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 |付艷翠
來源 | 鉛筆道(ID:pencilnews)
編輯 |吳暄
疫情的反覆,又給剛剛回暖的餐飲業帶來了二次沖擊,很多餐廳都被通知要求核酸檢測,與此同時,消費者對外出吃飯的信心,越來越低,就連服務人員也因為怕與人接觸紛紛選擇離開這個行業。
即便如此,這些創業者們也不打算停下來,嚴格把控每個環節的同時,進行線上業務的拓展,並在閒置的階段做內部培訓,即使不可能「反敗為勝」,但能先活下去,比什麼都強。這篇文章 3600 字,真誠推薦你花 8 分鐘認真閱讀和思考。
剛剛感受到一絲暖意的北京餐飲創業者們,正在遭受二次沖擊。
做火鍋連鎖餐飲的創業者劉偉,上個月好不容易將北京兩家火鍋店的生意恢復到之前的七八成,現在突然又沒人來了。剛剛花 300 萬裝修完的新店,又因為疫情無法開張。
最近三四天,另一位北京餐飲創業者李明,更是眼看著來餐廳吃飯的客人在減少。從之前的每天滿員,慢慢剩下 70% ,之後是 50% 、20% ,最後只有一兩桌的客人,現在一天的營業額不到 500 元。一場疫情讓他賠光了這 5 年賺的錢,還背上了債務。
……
因為疫情的二次沖擊,有業內專家預測,今年北京餐飲業的倒閉率又將攀升。
創業者們和從業者們也開始舉手投降。
有的大餐飲品牌已經做好了退出市場的準備。一位連鎖餐飲品牌創業者表示,雖然放棄北京市場相當於前期投入的 1000 萬就打水漂了,但為了及時止損,可能最後只能選擇放棄。中小餐飲玩家抵抗不可抗力和市場風險的能力更是一言難盡。
疫情不僅打擊了餐飲業主和消費者的信心,就連服務人員也因為怕與人接觸紛紛選擇離開這個行業。有創業者的三家門店曾經有 67 名員工,疫情之後,員工銳減了 58% ,大多數人是自己辭職,不願再從事安全風險高的服務行業。
這場疫情,讓餐飲行業遭受打擊。從目前來看,今年的餐飲業已經幾乎不可能「反敗為勝」。選擇堅持下去的創業者們,能做的就是千方百計創造現金流,因為能活下來已經不易。
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路公開資訊,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剛剛回暖,
卻又遭受二次沖擊
「真不能在外面吃飯了。」 6 月 18 日下午,北京疫情防控發布會介紹一餐廳 7 名員工確診的消息後,有消費者在微信群裡感慨。
由於此次新增病例與新發地批發市場密切相幹,這裡是北京部分中小型餐飲企業的食材採購地,這讓消費者對餐飲安全的信心大大減少。
「 5 月份才復工的兩家火鍋店,好不容易將生意恢復到七、八成,現在又基本沒有人來了。」劉偉(化名)介紹,去年同期,火鍋店一個月能有 90 萬的營業額,現在一下子又沒什麼人來用餐了,卻還要繼續支付高昂的租房成本。
劉偉是一家火鍋連鎖品牌的創業者,品牌在全國有上百家店面,在北京的 3 家店面也都因為疫情受到不小的影響。他的三家店分別在三里屯、工體和簋街,每月都需要十幾萬的租房成本。算下來,半年時間,光北京業務的房租成本,就已經損失 200 多萬。
更「倒霉」的是,有其中一家店,是想要在年前開業的新店,但因為第一次疫情拖延,沒有辦法裝修,但租金還在照常付。
今年 4 月,好不容易盼到疫情趨於穩定,允許施工,他花近 300 萬元將餐廳裝修好,就又遇到了新的一波疫情,現在開業再次變得遙遙無期。
同樣的境遇也困擾著另一位北京的餐飲創業者李明(化名)。
「短短三四天的時間,我眼看著來餐廳吃飯的客人在不斷減少。從之前的每天能滿員,慢慢到剩下 70% 的上座率,之後是 50% 、20% ,最後每天只有一兩桌客人。」隨著北京疫情的二次爆發,李明店裡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李明說,6 月 12 日之後,隨著北京市政府發布的一條條關於疫情的消息,消費者對外出吃飯的信心,也越來越低。
「昨天中午,我們兩家店的營業額只有 600 元,今天也只有 500 元左右。」他透露,他的餐廳每天的盈虧平衡線是 1.4 萬,現在每天都要損失一大筆錢。
李明今年 37 歲,本來,他在北京門頭溝區有 3 家餐飲店。第一場疫情後,有一家店因為從私人業主處租賃,對方不肯降租,也不願意延遲交租金,甚至提出要他提前交納下半年的租金,所以他不得不將這家店忍痛關閉。
另外兩家餐廳,一家因為是快餐品類,在今年四月初才重新開業,另一家屬於正餐餐廳,因為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是在 4 月 29 日才復工。
本來經過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他終於通過開放戶外、打折等調整,讓大部分用戶願意來餐廳繼續用餐。「上個月的巔峰時期,其中一家餐廳的上座率能有 50% ,月銷售額能有 20 多萬,但現在一朝又回到解放前。」
半年賠光 5 年賺的錢
在用戶信心恢復期間,不能有一絲風吹草動,但疫情總是存在不確定性,這讓李明已經看不到餐飲行業的希望在哪兒。
「我幹了六年的餐飲,現在頭 5 年賺的錢,一夜之間就灰飛煙滅了,而且還在負債狀態。」李明介紹,第一波疫情發生之後的近 100 天,三家餐廳基本沒有任何收入。「半年的房租 70 萬就沒有了,再加上員工的基礎薪水補給和食材的耗損,3 個月就損失了 100 多萬。」
然而,對於餐飲業來說,疫情的可怕其實不是病毒的傳播和肆虐,而是疫情對於顧客消費心理的長期影響。
他介紹,做餐飲行業,需要解決商場端、供應鏈端和客戶端的問題。商場和供應鏈都能通過溝通、進行調整解決,但客戶端一旦失去信心,都不願意消費,餐飲行業就一點辦法都沒有。
與此同時,李明明顯感覺到,最近,公司員工的臉上也開始出現焦慮的情緒。但他現在每天出門之前,都要照照鏡子再告訴自己,你是最棒的,好將正能量和正面情緒傳導給員工。
「但還是避免不了員工們對行業的負面情緒。」李明介紹,他三家店曾經有 67 個人,但疫情之後,覺得服務行業與人有太多接觸,決定不做這個行業的人大有人在。
他表示,第一次疫情時,因為人流量上不來,他餐廳的員工已經銳減了 58% 。「我沒有主動辭退誰,大家都是跟了我兩三年的員工,很多都是出於安全考慮,自己選擇辭職了。」
對於疫情的二次沖擊,即便賠了錢的李明卻不敢輕易放棄。
「最壞的情況,已經都來了,再壞還能壞到哪呢?」
李明透露,私房菜品類的餐飲屬於重資產行業,一般小的店面都要投資 70 萬左右,大的店面需要投資二三百萬。
一般來說,餐廳的回本周期是在 18 個月到 30 個月左右,頭一年還沒回本,第二年因為疫情賠本又不賺錢,就導致現在餐廳雖然要活不下去了,但還是死不起。「因為你已經把錢都砸進去了。」他無奈表示。
6 月 16 日晚,北京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提升到二級,提出非必要不聚餐等措施。此外,北京最近新確診病例均與批發市場有關。在這一系列消息之下,已經有創業者有放棄北京業務的打算。
上述創業者劉偉透露,雖然放棄北京市場,相當於前期投入的 1000 萬就打水漂了,但為了減少更多損失,還是可能慢慢就放棄了。「當然,還是要繼續觀察幾天。」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疫情的反覆,甚至讓餐飲業迎來新的停業潮。
「我身邊好多有 20 多年經驗的廚師,沒有辦法,被生活所迫,推著小車兒去賣早點或者是送餐。」李明坦言,餐飲行業雖然屬於門檻低的行業,但當你推開門進來,你就會發現,餐飲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乾的。
尤其是這次疫情因素,顧客們的需求在發生改變。李明解釋,疫情之下,大家都更追求性價比較高的餐廳,「會選擇 20 多塊錢吃飽,30 塊錢吃好,裝修和服務都沒有價值了。」
對於被迫離場的餐飲玩家,李明分析,這次死亡的餐飲企業大多是沒有主動創業意識的從業者。比如,跟著創業節奏走的加盟入局者,也可能是之前沒有幹過餐飲,只是摸石過河,還沒明白行業的剛入場的人。
事實上,不僅是中小餐飲玩家,就連資本儲備充足的大企業們,想在疫情中生存下來,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上個月,經營 25 年、市值一度高達百億的九毛九宣布撤出北京,停止北京、天津、武漢三地共 22 家九毛九餐廳的運營。
不過,對於這次疫情之後的行業恢復情況,李明又是樂觀的。正如他所說,最壞的情況已經來了,還能壞到哪兒呢?李明表示,他已經很平靜。對於之後的恢復措施,他也已經不像春節時那樣不知所措。
6 月 16 日,在區裡的組織下,李明餐廳的全員已經做了核酸檢測。他感覺,核酸檢測雖然是比較「笨」的辦法,但卻是最快恢復消費者信心的門路。
「等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之後,我們準備與商場聯合推出‘安心店’活動,進而強調餐廳的安全性。」
同時,現在消費者雖然很少來餐廳吃飯,但他卻沒有打算停下來。
現在有一些中間環節還存在安全隱患,他們也準備都由自己來做,從進貨——成品——配送等環節,全部由他們自己去把控。
此外,餐廳也會全面進行線上業務的拓展,在閒置的階段做內部培訓,此外他還做一些抖音短視訊和直播推廣,讓顧客更好地去了解餐廳。
「我不是在博取大家的同情,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們現在還在堅持。」
他也坦言,即便他已經做了一切能做的,但今年的餐飲行業已經不可能「反敗為勝」,現在大家都還是在想方設法地去創造現金流。
「先活下去,別談什麼賺錢和技巧了,這些在餐飲業來說都是天方夜譚。」李明坦言。
*關於作者:付艷翠,本文經鉛筆道(ID:pencilnews)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鉛筆道進行授權。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聯繫: zw07030613 請務必註明: 「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
點個「在看」,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