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業,畢業生「拖得起」?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不少畢業生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採取慢就業的方式,對就業持觀望態度。他們為何作出這樣的選擇?

1


就業心態「慢下來」?

防疫期間,就業難讓原本抱著「換工作如換衣服」心態的年輕人不再隨心所欲。「鐵飯碗」崗位也成了畢業生的優先選項。

「我考公務員的想法非常堅定,父母也很支持我的選擇,還安慰我說即便今年沒有通過,明年再考一次也沒關係。」碩士畢業生蔣文琦在準備省公務員考試,對她來說,道路千萬條,可選就兩條:要麼待業在家,要麼考上編制。

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畢業生江芷寒,本打算畢業後選擇北京一家會展企業就業,然而春節後,各地大型展會紛紛叫停,行業發展困難,不少企業暫停了招聘。江芷寒說,她決定不將自己限定在「畢業後立刻就業」的框框裡,而耐心等待入職會展企業的機會。就這樣,疫情被一些畢業生當成了校園生活與職場生活的「過渡期」或「緩沖期」。

中南地區某高校教師劉暢告訴半月談記者,一些家庭並不催促子女趕緊就業,不僅在子女畢業後仍提供物質支持,還鼓勵子女慢慢摸索適合自己的路。這讓一些畢業生心理上就缺少求職的壓力和動力。

「而且,像開網店、做主播等在以前被認為‘不務正業’的工作成為一些畢業生的新選擇,他們也就不急於去找以往所謂的固定工作了。」劉暢說。

慢就業,畢業生「拖得起」? 職場 第1張

大學生在招聘會上應聘 江文耀 攝

2


慢就業或帶來新問題

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慢就業,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代青年求職觀念的成熟,但也可能帶來新問題。

——期待過高,理想與現實落差大。西南地區某高校輔導員周勝說,不少畢業生向往一份薪資待遇高、發展前景好的工作,這本身沒錯,但部分畢業生自我認知不清,眼高手低,幹等「良機」空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他們提高了職業期待值,也可能在猶豫中錯過了最佳應聘期。」

——觀望過久,本領恐慌反成績業恐慌。從以往的情況來看,有些畢業生在畢業後雖沒有馬上就業,但卻不斷充實自我,通過進修、學習,最終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有的畢業生更加迷茫、焦慮,既擔心自己一無所成,又不肯找一份工作踏踏實實地從頭做起,最終走了彎路。「決定選擇慢就業,就要在抵住壓力的情況下不斷提升能力,真正實現以時間換空間。」江芷寒說。

——畏懼太多,慢就業變為懶就業、不就業。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部分應屆畢業生存在以「不願吃苦」「拒絕低薪」為理由的逃避就業現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消極應對就業的心態和主動調整擇業節奏、希望「更高質量」就業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慢就業說到底是個性化就業,即選擇更適合的就業方式,而不是懶就業、不就業,甚至畏懼就業。

3


慢就業需要「冷思考」

以體驗社會、嘗試更多可能性為目的的慢就業出現,體現了社會、家庭對於畢業生不就業現象的包容與理解,也說明物質文明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畢業生有底氣「拖得起」,他們不再隻把工作當做謀生的工具,而有了更多的理想追求。

然而,一味追求慢就業並不可取,這既不利於形成健康的勞力者心態,也不利於畢業生融入社會,走向獨立與成熟。

慢就業歸根結底需要父母的資助來兜底,大學生如果長期以慢就業為理由不就業,就有可能淪為「啃老族」。「畢業生們應從多個角度建立起較為清晰的職業規劃,腳踏實地地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說。

慢就業現象一定程度上也說明,過分追求「畢業之後必須就業」的考核導向已經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尊重有慢就業打算的畢業生的職業意願,將慢就業因素納入就業統計的考慮範圍內,有利於緩解「表格就業」現象,讓就業數據真實反映高校畢業生的擇業現狀。

因此,高校應在畢業生就業後仍持續施以追蹤和關註,而不是單單做個表格統計了事,同時,還應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把就業指導服務延伸到畢業之後。

點擊下圖,訂閱半月談

↓↓↓

來源:2020年第17期《半月談》

半月談記者:劉芳洲 劉惟真 |編輯:徐寧


責編:楊建楠

校對:張婉禕

慢就業,畢業生「拖得起」? 職場 第2張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