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市場為何在中國衰落

作者: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最近,好萊塢的兩部動畫電影《湯姆和傑瑞的尋龍傳說》在中國影院上映。但與破紀錄的春節檔相比,無論是側重情感回憶的《貓和老鼠》,還是部分運用中國元素的《尋龍訣》,都沒有掀起什麼波瀾。

如果我們回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2020年,幾部上映的好萊塢大片票房表現都不盡如人意。同年,進口片票房占國內總票房的比例降至16%。由此,人們不禁要問,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真的水土不服,正在走向滅亡嗎?

事實上,直到今天,好萊塢電影仍然是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全球文化產品,擁有優秀的跨文化傳播水平和成熟的IP資源及文化影響力。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好萊塢電影公司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全球發行體系,導演和創作者也開發出了適合大銀幕觀看的通用故事模式,使得大部分地區的電影觀眾對好萊塢電影非常熟悉和依賴。可以說,好萊塢電影在全世界大部分銀幕上仍然保持著主導地位。

然而,好萊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重要性正在下降,這也是事實。以2019年為例,僅有兩部進口好萊塢電影進入年度票房前十榜單。好萊塢曾經在中國起到過救市的作用。1994年,為了應對不景氣的市場,電影局批准引進10部外國電影,主要是好萊塢商業大片,每年採用國際通行的分帳方式。自引進第一部進口分帳電影《水滸傳》以來,中國電影市場在短時間內勢頭迅猛,國產電影也找到了提升自身水準的參照物。娛樂性和藝術性相結合,成為國產電影努力的方向。與此同時,好萊塢電影已經成為中國電影業的最大威脅。隨著世紀之交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進口配額的增加一直是一把高懸的利劍。21世紀初,中國電影業下定決心進行全方位改革,以更好地迎接市場開放後最大的外國競爭對手好萊塢電影的挑戰。

近年來,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影響力日益下降。首先,21世紀以來國產電影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取舍。2004年,在改革的推動下,國產電影票房首次超過好萊塢電影。2012年中國進口片配額正式從20部提高到34部時,只影響了2012年的國內票房發行。2013年,國產電影重拾優勢。截至2021年初,大陸歷史票房前10只有一部進口片。其他電影要麼是將類型片特徵與娛樂需求充分結合的電影,如《流浪地球》和《哪吒》,要麼是成功傳達當代共同價值觀的新主流電影,如《紅海行動》和《我的人民,我的祖國》。可以說,今天的國產電影基本可以滿足國人各方面的需求,不斷提升的類型意識和工業審美,積極回應國人當下的議題和情感,對主流價值觀和歷史傳統的繼承和發展,都使得國產電影牢牢占據了中國市場的核心,成為社會文化生活的中心。

此外,正如一些從業者所言,好萊塢電影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也與其對中國觀眾的宣傳策略沒有與時俱進有關。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不斷發展和數位技術帶來的媒介變革,中國電影的宣傳和發行也在不斷創新。短視頻、粉絲文化、社交媒體帳號傳播等社交媒體時代誕生的新的宣傳發行手段,已經被國產電影廣泛運用。這些宣傳方式更接地氣,更貼近人們的接受習慣,為國產電影帶來重要機遇。目前,中國是網路售票比例最高的市場,售票平台成為了很多國產電影的制片方和發行方,這也使得互聯網的宣傳資源更多地流向了國產電影。

未來中國的電影產業還是要和好萊塢這樣的全球領先電影機構緊密合作,互相促進,共同發展。進口電影仍然是中國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電影市場的持續發展有賴於包括好萊塢在內的全球多元文化產品的貢獻。全球電影業也需要分享中國市場可持續發展的機遇,這也是中國市場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一個方面。一直期待在全球講好中國故事的中國電影,應該借鑒好萊塢的全球市場策略和創作經驗,尊重製作和創作規律,堅持專業導向,在相互借鑒和充分競爭中不斷成長。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劉德華慶祝出道40週年 網友卻嗆「捐款了沒」引發筆戰

尋夢園

王力宏否認威脅李靚蕾,吐槽她想像力豐富,自己會繼續爭取見孩子

尋夢園

一個練習生悲慘的遭遇!GFRIEND隊長所願忘不了的一個人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