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最近報導,好萊塢一直被認為是世界的「夢工廠」,是美國文化最閃亮的名片。不可否認,好萊塢統治了全球電影業一個世紀,但好萊塢的真實面目是美國軍隊的宣傳機器。五角大樓多年來鍥而不舍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就是支持好萊塢製作好戰電影。這種做法並不新鮮。
好萊塢第一部空戰影片是1927年的《翅膀》。它由美國軍方提供建議、劇組人員及設備,而作為回報,軍方能夠看到腳本並有權作一些「修改」。研究軍事題材電影的歷史學家勞倫斯·H.蘇伊德認為:「早期如《榮譽無價》、《翅膀》、《空軍》、《硫磺島沙漠》、《最長的一天》及好萊塢其他上百部影片,將戰鬥描繪得激動人心,將戰場渲染成一個表現美國軍人陽剛之氣的地方。」第一部好萊塢空戰爭電影是1927年的《翅膀》。它由美軍提供建議、劇組和設備,作為回報,軍方可以看到劇本,有權進行一些「修改」。研究軍事電影的歷史學家勞倫斯·h·斯威德(Lawrence H. Suede)認為:「早期電影如《榮譽無價》、《翅膀》、空陸軍、《硫磺島沙漠》、《最長的一天》以及好萊塢其他數百部電影都將戰鬥描繪得扣人心弦,並將戰場渲染成展現美國士兵陽剛之氣的地方。」
結果,直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美國戰爭片總是以美軍的勝利結尾。美國的陸軍士兵、水手、海軍陸戰隊及飛行員總是比敵人(無論他們是德國人、義大利人還是日本人乃至於墨西哥人)沖得更快、殺得更猛。銀幕上的這些勝利凸顯了美軍不可戰勝、無比強大、始終正確的形象。越戰期間及其後,這方面發生了一些變化。因此,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的戰爭電影總是以美軍的勝利而告終。美國的士兵、水手、海軍陸戰隊和飛行員總是比敵人(無論是德國人、義大利人、日本人,甚至是墨西哥人)沖得更快,殺得更狠。螢幕上的這些勝利,凸顯了美軍戰無不勝、無比強大、永遠正確的形象。在越南戰爭期間和之後,這方面發生了一些變化。
1970年的經典影片《巴頓將軍》將現實主義的成分引入了戰爭片,雖然五角大樓協助該片拍攝的動機是挽回美軍在越南極為低迷的士氣。又過了幾年,五角大樓拒絕協助拍攝一部更為經典的戰爭片《現代啟示錄》,因為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名在越南的美軍情報軍官被派去殺死另一位已經發瘋並且叛逃的美軍高級軍官的故事。該影片還用極富藝術性的手法表現了戰場的殘酷、血腥和徹頭徹尾的瘋狂。1970年,經典電影《巴頓將軍》將現實主義引入戰爭片,盡管五角大樓協助該片的動機是挽救美軍在越南極其低落的士氣。幾年後,五角大樓拒絕幫助拍攝一部更經典的戰爭電影《現代啟示錄》,因為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名美國情報官員在越南被派去殺死另一名已經發瘋並叛逃的美國高級軍官的故事。影片還以非常藝術的方式展現了戰場的殘酷、血腥和徹頭徹尾的瘋狂。
在越戰之後的歲月里,軍方也沒有支持拍攝德米·摩爾的《美國女兵》,該片塑造了一名決定加入全部由男性組成的海軍陸戰隊的婦女形象。然而不久以後,舊的形象再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新塑造。而今美國軍隊的每個機關都有洛杉磯辦公室,眾多制片人與五角大樓的關係也比以前密切了。這些「項目官員」被派去觀看拍攝外景,並提出「建議」。在美國軍方的支持下,好萊塢的戰鬥特效場面越拍越華麗,而美軍在銀幕上不斷「拯救地球」。文/PY越戰後的幾年里,軍方不支持黛米·摩爾的《美國女兵》的拍攝,該片刻畫了一個決定加入全男性海軍陸戰隊的女性。然而沒過多久,舊的形象又在很大程度上被重塑了。如今,美國軍方的每個機關都在洛杉磯設有辦公室,許多製作人與五角大樓的關係比以前更加密切。這些「項目官員」被派去觀看外景拍攝,並提出「建議」。在美軍的支持下,好萊塢的戰鬥特效場面越來越華麗,美軍在銀幕上不斷「拯救地球」。文本/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