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明碼標價賣了用戶的資料?此事難了, 愈演愈烈

沒有哪家企業能安全趟過隱私洩露這個泥潭,前有Facebook的一蹶難振,後有谷歌的屢吃罰單。
這一次,就連以系統安全性著稱的蘋果也捲入其中。三名加州用戶一紙訴狀,將蘋果蘋果告上法庭,理由是後者涉嫌出後iTunes用戶的個人信息。蘋果暫未置評,但關於“蘋果還安全嗎”的討論已沸沸揚揚。

蘋果明碼標價賣了用戶的資料?此事難了, 愈演愈烈-尋夢新聞

01
明碼標價
“包含有千名消費者信息數據的一份清單是可以購買到的,每一千人的數據售價約為136美元,”即每個iTunes用戶的個人信息售價約為1元人民幣,當地時間5月24日,彭博社披露了這起訴訟。
在起訴書中,3名來自來自羅德島和密歇根州的用戶Leigh Wheaton、Jill Paul和Trevor Paul指控稱,蘋果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泄漏用戶個人信息,還對外銷售了音樂業務用戶的個人資料,他們所在州的“數十萬”居民受到蘋果此次行為的影響。
“蘋果公司披露iTunes用戶的個人數據不僅是非法的,而且也是危險的,”三名原告聲稱,任何個人或企業都可以向蘋果租得一份名單,篩選出符合“未婚”、“本科畢業” 、“70歲以上”、“女性”、“年收入超過8萬美元”、“愛聽鄉村音樂”等標籤的用戶。

對於蘋果出售用戶信息的具體方式,原告也在訴訟文件中做出了清晰說明,指出蘋果在公佈iTunes用戶的個人收聽信息後,此數據的收件人將其與蘋果客戶的其他個人信息相匹配,然後在公開市場上轉售該信息,蘋果向其App Store中可下載的各種移動應用程序的開發者以及數據聚合器、數據合作社、列表經紀人和其他第三方出售、出租、傳輸或披露數百萬客戶的個人收聽信息。

蘋果明碼標價賣了用戶的資料?此事難了, 愈演愈烈-尋夢新聞

在隱私保護頁面上,蘋果一直註明,“可能收集的信息包括來自iTunes Store、App Store、Mac App Store、Apple TV和iBooks Stores的App Store以及我們的其他產品和服務中的活動,”並稱這些信息將被匯總並“用於幫助我們向客戶提供更多有用信息,並了解我們網站的哪些部分,產品和服務最受關注。”
對於這起訴訟,蘋果還未發表意見,北京商報記者也聯繫了蘋果媒體聯絡中心負責人,詢問此次訴訟原因的真實性以及蘋果的看法,截至發稿,還未得到具體回复。

02
不封閉的蘋果
作為相對較傳統的音樂內容服務,iTunes商店於2001年推出,用戶需要單獨付費以下載特定歌曲。早年,這一音樂播放軟件曾伴隨iPod的銷售紅極一時,市場份額在2013年高達75%。但事實是,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助推了流媒體音樂模式的演進,iTunes的業務也開始萎縮,連iPod也退出了歷史舞台。
到2018年,在spotify等流媒體的蠶食之下,iTunes一方面為了爭奪音樂市場已經焦頭爛額,另一方面,在電影租賃和銷售的市場份額也從50%降到瞭如今的20%-35%。令iTunes更尷尬的是,蘋果之後改造了收購獲得的“Beats音樂”服務,推出了全新的“Apple music”,後者依靠著iOS系統的捆綁式推廣,已在全球獲得數千萬會員。

如果此次訴訟成功,賠償無疑是蘋果要面對的,而本就有些雞肋的iTunes在信任危機之後何去何從,也會成為難題。根據美國密歇根州和羅德島兩個州各自的個人隱私保護法律,三明原告為每個信息被披露的羅德島iTunes客戶尋求250美元的經濟賠償,為密歇根州的每個客戶尋求5000美元的經濟賠償;
事實上,iTunes用戶信息只是個例,無論此次是技術性失誤,還是有心售賣,蘋果似乎正離安全封閉的初心有些遠了。

“what happens on your iPhone stays on your iPhone”(在iPhone上發生的僅停留於iPhone),今年年初,CES開幕的前夕,蘋果在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場外展出了一塊巨幅戶外廣告牌,這正是廣告牌正面的標語。

蘋果明碼標價賣了用戶的資料?此事難了, 愈演愈烈-尋夢新聞
諷刺的是,最近關於蘋果不再安全的消息卻層出不窮。今年1月,休斯頓律師Larry Williams對蘋果提起訴訟,理由是FaceTime出現了重大漏洞,能讓用戶在FaceTime電話未被接受的情況下也能強行與另一個人建立FaceTime連接。
雖然法院認為Williams提出的FaceTime漏洞存在不合理危險性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並以證據不夠駁回了這個案件,但這一漏洞被曝光後,蘋果也陷入了輿論漩渦,立即停用了Group FaceTime功能並道歉,隨後於2月進行了更新和修復。

03
隱私之殤
“現在已經到了消費者該要堅決捍衛自身隱私權的時候,”在《時代》雜誌的撰文中,蘋果CEO蒂姆·庫克寫道,呼籲“全面的聯邦隱私立法”,並希望企業從客戶數據中刪除個人信息,或者乾脆不收集這些信息。
但在數據為王的今天,幾乎沒有哪家企業能做到對用戶隱私滴水不漏的保護。因為數據洩露,Facebook從神壇跌落,為了挽回信任,甚至不惜從公共開放轉型為私密社交。因為非法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法國數據監管機構對谷歌處以5000萬歐元罰款。

蘋果明碼標價賣了用戶的資料?此事難了, 愈演愈烈-尋夢新聞
蘋果也並非固若金湯。作為硬件製造者,儘管庫克宣稱,“個人數據只會讓收集這些數據的公司變得更富有”,但事實上,據報導,谷歌為了讓iPhone自帶的網絡瀏覽器Safari默認設置為通過谷歌路由網絡搜索,於2018年向蘋果支付了90億美元,今年支付了120億美元。在2017年透明度報告中,蘋果還承認,收到了政府多達3358次分享用戶個人數據的要求,答應了其中的717次,比例高達21%,並承認洩露的用戶數據大部分與iCloud分享有關。

2018年5月,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正式實施,此後投訴如潮。今年1月,歐盟委員會表示,自GDPR生效以來,已向歐盟國家提出了95000多起投訴。
越來越多的公眾監督正迫使矽谷巨頭們提高透明度。蘋果們也在努力,至少在宣佈各項新內容時,都會加入對隱私保護的重視。上週三,蘋果表示,其瀏覽器引擎Webkit將推出一項新技術,跟踪廣告的點擊和轉化情況,同時保護用戶隱私,且這項技術只允許相關網站,而不包括任何“不透明的”第三方來分析點擊。

在3月的發布會上,蘋果推出Apple News+也表示將隱私保護作為核心焦點。同時,蘋果與高盛聯合推出的信用卡也不會向營銷人員銷售用戶數據。本月早些時候,谷歌也表示將在Chrome瀏覽器中推出類似儀表板的功能,讓用戶在應對cookies跟踪時有更好的控制權。只不過,空頭支票好開,具體成效還需實際行動來檢驗。

李嘉誠挺華為:商業帝國紮根英國背後,扼住了誰的脖子?

tienliwen

德國科學家:鈣鈦礦/ 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可提升至30% 以上 

tienliwen

Facebook臉書將“發行虛幣”, 掀起大風暴, 虛幣Libra或存隱藏高風險, 全球各機構紛紛表示, 質疑及監管聲浪排山倒海來襲

tienl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