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這樣吃才健康

  

  夏天來了,小龍蝦可是吃貨們的寵兒,晚上約上三五好友,在大排檔來點口味蝦、油爆蝦、鹵蝦,再配上啤酒,很是「韻味」。但是,每年的吃蝦季,都會有很多吐槽它的傳言:小龍蝦不乾淨、有寄生蟲、好多毒素、不能吃……小龍蝦真的有毒嗎?能不能吃?怎樣吃才健康?最近,長沙市疾控中心專家為大家解疑釋惑。

  長沙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小龍蝦存在重金屬超標的可能性,但是重金屬含量具有明顯的部位差異。除了外殼,小龍蝦體內的重金屬大多集中在鰓和內臟中,而鰓和內臟主要集中在頭部,我們日常吃的尾部並不是重金屬的富集區。

  蛙、螺、貝、魚、蝦等水生生物都有可能攜帶寄生蟲。所以,小龍蝦裡含有寄生蟲並不特殊也不可怕,高溫烹煮是消滅寄生蟲簡單而有效的「法寶」,小龍蝦裡常見的肺吸蟲等寄生蟲也不例外。

  小龍蝦的營養價值很高。首先,小龍蝦蛋白質含量豐富,脂肪含量低,而且其脂肪大多是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為人體所必需。把小龍蝦與牛肉對比:小龍蝦的蛋白質含量為18.9%,脂肪含量僅為0.2%;牛肉的蛋白質含量20.2%,脂肪含量則為2.3%。

  其次,小龍蝦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D以及多種礦物質,如鈣、鋅、鐵、鎂等常量和微量元素,都是人體所必需的。

  小龍蝦怎樣吃才健康?長沙市疾控中心專家建議:

  去蝦頭抽蝦線。小龍蝦大部分器官集中在頭部,更容易吸附蓄積重金屬、毒素及細菌等污染物,大家愛吃的蝦黃多集中在蝦頭,所以最好不要吃蝦頭和蝦黃。蝦線是指蝦背上的那一條黑線,其實是蝦的腸道,屬於消化系統,裡面殘餘物包括未消化的食物、消化的食物殘渣以及代謝產物、泥沙等,建議去除蝦線。

  高溫煮透不生吃。因為小龍蝦可能攜帶寄生蟲,所以避免生吃和半生吃小龍蝦,一定要煮熟煮透。

  現煮現吃不過夜。相比隔夜飯菜,小龍蝦因為蛋白質含量更高、細菌滋生更快,很容易腐敗變質,盡量不要過夜存放。

  吃蝦節制不過量。小龍蝦雖然美味,但屬於高蛋白食物,過量食用會造成消化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對於尿酸較高、過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龍蝦會增加痛風、過敏的風險。此外,小龍蝦烹飪時常重油重辣,過量食用也會增加腸胃負擔。

  避免同飲啤酒。小龍蝦和啤酒並非大家認為的絕配,兩者一起食用可能導致小龍蝦的嘌呤核苷酸大量分解,經人體代謝後產生大量尿酸,從而導致痛風急性發作。

  選擇正規餐飲店。在外吃小龍蝦時,選擇正規飯店,不要購買街頭流動攤販或無證經營的小龍蝦。

  出現異常請及時就醫。食用小龍蝦期間,避免其他可能引起橫紋肌溶解症的危險因素,如酗酒、過量運動、服用敏感藥物等。如果進食小龍蝦後,24小時內出現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者,應及時去醫院就醫。(全媒體記者楊雲龍 通訊員許黎)

  來源: 長沙晚報

>小龍蝦這樣吃才健康

9月衛生健康領域有哪些大事?一篇文章梳理→

尋夢園

每次喝水後,多長時間排尿才能證明身體是健康的?最佳時間或公布

尋夢園

2月衛生健康領域有哪些大事?一篇文章梳理→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