考。大二那年,他開始努力地改變自己,主動與他人溝通,並開始嘗試幽默風格。

  

  改變之後,他身邊的朋友比以前多了,大家都說他性格變得開朗隨和了。

  

  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那個逗樂了他人的自己,始終無法在內心真正的愉悅自己。

  

  他為此很痛苦:外向而幽默地「我」只存在了四五個月時間,後來,我覺得好累,也覺得那個人不像我自己,於是又變了回來。

  

  每個孩子的性格,無論樂觀、開朗,還是內向、沉默,都是他們覺得最舒服的狀態。一味地逼迫他們做出改變,他們只能愈發自卑、懦弱,直至傷痕累累。

  

  知乎的一位網友說,從小他和奶奶一起生活,性格懦弱內向。後來,到了媽媽身邊,媽媽要求他外向,於是,她遭遇了校園暴力,最終確診為憂鬱症。

  

  

  她痛苦地說:

  縮起身體,人們拿劍捅到後背,張開身體,劍便從四面八方湧過來。

  

  我們想讓孩子做出改變,究其根本,在於我們沒有正確的理解「獨處」。

  

  獨處的孩子,會關註內在,把內在的敏感磨礪變成為對世界深刻的洞察力,他們具有一種非常強大的向外的張力,可以沖破各種阻力,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真正需要改變的,不是孩子獨處的狀態,而是我們心中對於獨處的認知。

  

  獨處,是一種正常的生活方式,需要被理解、被尊重。

  

  獨處的孩子,人生更寬廣、更堅定

  

  心理學會認為:積極的獨處能夠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並且有助於心理健康。

  

  叔本華在《獨處的藝術》中也強調: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成長。

  

  學會獨處的孩子,能夠在一個人時不斷地反思自己的不足,磨練自己的意志,在孤獨中成功突圍,突破自己的極限。

  

  獨處的孩子,他們的人生,更加地堅定,也更加地寬廣。

  

  01

  更有專註力

  

  2012年2月27日,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築獎,成為獲得該獎項的第一個中國人。

  

  

  獲獎後,他在採訪中,談及成功的秘訣,他說:我感謝那些年的孤獨時光。小時候我因為孤獨,所以愛上了畫畫,對建築有了一種懵懂概念。畢業後因為喜歡獨處,能夠靜下心來思考,很多設計靈感都源於那個時期。

  

  獨處的孩子,在一個人的環境中,能夠專註於手中的事情,認真思考,發散思維,不亂於心,專註一事。

  

  02

  更有創造力

  

  德國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幾個孩子留在一個空蕩蕩的房間裡,裡面除了必要的桌椅等日常物品,沒有玩具。

  

  他們在外面觀察孩子的行為。一開始,孩子們表現得不知所措,但很快,他們就借助於房間裡的物品做起了遊戲, 還分別扮演了遊戲中的不同角色。

  

  獨處的孩子,都有著豐富的內心,他們充滿了力量,能夠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發現、體驗、創造更加豐富的內容。

  

  03

  更有幸福感

  

  豆瓣8.7的電影《天使愛美麗》中,主人公艾米麗就是一個孤獨的孩子,由於被誤診為先天性心臟病,她從小就很孤獨,沒有同學,沒有夥伴,缺少父母的關愛。

  

  但她努力地在平淡的生活中尋找快樂,並且盡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別人,渡人的過程中,她也不斷地在渡己,最終,她成為了帶著光芒的美麗天使。

  

  

  獨處的孩子,能夠一個人面對生活的風雨和磨難,能夠在一個又一個平淡的日子裡,尋找生活的小確幸,他們的心中有著滿滿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創造「耐寒區」,教孩子學會獨處

  

  心理學博士馬蒂·奧爾森·蘭妮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中提出了一個概念:

  

  ✎ 耐寒區

  指的是當孩子處在了適合他的生長環境,他就能茁壯成長,父母更加放心,孩子也會更加快樂。

  

  順應孩子的本性,幫助他們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耐寒區」,父母要給他們提供成長所需的要素,用根基和希望來呵護孩子。

  

  建立「耐寒區」,教育孩子學會獨處,我們需要做到這幾方面:

  

  01

  學會「不打擾」

  綜藝節目《我們長大了》中,大毛性格內向,不懂得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流,她一個人孤單地蕩著秋千。

  對於孩子的這個行為,有嘉賓提出要幫助大毛盡快地和其他的孩子融在一起,馬天宇則提出,沒必要逼著孩子去社交。

  

  張繼科表示了讚同:沒必要為了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

  身為家長,當我們發現孩子在獨處時,如果孩子的情緒正常,沒有表現出不耐煩、不開心,我們則可以給他們一方天地,做到「不打擾」。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一旁靜靜地守候,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助力他們。

  

  02

  學會「多鼓勵」

  

  孩子們在做他們喜歡的事情時,往往會更加投入、更加專註。

  

  兒子大約6、7歲的時候,很著迷樂高,拿到一個他喜歡的樂高,顧不上吃飯、喝水、看動畫片,就一個人面對著一大堆的小零件,仔細地裝了拆,拆了裝。

  

  有的時候,看他怎麼都裝不上,老公在旁邊急得不行,很想上前幫忙。我制止了他,然後,我們一起坐在旁邊,鼓勵兒子,讓他別急,慢慢來。

  

  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因為他們做的不好而急著去指點他們。往往,我們的一句鼓勵,會化成孩子巨大的力量。

  

  03

  學會「有聯結」

  

  周末在遊樂場,看到一個孩子獨自一人和小朋友在玩滑梯,他從上面滑下來的時候,高興的大喊:媽媽,你看我!

  

  可是媽媽正坐在場外看手機,聽到孩子的喊聲,她抬起頭,笑了一下,又低下頭專註於手機裡的內容。

  

  我在旁邊看得很清楚,那個笑容很敷衍。

  

  孩子獨處能力的培養,一定是建立在緊密的親子聯結的基礎上,孩子會清楚的感知,家長就在旁邊,他們能看到我們的快樂,也會知道我們的委屈。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放心、大膽地邁出他們的步伐。

  

  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給他們「獨處自由」

  

  孩子的優秀,從來都不是單一的標準。

  

  有的孩子,註定會綻放絢爛的花朵,而有的孩子,則會成長為一株堅韌的小草。

  

  無論孩子們是開朗自信的,還是深沉內向的,他們都是父母最心愛的天使。

  

  而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也正因為有了這麼多個性十足的孩子,才會變得豐富多彩。

  

  真正的愛孩子,不是給予他們最好的玩具、最好的生活,讓他們進最好的學校,讀最好的班級,而是給予他們「獨處」自由,讓他們順應自己的內心,做回真實的自己。

  

  而我們,則需要在他們的身後,傾心守護他們的成長。

  

  讓他們進可「獨處」,退可「交往」,從而擁有「流動」的人際關係。

  

  這也正如愛因斯坦曾經說的那句話:

  

  每一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表現來衡量一條魚的能力,那麼,這條魚將一輩子活在自慚形穢中。

  

  作者:夏小雨,一個熱愛生活的資深財務女,此生唯兩大理想,一支筆,一束光。

  

  超級育兒師,陪你輕科學育兒。

>愛獨處的孩子沒出息?易烊千璽給出了答案

陸劇《都挺好》揭開家庭糾紛的瘡疤,探究親情間的“溫暖」喚起觀眾共鳴

尋夢園

林俊傑風波後首發動態,開心曬照慶祝聖誕,心情不受爭議事件影響

尋夢園

ITZY造型師太過分!給留真穿不合腳鞋子,這樣也沒見留真劃水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