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卻不願努力向前,如何改變?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如何改變不安於現狀又不努力的自己

  

  幾十年前,人們對「不安於現狀」這個詞的看法等同於「好高騖遠」,經常會教育年輕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而時至今日,「不安於現狀」被看成了不斷追求,推動人們努力前進的動力。

  其實,不安於現狀只是一種對現狀不滿足的心理狀態,或者說是一種內心的欲望未被滿足所帶來的衝突。它與努力的行為之間,就像水與船的關係一般,「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不安於現狀,看起來似乎是帶給人蠢蠢欲動的向往與追求,驅動著人們擼起袖子加油幹;但實際上,在現狀中的焦灼與不安,卻往往令人對自我產生了懷疑,對將來產生了畏懼,反而踟躕不前,焦慮卻又感覺無能為力。

  1、到底是「誰」對現狀不滿足?

空有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卻不願努力向前,如何改變? 未分類 第1張

  是不是覺得這個問題很無厘頭?可是,你必須承認,是你自己正在一邊不安於現狀,一邊停駐著改變現狀的腳步。而這就是你正在堅持不懈所做的努力——維持這樣看似矛盾衝突,不安卻又不變的平衡。就像內心中驕縱自在的「本我」與苛求向上的「超我」,相互間誰也看不慣誰,卻又誰也幹不掉誰的樣子。

  極大的可能就是,對現狀的不安,以及滿滿的志向,那都是來自外部的聲音。比如來自童年重要客體的評價,來自與周圍人的比較、來自社會環境的逼迫等等。而這些外部的不滿,會成為要求你改變現狀的壓力,激發起你內心的不安,以及對未知的焦慮。

  正如心理學家卡倫·霍尼所說的:「不同的動機和驅動力能夠引發不同的感覺和行為。倘若我們是被任何一種直接的、追尋滿足自我的願望所驅使,我們的態度中就會存在一種積極主動性與選擇性;但倘若我們是受焦慮的推動,那麼我們的感覺和行動就會帶有很不情願的強迫性。」

  人只會為自己的目標而主動選擇改變,面對各種未知的挑戰。

  2、你是否看好「努力」的結果?

空有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卻不願努力向前,如何改變? 未分類 第2張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呢?可以不用為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而拼命奔忙,更不用去面對自己努力後那個「不一定」的結果。

  成功皆大歡喜,那麼失敗呢?將對你意味著什麼?

  很多時候,在焦慮糾結和踟躇不前的背後,隱藏著對失敗的恐懼。不是因為失敗的結果本身,而是因為失敗所帶來的「無能」、「無價值」感將引致毀滅性的自尊喪失。所以,相對而言,責備自己是一個不努力的「積極廢人」,總歸比無能和無價值要容易忍受得多。

  此刻,你對現狀的不滿,正是你對自己過往努力的否定。那麼,它們又如何能帶給你奔向未來的信心呢?

  影響一個人對是否有能力獲得成功的預期,即自我效能感的因素,除了個人過往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以外,還受到個體歸因方式的左右。一個對自己不滿意的人,習慣於將成功歸因為外部不可控因素,比如難度不大、運氣好等等;而將失敗歸因為內部穩定因素,如自身的能力不足、性格缺陷等等,這就導致他的自我效能感不斷地降低,自然也就不會對努力所奔向的結果抱有希望。

  所以,無論你是否打算去努力嘗試改變,不要急著去恐慌未來,先停下來仔細看看現狀,從中去發現你所擁有的成果,並且努力真正的去認可它們。

  擁抱過去,肯定自己,方能不畏將來。3、你是否知道「努力」要去向何方?

  雖說要努力改變現狀,但是你可曾勾畫過改變後將會是怎樣的一副藍圖呢?你又將從哪里邁出改變的第一步,去搭建你腦海中的未來呢?

  很多時候,不想努力是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而努力。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有指向性的,改變現狀,只是對當下種種不如意的否定,而否定是無法構成目標的,它只會帶來迷茫與空洞,自然也指引不了努力的方向。

  路並不在腳下,路在你心所朝向的地方。

  李宗盛,這位被公認為華語樂壇教父級的人物,年輕時慘到中專都無法畢業,只能到父親開的瓦斯行,靠送煤氣度日。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當時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我是一個可以在社會中存活的人,每走一步,都會被人一再告知,你注定會成為一個沒出息的人。」

  14歲時,他在鄰居家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因為喜歡,所以他天天跑去學。讀中專時,他跟朋友組了一個「木吉他」樂隊,投身到台灣當時方興未艾的民歌浪潮之中,並多次在民歌比賽中獲獎。1980年他們出了第一張專輯《木吉他作品全集》,李宗盛也從此打開了進入樂壇的大門。1983年,李宗盛負責製作的鄭怡專輯《小雨來的正是時候》推出市場,迅速躥紅,憑借這一成績,他加入了滾石公司製作人的隊伍,並隨後製作出大熱的作品《忙與盲》(張艾嘉),迅速成為滾石的王牌製作人。

  漫畫家蔡志忠在一次演講中告訴年輕人:「所有的東西不是去努力,努力只比不努力好一點而已,是要會思考。人生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找尋你最拿手、最喜歡的事物,把它做到極致,無論做什麼,沒有不成功的。」

  從來都不是為了改變而努力的,我們的人生是為了自己想要做到的願景,而努力積聚實力,努力抓住機遇,努力地在成就事業的同時成就自己。

  

  4、如果痛苦就不要努力了吧,你可以改變不安的心

空有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卻不願努力向前,如何改變? 未分類 第3張

  為什麼一定要努力向前呢?日本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中的妻子小晴就堅信:「如果痛苦的話,就別努力了,保持平常心就好了。」

  在這個充斥著焦慮感與成功學的世界里,我們總是在鄙視鏈與羨慕鏈中無法自處,總是在不夠「好」、不夠「努力」的自責中,找不到可以安心的所在。

  可是,如果在這些繁復喧囂的紛爭中心力憔悴,痛苦地找尋不到自己,此刻你所需要的不是繼續追隨著人流奔跑,枉顧左右在落差中局促不安,不停地催促自己努力、再努力一點,而是停下來,允許自己「頹廢」,允許自己有疲憊和沮喪的權利。

  安然地接受你的現在,接受你的做不到,接受你的不努力。這樣至少你會擁有此時此刻完整的你自己。

  正如一部日本廣告視頻《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中所說的那樣:

  「失敗又怎樣?繞點路也沒什麼,也不用跟人比。路不止一條,終點也不止一個。」

  「人生各自精彩。」

  

  作者簡介:

  於平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咨詢師、上海市心理學會會員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公眾號,向作者提問咨詢!

空有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卻不願努力向前,如何改變? 未分類 第4張點亮在看,你最好看!

  

>空有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卻不願努力向前,如何改變?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