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月18日周五,美國政府停擺第28天。
看起來美國政府因為沒錢而停擺是家常便飯,畢竟最近(特朗普上台以來)每年都無法及時和國會達成共識。不過「關門」這件事情,其實歷史還不到半個世紀。
1980年以前,美國政府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關門。在美國憲法三權分立的規定下,國會控制錢袋子,新一財年總統提出的預算案未能被國會通過時,資金缺口出現,聯邦政府機構就會因為沒有撥款而「關門」。不過,1980年以前,聯邦政府機構在資金缺口期間,通常仍然維持運作。
那時候官方機構不靠金錢運作,而是靠信仰運作。政府盡量壓縮不必要的運作,並相信國會不會容忍政府長久關閉。
一直到1980年,一個男人打破了這種信仰。


Benjamin Civiletti「發明」了政府關門
在吉米·卡特擔任美國總統的每一年里(1977到1980年的四個財年),都出現了資金缺口(他和國會的關係可見一斑)。時任司法部長Benjamin Civiletti被要求對此提供法律意見,確定在國會不能按時通過預算案時,聯邦政府到底應該怎麼辦。
Benjamin Civiletti給出了意見。他重審了1870年的《反超支法》,嚴格認定聯邦雇員不應在國會未撥款時工作,否則就是對該法律的違背。
這一意見在當時掀起了不小風浪。當時沒有人想到,政府竟然要為(當時還是)短短幾天就能解決的資金缺口而全面停擺。Benjamin Civiletti本人也感受到了這種壓力,一年後他又發表了第二份意見書,強調政府關門可以有一些例外,即「關乎人類安危的緊急情況」:
一,在履行撥款職責和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之間,必須有一些合理、明確的聯繫;二,必須有一些合理的可能性,即人民生命或財產安全的保護需要做出讓步,在停擺時受到影響。
在真實的「關門」壓力下,1980財年後,資金缺口仍然時時出現,但要比此前明顯縮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關門」發生在1981年11月,只持續了兩天。1981財年到1995財年間,九次關門的持續時間都沒有超過3天。
來到1996年,時任總統克林頓創下了「關門」紀錄。共和黨占據多數的國會通過了一項預算案,大幅削減了社保福利計劃的開支。克林頓拒絕在這一預算案上簽字,政府隨即停擺。最終國會和白宮商議決定,進行一定程度的開支削減並加稅。當時讓步的是國會的共和黨人,美國政府分別遭遇了5天和21天的兩次停擺。
21天是此前的政府停擺紀錄。在那以後的17年里,都沒有出現資金缺口。


2013年,歐巴馬再一次打破了平靜。這一次停擺持續了16天,和克林頓時期類似,同樣是民主黨總統(歐巴馬)和共和黨國會的對決,做出讓步的也仍然是共和黨人所在的國會。
特朗普上台後,2018年出現了兩次政府停擺。這兩次停擺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們體現了如果關門發生在足夠巧妙的時點,實際的政府運作可能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第一次發生在2018年1月19日(周五),國會未能通過臨時撥款法案,資金缺口出現,管理和預算局(OMB)通知聯邦機構準備停擺,人事管理辦公室(OPM)。1月22日周一,國會通過了臨時撥款法案,聯邦機構自周二起恢復運作,受到影響的只有周一一個工作日。
在1月22日通過的臨時撥款法案到期後,2月8日周四晚間,OMB和OPM發布了第二次停擺的通知。不過在周五早間,國會和總統通過了持續決議案,聯邦雇員又被通知返工。這一次停擺沒有造成實際的停工,但預算局周四晚間的聲明仍然顯示資金缺口出現(雖然只有幾個小時)。這更像是一次技術性關門。
史上最長關門引發的討論:是否應該改變關門機制?
與前兩次長時間停擺,即克林頓和歐巴馬時期的政府關門不同的是,特朗普的關門的確是歸因於他本人。這一次是總統施壓國會,而不是國會制約總統。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次關門的特殊之處,也使得特朗普更多地希望能緩和政府關門的影響,包括但不限於:
- 1月28日開始的報稅季臨近,1月15日,美國稅務局召回46000名(約60%的)員工,處理退稅問題。1月15日早些時候,美國國家財政部雇員聯盟(NTEU)申請臨時限制令,希望禁止財政部要求員工無償工作。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方法院法官周二拒絕了工會的這一請求。
- 1月15日,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召回1700名檢查員和工程師,為「確保國家航空的持續安全運行」。如此一來,聯邦航空管理局已經有30000名員工需要在無償工作。美國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員協會(NATCA)也申請了臨時限制令,不出意料地也被拒絕了。
- 12月21日政府關門開始後,農業部遵循一項規定,在資金缺口出現後的30天里仍然發放食物津貼,即到1月20日。美國農業部長1月8日表示,正在與各州合作,提前發放2月的食物津貼。以往食物津貼也有提早發放的先例,不過通常與颶風等自然災害有關。
- 在2013年歐巴馬時期的政府關門過程中,美國國家廣場和關閉的國家公園的紀念碑附近都設立了路障,為關門突出存在感;這一次停擺過程中,國家公園仍然開放,志願者也會進去清理垃圾。
- 比起1995-1996年的政府停擺,這一次只有約28萬名聯邦雇員沒有上班(而且他們還在不斷被召回),當年第一輪5天的關門中,有80萬人沒有去上班。
麻煩重重,政府工作人員到底是否應該在沒有預算的期間停止上班?在這次美國政府的超長關門中,這個問題再一次被提起。
在Benjamin Civiletti把「關門」這件事情從匣子里放出來以後,立法者戴著「預算案必須通過」的緊箍,在體會過了克林頓時期長期關門的負面影響後,對關門的心存畏懼帶來了17年的平靜。
但是隨著停擺越來越頻繁,立法者和主管人似乎比以往更能接受資金缺口——這在特朗普身上尤其明顯。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1月初提到,這位「為政府因為邊境牆而關門感到驕傲」的總統表示,會讓政府停擺很久「數月甚至數年」。


關門看起來已經失去了制約作用,只剩下缺陷。政府關門不能省錢,不上班的員工最終照樣拿錢,美國管理和預算局可能,2013年歐巴馬時期16天的政府關門後,最終有20億美元支付給了停工的聯邦雇員。而且,關門期間一些應收的資金也沒有收上來。
巴爾的摩大學法學院教授Charles Tiefer提到,直到今天,美國政府關門的法律基礎都是1981年Benjamin Civiletti的司法解釋。「它可以由今天的司法部長進行修正,或者是重新解釋。」Charles Tiefe對美國雜誌網路《Slate》稱,「我認為這次關門正是一次強有力的改革呼籲。」
Charles Tiefer曾擔任美國國會眾議院副法律顧問一職長達11年。「另一方面,這也取決於公眾的結論。如果總統的支持者最終仍然認為關閉政府是正確的,你在不久的未來還是會再次看到大型停擺。」他表示。
來自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