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這是LinkedIn年終盤點的第一篇。
致每一位回家路上的年輕人:
年終獎再多,也比不上一張回家的車票。
風塵仆仆走進家門,迎面而來就是老母親歡喜帶著點期待的慰問:
「喲孩子又瘦了,工作這麼累,年終老板沒少發錢吧?」
今年公司效益好,年終獎比一年薪水還多!
不多不多,也就幾萬塊錢。
你默默在腦海中幻想著自己這麼答復。
事實卻是,行業面臨寒冬,你所處的公司正在實行末位淘汰制,組里已經裁了好幾個。
你無比慶幸自己不是那個倒霉鬼,放假前老板發了幾張購物卡已經十分感激,哪里還敢想年終獎的事?
但其實,爸媽才不會嫌少。
這些終歸比他們那個年代床單、掛歷之類的「年終獎」豐厚多啦。
就是這種!見過沒?想必每個人家里都會有的國民床單、國民臉盆就是爸媽當年的年終獎吧~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Anthea。
歷史上的年終獎
每到年末,熱搜上、新聞里關於年終獎的討論就愈發熱烈,今年也不例外。
從網傳的「羅振宇發內部信取消年終獎」,到「韓國SK海力士員工怒了,因年終獎只發17個月薪水」,再到「微信年終獎人均280萬(已辟謠)」。
人們一邊羨慕別人家的公司,一邊暗自猜測今年自家的紅包是漲還是降。
有讚APP年會上CEO不提薪水和年終獎,卻高調宣布996,更是把這一話題推向了高潮。
據稱,「公司要求員工每天996」,「僅每周三的‘家庭日’可以18點下班」。還有「取消團建費用」,「大量裁員」,「請假過多等於不在工作狀態」等言論。
CEO更舉例「華為勸想要花時間兼顧家庭的高管別離職可以選擇離婚」的例子,宣稱生活工作分得開的人不符合有讚的價值觀。
快過年了,公司給大家的年終福利竟然這麼「炸彈」!網友們也紛紛感受到了寒流進而瑟瑟發抖:「年終獎是不可能了,沒被變相裁員已經很幸運了。」
對比小米的年會,特等獎是21輛價值165800的小鵬汽車,滿滿的年終慶功喜迎新年的感覺。真是越比較傷害越大。
人們對於年終獎的期待,自古就有跡可循。
東漢那會,皇帝給百官的年終獎是「臘賜」。入了臘月,每位大將軍能得20萬枚五銖錢、牛肉200斤、大米200鬥。
而每位大將軍的月薪只有17500枚五銖錢,也就是說,年終獎超過了一年的薪水(羨慕哭.jpg)。
到了唐朝,年終獎的形式成了朝廷出錢給官員往民間放高利貸,分紅的利息算年終獎。
宋朝薪水高年終獎少,只有肉米面和兩壇子酒。清朝的年終獎來自皇帝的「荷包」,里面有著不菲的財寶。
地方小官就指望不上朝廷的年終獎了,只能另辟蹊徑:比如賣廢品、放高利貸和用公款做生意。
(古代有肥水衙門大發過年紅包,亦有官員請下屬吃一頓了事。)
至於民間,都是老板說了算。商店的夥計、作坊的工匠、地主家的長工拿到的年終獎都是老板根據績效分發的,最不濟也能吃上一頓好飯聊表心意。
20世紀60年代那會比較好玩,大家最期待的「年終獎」是一張小小的獎狀。
一張紙不僅代表了沉甸甸的榮譽,更意味著能在評職稱、漲薪水等時刻被優先考慮。
80、90年代的各種小福利,按人頭而非按績效發放。
直到市場經濟慢慢放開,各大公司企業才有了按績效發給員工的年終獎。公司效益好了,大家能分的羹也就多了。
哪些行業年終獎最多?
到底哪里的油水最多呢?
根據最新的《2018年終獎調查報告》,能源/礦產/環保行業位列年終獎行業排名的榜首,其次為政府、金融業、建築業/房地產、商業服務。
不見陷入寒流的互聯網的身影。
年終獎較高的前五個城市中,非一線城市里的重慶和西安排在了上海、北京、深圳之後,不見廣州的身影。
根據知乎用戶的答案,該報告所言非虛。
地標重慶,央企,轉正第一年,普通員工8萬,因為我這一年有3個月是實習期,所以,只有6萬年終。@匿名用戶
平時薪水在8000左右。基礎薪水+獎金。平時無休息,加班到後半夜是常態。年產值140w,年終獎12w。助理建築師一枚。@Haru
這二位來自重慶央企和建築業的網友年終獎顯著超過了全國的平均水平,因為這一年白領年終獎的平均數字只有7100(數據源自《2018白領年終獎調查》)。
還有很多網友的年終獎連平均線都不夠。
年終獎運氣好的話就是500萬,扣稅以後還有400萬運氣不好的就是5張廢紙。就看公司給那個彩票給不給力了。@放學別跑
年終獎——樂事零食大禮包一份!ps:有同事選了周黑鴨,一盒鴨脖,一盒鴨鎖骨,一盒鴨翅。@考培俠
700購物卡算不算?高興到飛,直到聽說隔壁發了1000,然後我不高興了許久許久……@匿名用戶
的確,失落感都是比較出來的,少看點人生贏家的年終獎數字,多踏踏實實工作學習,才是普通人新一年的正道。
北京,互聯網,XX專家
140k+1000期權…
你們動輒百萬的,讓我覺得自己活在虛幻的世界里。
每年這個時候就開始虐人。@匿名用戶
公司里發放年終獎都有什麼標準?
好,不跟別的公司或者行業比,跟自家人比總行了吧?憑什麼工齡差不多,績效我更強,他的年終獎卻比我多呢?
還真有這樣的事,國企一朋友前兩天還跟我吐槽他被坑了。
明明是部門的優秀員工,表彰大會上剛領了紅艷艷的獎狀,按照往年的年終獎標準,估摸著怎麼樣也會是部門最高吧,5萬肯定是沒問題的。
不料,前兩天發了獎,所有人的錢都比他多。「我竟然才兩萬七,別人最低都三萬多!還有好多四五萬的!」他沮喪不已,又不敢去質問主管。
我也不好說什麼,雖然我覺得兩萬七其實挺高的,也只得安慰他或許主管有自己顧全大局的考慮,或許公司有他不知道的評價標準。
但其實,我也困惑,通常公司里發放年終獎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於是我查了查資料。
通常來說,年終獎分為三種:保證的獎金、浮動的獎金和紅包。
保證的獎金是指我們所說的13薪或者14薪,其實已經脫離了獎金的性質,視為薪水的一部分,形式上和吃大鍋飯差不多,人人平等。
這部分錢通常是寫在合同里的。
浮動的獎金才是我們大多數情況所指的年終獎,通常是根據公司的業績和個人的績效來發放,會有一定發放比例和數額的差距。
幹得越好的人得到的越多,就會越來越有幹勁。
《商業名家》曾經對北京賽思卓越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有一段採訪,其中分析了這種心態:
根據赫茲伯格的雙因素論,企業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手段可以分為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年終獎恰好體現了這兩方面的作用。
激勵作用主要表現在,員工在當年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和工作績效被企業認同的程度轉化為一定的貨幣價值,以此來鼓勵員工。
保健作用主要表現在,發放年終獎能夠穩定員工情緒。否則員工會認為企業經營不良,從而導致離心力的增大。
然而,並非所有的公司都有科學的績效考評模型,也並非所有的公司考評的規則十分透明,所以浮動獎金的確有時會讓人覺得有些不公平。
紅包這種獎勵就更隨意了,大多出現於民企。紅包的大小可能取決於與老板的關係、老板對你的印象、資歷、做出的貢獻等,也就是說,完全看老板心情。
不過,過年了,發多發少都是錢,嫌少來年努力賺。
大家還是想想,應該用手上的錢,給家人發多少紅包?買什麼禮物?
畢竟,一年到頭了,無數位在外漂泊的遊子,盼望著的不光光是獎金,而是團圓的這一天。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Anth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