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9-09
30
文 | 侯捷寧董少鵬
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大陸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李湛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政府頻繁表態和出台相關措施促進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包括7月20日金融委推出的金融業對外開放「新11條」、9月9日至9月10日證監會發布的「深改12條」、9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以及推動國際重要指數基金(比如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指數)擴大A股權重等。這一方面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態度不變,穩定國內外投資者信心,避免資本市場、匯率出現異常波動;另一方面,通過外資的「鮎魚效應」,鼓勵競爭,提高國內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
李湛預計,未來政府可能會在金融業準入、資本流動、金融產品創新、法律法規制度等方面出台更多細則。從官方已有對金融業開放的表態來看,基本上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目前來看需要關注的是具體措施如何落地。例如,如果放寬對外資流動的限制,在資本帳戶上應如何設計,才能保證不會因為外資短時間的集中流入或流出,引發匯率的異常波動,以及如果外資大規模套現離場該怎麼辦。
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管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管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等。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餘棟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會議提出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這將為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的政策優惠,有利於非上市銀行提高信貸投放能力,有利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更多的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姚餘棟表示,當前,中小銀行運行平穩,總體風險可控,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大有可為,但是,當前中小銀行的上市數量還太少,目前為止在A股上市的中小銀行不到40家,相比國外成熟市場而言,數量太少。因此,為了讓中小銀行更好地服務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應鼓勵更多的中小銀行上市,加快中小銀行的上市速度。
李湛則認為,中小銀行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前市場因為突發性事件,對同業存單的評級體系進行重構,導致中小銀行持續存在縮表風險,打擊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所以,此次會議特別強調「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未來監管層可能會通過鼓勵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可轉債、優先股、金融債、定向增發等創新型工具,補充資本金,優化銀行財務結構,以便更好地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李湛表示,還可能會通過促進中小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改善中小銀行的財務結構,帶來更加先進的管理經驗,完善公司治理。(侯捷寧)
堅持穩中求進 提高金融市場競爭力
9月27日,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召開金融委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很強的措施。在「穩中求進」總基調下,會議對流動性、逆周期、擴開放作出部署,這既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既有步驟,也是穩定和提振近期金融市場的重要措施。
筆者認為,經濟穩定運行是金融穩定的基礎,也是金融增強活力的保障。今年以來,大陸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增長,上半年經濟增速6.3%,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一。同時,經濟運行質量繼續得到改善,產能利用率提升,產業升級步伐加快,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創新驅動力不斷增強。9月2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指出,下一步要多措並舉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發揮民間投資占總投資60%以上的作用。還要加快項目建設的步伐和進度、加強項目儲備工作,合理擴大有效投資。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要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同時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從市場流動性來看,目前總體上是平穩充裕的。考慮到季節性因素,自9月16日以來,央行通過降準、逆回購操作和MLF操作等措施,已釋放1.46萬億元流動性,扣除到期回籠部分,淨釋放流動性8850億元。這對於保障整體流動性穩定,應對局部因素波動,引導中長期預期,具有積極作用。
隨著「六穩」措施進一步紮實推進,大陸經濟將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為金融改革開放提供良好條件。
會議對商業銀行改革提出進一步要求,一是「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二是「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管道」,三是引導中小銀行「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推出這些措施,意在提高大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分,加大銀行業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力度。
事實上,今年以來,銀行補充資本金的管道已經得到進一步拓展:一是對商業銀行,提高永續債發行審批效率,降低優先股、可轉債等準入門檻,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同時發行多種資本補充工具。二是引入基金、年金等長期投資者參與銀行增資擴股,支持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債券市場交易。
而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管道,同樣需要機制創新。8月20日起,改革後的LPR形成機制正式啟動,新機制將有利於降低企業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央行還啟動了銀行貸款、市場發債、股權融資「三支箭」。截至今年8月末,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1萬億元,增長23%,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較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從市場發債來看,支持66家民營企業發債488億元,以此撬動上千億元規模的民企發債。
商業銀行目前仍然是大陸金融體系的中流砥柱,要做到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協調互動發展,就需要穩定商業銀行體系,創新治理、防范風險,使流動性在商業銀行體系與實體經濟體系兩者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同時,要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可以說,目前正在採取的和接下來要採取的措施,會推動這一良性循環的形成進程。
此次會議重申,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大陸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7月20日,金融委辦公室公布了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包括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等,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當前形勢下,我們要積極主動擴大開放,通過拓寬做深市場,厚植廣泛合作基礎,增強我們在開放條件下抵抗化解風險、持續協調發展的能力。只有勇於開放大門,歡迎外部的競爭,我們自己也才能真正走出去競爭。
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堅定不移走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道路。此次金融委會議的部署務實穩健,針對性很強,是對近階段金融市場穩定發展的指南,讓我們按照會議部署,紮紮實實做好工作,努力營造更加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金融生態,不斷提高大陸金融市場的競爭力,在開放中獲得更大發展!(董少鵬)
歷史數據顯示,自2009年至2018年的10個國慶長假,滬綜指有多達8次在國慶之後的前5個交易日出現上漲,上漲概率達80%,平均漲幅也達到了2.48%。國慶7天長假(10月1日至10月7日),應當持股還是持幣過節?
推薦閱讀 |從一線一圈到「千里互連」 軌道上的中國城市是如何建成的?
推薦閱讀 |資本市場開放成績顯著 中國債券「國際成色」足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