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原標題:《今晚九點見》療愈上線 男性夜談真人秀有望打破訪談類節目天花板? 作者/吳曉亞 主持人、制片
原標題:《今晚九點見》療愈上線 男性夜談真人秀有望打破訪談類節目天花板?
作者/吳曉亞
主持人、制片人、演員、導演,一系列標籤貼在這個全國人民都在關注他體重的男人身上,盡管直到現在華少都覺得從《中國好聲音》決賽上流傳出去的,那張讓自己霸占熱搜的照片是錄影師的問題。但是這次,華少只想用一個「不那麼技術」的身份出現在《今晚九點見》中。
這是一檔全新的男性夜談真人秀,華少將在晚上九點鐘拜訪一位男性好友,兩人一起走在某個城市的街頭,可以毫無偶像包袱地吃烤串、喝啤酒、放肆大笑,也可以踢一場夜球把明天的減肥計劃提前實施,更可以在晚上九點鐘這個感情充沛的時間交心攀談。
《今晚九點見》中的華少如魚得水。三年前接受娛樂資本論採訪時,華少曾因主持人不能作為節目流程和故事結構發展的推動者而苦惱,彼時的他仍以「中國好舌頭」聞名,觀看華少在47秒內迅速而流暢地口播350字成為節目另一道風景線。但那時他便直言,「‘快’這件事不是我的風格,只是我的技巧,在別的節目中不會使用這樣的東西」。如今的《今晚九點見》就是這樣一個不需要「快」的節目。
「主持人是一個很需要技術的工作,這個節目不需要」
尋求更多可能性是華少這幾年來不斷嘗試的東西,「就像很多演員希望做導演一樣,我也希望可以嘗試不同的工作。」因此在主持人之外,華少的身份擴展為制片人、主理人、歌手、演員、MC、導演……從台前到幕後,從旁觀者到親歷者,多重身份的體驗和轉換讓華少對生活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在一系列轉換中,製作原創節目成為華少的堅持。
2015年他是《出發吧愛情》的制片人兼總導演;而後三年,華少轉而參與製作女團養成類節目《蜜蜂少女隊》、《天生是優我》和《最優的我們》,致力於培養中國女團。即便覺察到如今國內內容製作行業的情況越發艱難,但華少從未放棄自我表達的追求。
仔細觀察華少以往參與製作的節目,多多少少能看到市場的導向,而《今晚九點見》作為一檔深度訪談節目的調性和華少以往參與製作的真人秀有很大不同。華少更願意把他定義為一檔觀察類節目,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今晚九點見》「比較像一本書,用交流寫成的短篇記錄。」在這本「書」里沒有市場和盈利,有的只是關於自我、生活、未來最真實的感悟。
而在這檔全新的節目中,華少剝離了導演、制片人等一切身份,回歸主持人。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和觀點、用主持人的睿智推進節目流程,給觀眾留下點什麼,這是華少一直以來對優秀主持人的定義和追求。
「如果在海外,可能主持人還有機會以脫口秀的方式去表達觀點,甚至影響整個時代的價值觀或表達方式,但是在國內還沒有出現這樣的節目,或者說我們暫時還不能製作這樣的節目。當然,這種情況在慢慢改變」。這是三年前華少對「主持人」這一職業的看法。如今看來,主持人表達自我、彰顯個人價值的時代已然來臨。
以純粹的主持人身份主導一檔原創的深度訪談節目,《今晚九點見》寄托了華少太多的職業理想和生活感悟。
得心應手的安全區還是突破自我的挑戰?
《今晚九點見》的故事中有兩個核心要素:晚上九點、家。
之所以選擇「九點」這樣一個時間點,其實源自華少自身的生活狀態。晚上九點對娛樂圈從業者來說是極其正常的工作時間,作為藝人的華少也不例外,「晚上九點我一般都在錄像、在舞台上、在表演,送走一波一波,他們演完了我要繼續留下來,直到兩三點、三四點。」
作為一位非工作狀態的普通人,華少很珍視晚上的時光。陪小孩玩是第一要務,而等孩子和自己玩膩了,華少擁有了自己的時光,看看書、喝點小酒,最理想的狀態是打打牌。提到打麻將華少明顯興奮起來。總而言之,對於一個幾近中年的男人來講,安逸的晚上九點鐘是難得的消磨時光,更是難得的與自己、與世界對話的時間。
而「家」在華少人生字典中的重要性更是無可取代。華少給了「家」一個十分浪漫的比喻「家是唯一的陸地,打開門,我就在海里,逆流順流,潛水或者奮泳,然後回到岸上,直立行走。這是家。」
用一天中最自在的狀態、在最溫馨的地方和一位老朋友喝杯小酒聊聊天,《今晚九點見》把都市人最理想的下班後的狀態搬到了節目中。只是整個節目製作過程並沒有節目呈現的這般舒適。
因為首次嘗試這種形式的節目,華少坦言對自己的主持功力和節目製作都是極大的考驗。「從主持的角度來講特別的困難,因為有很多行動線,但訪問需要抓住一個點、一個線索去深入,一旦有了行動線就給了被訪者防禦的時間。」雖然以前也有主持《大牌駕到》這種室內訪談節目的經驗,但多線並行的類紀錄片式真人秀依然成為華少職業生涯的一次新挑戰,好在嘗試新可能一直是華少的人生信條。他倒也自得其樂。
另一方面,室外的不可控因素也加大了節目製作的難度,「對話不會因為你準備好而發生,」很多深度的對話往往出現在場景並不盡如人意的時刻。
電視出身的華少保留了傳統媒體人的精致感,在錄制過程中會顧及到很多事情,包括場景、燈光、鏡頭,「有時候內容很好,但場景不好,但我不能再問一遍,不然對話間的信任感就被打破了。所以我覺得《今晚九點見》是很難的節目」。言辭之間華少難掩遺憾之情。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今晚九點見》也嘗試了節目錄制的極限,「再暗、再自然,觀眾通過鏡頭就什麼也看不到了。」
恰恰是這種不可控感和新鮮感給了華少更多刺激和自由。「我們把一切都設計在晚上,真實場景的晚上,不是演播廳,沒有那麼多燈光,你會看見很多真實的事情,它大概是我們可以錄制節目的極限。這個節目所有的對話都是自然發生的事情,是根據我感興趣的事情去問的,我覺得這很有意思。」而節目呈現出來的不僅是最真實的華少,也是最真實的嘉賓。
於是我們在《今晚九點見》第一期中看到了另類的張繼科,一個愛吃大蒜辣椒、童心未泯但極其嚴格自律的張繼科,也許你見過在賽場上英姿颯爽的世界冠軍張繼科,也見過在真人秀中皮皮的張繼科,但在《今晚九點見》里,觀眾看到的是一個因為乒乓球童年缺少《還珠格格》、《灌籃高手》,卻依然願意為了推廣乒乓球運動奉獻一生的張繼科,這個張繼科成熟而幼稚,單純而堅韌,會在買酒時和街坊鄰居招手問好,一如很多年前。
而蕭敬騰、郭麒麟、鄭鈞、翟天臨又會展示出怎樣不同於白天、不同於螢幕上的自己?我們不妨期待一下。
拋卻社會屬性,你是誰? 《今晚九點見》的生活哲學
國內綜藝節目大致經歷了從熱鬧到平靜、從淺顯到走心、從大眾狂歡到注重個人情感的過程,這是整個綜藝市場成熟的表現。同時訪談類節目的錄制地點也從嚴肅的室內演播廳延展到更活潑自在的場景。
《今晚九點見》創造性地以紀錄片的形式切入,訪談場景包括但不僅限於一切接地氣的生活場所,一方面在熟悉的場景下讓被訪者卸下心防和偽裝,真實地呈現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讓觀眾跟隨節目從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抽離出來。
夜晚本應該有著區別於白天的輕鬆自在,但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偷」走了大多數人享受生活、與自我對話的時間。「我每天起床就是焦慮。焦慮是很多人的常態,所有的公眾人物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實際上這種普遍的焦慮已經成為每位都市人的標籤。一旦自己的個人時間在白天被占用的太多,晚上便會出現報復性熬夜的現象。而這種熬夜總是伴隨著更深層次的焦慮,日復一日。
去年5月有一則數據指出,中國的空巢青年群體已經超過500萬,當孤獨成為時代的常態,真誠的對話、深層次的交流才顯得彌足珍貴,沒有任何功利性的,單純的社交是作為群居動物的人類最本真的渴求。
在華少的印象中,鄭鈞有說過這麼一句話,「大部分男人都期待一次自己一個人和青春的私奔,」這種逃離現實生活的心思活躍在每一個中年男人的身上,但大部分男人都做不到,華少也不例外,不過在《今晚九點見》中,我們可以透過華少的視角重溫嘉賓們的青春、透視他們社會身份背後真實的自己。
《今晚九點見》的出現打開了一個有效窗口。用十二位人生經歷豐富的男性對生活的感悟、輾轉十二地,給予觀眾對生活、對自我的啟發。當我們看到華少與張繼科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在飯館里邊吃邊聊,在青島的馬路上打散裝啤酒喝,在足球場上揮汗如雨,在家里促膝長談,仿佛自己的心靈也被治愈。
《今晚九點見》就將這樣一種純粹、簡單的對話形式搬上螢幕,試圖讓匆忙的腳步慢下來,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柔軟。當《今晚九點見》的主題曲——鄭鈞的新作《永不退轉》響起,充滿儀式感的對話時刻降臨。
正如預告片中所說,若你能讀懂晚上九點的他們,也許就會看見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