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明星是什麼樣的?

韓宇真的太誇張了!

在前不久的青龍電影節紅毯上,無論是老牌演員還是新人,韓國明星都身著黑白相間的服裝翩翩起舞。

其實韓國的紅毯被黑白占據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黑白連衣裙簡單是沒錯,另一個程度也是為了掩飾做工的不足。

(網友:你們那兒,穿彩色判幾年?)(網友:你在哪里,因為穿彩被判了幾年?)

回過頭來看我們,無論是雜誌舉辦的晚宴,還是某品牌的紅毯,明星們幾乎都是舉手之勞,在鏡頭前華麗轉身。

珠寶資源更是濫用,紅地毯上戴個耳環上天。

而且,在哮天的嚴厲吐槽下,韓式水上妝真的很小資。連帥氣的大叔型演員都是閃亮的水上肌肉,真的很缺乏質感!!

一開始很可笑,因為青龍電影節是韓國有半個世紀歷史的電影節,被譽為韓國的奧斯卡。

這不比我們雜誌舉辦的晚宴標準高?但是你看,整個會場布置的就像80年代的公司年會…

她們的保留節目,女團用「夜店燈」表演。(我覺得之後,誰敢說我們的場地是土的)

覺得這是哮天一個國家電影節的水準…

禮服,首飾,場地跨度,那麼,韓國娛樂圈到底怎麼了?韓流的影響是不是不再了?

韓流式微韓流衰落

韓國對韓流是很認真的,是亞洲金融危機下的救國國策(1998年金大中提出文化基礎)。

它被視為商品,舉國上下的努力都投入到男神、神祗在世界尤其是中國的大量輸送,從而助推文化產業。

現在提到韓流,大多數人想到的是最會玩軟色情的女團。(我來解釋一下,和女團成員無關,是文化。)

我們對韓劇的記憶還停留在《請回答1988》和《鬼》。(五六年前的朋友!)

偶爾打開一部韓劇,尤其是韓國古裝劇。我們看慣了大場面,卻真的不明白,這種粗制濫造的小樓也能稱之為宮殿。

橫店vs韓國古裝布景橫店vs韓服風光

當然化妝也是提臀,主角穿的是爛紗布。

我們的服裝造型被吐槽了很多次,因為太簡單,不如以前。他們直接抄襲了我們的服裝(粗版)。

最尷尬的是大陸校服全部被抄襲。啊,這個…韓國人都知道我們的校服是被吐槽最多的東西?

現代劇已經失去了絕對的領先地位,韓流的影響可想而知。

韓流在中國的影響力不僅表面上很弱,其文化產業也在衰落(如前所述,文化產業是韓國強大的經濟支柱)。

韓妝顯然沒有市場,Ally Cottage也關了所有的店。悅詩尹峰陸續關店,2021年關店170家。其他韓國品牌也遭遇銷售遇冷。比如曾經一人擁有的韓國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20%下降到只有1%。疫情發生前,韓國的跟團遊一直不景氣,免稅店紛紛倒閉。

行業整體價值下降的直接影響:韓國明星的商業價值和承載量對時尚品牌沒有說服力,時尚資源自然不會照顧。

間接影響:物價水平和消費能力。

韓國的高物價年年飆升,這是市場上商品短缺和韓元價值波動的結果。

看到中國餐館免費贈送的水果,韓國人瘋狂地把它們都拿走了。因為在韓國,西瓜的單價是100多元人民幣。

明星來到內地菜市場時大聲驚呼:在韓國做夢都不可能!(蝦才25元一斤,韓國單斤要3萬韓元,162人民幣)

明星們一邊感嘆價格,一邊買了幾筐菜。(有點像在城里逛市場)

物價高,再加上消費能力差。

和中國比起來,他們的消費能力真的很卑微。在一檔中韓合作的綜藝節目上,《網路名人,中國》一夜之間的商品銷量達到了100萬,震驚了韓國明星的下巴。(齊家和維婭一夜之間都是幾億)

即使是在國際事件中展示的國家救援力量,韓國人自己也在向他們的祖國吐痰。

15年尼泊爾地震,韓國救援隊的存在感為零,尋求救援的韓國藝人根本聯繫不上祖國。

他只能羨慕最先被救援隊救出的中國人。

回不去的黃金時代不回頭的黃金時代

20多年前,內地娛樂圈的雛形還沒有出現,那是韓國娛樂圈在中國最輝煌的時代。

2000年2月,H.O.T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辦了一場音樂會。那個年代,門票三天內售罄,會場內外聚集了10萬觀眾。

這是韓流進入國內市場的開始,很好。

當時中國的電影產業並不發達,電視劇都是進口的,所以要用近70部韓國電視劇來填補一年空的缺口。

效果有多好?

韓劇《大長今》播出收視率破4!(宮中後妃也破1)。

從《來自星星的你》到《匹諾曹》,單集版權費從4萬美元漲到28萬美元,中國播放量達到數十億。借助韓劇,韓流在中國迎來了全盛時期。

中國的容忍度高(不是一味吹噓,比如日本對韓流明星的紅白有限制),韓流的載體明星在中國也不低。

韓國演員張娜拉演唱了中國2008年奧運會主題曲《北京歡迎你》,傳遞了奧運聖火。(當年中國傳聖火的都是章子怡和成龍。)

中國市場甚至推動了韓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水光肌」和「嘟嘟唇」引領了年輕女孩的審美。韓妝Iti和悅詩尹峰之家在半年內迅速進入中國,擁有近百家門店。韓國旅遊業蓬勃發展,每年有數百萬中國人到韓國旅遊。韓國的醫美行業和免稅行業進入了輝煌期。2014年,韓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377051億韓元,占GDP的2.54%。

(林允兒為悅詩風吟拍攝廣告)(林允兒A為悅詩尹峰拍廣告)

回望韓流,不到20年就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韓流在中國的鼎盛時期正在走向低迷。絕對不只是對韓國的限制,韓國娛樂圈獨占中國娛樂圈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強大的文化輸入,必須在韓國娛樂圈對中國娛樂圈處於絕對領先和優勢地位的情況下,才能保證其吸引力和影響力。

很明顯,我們的娛樂圈已經從「直接使用韓宇產品」發展到「自主出口」了。

目前每年有近700部國產劇備案,400部上線,每年投入高達200億。要麼是巨額投資啟動了高成本生產。

要麼就是小成本網劇,有年輕漂亮的流量明星坐鎮。

選秀節目數量爆炸式增長,每個平台都能推出幾十個帶有鮮明「個人標籤」的國內娛樂新偶像,滿足一萬個粉絲對偶像的一萬個幻想。

中國粉絲還是缺愛豆。

甚至,我們開始反方向輸出,用代表中國文化的中國流影響其他文化。

韓國引進中國劇的主動性連年增加,每個月購買的國產劇超過20部,已經超過了中國購買韓劇的數量。黎姿在Youtube(國際視頻網站)上輸出了中國田園生活和中國傳統文化,播放量超過3000萬,粉絲甚至比BBC(英國中央電視台)還多。中國的網文也遍布全球,被外國人戲稱為:中國網文與美國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並列為「世界文化四大奇跡」。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中國人的主觀自信心和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越來越強。

大部分網友對韓流的第一反應是抵制。

「國勢」早已取代韓風、日系、歐美,成為最火的潮流。

文創故宮博物院、現代中國茶葉店、雲南白藥等國產文化IP成為90後、00後的新寵。

各大購物節的流量碼都是國貨,國產手機市場份額超過50%。在中國的護膚市場,國產品牌百雀羚的市場份額已經是第一,在中國的隱形正畸市場,國產品牌安吉爾的市場份額超過40%。

現在,我們穿著回力鞋,穿著波司登羽絨服,戴著時代天使的牙套,對著韓劇的醜男主大聲吐槽,默默讚著「漢人怎麼又來買熱搜了?」我們甚至問:「是誰?」」

代表韓流黃金時代的珍珠發夾、Kpop磁帶、大長今DVD,都成了留在抽屜里積灰的美好回憶。

挺感慨的。70後的我懷念的是看央視6套的山口百惠。我們懷念的是湖南衛視的韓劇。

但是現在,任何一個民族娛樂產業對於中國娛樂產業來說,都不可能處於絕對的領先和主導地位。

每一個70歲、80歲、90歲的人都曾輕快地走過過去的童年記憶,但我們會成為未來或現在某個時代的記憶嗎?

吳宗憲回應王力宏離婚,直言男人都想離惹爭議,曾和老婆隱婚10年

尋夢園

陶昕然延續十一年為閨蜜孫儷慶生,用的去年舊照,兩人一年沒見面

尋夢園

韓國進入美國娛樂可不是鬧著玩的。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