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青頭
整理:麥教授
即使冬天和資本市場如何寒冷,也阻止不了「小藍杯」瑞幸咖啡的野蠻擴張。
2018年12月12日,瑞幸咖啡宣布獲得了2億美元B輪融資,而愉悅資本、大鉦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中金公司等均參與了融資。
瑞幸的投後估值也從7月時的A輪融資約10億美元一躍至目前高達22億美元,在五個月的時間瑞幸估值已翻了一倍。
瘋狂燒錢的故事仍然有效之時,當然要打鐵趁熱,不斷融資擴張。
瑞幸咖啡創辦人兼CEO錢治亞,作為同樣曾燒錢補貼的神州租車前COO,自然深明這一點。
CEO錢治亞於7月時曾表示,因為補貼、教育市場、前期鋪墊等,瑞幸已投入大概10億。
這意味著,由瑞幸於2018年1月開始試經營後不用8個月,每一個月燒掉接近1.5億元。
在傳統咖啡行業上,這幾年也有熱錢進入,亦有出現如「連咖啡」以微信公眾號為入口的咖啡外送平台的新營運模式,但像瑞幸這麼燒錢做廣告及補貼、短時間不斷開分店,還真是沒有。
事實上,大家最關心的點仍然在於,瑞幸的燒錢模式可以支撐多久,又會否是另一個在野蠻生長後爆倉的故事?
01
賣一杯究竟要虧多少?
在剛過去的雙十一,瑞幸宣布,為期7天的「雙11首屆luckin狂歡節」共銷售飲品1,820萬杯,雙11首日就賣出515萬杯,折合每秒銷售30杯,創造了國內外咖啡業界的銷售紀錄。
瑞幸的咖啡分21元、24元和27元三款價格,在這個充1贈2的活動中,如果我們以中檔價格24元一杯的咖啡來算,折扣後一杯只要8元。
當然,原價24元一杯咖啡可能尤如雙十一的行銷一樣,只是一種把價格提高然後降價的策略。
不過,不要說去85°C買一杯大杯的美式咖啡要15塊錢,甚至連在樓下便利店買一杯小的美式都要10塊錢,8元一杯無疑是以本傷人的價格。
再考慮到瑞幸一直強調自己是專業級、大師級品牌,瑞幸究竟每一杯要補貼多少?
2013年的時候,央視做過一個調查,發現星巴克一杯354毫升(中杯)拿鐵咖啡的價格,北京賣27元,而當中的咖啡原料成本才3.86元。
星巴克一杯咖啡成本雖不高,但其他費用實際上卻不便宜,扣除稅費、行政開支等非直接開支,一杯咖啡的營運利率為19.4%,淨利潤率更只有9.5%。
| 圖片來源:網路 |
再參考一下星巴克在中國和亞太區的營運數據。
2018財年第四季度(截止2018年9月30日止三個月)中國和亞太區的營運利潤率為19.1%,與2013年央視調查所得差不多。
| 圖片來源:星巴克 |
當然,星巴克的地點都是人流的中心,店營運的費用明顯比其他咖啡店高。不過,我們也不要太少看瑞幸的相關成本。
瑞幸目前採用充2贈1和充5贈5的模式,即一杯24元的咖啡變相「減價」至16元或12元。
如果以12元算的話,一杯虧可能至少3元,瑞幸日均賣出40萬杯咖啡,這也意味著日虧逾120萬元,月虧3,600萬元,這還未計及對新用戶的補貼。
當然,這是很朦朧的估算,也有可能是低估了,但對於瑞幸以火箭的速度燒錢,這一點應該沒有人會懷疑。
對於瑞幸,日常營運的早已是每賣一杯咖啡,公司需要虧損多少、又能撐多久的問題,而從近期的表現來看可能已看出一點端倪。
在雙11活動結束沒多久,瑞幸就將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的門店悄然上調了免配送費的門檻,從原來的35元上漲至55元,即是買兩杯最高定價27元的咖啡你還要付6元配送費。
事實上,能改變虧損的狀態,瑞幸只有減少開支或是加價兩條路,而在仍然擴充的狀態下,加價是不可能的事,而能減少的開支就只是補貼,所以,這種變相「加價」只是早晚的問題。
02
燒錢買用戶的結局
燒錢買用戶,是新經濟企業常見的模式,就連發展路線亦是相差無幾。
當年的滴滴快的與Uber、現在的美團與餓了麼、以及ofo與摩拜,都是一場又一場的燒錢大戰。
不過,滴滴、快的、Uber三者合併已過去2年了,滴滴成了霸者,但還未能盈利。
根據滴滴出行創始人兼 CEO 程維早前發布的一封內部信,2018 年上半年滴滴虧損超過 40 億人民幣,其中在對乘客和司機的補貼獎勵上的投入達 117.8 億元,已經達到 2017 年全年的 65%。
共享單車一輪激戰後,綠色、藍色、甚至是七彩顏色都不見了,剩下的只是黃色的ofo和橙色的摩拜兩大巨頭,但兩者亦未能盈利。
據早前美團招股書,摩拜單車2018年4月4日至2018年4月30日的毛損為4.07億元,相當於每天虧損約1,500萬元。
而ofo更不用提了,目前已陷入破產危機。
| 圖片來源:網路,共享單車墳墓 |
瑞幸作為傳統咖啡行業,涉及到食品安全和食品供應鏈的建設問題,要比上述的新經濟更複雜,並不是簡單的流量生意。
瑞幸燒錢重金行銷能帶來知名度,但當燒錢結束後,瑞幸便會回到競爭激烈的傳統飲食業,面對顧客忠誠度這一大難題。
瘋狂補貼只是一種擠占市場份額的戰術,而不是一種能持續的企業發展戰略。
事實上,在用戶經歷了慣性的補貼後,瑞幸未來想賣27元一杯咖啡的可行性已經不存在。
正如一個長期打折的品牌,我什麼可能會花正價去買?
長期補貼只會淡化用戶對於品牌主張的認知,不利於培養顧客的忠誠度。
但對於長期打折的咖啡,不知道顧客看久了又會有何感想?
目前瑞幸採用充2贈1和充5贈5的模式,即每一杯12元或16元的價格可能已經是定下來了,亦相等於普通連鎖店的價格,未來的加價空間亦不大,頂多是變相加價減少其他費用。
不過,若在價格上,瑞幸沒有和其他品牌拉開明顯的差距,瑞幸的高性價比優勢亦會失去。
另外,拋開主觀的口味,瑞幸另一個特點就是「外賣咖啡」,如果瑞幸在這個補貼力度上減少了,吸引力亦自然大降。
而且,快遞的速度一旦減慢,咖啡的質量亦會急速下降。
根據專業磨豆機品牌邁赫迪(Mahlkoenig)的測試數據,咖啡豆在磨成粉後的15分鐘內,芳香醛(可簡單視它為咖啡的精華)就會揮發掉60%。
因此,瑞幸能走的只有一條路,花錢把銷量打起來,在能夠做到以量換盈利前,擴張以及廣告都不能停下來,補貼甚至可能會一直存在,一切利用量來彌補。
瑞幸在與速度比賽,燒錢比較快、還是銷售提升比較快。
03
結 語
星巴克創立逾47年,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打造了今天的咖啡文化。
瑞幸在一定程度上是學得不錯,但始終學不了當中的精髓。
當然,可能有些許不同的是,瑞幸實際走的是另一種文化 – 咖啡快遞的文化,不過這也是需要時間跟精力去塑造的。
根據資料,美國人均每年要喝掉400杯咖啡;在日本、韓國,人均每年要喝掉200杯咖啡;而在中國一線城市,這個數字只有20杯。
中國的咖啡市場的蛋糕無疑很大,市場規模在 2015 年已達到了700億,而且正以每年 15% 的增速爆發,遠高於全球市場的平均增速 2%。
瑞幸希望用10億撬開這個咖啡市場,在經營上通過補貼培養大眾的消費習慣,催促這個蛋糕變大的過程。
不過,靠資本介入而燒錢搭建起來的需求或許並不存在。
正如ofo投資人朱嘯虎在退出之後感慨:「好的需求,完全是靠自發、靠口碑產生出病毒式的傳播。靠燒錢起來的,基本都是偽需求。」
瑞幸的補貼優惠,在前期無疑能吸引一批想體驗咖啡文化的顧客,但從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到底是真正喝咖啡的習慣,還只是喝便宜咖啡的習慣呢?
一旦瑞幸結束了燒錢模,減少甚至取消補貼力度,顧客還會繼續在它的平台上消費嗎?
瑞幸從2018年1月試經營截至2018年11月底,已在北上廣深等全國21大城市完成1,700多家門店的布局。
相比之下,星巴克在入華19年後,目前開業門店數才約3,600家。
對比整個飲品行業,瑞幸的擴張速度堪稱教科書級別,換算下來每一天開5家的速度,而且門市均為直營門市。
如果消費都是虛假或是短期的刺激所帶來,瑞幸的過度擴張可能只會帶來惡果。
錢治亞曾說,要花10億用來教育市場,最後她會是教育或是被教育的那位?
*本文綜合來源:王雅媛港股圈、網路公開信息整理
有見,讓投資回歸常識,以實操實務為核心,打造金融、經濟、投資內容體系,遍邀相關領域最好的從業者,通過小講、專欄、訓練營、學習型沙龍等形式,培養務實、創新、專業的投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