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怎麼運動

  現在已經不是該不該運動的討論,而是該怎麼運動的進一步認識。

  我國推行體育運動的核心指導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而就現階段而言,「發展體育運動」這部分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並形成了階段性成果,並進一步向更高的目標發展;「增強人民體質」部分則可圈可點了,根據國家國民體質和學生體質的階段性報告,效果是顯著的,但相比投入,在提升幅度上則不盡如意。

  而這種不協調的根源還是在於該怎麼運動的實操模糊!

  該怎麼運動的前提是為什麼運動?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決定了後續的一切。

  「增強人民體質」的核心是健康,我們目前國內社會發展的一個核心是「健康中國」,所以為了健康去運動才是標準答案,不知道讀者有無抗告?當然,現在打著健康旗幟,為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行為並不少見,只是我們該清醒地認識健康、經濟、社會三者之間的相輔相成的辯證聯繫。

  運動的個體特征有許多,但健康、娛樂、社交是最基本的特征;運動的社會屬性更多了,經濟、文化、社會穩定,都是運動本身自帶的廣義屬性。

  回到我們該怎麼運動的主題上,首先是如安在運動的這些屬性中選擇特征。

  對於個人而言,運動的目的是緊密圍繞它的個體特征開展的。而對個人最有意義的特征無疑是健康,只是目前在種種因素引導下,我們忽視了這個基礎特征。就好比飲食一樣,我們迷失在口味、賣相、場面的選擇中,而忘卻了飲食最基本的功能是滿足生存。

  所以,我們該怎麼運動,是需要在實現健康的需要下,再滿足娛樂和社交的需要。

  

  從健康出發,需要知道哪些是健康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和運動之間存在什麼樣的聯繫?年齡、性別是健康最重要的生理特征,而生活方式和遺傳則是健康的細化特征。所以,我們需要從這幾點出發,來探討怎麼運動。

  年齡是生理功能最基本的自然指標。

  不同的年齡段的人生理能力不同,運動就需要緊密結合這個特征而安排,而不是糾結於運動項目的選擇。

  社會通行的年齡劃分標準有好幾個,按心理年齡劃分的八個周期則具備普適性:即胎兒期、乳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其對應的生物年齡則不斷隨時代而變化,尤其是後三個年齡期。

  運動對健康的促進,能夠進入實操階段的則是後七個周期,尤其是後六個周期: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因為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每個階段都有其特殊的運動生理目標。如幼兒期的前庭-耳蝸機能,學齡期的肢體協調,青少兒期的身高和心肺能力,青年期的生理機能維持,中年期以體重為代表的生理退行性延緩,老年期以肌肉減少為代表的生理退行性對抗等。

  性別,則是生理特征群體區別的重要生物指標。

  因為性別差異,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性別面臨的健康問題存在顯著的差異,比如心血管問題在老年期男性嚴重程度比女性嚴重,而運動系統的骨密度卻恰恰相反,女性比男性更需要重視。

  這些共性為一般人群開展運動健身提供了引導,運動則應該順應和滿足這些共性的需要。

  但是,人類終究是群體屬性和個體屬性兼具的。個體化的差異經常會模糊以上共性的界限。

  在不考慮疾病的相對界定範圍內,生活方式和遺傳是健康個體化差異的主要原因。

  遺傳是個無法改變的先天健康因素。

  在運動范疇裡,表現為不同的人對不同運動項目的擅長程度,這就是遺傳的生理機能的不同體現。大部分人在合理的範圍內,少部分人在範圍外(運動天才和廢材);所有人的生理機能都表現出不同的優勢和劣勢,而細化起來,這種優勢和劣勢存在的層級又有多種。

  但毫無疑問,對不足的能力,是需要後天補足的,這就是個性化運動方案的起源。

  而生活方式則是個人最具特點的後天健康因素。

  運動是生活方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一個能改善其他不良方式產生結果的組成。生活方式是最龐雜的健康因素,因為容易定性,難以量化;因為它既可以是上述種種的潤滑劑,也可以是它們的催化劑。

  

  

  在基本的年齡分段,性別差異上有共性,這為如何運動提供了指引;結合生活方式和遺傳特征後,個體差異化就出來了,這就是指導如何運動的挑戰。

  而年齡、性別、遺傳和生活方式的多因素發展,形成的健康問題不僅僅停留在健康層面,更多的是體現在不健康:疾病。

  隨著對健康的探討,運動的龐雜性就逐漸體現出來了。

  如安在健康的狀態下讓生命質量更高,如安在不健康的狀態下改變或者降低疾病的後果,這些都是運動可以介入的環節,而到了這個層次後,該如何運動就已經變成了多維復合體,包含的內容就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說明白的。

  運動最後的落點一定是健康,這是普通人明白卻易搖擺的認知。畢竟,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堅定的認知基礎,許多人容易被運動明星,被體育商家所影響。

>我們該怎麼運動

北京市四、六、八年級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統測

尋夢園

疫情期間,這樣做有助於保持心理健康

尋夢園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冠納米疫苗”,誘發免疫反應是自然感染的10倍 

tienl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