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個世界500強?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天上掉下個世界500強? 未分類 第1張

張勁稱這一交易為「里程碑式的大事」。

文 / 華商韜略 畢亞軍

媒體對張勁講話的披露,讓雪松的神秘面紗有史以來最大程度地揭開。

其間呈現的,也是滿臉的皺紋,以及道不盡的艱難和辛酸。

雪松飛馳

「我捉到了一只大鷹!」

拿下和記黃埔的李嘉誠,掩飾不住喜悅,興奮地對人說。

當時,香港正因所謂主權回歸的不確定性陷入經濟動蕩,不少企業家紛紛移民海外,規避風險,更多人則選擇觀望,把未來拋到空中,等待形勢的更加明朗。

已靠地產業務騰達的李嘉誠卻在此間大肆構建未來:先是在驚險中完成偉大一躍,控股和記黃埔,創造了香港華人收購外資財團的第一案,也開創了香港新歷史,後又相繼收購香港電燈集團,控股了以加拿大為基地的能源公司——赫斯基。

這一系列動作讓李嘉誠贏得「李超人」名號,也快速構築起嶄新的多元化國際業務版圖,為日後的日不落商業王國打下了關鍵基礎。

30多年後的廣州,一位同樣靠地產業務起家的企業家——雪松控股張勁,似乎正在重演著李嘉誠當年的故事:以長遠信心,在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他人的撤退或觀望中逆勢而上,甚至飛馳向前地拼圖未來。

2016年11月,A股上市公司齊翔騰達發布公告,雪松控股已通過旗下子公司君華集團以約48.18億元人民幣收購自己41.90%的已發行股份,成為了公司新的控股股東。

非常樸素地把「齊心協力,展翅翱翔,滕飛萬里,興旺發達」作為slogan之一的齊翔騰達,是具世界先進水平的領先化工企業之一。

超過48億的交易額,則創造了A股市場近年來最大的並購案。

齊翔騰達交易案還冒著熱氣,2017年6月13日,A股上市公司、知名服裝企業希努爾又公告自己有了新主人: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以約42億元將公司63.62%股份轉讓給了雪松控股,公司實際控制人也變成了張勁。

短短8個月動用超過80億資金,控股兩家上市公司。並不廣為人知的雪松,以及除了在富豪榜掛名,同樣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張勁,迅速成為焦點並被拔出家底——

2015年,雪松的銷售收入已達593億元,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50位,並在綜合類民企排名第3,張勁也以332億元身家在2016《新財富》富豪榜位列第40位。而早在2003年《新財富》首度推出的富豪榜中,時年才32歲的張勁便以3.8億元列266位。

但這兩大動作以及家底的曝光,還只是雪松刷新大眾認知的開始。

2018年7月,《財富》新一年世界500強榜單出爐,雪松以2210億元營收首次入榜,排第361位,中國民企第15位,廣州第1位。

天上掉下個世界500強? 未分類 第2張

▲初入世界500強的雪松

即排位諸多世界知名企業之前

《財富》排名採取的是2017年的數據,這意味著:短短兩年,雪松的營收便由593億增長到了2210億。也意味著,並購外延擴張的同時,雪松也在飛速地內生。

幾乎在登陸世界500強的同時,市場就又傳出更引人關注的新消息:雪松正參與競購中江信托,爭取信托牌照。

引人矚目之處在於:當時,社會對經濟脫實向虛的反思、批判,國家對明天系、安邦系的查處,已讓民營金融處於談之色變的環境,甚至驚嚇到一些以金融資本為核心的民企改弦易轍,而管理資產規模超1500億的中江信托正是明天系正在處理的資產。

最新消息是,雪松的競購,成功了!

1月21日,媒體爆料,張勁已在雪松幹部訓練營的第一期講話中通報:經過銀保監會歷時四個月穿透式嚴格審查,公司收購中江信托71.3%的股份已獲銀保監會批准。

在這份被多家媒體曝光的內部講話中,張勁稱這一交易為「里程碑式的大事」。

他說,雪松要想成為真正的全球頂尖綜合性產業集團,必須要有金融板塊作為支撐,需要盡早有一塊主流金融牌照。而有牌照之母之稱的信托牌照是目前金融機構牌照里最稀缺的牌照,全國就 68個,「擁有這塊牌照,對於我們實業的長遠發展,意義至關重要」。

時光回到2015年,張勁在給員工的公開信里強調的還是:「所有的傳統產業都受到重大衝擊,在努力尋找轉型的方向……中國經濟即將迎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最大規模也是最深層次的探底調整……」

提前想到可能發生的風險,等到風險真正發生時卻成了大幹快上的人,這也是李嘉誠等老獵手們的老習慣了。張勁似乎也是深諳其妙,而且執行得徹底。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真正考驗企業家的不是市場繁榮的時候,而是市場蕭條的低迷時刻;正確的投資應該是他人貪婪時我恐懼,他人恐懼時我貪婪……危機危機,危險的背後就是機會。

反周期,穿越周期,戰勝周期,這是每個企業家都希望做到的事,也幾乎人人都懂的道理,但要做到,卻是真心的不容易。

紮了20年的馬步

李嘉誠能在80年代的經濟動蕩中異軍突起,靠的是此前深厚的積累。

這積累,不光包括資本實力和企業經營能力,也更包括他出道不久就看《華爾街日報》,買華爾街股票,以及由此而來的對產業趨勢和經濟形勢洞見觀瞻的修煉。

郭台銘登上全球代工之王之後,曾這樣回答為什麼可以如此之快的提問:阿里山上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里時就決定了,絕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馬步蹲得紮實;少林寺和尚功夫千變萬化,是挑了多少年水上山。

雪松憑什麼能在充滿挑戰的環境如此雄心壯志地外延擴張與內生高增長?答案也就是這些:在被大眾驚訝地發現之前,它已紮了20年的馬步,挑了20年的水上山。

雪松控股的前身君華集團,由張勁於1997年在廣州創辦,也是由廣州人在廣州辦出的第一家民營世界500強企業。

天上掉下個世界500強? 未分類 第3張

1971年出生的張勁,與馬化騰是深圳大學的同屆校友。馬化騰大學的畢業論文寫的是股票分析軟件,而學習金融的張勁則是在念大學時就已染指股票:買賣國企內部股,並靠此賺到第一桶金,也見證了中國股市發展初期的諸多悲喜劇。

但炒股不是張勁的追求,何況到1997年時股已經很不好炒。當26歲的他在香港理工大學繼續深造並躊躇滿志地規劃未來時,他手上的股票正不斷虧損。

彷徨中,導師告訴他,內地房地產市場開放了,可能會重復香港地產發展的路徑,於是鼓勵他回內地發展地產業務。最關鍵的是,他也親眼見證了香港地產是如何造富的。

當時正值香港地產因亞洲金融危機崩盤之前的瘋狂歲月,地產四大天王之一恒基兆業主席李兆基,1996、1997連續兩年分別以127億美元和150億美元的身價高居《福布斯》亞洲首富、世界第四大富豪之位,那也是至今為止華人在世界富豪排行榜的最高名次。

1997年,中國大陸才有3家企業入選《財富》世界500強,分別是:164位的中國銀行、204位的中化集團、370位的中糧集團。1997年,100多億美元,還是個人財富,在中國內地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

但地產造富的巨大可能性,還是讓當時怎麼也不敢想像自己會做出一家世界500強的張勁,收攏資金,回到廣州,從接盤爛尾樓開始,踏上了中國房地產的黃金列車。

2002年,張勁還從自己常常要應對的困難中看到一個新機會:鋼材緊缺,建築原料利潤空間很大,於是又從金屬期貨和國際貿易開始進入大宗商品領域,開啟了公司的多元化發展,也在房地產之外,踏上了另一趟分享中國崛起紅利的黃金列車。

此後,雪松圍繞地產、大宗商品持續深耕,並通過不斷反思總結探索出一條以重構產業價值為導向,以「有限多元」的「水密艙」產業布局為核心策略,「以實業為根本」、「以金融守實業」的產融發展道路。

在此道路下,雪松從地產業務延伸拓展出以社區物業管理服務為核心的社區生態集團,以旅遊地產項目經營管理為核心的文化旅遊集團,也從大宗商品貿易延伸拓展出了供通雲供應鏈集團,並參股廣州農村商業銀行與廣州銀行,為其今日的爆發紮下了根基。

雪松的「有限多元」——「有限」的是:不熟的、不擅長的不做;「多元」則是緊密且持續圍繞已有核心主業的上下遊與周邊拓展多元化新業務,最終形成產業鏈或產業生態,並通過掌握產業鏈或產業生態去重構產業價值鏈,繼而提升產業競爭力與核心價值。

「水密艙」式布局,則是讓多元化業務齊頭並進、相互區隔又促進,以彼此支撐和對沖風險形成產業與商業協同,最終確保整體的穩健可持續發展。

如今撐起雪松營收大半邊天的供通雲供應鏈集團,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化工集團,就是「有限多元」的「水密艙」產業布局的典範。

供通雲成立之初,只是簡單地從事銅、鋁、鋅等商品的傳統貿易,一方面承接紫金礦業、雲銅、中鋁等上遊冶煉廠的分銷包銷,一方面為下遊中小企業提供採購、加工及回收服務。當時大宗商品處於賣方市場,大多數業者也都只是簡單的中間商。

但張勁前瞻到大宗商品必將成為市場的機遇,率先以重構產業價值為目標,致力為兩端客戶持續創造增值,不但衍生出物流、倉儲、類金融及金融業務,跑通產融之路,還逐步做到了對有色、黑色、化工、能源、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品種的全覆蓋,打造出為產業鏈上下遊數千家企業提供「一攬子」供應鏈服務的業務生態,也讓自己在大宗商品果如所料轉向買方市場之時快速脫穎而出,並因此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價值鏈優化。

如今,供通雲已構築起集倉儲、物流、咨詢、期貨、保險於一體的大宗商品閉環供應鏈平台,覆蓋全球市場的大宗商品經營網路,成為中國現代智能供應鏈的領軍企業。

也是強化供通雲的過程中,雪松依托化工供應鏈的基礎,先是控股齊翔騰達,再又收購了海外知名石化類大宗商品貿易商Granite Capital SA,再又控股齊翔騰達,繼而有了對化工產業的價值重構,並因此積極地賦能了齊翔騰達的發展:

雪松入股後的2017年,齊翔騰達做到營收222億元,同比增長278%,做到淨利潤近10億元,同比增長71%,並通過產能擴張和對外合作,提升了自己的世界領先地位。

天上掉下個世界500強? 未分類 第4張

類似重構產業價值的故事,也正在雪松的其他產業板塊發生,並持續伴隨集團對產業鏈和業務生態的更加紮實而更加有效力。

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場產業價值的大重構,雪松已經在這條路上跑出了成功和經驗,這才有了張勁敢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的底氣。

也是滿臉的皺紋

「大家都說要揭開神秘面紗,其實揭開後一看有什麼呢?滿臉都是皺紋。」任正非曾在首次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如此表示。

同樣從廣州靠地產發展起來的許家印,一段關於他在2008年地產市場動蕩,恒大差點掛掉時,跑到香港陪鄭裕彤打牌求融資的故事,也是時不時就出來刷屏。

被一系列不得不公告的公告浮出水面,尤其躋身世界500強之後,外界對低調潛行的雪松也是充滿好奇,紛紛欲揭其神秘面紗。

如今,媒體對張勁講話的披露,讓其面紗有史以來最大程度的揭開。其間呈現的,也是滿臉的皺紋,以及道不盡的艱難和辛酸。

張勁回憶,雪松的第一個地產項目,幾乎集合了可以想像的所有爛尾樓的特點,產權問題、債務問題、工程問題,以至於項目負責人不到半年就崩潰,辭職回深圳去了。

重重困難下,他幾乎天天往政府機關跑,「找主管,送材料,講道理,磨嘴皮」。因為爛尾樓有歷史遺留的債務問題,找前業主無效的債權人還將他也告上法院,以至於前往工地執法的人員,還將前往工地看他的母親,「不分青紅皂白連人帶車帶去了法院」。

「雖然母親很快出來了,執法人員也來道歉,但至今我心里一直為此事特別難受。」

初入地產行業時,張勁對工程幾乎一竅不通。前幾個項目中,他都把家安在了工地,常常通宵盯著工程進展。一次,他還從三樓摔下來,「所幸被排山管擋住,沒摔到重傷致殘,但也導致膝蓋嚴重受傷,有半年都杵著拐杖上班,至今右膝還受損嚴重」

即便這樣苦幹,也還是有解決不完的困難。

因為不專業又想控制質量標準,他鬧出了為把房子蓋得結實,鋼筋用量是正常建築兩倍半的笑話,還被其他地產老板取笑:「張勁你這不是蓋房子,是蓋碉堡炮樓」。

後來銷售創紀錄的廣州第一個高端純別墅小區江南世家,起初連願意代理銷售的人都沒有,自己去當銷售員,磨破嘴皮一套房子也賣不出去,以至於到現在,「我都很敬重銷售人員,就是因為我知道那有多難。」

「從一開始用地手續辦不下來,到後來工程進展不順、問題層出不窮,房子建好後又長時間賣不出去,那段時間真是我人生的至暗時刻!」張勁回憶,他當時焦慮到整晚整晚睡不著,要靠喝一整瓶紅酒加安眠藥才能勉強入眠,「至今都有嚴重的睡眠障礙症。」

2002年新入大宗商品領域後,也是步步驚心,「因為沒有經驗,吃了很多虧。」

典型如2004年到廣西投資一家冶煉廠,結果卻被騙了幾個億,幾乎所有的流動資金都被騙走,而公司又正好有貸款要還。

「為還貸到處借錢,多高利息都要,連父母養老的積蓄都騙出來。靠著借高利貸和地產回籠,我們才極其艱難地撐了過去。」

好不容易把大宗商品貿易走順,又遇到了海關查出口退稅。「作為華南第一鋁材出口商,我們又配合了一年多的調查,業務全部停擺……雖然後來我們被認定無任何非法行為,但畢竟耗費了差不多一年的煎熬時間……凡此種種,不可勝數。」

可貴的是,張勁和他越來越多的同事們咬牙堅持下來,並且從中錘煉出雪松如今的slogan——把不可能變為可能,也有了一次次既有主動,也有被逼出來的轉型升級。

因為這樣的艱辛,張勁直言以傳奇式爆發的眼光看待雪松,是對雪松有誤解。「雪松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雪松是經歷了九死一生,幾十年如一日拼出來的。」

他說,創業九死一生,做大的民營企業家都差不多,看起來風光無比,但有多少個不為人知的夜不能寐,有多少次深更半夜閃過從天台上跳下去算了的念頭,只有共同經歷過的人才理解其中的艱難與困頓。所以:

「回首過往,有何勝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天上不會掉下個世界500強

既然辦企業如此艱難,既然已經歷那麼多艱難獲得多少代人都用之不盡的財富,為什麼不退休上岸,還要再逆難而上?

張勁的回答可能是,責任在那里,機會也在那里,理想也在那里。

所以,除了挺住,還要前進。

2019年元旦,雪松發布了五年規劃(2017-2021)的新目標:到2021年,打造全球頂尖綜合性產業集團,服務兩億人口,連接三萬家企業,重構國際大宗商品供應鏈、化工新材料、文化旅遊康養、社區智聯服務四大產業,著力發展社會公益服務產業。

即便是寒冬論盛行,張勁也對做到目標充滿著信心。他說:「國家調控,總是有張有弛。經濟政策,這個時期緊縮,下個時期又會擴張。做企業需要審時度勢,但在關鍵時刻更需要逆向思維,因為最後贏家總是少數。我從不相信隨波逐流,我信的是未來主義,信的是藍海戰略。」

因此,雪松才在外人看來的驚險中競購中江信托。「別人爭搶最厲害的時候我不會出手,而當大家覺得牌照進入貶值軌道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著手布局。」

而拿下中江信托,對雪松而言,也是主動中有被逼出來的成分。

「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改革開放的設計師鄧小平,曾如此定義金融的重要性。

這些年,但凡做到一定程度的民營企業,也都打著金融的主意,這不光因為他們看好金融本身的光明前景,也更因為他們都深刻體會過,沒有金融為後盾,發展實業的困難。

包括沙鋼、萬向、美的等領先實業集團,也都不斷踏入到金融領域。倡導發起了民生銀行的劉永好,即便因為安邦系介入失去了民生第一大股東地位,也是在減持民生的同時,新成立並控股了新網銀行,繼續擴張著金融版圖,而且放話:

「我不會輕易退出民生銀行。」

對本身就已有金融業務,又堅持走著產融道路的雪松來說,有了這個金融牌照的升級,才真正打通服務兩億人口,連接三萬家企業,重構四大產業的「任督二脈」。

張勁總結,企業的成功,無外乎是順應大勢,努力堅持,同時加上一點點幸運。

這順應大勢,重點除了在勢,也更應該在一個大字。這包括:大方向,大未來,大格局,尤其更大夢想的更大想像力。

歷史已經反復證明,人類推動歷史的能力,往往會比自己的想像更驚人。

正如,20來年前,張勁別說想像自己會做出一家世界500強,就算說自己要做一家中國500強,也會被眾人嘲笑。

不光是張勁,20來年前,大多數人也都不敢想像,中國會發展到今天這樣。

在內部講話中,張勁也強調了這一點:要有頂著質疑、嘲笑去夢想未來的能力。

「過去100多年來,許多嘲笑創新事物的預言也曾被狠狠‘打臉’。1946年,20世紀福克斯聯合創始人紮努克說,‘電視不會在市場中堅挺6個月。’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說,‘互聯網對經濟的影響不會比傳真機大,頂多持續到2005年。’」

張勁說:結果呢?呵呵。「遭懷疑、遭猜疑、遭質疑,對於先行者、創新者、少數派來說,都是成長必經的過程。」這也算是他對一些質疑雪松挑戰世界新目標的人的回應。

然而,但是,跟「雪松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雪松是經歷了九死一生,幾十年如一日拼出來的」一樣。即便再有大方向,大未來,大格局,天上也不會掉下來一個500強。

回望過去,中國經濟事實上一直在挑戰和壓力中前行,期間也有很多人認為前景堪憂了,不少外資甚至撤資了,但最終撤出去的,很快又回來了,沒回來則是錯過了。

也正是: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