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利自殺的背後是高速工業化的韓國娛樂圈。

©深響原創 · 作者|呂玥 來火火深度原創作者|呂嶽來火了

核 心 要 點

「韓流」是如何產生的。

韓國電視劇、電影、音樂、綜藝的發展歷程和運營模式。

F(x)前組合成員蘇利的自殺,讓勝利後沉寂了半年的韓娛圈再次引起國內關注。

或許你只在微博熱搜上看到過雪莉的名字,你甚至根本不知道是誰。但f(x)組合和包括她在內的五位成員,從出道至今,在韓國和海外都屬於一線組合和藝人,有口皆碑。

左二,崔雪莉第二,蘇利

Sulli,1994年出生,2005年加入韓國SM娛樂公司。練了4年,以f(x)組合成員的身份正式出道,2015年8月退團。雪莉本人因為所在小組辭職的巨大影響,以及在ins上發布「大尺度」照片和視頻,一直處於差評的中心。據《首爾經濟》報導,警方推測蘇利自殺可能與抑鬱症有關。

因抑鬱症而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或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韓國偶像團體中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兩年前,SM公司男團閃耀樂隊成員金鐘賢因抑鬱症自殺。權志龍、秀智和少女時代船長太炎都公開表示自己患有抑鬱症,而雪莉的好朋友古原愛在今年5月因抑鬱症試圖自殺,但她在及時搶救後活了下來。

這或許是背後「神秘」勢力的操縱,但更多的是韓愈快速工業化的殘酷結局。在高度成熟、競爭激烈的韓國娛樂圈,偶像是在工業造星機制下推出的標準化「商品」。作為商品,他們年少成名,獲利頗豐,但作為「人」,他們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但不得不承認,《韓愈製造》確實很厲害。其成熟的流程體系對中國的娛樂內容和產業影響深遠。「蘇利是誰,發生了什麼事?」會像其他娛樂熱點一樣消失一段時間,但是韓國娛樂圈的系統玩法和席卷全球的底層支持,保證他們會造星,製造熱度,創造一波又一波的「韓流」。

韓流的三個階段

要了解「韓流」是如何產生的,首先要了解其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9-2005年——以韓劇為主,音樂、電影為輔,目標國家主要是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洲。

韓劇是現階段最重要的內容消費品。現階段韓劇崇尚家庭觀念,宣揚通過努力獲得幸福的正能量。即使在內容上有局限(「灰姑娘」、「悲情」模式),但整體價值觀還是能被亞洲觀眾接受的。比如《冬天的情歌》《大長今》等。同時,韓劇中主演的高顏值和場景控制,給亞洲觀眾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覺衝擊。

2002年韓劇《冬日戀歌》2002年韓劇《冬天的情歌》

電影方面,韓國本土電影就是從這個階段起步的,逐漸打破了1986年《電影法》第六次修改以來好萊塢電影打敗韓國本土電影的局面。

從《生死場》到《共同警備區》《老友記》《石尾島》等被稱為韓國美國往事的好萊塢式電影的本土化。,都標誌著韓國本土電影的崛起。

《共同戒備區》、《朋友》、《實尾島》共同警備區,友和石尾島。

1996年由李秀滿創立的SM娛樂公司推出的組合H.O.T,以「偶像組合+流行舞蹈」的音樂風格迅速成為亞洲偶像,K-POP也在音樂上有了實質性的突破。

為了突破有限的本土市場,SM公司的歌手寶兒在培養初期就確立了同步面向日本市場的定位和策略。此外,男團神話和女團S.E.S .都在日本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SM公司成為第一家上市的韓國音樂公司。

神話組合神話

第二階段:2006-2010年——韓劇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傳播範圍走出亞洲。

這一階段,韓劇在席卷亞洲的基礎上,迅速向南美、中東、非洲等地區擴張。韓劇中傳達的儒家思想和忠孝仁義與中東國家的主流文化是一致的。同時,韓劇作品的「純愛」特徵在保守群體中也顯得非常「安全」。除此之外,韓劇在巴西、墨西哥等南美市場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相比出口量持續增長的韓劇,韓國電影略顯悲壯。過度的資本逐利性投資進入韓國本土電影市場,投資泡沫制約了作品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再加上題材的限制和金融危機的外因,韓國本土電影經歷了一段低潮期,出口量正在迅速萎縮。

音樂界的低潮相對短暫。

由於K-POP缺乏重量級藝人,大眾周期性審美疲勞,音樂行業海外收入一度大幅下降。但從2009年開始,JYP的奇跡女孩組合憑借英文單曲《Nobody》成功打入美國市場,登上Billboard百強;同期,YG女子組合2NE1的專輯《致任何人》沖進iTunes嘻哈專輯排行榜第二名。這兩個組合讓韓國舉世矚目,K-POP的海外收入不再只靠日本,逐漸走向全世界。

Wonder Girls奇跡女孩組合

第三階段:2011-2015年——韓流進入新階段。

在全球社交媒體的推動下,韓流的全球化進一步擴大。K-POP最大程度上迎合了全球青少年對流行音樂和時尚的喜好,成為一種全球現象。

綜藝節目成為韓娛產業新的增長點,出口對象主要是中國;電影產業逐漸復蘇,在好萊塢成熟工業體系的基礎上升級為全球大片(《雪國列車》、《最後一站》等。);韓劇題材有所突破,加入了美國常用的超現實表達(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請回答1994等。),又迎來了新的發展。

過去20年韓國娛樂產業能夠從本土到亞洲,最後擴散到全世界的原因可以歸為以下四點:在過去的20年里,韓國娛樂圈之所以能夠從本土傳播到亞洲,最終傳播到全世界,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

來自韓國政府的全力支持(政府實施「內容產業振興計劃」,推動內容產業發展);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涵蓋電視劇、電影、音樂、綜藝節目各個類型);借力於全球社交網路媒體的力量,使得韓娛內容在全球內迅速得到幾何級的傳播效果;致力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互聯網思維,將內容消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電視劇:政府主導,寡頭壟斷

在電視劇製作上,韓國的製作模式主要由韓國廣播系統(KBS)、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首爾廣播公司(SBS)主導,這些電視台對節目的製作和傳播進行了縱向整合,形成了「制播一體化」的運營機制,相互之間沒有橫向的節目交流。

所以韓國三大公共電視台在電視劇領域絕對強勢。韓國《廣播法》規定,三大電視台以外製作的節目播出比例要達到40%,獨立製作人的份額要提高到30%,這樣HB娛樂、三和、青蛇等公司才能發展。

其中獨立製作公司的項目製作流程通常是做好企劃:選取主要素材後決定劇集目的,是為了高收視(針對40歲以後的中年女性)還是商業性(針對十幾到二十歲的年輕觀眾)。其中,獨立製作公司的項目製作流程通常是規劃好的:選好主材後,決定該劇的目的是面向高觀眾(面向40後的中年女性)還是商業(面向十幾二十歲的年輕觀眾)。

在完成前幾集的劇本創作後,我們開始與三大播出公司洽談簽約,三大播出公司會支付大部分費用(總成本的60%-80%)給獨立公司獨立或聯合製作。剩下的製作費用,獨立製作公司可以通過植入式廣告、海外版權預售、互聯網版權、OST版權預售等方式收取。

因為不需要審查和發行,只需要三大高校中的一所參與並保證播出,高度的市場化使得韓國電視劇呈現出「邊拍邊播」的特點。劇集播出後不會多輪播出,但可以在官網,三大站點播付費。

所以,韓國電視劇更注重質量而非數量,編劇為王、PD把控成為了電視劇產業鏈核心要素。所以韓國電視劇更注重質量而非數量,編劇為王、PD控制成為電視劇產業鏈的核心要素。

在製作方式上,韓國的審查權由三大廣播電視公司獨立實施。因為拍攝和寫作的模式,劇本是基於觀眾反應來修改的,演員和其他人不能修改兩次。

「邊寫邊拍邊播」的模式,讓編劇成為整個過程的靈魂。他們是遠重於演員和導演的核心資源,也是一線電視劇製作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著名的編劇不僅要知道觀眾的心理和流行元素,還要知道如何建立關係,吸引消費者。

專業培訓出身的編劇大多是韓國廣播作家協會下屬的編劇教育學院培養的。整個培訓體系分為四個學期,每個學期6個月。它必須通過考試和工作評估才能進入下一學期。高級階段採用排名制。畢業後學院通過參加劇本征集大賽正式入行。所以可以看出韓國對編劇的重視程度。

一部電視劇除了編劇,還需要核心協調人——PD。PD是韓國特有的角色(制片人制片人+導演),也是導演兼制片人。負責協調出資方、播出方和製作團隊,需要密切關注流行趨勢和主題選擇,確定方向。Top PD在韓國娛樂圈會有很高的話語權。

相比較而言,中國需要取得營業執照和備案公示,也嚴格遵循先寫後拍再播的流程。很難根據後期的市場反饋來調整作品,編劇和導演話語權低。

另外,在廣告代理方面,韓國需要通過KOBACO(韓國廣告振興公社)購買廣告資源,KOBACO會聯繫電視台投放廣告事宜,具有「壟斷」性質;廣告費也是根據收費的不同而調整的,廣告有很多規定。比如植入式廣告只允許在綜藝娛樂教育類節目中播出。

在中國,電視廣告代理基本上屬於市場運作;廣告代理費是固定的廣告費的10%,外企15%;廣告形式主要是硬、廣、名。

在韓國獨特的產業特色下,《我叫聖金順》、《花樣男子》、《擁抱日月》、《請回答1997》等電視劇不僅在韓國創造了高收視率,還做到了全球文化輸出。

電影:風投湧入,大起大伏電影:風險投資湧入,跌宕起伏。

與電視劇不同,韓國電影經歷了從大財團(以三星、大宇、現代為代表的財團投資電影業)-風險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成為電影的主要資本方)-領先發行公司(CJ娛樂、秀寶、樂天娛樂、影院服務)的過程。

除了政府支持,韓國產業投資的快速復蘇也吸引了很多風投的大筆資金。但由於風險投資的湧入,電影票房增速遠低於製作成本增速,供大於求,於是迅速退出,直到政府重新開始資金扶持。這一系列操作導致韓國電影的投資回報率長期劇烈波動。

韓國電影從《兵臨城下》到本土電影的繁榮,經歷了很長的時間。

《電影法》第五次修訂對韓國電影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電影製作由許可制改為註冊制,年產一部電影的製作公司可以向政府註冊;獨立電影得到官方認可,審查門檻大大降低;進口電影的發行指數不再與本地電影的製作數量掛鉤。

這些政策的變化為韓國電影的繁榮創造了條件,減少了粗制濫造的電影。所以,從第一部商業電影《婚姻的故事》到《陽光姐妹淘》、《狼孩》等本土電影的大爆發,韓國電影逐漸走向繁榮。

不過,與電視劇一樣,當今韓國電影市場也呈壟斷狀態,主要掌握在三大本土電影集團與新興的N.E.W.四大手中。其中三大本土電影集團希傑集團、樂天影業、showbox都借助母公司在消費品相關領域的產品、地理位置優勢,快速大量建立新型多功能廳電影院,通過控制排片量來獲得影片發行權,與上下遊唇齒相連。但和電視劇一樣,如今的韓國電影市場也是壟斷的,主要掌握在三大本土電影集團和新興的N.E.W手中其中,本土三大電影集團傑西集團、樂天影業、showbox借助母公司的產品和消費品相關領域的地域優勢,迅速建立了大量的新型多功能影院,通過控制排片數量獲得電影發行權,與上下遊唇齒相連。

這種垂直運營的商業模式,加上韓國本土電影的崛起,做到了對好萊塢電影發行公司的逆襲。而N.E.W大多靠走差異化路線,不與三大戰線競爭。

韓國影院市場也高度集中。從商業模式來看,韓國電影產業鏈中的影院業務經營風險最低。三大院線的母公司堅持垂直運營,使得院線成為利潤率最高、最穩定的業務。

此外,倡導發行和放映的高度融合,三大院線的母集團都是零售背景,使得幾家院線在挖掘院線非票房收入(主要是餐飲)方面具有先天的運營經驗優勢,進一步推動了韓國院線的巨頭壟斷。

音樂:高度國際化的發展路線

韓國音樂的出口規模遠大於進口規模,K-POP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力量之一。

K-POP是指起源於南韓的流行音樂,公認誕生於1992年《徐太志與兒童》第一張專輯發行的時候。這個組合被認為是韓國說唱音樂中的第一個。

1996年,H.O.T.出道,正式開創了「偶像團體+流行舞曲」為主的風格特徵,奠定K-POP組合模式化運作的套路,還搭建起粉絲系統(應援色、歌迷會、見面會等)。1996年,H.O.T出道,正式開創了「偶像組合+流行舞曲」的風格特色,奠定了K-POP組合模式運營的套路,也建立了粉絲體系(支持色、粉絲會、見面會等。).

2000年,隨著互聯網和數位音樂的興起,K-POP開始向海外擴張,選擇了高度本土化的運營路線,其核心元素是以集體舞的形式展現流行舞曲。

2005年,音樂元素發生變化,節奏感加強,複雜的群舞完全獨立,自成一派。

2007年,Wondergirls《告訴我》大獲成功,它進入了從以節奏為導向的舞蹈動作到融合病毒式重復的合唱和標誌性舞蹈動作的新階段。K-POP的流行標誌著韓國文化的全球輸出,全面帶動了韓國的經濟發展。

具體來說,韓國流行偶像的演變過程可以分為這幾個階段:

第一代偶像H.O.T.:其通常以組合形式出現;組合中每個成員都有符合自己的角色定位;演出也更多的是表演第一、音樂第二,注重舞蹈演出;變為娛樂偶像而不是專業音樂人。

第二代偶像Wonder Girls:與第一代相比,二代更加重視群體舞蹈演出且角色定位多樣化(多了製造笑點或僅僅外表出眾等角色定位)。這時的娛樂公司在「造星」流程更系統、專業,加強了對練習生的選拔和儲備。

第三代偶像EXO:在注重練習生的自身素質基礎上,開始呈現偶像組合成員「全球化」趨勢。比如EXO中加入了中國籍成員,擴大了粉絲影響力。在全球社交媒體的推動下,這代偶像組合的宣傳和運營等都依托於互聯網。

除了更新換代,K-POP也有會高度工業化的偶像藝人培養體系。從網路、媒體推廣等選拔活動中篩選新人;然後針對不同練習生的長處進行個性化培訓,揚長避短;到通過各種策劃對藝人進行形象包裝;最後參加各類活動來對其營銷推廣。除了升級,K-POP還有高度工業化的偶像藝人培養體系。從互聯網、媒體推廣等選拔活動中篩選新人;然後根據不同學員的長處,進行個性化培訓,揚長避短;通過各種方案包裝藝人形象;最後,參加各種活動,推廣其營銷。

從第一組合HOT,到現在風靡全球的EXO和BTS,我們不難看出K-POP音樂的這些產業特徵:

高度國際化:音樂風格的國際化(多種國家音樂元素的融合),音樂創作和製作團隊的國際化(大量歐美、日本的詞曲作者等參與創作),偶像組合成員背景的國際化(海外成員的加入及本土音樂人擁有海外音樂學習背景);高度專業,系統化的運作體系,在新人培養方面建立了嚴格的「練習生」制度等;更強調偶像屬性而不是音樂屬性,不再是單純以音樂來吸引粉絲,而是以整體形象在大眾中打造影響力。

綜藝節目:多元化海外輸出

前期韓國綜藝節目主要以專題節目的形式出現,多由特定企業讚助。直到電視台進入收視率競爭時代,綜藝節目才多元化。

當《無限挑戰》因其原汁原味的元素而備受推崇時,各種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韓國綜藝節目也呈現出新的特點。這期間字幕製作變得靈活,後期加入了幕後團隊的想法等元素,讓節目更加生動真實。

跑男,爺爺/姐姐花式,我們結婚了,超人回來了等等。都推動了韓國綜藝節目的自由化,真人秀正式成為主流。至於韓國綜藝節目的模式,從模仿日本變成了包裝購買海外節目,並迎來了一波海外模式交易。

從單一的在節目中插播廣告的商業模式到現在的產業鏈運營,韓國綜藝節目正在大肆發展。對其本身而言,產業鏈主要由製作環節、營銷環節、播出環節、衍生環節、海外輸出環節構成。從節目中打廣告的單一商業模式,到現在的產業鏈運作,韓國綜藝節目正在蓬勃發展。對於自身而言,產業鏈主要由生產環節、營銷環節、播出環節、衍生環節和海外出口環節組成。

在韓國,綜藝節目基本都是電視台和獨立製作公司製作,分為自制和聯合製作。製作團隊由創作團隊(導演、編劇)、技術團隊(攝影、錄音等)組成。)和表演團隊(主持人、嘉賓等。).

此外,韓國電視台會通過廣告、讚助等方式進行宣傳和營銷。,從而做到推廣和利潤的最大化。節目播出後,一系列的產業化運營,包括花絮OST銷售、周邊商品、遊戲開發、廣告代言等。,能給它帶來一定的好處。

綜藝節目模式也從之前的海外播出版權銷售,轉變為現在的海外版權合作,以亞洲為主要區域的範圍逐漸拓寬。2013年以來,《爸爸去哪兒》等韓式節目和跑男在中國都有出色的表現。韓國綜藝節目的火爆讓中國看到了巨大的市場,開始不斷引進韓國節目。

不同電視台、視頻網站等逐漸與韓國各版權方建立合作關係,大致合作模式為以下幾點:不同的電視台,視頻網站等。已逐步與韓國各版權方建立合作關係。一般的合作方式如下:

未經授權,模仿製作;版權合作,單純引進模式,獨立製作(《挑戰金話筒》、《我是歌手》等);聯合研發,共同協作,各施所長(中方出資,韓方團隊參與;共同出資,延伸產業鏈;成立第三方公司,按出資比例分成)

當然合作不可能完美,也會有版權糾紛,中韓差異導致的作品不和諧等等。這個過程需要雙方一定時間的磨合才能做得更好。

韓國娛樂圈以內容創作為核心,注重本土化、國際化和創意多元化的融合,在各政策方的支持下,其高度的市場化、產業化和行業內相對成熟的產業鏈運營體系,保證了韓娛各個環節的高效優質運營。

這種文化產業發展模式造就了韓愈文化的持續輸出和全球化的影響力。

難怪雖然身邊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雪莉」這個名字,但是這個韓國藝人的事件還是迅速占領了熱搜。

易烊千璽傾情介紹北影節,與吳京在新片演兄弟,網友:期待長津湖

尋夢園

素顏上鏡 她相信真實是有力量的 ~上海女星孫儷長紅二十年的秘訣

尋夢園

特別策劃| 2022年好萊塢影視產業展望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