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可摘「星辰」!「強省會」勾勒長沙美好生活藍圖

  文/視訊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全媒體記者 李成輝

  從春天出發,踏上新征程,長沙正奮力實施「強省會」戰略。

  「強省會」,到底怎麼強?「強省會」,如何更好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在文件指引裡——根據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於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長沙市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到2026年,長沙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萬億元左右,常住人口突破1200萬人,經濟首位度超過3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萬元,成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到2035年,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城市治理、生態建設、民生共享等現代化體系更加完善,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

  不難發現,「強省會」,即做強長沙這個核心增長極,加快建設長株潭都市圈,輻射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

  答案,也在尋常巷陌中——長沙市民毛玥(化名)帶著女兒到家門口的24小時書店看書,搭輛無人駕駛計程車到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看一場演出,丈夫和所在的企業共同見證「工程機械之都」的進階;圭塘河邊的居民袁尋讚嘆「出門即公園,入眼皆美景」;二胎奶爸王為清享受「一件事一次辦」的便捷……

  更不難發現,「強省會」戰略給出的是發展路徑,勾勒的是美好生活藍圖,描繪的是獲得感更強的明天。

  奮力「強省會」,手可摘「星辰」。

  (長株潭城際鐵路列車經過長沙市天心區環保路。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A

  「縱享城市發展帶來的文化紅利」

  實施「強省會」戰略,長沙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的行動方案(2022—2026年)》(下稱《行動方案》),長沙將著力推進制造強市、創新引領、數字賦能、開放融通、交通樞紐、能源保障、綠色低碳、精美城鄉、文旅名城、全齡友好、金融保障、人才強市12個專項行動,與之呼應。

  「抓住了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高品質的城市生活既是市民的需求,也是未來城市競爭的主戰場。」認真閱讀了《若干意見》,毛玥由衷感慨,十大重點工程、12個專項行動讓幸福美好生活觸手可及,未來生活愈發可期。

  家住長沙高新區的毛玥在河西某高校教書,愛人王先生在中聯重科工作。女兒今年11歲,成就優異,一家人的小日子算得上有滋有味。每到周末,毛玥最常做的是,帶女兒到省、市圖書館等場所閱讀或者參加各類文化活動,「不想跑也沒關係,家門口就有一個24小時書店,充分享受到了城市發展的文化紅利。」

  文化是長沙的「金名片」,旅遊是長沙的「軟實力」。長沙充分挖掘「楚漢名城」「屈賈之鄉」的千年文脈和「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紅色資源,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實施全域旅遊戰略,持續做強城市文化IP,先後建成開放新華聯銅官窯國際文化旅遊度假區、炭河古城、大王山旅遊度假區等特色文旅項目,推出了全國首個非遺夜市,湧現出一批新生代網紅IP,吸引國內外廣大遊客紛紛前來打卡。

  文件掃描

  2026年實現旅遊業總收入3000億元以上

  「網紅」城市不斷增加「網紅」內涵,一個文娛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的長沙正大踏步走來。《若干意見》明確,長沙將加快馬欄山視訊文創產業園建設,瀏陽河文化產業園等特色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積極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世界「媒體藝術之都」。促進網紅經濟發展,籌備舉辦「網紅節」等活動,培育一批網紅矩陣,建設新型時尚消費場景。到2026年,長沙文化及相幹產業增加值將達到1200億元以上,旅遊業總收入達到3000億元以上。

  B

  「長株潭物理與心理距離正加速拉近」

  毛玥是湘潭人,居住在長沙10餘年,但兩年前一直在湘潭某高校教書,每天都要開車往返於長沙、湘潭。她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兩地往返路程90多公里,單程時間45分鐘左右,中間還需要走一段高速,除了油費,高速通行費就要33元,「而隨著年歲漸長,每天開車跑高速也越來越吃力。」

  令毛玥欣喜的是,這幾年,隨著長株潭一體化的推進,兩地交通越來越緊密。2016年底,長株潭城際鐵路長沙至株洲南、湘潭段開通運營,基本解決了她的通勤問題。

  2021年5月,長株潭城鐵啟用新的列車運行圖,正式開啟「公車化」運營模式。毛玥的回湘潭之路不僅更方便,而且還更便宜了——從九華到洋湖,開通了專門的公車車,最大程度方便兩地市民出行。長株潭之間,不管是物理距離,還是心理距離,都在加速拉近。

  文件掃描

  構建四通八達、通江達海的交通網路

  擁抱大交通,長沙離世界更「近」。根據《行動方案》,長沙將重點推進交通樞紐專項行動,構建四通八達、通江達海的航空、鐵路、公路、水路、市域軌道、重要人員路網等交通網路。

  《若干意見》也提出,支持長沙市打造國家綜合交通樞紐,支持建設以長沙市為核心的長株潭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推進長株潭域內「四網融合」發展。合理布局城市軌道和公車站點,實現無縫換乘,暢通交通微循環。

  C

  「有幸和公司共同參與‘工程機械之都’發展」

  「工程機械之都」是長沙閃亮全國乃至全球的耀眼名片。

  在長沙的產業國界中,既有「大而強」,又有「專而精」,工程機械之外,形成了涵蓋食品、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電子資訊在內的另四大千億制造業產業集群。

  4月16日,「2022中國工程機械年度產品TOP50」揭曉,其中,長沙工程機械產品占據近半數,再次刷屏。「能參與、見證‘工程機械之都’的發展,何其有幸!」毛玥的愛人王先生驕傲地說。

  2008年,王先生在深圳華為從事IT工作,出於家庭、房價等因素考慮,決定回長沙發展。那時長沙還沒有頭部IT企業,王先生最終接受了中聯重科的邀請。10餘年來,王先生與所在企業共成長,他是長沙先進制造業蓬勃發展的見證者。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三個高地」建設的排頭兵,扛起先進制造業大旗的湘江新區肩負使命一路領跑,以更高標準謀劃推進產業發展,提出在「三端」齊頭並進,賦能先進制造業再上新臺階。

  文件掃描

  力爭到2026年,打造15個左右千億級產業

  「強省會」首先強產業,強產業重在強工業,強工業聚焦強制造業。未來5年,「工程機械之都」將立足優勢特色,著力創建工程機械世界級品牌,建設國家重要信創產業、全國最大碳化矽半導體產業、全球北鬥產業示范應用三大基地,布局前沿材料、氫能與儲能、類腦智能、「三深」等未來產業。

  《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將構建先進制造業集群體系,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強力實施產業發展「千百十」工程,力爭到2026年,在全市打造15個左右千億級產業,實施180個左右十億級項目,規模工業總產值突破1.4萬億元。

  (熊其雨 供圖)

  D

  「出門即公園,入眼皆美景,謂之幸福」

  工業經濟迅速發展,生態環境也沒有落下。

  閒暇之餘,家住長沙市雨花區五礦萬境水岸的袁尋,最愛到河對岸的公園散步。看著河裡魚兒成群結隊遊過,翠鳥、白頰噪鶥濱水而翔,他臉上笑盈盈,心裡美滋滋。

  現在有多美,曾經卻很難。圭塘河位於長沙市雨花區境內,長度28公里。上世紀90年代開始,岸邊小化工廠、小作坊、高樓大廈建起來,溝溝汊汊被填平,加上圭塘河水流量不足、自淨能力差,導致水質黑臭、河湖生態不斷退化,成為人們眼中的「臭水溝」。

  袁尋記憶裡的畫面越來越模糊。那時圭塘河水很清,夏天和小夥伴帶著竹簍去摸魚蝦。累了,倒在河畔草地打個盹兒;渴了,捧起河水就喝……最終,袁尋與不少沿岸居民逃離了。

  治水,成為了民眾最迫切的呼聲。長沙邀請專家為圭塘河會診,從自淨能力、排污能力、流域生態等多方面,為其找病源、出藥方。20年來,長沙市、雨花區兩級財政累計投入80餘億元,對圭塘河展開治理。

  經過治理,圭塘河徹底變了樣:2020年、2021年水質均達到Ⅲ類標準。昔日「臭水溝」變身城市風景線,治理後的圭塘河又「活」過來了。2017年,袁尋重新將家安在圭塘河畔的這個小區,「出門即公園,入眼皆美景,謂之幸福!」

  文件掃描

  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綠色、低碳、環保生活成為市民的向往,而這種向往的生活在長沙不斷成「標配」。《若干意見》明確,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綠心中央公園,有序推進主題片區、鄰園片區和特色小鎮建設,加快長沙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花卉園藝博覽園等重大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打造具有世界級影響的城市群綠心、具有湖湘特色的長株潭中央客廳、人民向往的高品質生態共享空間。

  《行動方案》也明確,長沙將重點推進綠色低碳專項行動,開展「雙碳」試點示范,建立生態監測網路,開展國家國土綠化試點示范,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深化市容環境常態化精細化管理。到2026年,空氣質量優良率優於省級考核標準,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75%以上,地表水環境質量穩定達到或優於國家、省級考核目標。

  E

  「數字賦能,辦事越來越便捷了!」

  說起生活體驗,家住寧鄉市的王為清讚不絕口:星城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新鮮,就連辦事也越來越方便了。

  4月8日,王為清的二寶出生了。在愛人出院前,他準備為孩子辦理《出生醫學證明》。剛進寧鄉市婦幼保健院,他就在大廳裡看到了「出生一件事一次辦」窗口。

  在窗口工作人員的告知下,王為清一並把家庭醫生簽約、戶口登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登記等全辦好了。「來辦出生證明,沒想到其他的一並辦好了,證件還能郵寄到家!」王為清直呼意外。

  長沙市行政審批局相幹負責人介紹,寧鄉推行「出生一件事一次辦」改革,開發「出生一件事一次辦」聯辦系統,申請人在助產機構專門窗口,只需提交材料完成刷臉識別並電子簽名確認即可,「5個事項僅需10分鐘,填1份表單,跑1個窗口,業務辦理全程電子化。」

  而實現這一切的前提在於「長沙城市超級大腦」。作為長沙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礎設施,「長沙城市超級大腦」歷經三年建設,在數字治理、數字惠民、數字抗疫等領域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在政務、旅遊、醫療、黨建等重點領域均已有較為成熟的應用,長沙「一腦賦能、數惠全城」的智慧城市運行格局初步成型。

  依托「長沙城市超級大腦」,長沙市「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實現300餘件高頻政務服務全市通辦;「我的長沙」城市移動綜合服務平臺高效便捷服務全市650萬以上常住人口,辦理居住證、落戶等1799項各類服務已經實現「指尖辦」。

  數字經濟,場景為王。4月21日,長沙再次發布193個智慧城市場景,涉及精細治理、惠民服務、基礎支撐、生態宜居、產業經濟等多個領域。下一步,長沙還將以智慧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助推數字賦能、精美城鄉、綠色低碳、全齡友好等重大工程,著力創新社會治理、培育數字經濟、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無證明城市」,打造「一件事一次辦」升級版。

  文件掃描

  推進數字賦能專項行動,加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讓數字經濟成為大勢所趨。《行動方案》明確,長沙將重點推進數字賦能專項行動,加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推進產業數智化升級,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

  《若干意見》也指出,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成5G基站7萬座以上,建設國家級互聯網重要人員直聯點,推進資訊基礎設施升級換代、成網運行、全面覆蓋。到2026年,長沙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左右。

  尾聲

  星耀之城,幸福美好值得期許

  春光正好,毛玥喜歡和家人到長沙周邊自駕遊,望城水街,大圍青山,淙淙溪流,鄉與城一樣,正變得越來越精美。

  她的愛人王先生所在的制造業企業,已深諳創新之道,開放之勢,緊緊抓住先進制造業發展機遇,搭乘自貿區開放快車,實現個人、企業的二次創業,以一人一企之奮鬥,助力一城一省之繁榮。

  二胎奶爸王為清一邊沖奶粉,一邊憧憬著「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如何伴隨二寶的成長……

  這些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都以戰略的名義,並以戰略發展的成果,照進現實:創新引領,開放融通,能源提升,精美城鄉,全齡友好。

  星城,星耀之城。生活在此,真好!

  [責編:陳舒儀]

  [來源:三湘都市報]

>手可摘「星辰」!「強省會」勾勒長沙美好生活藍圖

《夢在海這邊》收官 朱雨辰演繹留學生逐夢引共識

尋夢園

不完美的她日版劇名是什麼 不完美的她改編版和原版有什麼不同

尋夢園

《愛情的開關》熊梓淇賴雨濛感情升溫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