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氣!網飛華語劇終於出了一部能打的

  ​入夜,旅館。

  

  幾輛警車擠在門外,警察們重重緊圍在門口,神色凝重。

  

  隊長寬哥到後,也被現場肅殺的氣氛嚇到。

  

  心裡嘀咕:這次的案子不簡單。

  

  一進客房,寬哥就看到浴室門口直愣愣地站著幾個警察,一臉的不可置信。

  

  撥開人群,向裡一看,他也傻了——

  

  王識賢飾寬哥

  

  浴缸裡躺著一個被重度腐化的屍體。

  

  周圍擺放著裝有食人魚酸的藥劑瓶。

  

  這是一樁溶屍案!

  

  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

  

  

  根據旅店老板的登記可知,這間客房的住客叫蘇可蕓。

  

  她是當年紅極一時的歌星,只是近年來鮮有耳聞她的消息。

  

  沒想到,如今被人獲知竟是因為一宗命案!

  

  

  因死者身份的特殊性,警察們擔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議論,火速辦案。

  

  卻發現此案疑點重重。

  

  現場沒有打鬥跡象,基本排除了他殺。

  

  更奇怪的是,鑒識科檢查過殘骸後發現,屍體是男性。

  

  

  也就是說,這並不是蘇可蕓。

  

  那真正的蘇可蕓去了哪裡?

  

  這個男屍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被害者是誰呢——

  

  《誰是被害者》

  2020.4.30

  

  >>>文中涉及微劇透<<<

  

  既然屍體不是蘇可蕓,警方立馬開始查找她的下落。

  

  終於,錄像指向了一棟大樓。

  

  但在大樓,警察們找到的不是蘇可蕓,而是一具焦屍。

  

  

  屍體旁邊還有一張職員卡,上面赫然寫著:張聰健。

  

  根據鑒識科的解剖發現,屍體胃裡留存一個張聰健實名舉報公司惡行的記憶卡。

  

  種種跡象指明,這具焦屍的真實身份是張聰健。

  

  

  可奇怪的事情又來了。

  

  屍檢顯示這是一具女屍,且根據判斷她正是蘇可蕓。

  

  為何蘇可蕓用張聰健的身份自焚?

  

  那張聰健又去了哪裡?

  

  

  案子越來越錯綜龐雜,讓人摸不清頭腦。

  

  警方苦於線索太少,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

  

  這邊,鑒識人員方毅任(張孝全飾)發現了一個突破性的線索。

  

  但他沒有報告出來,反而私自藏了起來。

  

  因為他在現場居然發現了自己女兒江曉孟的指紋。

  

  

  有血案發生,自然也有尋著血味追來的豺狼。

  

  記者徐海茵(許瑋甯飾)就盯上了這塊肉骨頭,想方設法拿到了不少內幕消息。

  

  更厲害的是,她查到了方毅任與江曉孟是父女的事情。

  

  

  她用這個秘密威脅方毅任為她提供警局情報。

  

  方毅任也想通過徐海茵的媒體資源快點找到女兒。

  

  於是,兩人開始私下調查。

  

  而這時,另一宗命案發生了。

  

  死的正是張聰健……

  

  Karencici – 誰是被害者 網劇原聲帶

  

  可以見得,《誰是被害者》完全拋棄了以往懸疑刑偵劇的思維定勢——只顧著去追查兇手為何人。

  

  這部劇一開始就把兇手公之於眾。

  

  兇手就是被害者本人。

  

  因為,所有人均死於自殺。

  

  

  可這自殺案也並不簡單。

  

  一個死者以另一個死者的身份死去,接連命案如接力賽一般。

  

  冥冥之中,他們好似有某種聯繫,卻又讓人猜不出,聯繫的關鍵在哪。

  

  最重要的是,每個命案的發生都會帶出一個隱秘骯臟的秘密、一個痛苦不堪的過往……

  

  比如張聰健焚屍案就扯出了公司貪污受賄案、壓榨員工案等等。

  

  

  這些獨辟蹊徑的地方正是《誰是被害者》殺出重圍,斬獲高分的重要武器。

  

  雖說8.1的評分算不上封神炸裂,倒也質量尚可。

  

  作為網飛投資的又一部華語劇,《誰是受害者》跟之前的《罪夢者》《極道千金》相比,簡直好了不知有多少。

  

  網飛華語劇,鐵打的張孝全,流水的女主角

  

  眾所周知,財大氣粗的網飛愛撒錢投資。

  

  錢到位了,制作能不能跟上,就要看團隊怎樣了。

  

  打眼一看《誰是被害者》的團隊名單。

  

  一水的年輕人。

  

  年輕,就意味著沒經驗,沒作品,水平堪憂。

  

  就拿兩位導演來說,他們鮮有拿出手的作品。

  

  最出名的也只是恐怖片《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

  

  《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徐若瑄主演

  

  但年輕的另一面就是有沖勁兒。

  

  整個劇組的用心體現在制作的每一個細節裡。

  

  前面「蘇可蕓溶屍案」裡的腐屍鏡頭雖只有幾秒,但美工團隊也不夠衍。

  

  骨、肉、血腐化後,怎樣的化妝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團隊嘗試數次以求以假亂真。

  

  

  編劇們也不空言無補,做完刑偵、法醫、心理學等方面的功課,還去做田野調查。

  

  目的就是把硬性理論梳理得更為生活化。

  

  田野調查, 即參與當地人的生活,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的範圍內,體驗日常生活與思想境界,通過記錄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對工作細致負責的,他們還求新。

  

  在《誰是被害者》裡,他們用了一個特殊的視角,講了一群特殊卻也普通的人們,以及一樁樁撲朔迷離的兇殺案。

  

  

  故事中,所有被害者是自殺。

  

  自殺?

  

  是,卻也不是。

  

  是,是因為根據現場科學調查,確實排除了他殺可能。

  

  不是,是因為他們也是他殺。

  

  他們是活生生被社會公器碾壓而死的。

  

  

  就拿蘇可蕓來說。

  

  曾經風光無兩,名極一時。

  

  她曾站在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巔峰。

  

  可明星的魅力需要金錢哄抬,需要容貌打底。

  

  四十多歲的蘇可蕓沒有出挑的資本,只配淪為八卦嘲諷的整型醜女,朋友們唏噓的色衰女人。

  

  

  當初寵愛像洪水湧過來,如今退潮,隻留下蘇可蕓如缺水的魚一般,殘喘自憐。

  

  她一直在努力地迎合。

  

  說她不美,那就去整型,說她唱的不好,那就耗在錄音室練歌。

  

  她以為努力地契合大眾的標準就好了。

  

  可她不知道,不愛了就是不愛了。

  

  

  於是,她選擇用另一種方式執拗地活在大眾的記憶裡。

  

  哪怕這記憶不堪、骯臟,只要有人記住她的歌,她風華絕代的過去就好。

  

  這代價是死,她也無所畏懼。

  

  可見,蘇可蕓的死是自我選擇的,卻也是社會造成的。

  

  娛樂資本無情的捧殺,社會對中年女明星刻板的要求……

  

  每一個都不是蘇可蕓造成的,可每一個都要她去承受。

  

  

  不僅是蘇可蕓,後來的受害者也是如此。

  

  性別障礙的男孩、過勞病的企業員工、出獄的刑犯……

  

  每個人的故事不同,卻也相同。

  

  他們同樣努力地活著,卻無法與自己和解,也無法獲得他人的讚同。

  

  當活著是一件殘忍的事時,死亡成為了他們的選擇。

  

  他們偏執地想借用死亡的力量來獲求理解、諒解、關註。

  

  當他們離去了,我們才知道他們曾活得多麼煎熬。

  

  

  邊緣人群的這份痛苦絕不流於表面地講述,《誰是被害者》通過一個角色更深入地帶出了他們的無助。

  

  哪個角色?

  

  方毅任。

  

  我們知道他是一名鑒識科的警察。

  

  一個有叛逆女兒的父親。

  

  卻不知,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亞斯伯格症患者。

  

  

  這個病症跟自閉症有些相像,被外界一般認為是「沒有智能障礙的自閉症」。

  

  患有這個病的人有三個症狀:

  

  社交困難;溝通困難;固執或興趣狹窄。

  

  沒錯,方毅任在刑偵鑒識方面是個以一抵十的天才。

  

  但現實裡,他卻是個不解風情、有點軸、認死理的衰仔。

  

  

  寬哥等人讓他懂點人情世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只會梗著頭,嘟囔著「不對不對」。

  

  篤信科學至上,僵化規則。

  

  方毅任的不近人情不僅體現在工作,對家人他也冷漠到有些無情。

  

  

  是,他是個失敗的朋友,不負責的父親,不稱職的丈夫……

  

  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可這一切的惡果也並非他的本意。

  

  

  這個父親,站在懸崖邊和女兒對談時,語帶哭腔,顫抖地說:

  

  「我以為組建一個家庭,我就可以跟別人一樣。」

  

  「我很努力,但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讓別人快樂。」

  

  他要和生理性情感障礙作鬥爭,努力的變得符合主流社會的要求。

  

  他努力,但他也真的做不到。

  

  

  生命是公平的,卻也是不公平的。

  

  家境上的貧富、生理上的差別……都在出生的那一刻烙在了每個人的身上。

  

  這些是我們不能選擇的。

  

  這是我們的差異,是我們與眾不同的地方。

  

  但社會形成的主流價值觀像一個模具,生硬地把每個人硬框出同一個模樣。

  

  沒人在乎這個過程的血腥殘忍,只會冷漠地說一句:

  

  這是一種必然,進入社會的一種必然選擇。

  

  

  一直以來,我們討論社會的文明程度的標準是什麼。

  

  是基建有多麼的優秀?是受教育程度多麼高?還是……

  

  不是。

  

  都不是。

  

  是一個社會有多大程度上去關照弱勢、邊緣的人。

  

  是一個社會有多大的包容力允許多元化的存在。

  

  《誰是被害者》總監制

  

  或許,也有人曾講過邊緣人的故事。

  

  想要把那些努力融入社會,卻每每遍體鱗傷的人的故事講出來。

  

  但是啊,多數人如嗜血的記者們一樣,只是獵奇地將他們的故事當作素材。

  

  未曾有一絲的同理心。

  

  於是,冷漠成為了常態,溫暖變得愈發稀缺。

  

  

  《誰是被害者》雖然制作上不可避免還有些許粗糙。

  

  但他們絕不渲染廉價溫情,而是一步步走向邊緣底層人,一層層剝離出他們的故事。

  

  他們像試圖挽救自殺者的雙手。

  

  支持、鼓勵、寬慰每一個即將跌落懸崖的人,並告訴他們:

  

  不要被社會價值觀綁架,懂得喜歡你自己,沒有人可以定義你的未來。

  

  活著還有機會去改變,給自己一點時間,或許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爭氣!網飛華語劇終於出了一部能打的

雪中悍刀行來了!張若昀為活命稱自己廢物,網友:用鼻孔喊我廢物

尋夢園

《雪中悍刀行》徐驍六大義子,都有誰叛變了,其他人結局怎麼樣?

尋夢園

罕見病患兒求購氯巴占續:衛健委征求意見擬在50家醫院使用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