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後疫情時代報告系列之四
摘要
我們預計服務貿易將引領新一輪全球化。近幾年全球服務貿易擴張速度加快,2017年廣義服務貿易總附加值已經超過了商品貿易。根據世貿組織估算,到2040年,全球服務貿易份額可能由現有的約20%提高至30%。服務貿易加速擴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數字經濟的推進。以人工智慧、平臺經濟、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經濟能降低面對面的接觸成本(face-to-face cost),從而提升服務業的可貿易。我們預計很多現在不可貿易的服務業,未來都有可能變得可貿易。
分行業看,未來可貿易空間較大的包括醫療、教育、零售。而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料提升現有可貿易服務業的效率。疫情期間,在線醫療、遠程教育、網路電商都呈現了較快的增長,其中不乏跨境服務活動。比如美國的外教教中國青少年學英語,其2020年1-4月市場份額已經上升至47%。中國的跨境電商向美國消費者提供零售服務,使得後者在社交隔離的狀態下仍可購買所需的商品。同時,基於機器學習的人工智慧一些傳統的可貿易服務模式再升級,比如機器識別降低了對人工客服的需求,機器翻譯降低了貿易中的語言障礙,商業和金融服務的效率得到提升。
我們預計服務貿易將加快服務業國際分工。當前中國的貿易優勢主要體現在商品貿易領域,而服務貿易相對較弱,未來隨好康字經濟發展,中國有望在服務貿易方面加入全球分工,並逐步縮小與美國、印度等服務貿易大國的差距。但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的數字經濟主要聚焦於平臺經濟、算法技術等商業應用層面,這也意味著我國與美國服務貿易的「賽道」不一樣。此外,近幾年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發展迅速,這有望助推我國發展基於人工智慧的服務貿易。
服務貿易使「一大一小」(大平臺、小用戶)受益。在傳統模式下,一般只有規模較大的公司才可以負擔跨境貿易的固定成本,而現在,許多中小企業甚至個人可以借助跨國平臺接入到全球市場。他們的潛力有望得到釋放,全球服務業的競爭也可能將隨之加劇。但另一方面,數據的聚集會強化龍頭平臺企業的壟斷,造成「贏者通吃」的現象。互聯網的搜尋引擎、瀏覽器、雲服務、操作系統、網購廣告等細分行業排名第一的企業往往占據很大的市場份額,他們的實力料將隨著服務貿易的增長而進一步擴張。
未來中國服務貿易的對象,一方面是美國、歐洲等發達經濟體,另一方面,地理位置較近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具有較大潛力。近些年東南亞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迅猛,中國企業可以向這些地區出口雲服務、雲平臺、個性化定制的互聯網服務等,既擴大市場,也有助於推進「數字一帶一路」發展。我們預計服務貿易還會產生海量的跨境數據流,提升對「新基建」的需求。在數據中心和海底光纜方面,我國離發達國家還有差距,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正文
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近期順利召開。在商品貿易受到逆全球化思維和疫情影響的背景下,全球化的方向安在?數字經濟加速發展使得某些服務業走向全球,全球化已經開啟新格局。那麼,哪些服務業可能獲得更大的空間?中國又將如安在服務業全球化的潮流中把握機遇?
服務貿易引領新一輪全球化
根據Baldwin的全球拆分理論,十九世紀以來的全球化是兩次大拆分(unbundling)的結果。第一次拆分發生在1870-1920年代。在這之前,為降低運輸成本,生產者往往選擇距離消費者比較近的地方從事生產。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蒸汽船和鐵路被廣泛應用,交通和運輸成本大幅降低,貨物的流動性大大提升。生產者不必在距離消費者很近的地方從事生產,生產與消費實現了在空間上的分離。全球化隨之開啟,但這個階段的國際貿易主要是最終產品的貿易,中間品與垂直貿易比例很低。
第二次拆分發生在1980年代中後期,中間品與垂直貿易快速發展。互聯網和通訊科技的發展帶來了資訊技術革命,資訊與資本的流動性大大提升,降低了企業之間的協調和溝通成本,一些生產環節被轉移到另一個國家,從而實現生產任務之間的分離。在這次拆分中,一些落後的國家通過發揮在某個生產流程上的特長,加入到全球化生產,最終實現經濟騰飛。全球產業鏈分工因此變得更加細化,生產外包、產業轉移的現象日益普遍。
數字經濟降低面對面的接觸成本(face-to-face cost),帶來第三次拆分。在現有的全球貿易中,服務業貿易占比相對較低,因為服務產品的交易往往需要生產者與消費者面對面完成。由於買賣雙方無法克服這一接觸成本,服務產品通常被看作不可貿易品。數字經濟有望改變這一情況。以人工智慧(AI)、平臺經濟、虛擬現實、大數據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能降低接觸成本,使「人」的流動性大大提升。例如,老師可通過在線平臺遠程授課,醫生可通過在線視訊遠程診斷,其結果是服務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實現分離,服務業的可貿易性上升。
圖表: 數字經濟降低接觸成本,帶來第三次拆分,推進新一輪服務貿易全球化
資料來源: Baldwin, R. (2019). The globotics upheaval: Globalization, robotics, and the future of work. 中金公司研究部
數字經濟時代,我們預計服務貿易將加速擴張,帶來新一輪全球化。實際上,過去幾年,全球服務貿易擴張速度明顯加快,數據顯示,2017年廣義服務貿易總附加值——包括服務貿易、商品貿易中的服務、無形價值的轉移、以及跨境電子商務——已經超過了商品貿易。分行業看,2007-2017年,服務貿易出口的增長主要在ICT、商業服務、智慧財產權、旅遊、金融和保險等行業。根據世貿組織估算,到2040年,全球服務貿易份額可能由當前的約20%提高至30%。如果發展中國家能夠採用數字技術,其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份額可能增加約15%。
圖表: 2017年廣義服務貿易總附加值超過商品貿易
資料來源: 麥肯錫(2019),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ICT、商業服務、智慧財產權出口金額增長較快
資料來源: WTO,中金公司研究部。註:時間為2007-2017年
未來哪些服務業的貿易空間大呢?如圖所示,從技術密集度和可貿易性兩個維度可將服務業分為四類:右上角是高技術、可貿易性高的服務業,如金融和資訊技術。左上角是高技術、但可貿易性低的服務業,如醫療和教育。左下角是低技術、且可貿易低的服務業,如娛樂和零售。右下角的是低技術、但可貿易性高的行業,如批發和交通倉儲。
未來發展空間大的,一是當前可貿易性低,未來依托數字技術可以降低接觸成本、從而提升可貿易性的行業,比如醫療、教育、零售。二是已經可貿易的行業,未來依托數字技術可以繼續提升生產效率,比如金融、資訊技術、專業商業服務等。
圖表: 數字技術提升教育、醫療、零售行業的可貿易性,未來擴張空間大
資料來源: Eckert, F., Ganapati, S., & Walsh, C. (2019). Skilled tradable servic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US high-skill labor markets.,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技術密集度的計算方法是某行業受過大學教育的雇員所占的比例;一個行業的可貿易性為(進口總額+出口總額)/行業總產值
線上醫療
大數據分析、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正被廣泛地應用到醫療行業中。比如這次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後,美國遠程醫療類App搜索量大幅增加,在所有App中排名第一,顯示民眾對「無接觸」診療的需求增加。而對於醫生來說,他們也可以在遠程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同時降低了被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更廣泛地,遠程醫療可以應用在遠程多國專家會診討論、問診開藥、甚至遠程手術。
數字技術也被應用在病理判斷與診療方面。一線醫生將初步診斷結果數據化,再通過資訊平臺共享,讓處在其他地方的醫生也能很快了解患者資訊,從而幫助判斷與診療。患者則可以依托數據平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追蹤身體機能變化,並共享過往病史與用藥歷史,最小化資訊不對稱帶來的醫療風險。數據顯示,這些場景在最近幾年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
圖表: 疫情期間,美國搜索量增幅最大的是遠程醫療類App
資料來源: TrustRadius(2020),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為2020年3月9日至4月6日期間TrustRadius統計的各類別AppGoogle展示次數的環比增幅
圖表: 醫療行業內數字化程度較高的環節包括線上醫療資訊、供應商評價系統等
資料來源: Rock Health(2019). Digital Health Consumer Adoption Report 2019. 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採納率為當年採納該種數字醫療工具的人數占Rock Health總受訪人數的比例。
遠程教育
受疫情催化,在線教育爆發式增長,跨境教育可能將成為一個重要趨勢。近年來,K12教育行業一直處於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疫情爆發後,「無接觸」教育的剛需使得遠程教育成為唯一選擇。2020年2月後,全國各地學校紛紛開展「停學不停課」的在線復學舉措, K12教育行業的滲透率和用戶使用時長隨之得到較大提升。截止3月,K12教育行業滲透率達37.4%,較去年同期增長17.1個百分點,行業用戶時長同比增長超4倍。
在線教育也延伸到了高等教育。疫情期間各國採取社交隔離措施,給留學生教育帶來極大的困難。對此,許多大學將教室搬到網上,通過網路平臺投放教學資源。疫情期間,網課平臺Udemy註冊人數大幅躍升,該網課平臺上有來自各國開發的超過15萬個網課課程,而來自各國的註冊學員可以不受地區限制隨意選課,這也是教育產業全球化的一個縮影。
圖表: 「停學不停課」影響下,K12教育行業滲透率與用戶使用時長大幅提升
資料來源: 極光數據(Aurora Mobile, NASDAQ, JG),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疫情發生後,遠程教育熱度大增,推進教育全球化
資料來源: Udemy(2020),「Online Education Steps Up: What the World is Learning(from Home),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為2020年2月23日至2020年4月5日之間各國付費課程註冊數量的環比增幅
跨境零售
線上購物帶動跨境電商崛起,全球化零售新格局正在形成。受疫情影響,海外線下購物場景受限,消費力轉移至線上。例如,3月以來美國線下百貨商店與雜貨鋪零售同比下降明顯,而網上零售則大幅增加。其實早在疫情之前,海外消費力向線上轉移的趨勢就已經存在,疫情只是進一步加快了這一趨勢。海外線上購物的擴張也帶動了中國跨境電商的崛起,數據顯示,2020年僅上半年就達到2356家,已達到了去年全年新增電商數的70%。
數字化不僅有望將更多消費場景從線下轉為線上,打通國界的限制,更可以通過分析匹配的技術,向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營銷服務。比如,機器學習可以通過分析個人消費的大數據,掌握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從而根據其瀏覽歷史、專註時長、消費水平等特征進行產品的個性化匹配與定制化推送。在線上娛樂領域,淘寶、抖音、頭條等知名平臺企業將娛樂與零售相結合,在推廣娛樂活動的過程中也促進了零售模式的改變和升級。
圖表: 疫情影響下,美國網上零售逆勢上升
資料來源: Haver Analytics,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國內外線上購物帶動跨境電商崛起
資料來源: 企查查,中金公司研究部
現有服務貿易的數字化升級
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有望推進可貿易服務業升級變革,主要涉及商業服務、金融保險、資訊計算機等行業。本輪數字革命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人工智慧,其特點在於打破了「機器不可思考」的限制,最大程度地模擬「人工交流」與個性化服務,從而改變甚至顛覆現有的可貿易服務行業的運作模式。比如,現在Google對於語音的識別能力已經接近人類的能力,加之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就可以讓機器人替代人工客服,從而改變現有的海外話務中心的運營模式。
更重要的是,在數字化時代,語言可能不再是跨國貿易的阻礙。在機器學習之下,Google現在可以翻譯的語言多達100種,且實時翻譯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準確性。這意味著一國的服務生產者即便不懂海外服務消費者的語言,也可以提供服務。我們料這將大大降低國與國之間的服務貿易壁壘。
圖表: Google針對英語的語音識別準確率已經接近人工
資料來源: Mary Meeker (2017), Internet Trends Report, 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為Google將英文音頻轉化為英文文字的能力
圖表: 部分語言的翻譯能力也已經接近人工翻譯水平
資料來源: Google AI Blog (2016), 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為Google將文字格式的其他語言與英文互譯的能力,BLEU測試為機器翻譯常用測評標準,由人工評判,6分為完美翻譯的滿分,灰色的上限為傳統基於短語的機器翻譯技術所能達到的平均水平,紅褐色為改良採納GNMT技術後的水平,黃色的上限為測試時選取的人工翻譯所能達到的平均水平
服務業國際分工提速
隨著服務貿易規模的擴大,我們預計全球將迎來服務貿易分工的時代。當前中國的貿易優勢主要體現在商品貿易領域,而服務貿易相對較弱。1990年以來,我國商品貿易長期處於順差,而服務貿易長期處於逆差。美國、印度則剛好相反,商品貿易長期處於逆差,而服務貿易的出口優勢更明顯。具體來看,美國依托本身高新知識方面的優勢,在專業商業服務、金融保險服務和智慧財產權等行業服務出口占比大。印度則是抓住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千年蟲(Y2K)危機,大量印度IT工程師赴美幫助企業修復其資訊技術系統,自此開啟了印度資訊行業服務外包的大門。此外,印度本身的語言優勢也使其在後臺服務(call centers)市場贏得先機,因此印度電信與計算機服務、商業服務的出口在服務出口中的占比最大。
圖表: 中國貿易競爭力:商品強,服務弱
資料來源: World Bank,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美國和印度的服務貿易有先發優勢
資料來源: BEA,India Services,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美國與印度數據時間均為2019年
展望未來,中美數字經濟發展路徑不同,服務貿易的「賽道」也有所區別。中美兩國都是數字經濟大國,美國更多聚焦於數字經濟的核心層,即依托資訊技術業的先發優勢,重點發展硬件制造、軟體開發、電信與資訊技術等行業。與之對應的是,美國服務貿易集中在專業商業、金融、智慧財產權使用服務,且多為生產性服務業。中國資訊技術業發展起步較晚,但由於有較大的市場規模和較高的人口密集度,使得中國更多聚焦於數字技術的商業應用與邊際創新,尤其是與生活性服務業的結合,比如電子商務、手機支付、平臺經濟、算法技術等。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在這些方面已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圖表: 中國電商平臺規模大
資料來源: eMarketer(2019),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時間為2018年
圖表:手機支付普及率高,用戶人數領先全球
資料來源: Statista(2019),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時間為2018年
不過,中國在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方面也在加快追趕的步伐。中國雖然在數字技術的基礎研發方面存在短板,但近幾年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較快,也在迎頭追趕。根據史丹佛大學的數據,2018年1月-2019年11月間,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私人投資規模僅次於美國,遠高於歐洲與日韓等發達國家與地區。Allen人工智慧研究院的研究也發現,近些年人工智慧類頂刊中,中國作者的發表份額逐年升高,該研究院預計中國在前1%的人工智慧類期刊中的發表份額將在2025年超過美國,這也側面反映了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水平在不斷提高。
圖表: 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投資規模較大
資料來源: Stanford HAI (2019), AI Index Report., 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
圖表: 人工智慧科研領域也發展較快
資料來源: 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9), 中金公司研究部
服務貿易讓「一大一小」受益
更多中小企業甚至個人(即小用戶)有望參與全球貿易。在傳統模式下,一般只有規模較大的公司才可以負擔跨境貿易的較高固定成本,許多小企業和個人很難跨越國境壁壘,從而無法接觸到全球市場。而現在,利用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數百萬小企業便可以借助一些跨國平臺軟體接入到全球市場進行擴張,其中也包括借助數字工具將其技能與特點變現的個人。比如,YouTube上主播李子柒有約1210萬訂閱者,超過了CNN與BBC的訂閱人數;美國主播郭傑瑞在Bilibili上也有約590萬粉絲。而在疫情期間,北美、菲律賓的外教可以利用零散時間教習中國學生英語,這一跨境外教市場已經占據了全部在線英語教育市場的一半以上。
圖表: 「小」用戶借助平臺「走出去」
資料來源: 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個體戶」通過平臺參與服務貿易
資料來源: 中科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 (2020),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時間為2020年4月
但另一方面,數據的聚集會強化龍頭平臺的壟斷,造成小用戶借助平臺走出去,大平臺「贏者通吃」的現象。互聯網行業中搜尋引擎、瀏覽器、雲服務、操作系統、網購廣告等細分行業排名第一的企業往往占據很大的市場份額。領軍企業以先發優勢獲得流量、市場口碑與較大市場份額,收集到的海量數據也可以反哺算法與人工智慧進行深度學習,不斷提升服務質量、進一步降低成本、鞏固其市場龍頭地位。同時,網路範圍效應也使得這些平臺巨頭更容易依托其現存流量,開展其他業務。占據先手的企業往往還可以通過遊說參與規則制定,爭取通過更加優惠的傾向性政策,減少壟斷審查等方式,加固行業的標準壁壘,進一步強化其壟斷地位。
圖表: 平臺經濟導致「贏者通吃」
資料來源: GlobalStats, eMarketer, Synergy Research Group,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時間為2020年7月
圖表: 龍頭企業會不斷強化壟斷地位
資料來源: UNCTAD (based on Vox-Recode, 2019), 中金公司研究部
跟誰發展服務貿易?
商品貿易時代的「引力模型」或也適用於服務貿易,大國之間的服務貿易規模會更大。引力模型的思想源自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兩物體之間的相互引力與其質量大小成正比,與相互的距離成反比。經濟學家將引力模型應用到了國際貿易研究,結果顯示,兩國雙邊貿易規模與他們的經濟體量成正比,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我們預計未來隨著服務貿易擴張,兩國之間的服務貿易規模也可能將呈現類似特征,這也意味著中國與美國、歐洲等發達經濟體之間的服務貿易規模有望較快地增長。
另一個重要的潛在服務貿易夥伴是地理位置較近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近些年數字經濟發展勢頭猛烈的東南亞。淡馬錫報告顯示東南亞整體數字經濟規模在2019年時已經達到1000億美元,且東南亞互聯網用戶增長快,人均使用互聯網時間長,數字經濟規模整體增速非常快,料將成為下一個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焦點。對此,中國企業可以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出口具有優勢的雲服務、雲平臺、個性化定制的互聯網服務,推進「數字一帶一路」發展,把中國的企業與東南亞、南亞、中東的企業和消費者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
圖表: 東南亞數字經濟發展迅速
資料來源: 淡馬錫,Google(2019),《2019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 中金公司研究部
此外,我們預計服務貿易還將產生海量的跨境數據流。上一輪制造業全球化分工帶來了巨大的商品流,而服務業全球化分工對應的更多是數據流,因為服務貿易大部分是以數據交換為載體,通過收集、儲存、調取、分析等手段高效提供跨國服務。比如遠程醫療和教育,其背後包含的其實是視訊和語音數據的采集與傳輸。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中的測算,未來全球數據流量料將產生爆發式增長。隨著中國服務貿易規模的擴大,數據交換的頻次的增多,跨境數據流的新格局有望逐步形成。
圖表: 全球數據流量料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資料來源: UNCTAD(based on Cisco, 2018),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大國之間跨境數據流量大
資料來源: UNCTAD(based on Telegraphy, 2018)中金公司研究部
跨境數據流的增加有望提升對「新基建」的需求,在數據中心和海底光纜方面,中國離發達國家還有差距。數據采集、存儲與處理方面,數據中心是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但現在世界上大部分托管數據中心仍分布在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中國境內的數據中心僅占全球2%[1]。
數據傳輸方面,海底光纜則是最為重要的物理依托,全球95%以上的國際數據通過海底光纜進行傳輸[2]。然而,中國的國際海纜發展仍顯不足。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2018年的報告中顯示,美國的海纜數量是中國的8倍,人均頻寬是中國近20倍;日本的海纜數量是中國2倍多,人均頻寬是中國近10倍;英國海纜數量是中國的5倍多,人均頻寬是中國72倍;新加坡海纜數量是中國2倍多,人均頻寬是中國262倍。中國企業擁有的海底光纜份額較低,可能會成為制約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一個瓶頸。這樣看來,我國在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圖表: 大部分數據中心在發達國家
資料來源: UNCTAD(based on Data Center Map, 2019),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約95%的洲際數據傳輸要通過海底光纜
資料來源: UNCTAD(based on Telegraphy, https://www.submarinecablemap.com/, 2019),中金公司研究部
[1] UNCTAD (based on Data Center Map, 2019) https://www.datacentermap.com/datacenters.html
[2]Carter, L. (2010). Submarine cables and the oceans: connecting the world (No. 31). UNEP/Earthprint. https://www.iscpc.org/documents/?id=132
文章來源
本文摘自:2020年9月14日已經發布的《服務貿易的春天越來越近》
分析員 劉政寧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0080007
分析員 張文朗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0080009 SFC CE Ref:BFE988
分析員 彭文生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0060001 SFC CE Ref:ARI892
法律聲明
向上滑動參見完整法律聲明及QRCode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