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本期導讀:
融合全球智慧,傳承百年積淀;
開創變革之先,鑄就品牌經典。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銀大學以培育一流人才、服務國家社會為己任,致力於建設具有崇高價值追求、先進辦學模式、鮮明特色優勢和卓越品牌影響的新時代全球一流企業大學,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力量,為百年中行譜寫華章。
本文是2020年9月推送的第17篇乾貨,計8594字,閱讀時間20分鐘。
文|陳曉燕 本刊記者
來源 | 《培訓》雜誌9月刊
翻開中國銀行(以下簡稱為「中行」)108年的歷史畫卷,輝煌業績映入眼簾:
中國唯一持續經營超過百年的銀行;
中國全球化和綜合化程度最高的銀行;
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唯一延續9年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金融機構;
……
在成立之初,中行就肩負著與眾不同的使命——1912年,孫中山批準「原有之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中行開始承接鑄造發行貨幣、代理國庫等業務。之後一百多年裡,中行始終堅持以服務社會民眾、振興民族金融為己任,鑄就了享譽海內外、持續追求卓越的金字招牌。
中行總行大樓
「百年築夢,人才為先」。中行在成立伊始即提出「視人才培養為百年不易之準則」,著力建設一支素質過硬、全方位發展的人才隊伍,為興國理想提供堅實保障。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特別是世界經濟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時期,培養新時代的金融人才更加刻不容緩。在此背景下,中銀大學通過辦學理念重塑、教育資源重配、管理架構重組、學習平臺重構、培訓體系重建,於2020年5月8日正式揭牌成立。
中銀大學相幹負責人指出,打造自身的特色優勢是中銀大學固本強基的必然要求——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企業大學,中銀大學提出「五化」辦學理念,通過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培養措施,造就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開闊視野和科技思維的金融人才。
「秉持人才培養之準則,延續人才培養之精神,中銀大學將成為賦能員工、賦能集團、賦能客戶、賦能社會的新時代全球領先金融企業大學。」
■ 「五化」辦學理念
-
產學研創「一體化」
設立產學研創領導小組,推進產學聯動、研修並舉和訓創結合,促進培訓與科創研發成果有效轉化,體現中銀大學致力於科技變革、銳意創新的堅強決心。
-
面向社會「開放化」
大力推行「開門辦學」模式,在中行黨委統一領導下,實行校董會機制下的校長負責制,奉行「教育家治校、專家治學」的治理理念。
-
教育發展「融合化」
成立教育發展部,優化資源配置,推進教育培訓與人才發展、業務發展和組織發展的深度融合。
-
線上線下「數字化」
加大前沿科技在教育培訓領域的創新應用,大力倡導線上辦學、網路辦學,從而打造線上線下一體、覆蓋集團全員的學習場域。
-
合作共享「全球化」
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培訓咨詢機構建立策略聯盟,深度融入教育培訓戰略性場景,提升對外共建、聯合辦學能力,打造國際合作、全球共享的教育培訓新生態。
整合體系
聯結過去與未來
在過去的百年間,中行依托總分聯動、分層管理的培訓管理體系,促進了業務發展、提高了員工能力。展望未來,中行以建立具有崇高價值追求、先進辦學模式、鮮明特色優勢和卓越品牌影響的新時代全球一流金融企業大學為目標,以嶄新面貌迎接未來。
>>>高層「領航」 開門辦學
「中銀大學的管理架構和治理方式在業內是一次創新和突破。」中銀大學相幹負責人解讀了中銀大學的組織架構。
中銀大學組織架構
在具有創新性的組織體系中,包括產學研創領導小組、校董會、教育發展部等在內的總部力量尤為突出。在產學研創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中銀大學總部設立校董會負責重大決策和監督、校長辦公會負責日常管理、專家委員會負責專業咨詢和學術評議。同時,總行成立教育發展部,統籌全員培訓和人才賦能工作,與人力資源部門合作無懈,培養幹部人才隊伍。
處於組織架構最頂端的產學研創領導小組,在業界倡導的「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方式基礎上,註入「創新」元素,形成中銀大學的重要特色。組織架構統籌了研究院、中銀金科(中行全資子公司)在內的多家單位,無縫銜接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形成「學習—實踐創新—再學習—再實踐創新」的良性循環,為員工高效工作提供有效保障,有助於促進教育培訓與業務發展相輔相成、合力共進。
另外,中銀大學校董會的設置充分展現了「開門辦學」的態度和理念。校董會的人員組成不僅包含中行高層,也有來自行業協會、知名高校、領先企業的相幹專家。在內外腦的協力共創下,中銀大學打造了高度「互聯互通」的開放式企業大學,在完善自身建設的同時,與外部合作力量共創專業學院,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實驗基地。
>>> 學院「合奏」 同心協力
在雄厚的頂層資源支撐下,中銀大學下設九大專業學院。
作為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九大學院依托中行建立多年的北京和上海兩家國際金融研修院、境外四大培訓中心開展各項工作。
■ 兩大國際金融研修院以及境外四大分院
北京國際金融研修院側重於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由中行總行培訓中心、中行職工大學合併而來,為中行黨校所在地。近年來,北京研修院主要承擔中高層管理人員及基層一線員工的培訓工作。
上海國際金融研修院側重於專業技術人才培訓。自成立以來,上海研修院充分發揮了上海作為經濟金融中心的區位優勢,努力將自身創建成為金融前沿知識的交流中心,以及教育培訓模式創新的試驗田。
隨著國際業務發展,中行先後在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倫敦、美國紐約設立境外培訓中心,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中銀大學成立後,境外培訓中心作為全球金融學院境外分院,為中行持續培養全球化管理人才和金融專業人才。
兩家研修院結合自身差異化定位,分別支持不同專業學院的培訓運營管理、組織實施服務。境外培訓中心作為全球金融學院海外分院,在業務上向中銀大學匯報,財務管理、風險合規管理、行政管理等向所在機構匯報。
為了在學科建設中深度協同,實現培訓供需對接,總行部門在專業學院建設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推進教育發展融合、業務績效改進和人才培養開發。同時,一級分行培訓中心作為中銀大學分校、教學點,在負責自身人才培養的同時,協助各專業學院有序開展各項培訓工作。
借此,中銀大學通過管理架構重組、培訓資源重配,建立起業務條線與培訓機構合作開展教育培訓工作的新模式,形成了上下齊抓、內外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為中行的人才培養貢獻力量。
盤活資源
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
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師資、課程都是「重頭戲」。經過多年建設,中行師資庫、案例教材庫、試題庫等系列培訓資源已頗具規模。其中,中行對師資隊伍建設和案例教材開發傾註了大量心血——每年,中行都會根據業務痛點和員工成長剛性需求培訓師資,並收集績優員工的優秀實踐完善案例庫。
隨著網路平臺的全面發展,適應「互聯網+」時代需要的「中銀大學」雲平臺(以下簡稱為「雲平臺」)應運而生。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培訓數據,中銀大學持續提升數字化能力,將培訓資源上傳至雲平臺,為各級培訓管理人員提供了強大的工具支持。
雲平臺APP端截圖
雲平臺PC端截圖
同時,雲平臺通過網路將知識傳遍中行各個角落,推進員工能力提升、業務發展。正如中銀大學相幹負責人所說:「線上線下數字化,作為‘五化’辦學理念之一,是中銀大學為了承擔全行30萬員工內訓,全面配置資源的精辟概括。」
>>> 攬八方師資為己用
蔡元培執掌北大不久後,為《北大學刊》撰文時提到:「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秉承「行內為主,行外為輔」的原則,中銀大學也正在建設一支行內外、專兼職、離在任相結合的師資隊伍,真正攬天下英才為己所用。
中行內部的大部分師資由各條線的業務重要人員兼職擔任,讓高績效員工成為「教練」,將他們在最前線鍛煉的、經驗及時傳遞給更多員工。這些師資的授課質量則由對口專業學院院長監督把關——作為業務條線一把手的院長,本部門的人才培養是其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通過這樣的機制設置,中銀大學在開展教育培訓工作的同時,也為應對未來不可預知的變化培養和儲備了人才。為了在公司上下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中銀大學會不定期開展內部優秀師資評選活動,以榮譽激發內訓師的教學意願。外聘師資隊伍主要由行業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等構成,根據培訓項目需求定向邀請。
近期,中銀大學正在著手打造自身名師庫,主要聚焦三類人群:優中選優的兼職內訓師、中高級經營管理與專業人才、返聘的退休領導和專家。三類名師將合力「修講座以灌新知、論精神修養以漲學識」,為全行教育培訓提供人才保障。
>>>案例教學: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
「人人說案例、寫案例、講案例,用案例推進全行工作」,是中行自2004年就開始推行的教學法;2014年之後,中行建成情景案例中心,每年組織1~2期案例教學師資班,在全行範圍內建設案例教學師資力量。
到目前為止,中行案例庫共收集案例3萬多個,並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0多個案例集結成冊,在員工中傳播、分享。這些案例覆蓋的業務範圍廣、落地性強,原因在於案例中心在開發相應案例的基礎上,根據對總行戰略重點任務的理解,主動深入業務一線,將優秀做法總結提煉為案例文章。
案例中心成立以來,組織了一系列經典案例評選活動,從典型性、鮮活性、重要性、創新性、可復制性五個維度,經過初評、復評,精選出符合標準的案例30個,並依托雲平臺在全行進行案例教學巡講,為員工解決業務問題提供經驗或教訓參考,切實解決實際工作中的疑難雜症。
>>>構建數字化學習平臺
新冠疫情將在線學習從「可選項」升級為「必選項」和「優選項」。早在2017年,「中銀學習」在線平臺就已投入使用,旨在滿足員工隨時、隨地、隨心的學習需求,加快教育培訓數字化轉型。
中銀大學建成之後,在此平臺基礎上升級完善的雲平臺,不僅實現了集團培訓資源數字化管理、在不同分行間自由分享;更進一步建設了九大學院線上學院、VR行史館上海分館等模塊。
■ VR行史館上海分館
中行行史陳列館(上海分館)位於外灘中行大樓底層,展廳布置以中行歷史發展為主線,分為中行的誕生期、民國期、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改革開放共四個時間段。展出的各類展品近千餘件,包括重現歷史原貌的老照片、銀行發行的鈔票、使用過的帳冊等大量珍貴文物和圖片。
為了讓更多分散在全國各地,甚至境外的員工了解這段歷史,中銀大學將陳列館以VR形式「搬」至線上。
作為中銀大學開展線上教育的主陣地,雲平臺就像一個「多功能插座」,表層豐富的功能可以接入各種各樣的插頭,從而構建了完整、系統的線上學習場所。
-
廣納四方知識
雲平臺在吸收借鏡先進互聯網、高科技企業成熟經驗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圍繞平臺基礎架構、資源整合、運營管理、內容建設、技術創新應用等五個方面實施建設,打造具有中行特色的應用模式。
例如,將內容作為線上平臺的建設重點,中銀大學以已建課程庫為基礎,著力整合內外部培訓資源,構建以OGC(職業生產內容)、PGC(專業生產內容)、UGC(用戶生成內容)相結合的內容產出模式,賦能全行員工。
從OGC方面來看,中銀大學統籌各業務條線,明確重點培訓項目和重點課程安排,並組織業務專家負責內容建設工作。過程中,中銀大學提供費用並給予專業開發力量的支持。
定期整合行內研修院形成的研究成果,並積極引入外部優質資源,是PGC的重要來源。目前,中銀大學已經引入喜馬拉雅、「一書一課」(樊登讀書企業版)、開言英語等社會認可度較高的學習資源,充實綜合素質類、行業標準類課程。
借助社區化學習,中銀大學打造了便於員工分享的線上平臺。在這些平臺中,學員高質量的知識分享也成為雲平臺內容的補充力量。
-
巧設在線運營
吸睛的活動策劃,在整個培訓中至關重要。中銀大學充分吸收中行既有線上管理經驗,建立了「業務+運營」線上活動運作機制——由業務部門提出培訓活動需求和整體目標,中銀大學與之配合,共同實施方案並完成全流程工作。
■ 「尋找最‘會學習’的你」活動
以助力員工學會記錄筆記的「尋找最‘會學習’的你」活動為例,中銀大學特別邀請了專攻結構思考法、拆書法等方面的導師,開展了線上全員共創最優筆記記錄法的活動。
員工在線上報名之後,首先學習「導師請指教」課程,選擇心儀的導師學習相幹筆記記錄技巧;之後,自主選擇「院校公開課」任一課程,完成學習筆記;最後,提交筆記作品至活動策劃人。
為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中銀大學依托企業內部公眾號,策劃相幹文章,擴大活動影響力;除此之外,還設置了大眾人氣獎、「最」系列單項獎、筆記達人獎等多個獎項。通過多種形式,學員不僅學會了如何記筆記,更掌握了體系化思考方法。
學員提交的學習筆記
不落窠臼育人才
為今朝更為明日
中銀大學根據行內人才隊伍特點,重點為新員工、專業技術人員、國際化人才以及經營管理者,設計實施各類培訓項目,面向未來積極培養和儲備核心人才。
>>>校招第一課 做四有「新」人
入職培訓是所有校招新員工職業生涯第一課,只有系好職業成長的第一顆紐扣,才能為後續發展奠定堅實根基。按照職業人、中行人、崗位人與創新人四個學習模塊,中銀大學從不同角度幫助新員工轉換角色、認同文化、學習新知並提升思維。
新員工學習模塊
-
轉換新角色
從無憂無慮的校園踏入陌生的職場,新員工在很多方面都無法完全適應。中銀大學會從職業素養和禮儀兩方面入手,幫助新員工清晰職業角色定位。
首先,新員工通過相幹課程的學習,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
之後,在工作過程中熟悉工作場所必備的基礎技能,實現校園人到職場人的轉變,成為組織發展需要的新鮮血液。
-
融入新文化
深入了解中行「擔當、誠信、專業、創新、穩健、績效」核心價值觀,認同企業文化,熟悉中行相幹規章制度、業務流程、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培養對組織的歸屬感、榮譽感與責任感,是新員工需要學習的另一重要課程。
-
學習新知識
為了適應網點轉型新要求,新員工也要學習兼顧櫃員、綜合服務經理、綜合客戶經理等多種崗位的技能,而不僅僅是櫃面系統操作技巧,以便更好地應對內外部的環境變化。
-
開拓新思維
結合90後新人自主意識強、參與積極性高等特點,中銀大學也會為他們提供創新視野和創新思維方面的課程,使其成為思維敏捷、願意用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工作實踐的「新新人類」。
所有新員工入職後的1~2年內,以上四方面的內容匯合理融入崗前實習、集中培訓、隨崗學習、集中進修、持續發展五個階段,統一協調,形成有機整體。各分行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中銀大學的總體方案,制定個性化的培訓項目。
>>> 「技管」分離 專才獲通途
企業中總有一些精通業務但不善於管理的「專家型」人才,通過設立專業序列,激發這一群體的活力、提升他們的能力素質,是中行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目標。
中行將全行業務條線劃分為公司金融、個人金融、金融市場、資訊科技、內控與法律合規等20個專業序列,每個序列設置初、中、高、資深和首席5個職級,根據不同序列、不同職級的能力要求建立勝任力標準,並配套相應的培訓課程和考試認證安排,堅持「先獲資格後上崗」,在機制上真正實現育用結合。
中行業務遍布全國,為了保證所有員工及時報考獲得相應資格認證,中銀大學將理論課程全部上傳至雲平臺,並定期更新。
認證初級的員工只需通過筆試即可,中級及以上職級則根據情況安排面試環節。面試官根據面試對象的具體崗位,從題庫中擇取情景模擬題,現場考察他們的臨時應變力、客戶關係處理能力等。
例如,面試官會為個人數字金融員工挑選「如何為客戶定制理財產品」的模擬題,當場考察他們如何借助用戶思維,了解對方的人生規劃,進而為其推薦高適配度的資產配置方案。
將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分離之後,專業技術人才能夠結合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個人性格特征,選擇最合適的崗位和職業發展通道。這不但優化了企業人力資源配置,也助力中銀大學在組織績效和員工滿意度上獲得雙豐收。
>>> 突破瓶頸 國際人才「走出去」
要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開拓國際金融市場,就必須擁有一大批具有國際業務能力、國際化視野的專業人才。為了突破瓶頸,中行在發展境外業務的過程中逐步建成四大培訓中心,為立足於國際金融市場培養了充足的人才後備軍。
圍繞全行發展戰略,中銀大學採取全面推進與重點實施相結合的方式,確定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實施安排——在分層分類對各個條線、不同層級的國際化人才進行體系化培養的同時,也注重根據一定時期內的戰略重點任務啟動專項人才培養。
比如,伴隨人民幣國際化浪潮,中行在加快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清算和交易業務的過程中,對相幹人才的需求顯著提升。中銀大學迅速啟動了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人才專項培養項目,確保派往全球大家民幣清算行的員工有足夠的專業能力,發揮好重要人員作用。
在培養方式上,中銀大學設計了國際化人才能力素質模型,確定學習地圖,並配置了課程集訓、短期實習、外派工作等多種學習手段,滿足學員不同能力素質發展的要求,全方位培養國際化人才。
中銀大學對這些國際人才的關註不限於培訓的全過程,還會跟蹤他們外派後的履職情況,如果無法勝任則會調回復訓,做好全流程管理。
>>> 實例共研 塑新時代金融領隊
管理者身兼領導、管理、執行三大職責,是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核心隊伍。中行的經營管理者培養細分為新任職、能力提升和後備三個階段,包含集團、高層、中層、基層四個層級。每年年末,中行都會在全行重檢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需求,形成調研報告,確定來年全面的培訓計劃。
某期中層管理人員培訓班學員組織學習活動
培訓時,中銀大學不僅培養這些管理者的角色認知、團隊管理能力,更注重提升他們的系統性風險防范意識和實戰技能。在某期高管副職領導力發展研究班上,內訓師與學員共同分析了一家房地產企業爆發危機後,完成債券重組的實例。這家企業由中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參與融資,並在香港上市,破產後的重組過程異常龐雜。通過對這家企業重組過程的解析,參訓學員不僅學會跳出自身企業,站在客觀立場看待這起事件,更在思想上敲響了風險管控的警鐘。
這類實例研討中,中銀大學會同時邀請案例當事人和案例專家共同授課。先由案例專家分析案情,以及學員們需從中學習的知識點;之後,案例當事人走上講臺復盤案例,並為學員答疑解惑。如此,在活躍學員思維的同時,當事人的真情講述也不斷催化引導學員,促進知識消化吸收。
服務國家社會
彰顯大行擔當
「擔當」二字位於中行價值觀第一位——率先打響穩外貿攻堅戰,多舉措促融資與企業共擔風險;推進網點智能化升級建設,智慧服務打造全新客戶體驗……
中銀大學作為中行一分子,在對內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同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忘社會擔當——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推進教育培訓與金融產業協同發展,以實際行動體現「合作共享‘全球化’」的理念。
>>> 支持穩崗就業 小平臺大動作
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格,黨中央、國務院陸續出臺了相幹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穩崗就業。中銀大學見此情形,依托企業公眾號平臺,推出了「大學生就業指導」微信小程序,於8月初在教育部和中行聯合舉辦的「銀企攜手,職等你來」千企千校網上招聘會中上線。小程序一經上線,就受到了眾多應屆生的青睞。
中銀大學不僅為高校應屆畢業生提供就業求職支持,更為已受聘大學生提供相幹培訓輔導。例如,中銀大學在小程序中定期更新筆試、面試技巧方面的文章,切實提升畢業生就業軟實力和競爭力;聯合社會教育機構,引進優質專業培訓課程,為剛入職大學生提供輔導,助力受聘大學生提升職業素養和職場融合力。
>>>服務外交大局 締結國際友誼
除了在境內大力開展銀校合作,中行還積極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為中行與其他國家的優秀企業搭建合作交流的橋梁。
自2015年以來,研修班已先後成功舉辦了八期。以2019年開展的研修班為例,該班採用論壇模式,圍繞「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主題開展交流。中行董事長劉連舸、監事長王希全等管理層成員不僅親自參與開班結業儀式、授課交流活動,還邀請到金融界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世界經濟格局與發展趨勢」「‘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經貿合作」等主題授課,「求真求實、大處著眼、實處落腳」的講課風格引發了現場頻繁互動。
除了主題演講之外,研修班充分利用在北京、裡斯本兩地舉辦的優勢,不斷拓展辦班的外延價值。在北京,團員們參觀了首鋼冬奧園,感受了冬奧建設的中國速度和綠色理念;在裡斯本,中行向團員及參加活動的各界人士宣傳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通過近10天,豐富、有深度的研修內容,團員之間的感情更加密切,為未來的深入合作築牢了基礎。
之後,中銀大學將拓展培訓資源、創新培訓形式,大力開展「‘一帶一路’國際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經貿合作、增進人民福祉做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依靠學習走到今天,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這正符合中銀大學的當下現實——回首過去,中行正是依靠學習奠定了人才根基,支撐起百年歷史的巍峨大廈;面向未來,中銀大學勇挑人才培養重任,為處於新時期的組織培育良將的同時,更將教育普惠社會,為國家甚至國際輸送知識能量。行以致遠,一路向前,中銀大學必將收獲累累碩果。
點擊下方圖片,
即刻購買雜誌,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本文來源於《培訓》雜誌2020年9月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
投稿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往期文章推薦
大多數人的平庸,來自於極差的執行力
是什麼讓這群培訓人這麼激動?戳開真相→
激勵內訓師,你是不是只會過教師節?
培養接地氣的內訓師難不難?難!能不能做到?能!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