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時代和命運裹挾的人們

  有段時間沒更新了,決定還是把最近看的電影和電視劇放在一起聊聊。

  

  

  《似水流年》

  

  

  

  看之前其實是沒有期待的,畢竟是1984年的電影了,擔心它早已「過時」,但看完之後反而有點「驚艷」的感覺。

  

  電影有一種很雋永的味道,因為不慌不忙的節奏,樸素的風土人情,優美純粹的風景,讓人感到了一種久違的詩意。

  

  一個從內地去香港生活了二十年的女人,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重遇了已經結為夫妻的兩個兒時的夥伴,二者之間的沖突時肉眼可見的,但是那種欲說還休的情誼也是無法輕易放棄的。

  

  回看這些老電影,你會發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烙印,那個年代的人熱衷於回到故土尋根,而我們這一代人、新時代的00後們在快節奏的生活裡,反而逐漸在淡化對故土的依賴。

  

  口味會變,習慣會變,連記憶也會更改,雖然知道這一切都是自然發生的,但總還是有淡淡的惆悵,和看完電影的感覺如出一轍。

  

  ps:片尾曲居然是梅艷芳唱的,真的稱得上是一位多變的天後。

  

  

  《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是一部不太好評價的電影。

  

  作為一部傳記電影,它是碎片式的、流水帳式的;但是作為一部電影,它是散文的、先鋒的。

  

  我喜歡這部電影裡的鏡頭、人物、光線、對話,但也能理解大家為什麼無法對人物產生共情,甚至看完反而不喜歡或者更討厭蕭紅。

  

  一方面是因為特殊的表現形式,通過不同人的角度來講述故事去拼湊人物的方式,導致過度和銜接顯得很不自然,讓觀眾無法很好地代入其中;一方面也因為所選取的片段,太過於凸顯蕭紅「柔弱無依」的一面了,其實她能夠得到那麼多朋友的幫助,能夠在文壇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定是有她的獨到之處的,但在電影裡著墨不多。

  

  不過,也是正因為這樣的表達,讓我好像更理解蕭紅了。她身處在那樣一個時代,經歷著那樣的人生,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的,人如果沒有什麼自主權,就只能被命運裹挾,不自覺就會「選擇」讓自己最舒服的路去走。

  

  湯唯的美一如既往,但表演因循守舊,差強人意。

  

  

  《胭脂扣》

  

  

  

  這部上學的時候看過,最近廣州影展重映,終於得以在大銀幕上觀看了,是一次很美好的觀影體驗。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沒有什麼迫不得已,只有「想不想、做不做」的問題,但年紀大了,才明白什麼是「命運弄人」。

  

  十三少說要和如花一起死,未必就不是出自真心,但奈何一死一活,死過的人對死產生恐懼,其實不過是人之常情,但因為牽扯了人鬼的「愛恨癡纏」,就顯得這個人寡情薄幸。

  

  其實,他不過是大多數普通人的影子,大多數人不會為了一段感情要生要死,如花這樣的癡情種,才是人間的異類。

  

  但她的癡情沒有任何瑕疵嗎?難道就沒有自私和綁架的成分?只是因為她的「癡」,讓我們不忍心苛責罷了。

  

  緣分有因無果,由愛生孽,有時候真的半點不由人。

  

  

  《對手》

  

  

  

  這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諜戰劇。

  

  劇情上有太多經不起斟酌的細節了,它的劇情重心也不在那些諜戰劇情上,它更像是一部間諜生活劇,披著間諜的外衣,來訴說中年人們不足為外人道的種種心酸。

  

  其實立意很好,可惜講述的過程中還是各種顧頭不顧尾,顧此又失彼,三個主角的線被各種「插科打諢」,人物不時就處於「斷線」狀態。

  

  尤其是譚卓這個角色,明明可以是一個美艷的美女蛇,前面還有這些方面的呈現,到劇情後半段就各種智力下降,全靠郭京飛演的角色來救才能解決問題。

  

  最後的結局也是浮皮潦草,該交代的一筆帶過,不需要怎麼交代的,比如顏丙燕的「復婚」線,反而花了大量的翰墨描繪,這種程度的「作業」實在對不起這麼好的題材。

  

  電視劇另一個讓我有點「唏噓」的點是,時代好像真的變了,信仰在利益面前好像有點太脆弱了。

  

  比如兩個間諜多少是因為生計還有上級逼得走投無路了,才最終反水的,寧理的反派其實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才做了那麼多傷天害理的事,可能某些信仰,只能存在於以前那個相對單純的年代吧。

>被時代和命運裹挾的人們

初戀為什麼是永遠抹不去的記憶,很多人都說錯了

尋夢園

粉黛佳人,寧靜悠遠,氣質非凡!絕美古風漢唐舞《清平樂》

尋夢園

教主墨韻隨步搖:千指大人原型,手速驚艷全網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