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開始值錢的最大標誌,是他能讓自己準時下班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一個人開始值錢的最大標誌,是他能讓自己準時下班 職場 第1張

圖片由Ehud Neuhaus提供,來自https://unsplash.com

作者:書單君

來源:書單(ID:BookSelection)

1

所謂的「工作效率高」,

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陣子關於「996」的討論中,有一個詞出現的頻率特別高,那就是「工作效率」

很多老板會說,員工加班是因為工作效率不高;而員工則往往心里會想,我的效率挺高了,加班都怪老板指派的工作太多。

可見「效率」真是個好東西,大家都指望靠它讓自己早下班。

很多講提高工作效率的文章,往往會引用巴菲特的一句話:「在我看來,能做好事情的人,並不是‘馬力最大’的,而是‘效率最高’的。」

乍一看特別正確,可仔細一想就能發現有點不對勁:「馬力大」意味著能力強,能力強的人怎麼會效率不高呢?

其實,在「能做好事情的人,並不是‘馬力最大’的,而是‘效率最高’的」前邊,巴菲特還有一句話,卻被引用者有意無意地刪去了——

「一台標著300馬力的發動機,實際輸出的功率可能遠遠小於300馬力。

因為發動機標稱的是理論功率,實際上,受機械本身的損耗以及工作環境的影響,它實際上無法按理論功率來輸出。

兩句話連起來看,才能領會巴菲特比喻的妙處:機器尚且無法按理論效率穩定輸出,何況人呢?

因此,所謂「某某工作效率高,某某某效率太低」之類的說法,其實是錯的。即便是那個被認為「工作效率高」的人,在生病、饑餓、過長加班、缺乏睡眠之類的情況下,也不可能高效如一。

那麼,如何擁有高效狀態,難道成了不可捉摸的玄學?

並非如此。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就幫我們揭示了高效工作的秘密:《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作者喬希·戴維斯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是神經科學。這本書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側重從人的生理和心理規律方面,給出了在工作日任意時段,做到大腦巔峰狀態的策略。

其中有3個策略,我認為最重要,堪稱「高效三叉戟」。如果掌握了它們,你或許會發現,完成能使一天顯得卓有成效的工作,可能僅僅需要2個小時,準點下班也不再是奢求。

2

不要讓大腦進入「自動模式」

有個詞叫「忘我」,常用來形容對工作的專注和投入。

進入忘我狀態,聽起來似乎不錯。但實際上,它往往是「效率陷阱」。

書中有個例子:

阿道是一名金融分析師,他的職責之一是撰寫分析報告。

這天早上,他狀態不錯,忘我地在電腦前敲了兩個小時後,已經完成了報告的3/4,勝利在望。

阿道顯然對自己的進度很滿意,在座位上伸了個懶腰,突然,他想到有一封關於部門預算的郵件已經好幾天沒回復了,便打開了郵箱。

這一下,有十幾封新郵件湧了進來。最先進入他眼簾的,是幾封合作夥伴的拜訪邀約,因為處理起來不難,他就順手一一點開,回復了它們。

正在他準備要找到那封關於預算的郵件時,鬧鈴提醒他,15分鐘後該去和CEO匯報工作了,這是他們昨天就約好的。

阿道猶豫了一下,決定還是把那封郵件找出來,以他之前的經驗,回復它可能只需要七八分鐘。

然而這次很不巧,有幾個關鍵數據需要查找以前的文件,他花了10分鐘才把它們找齊。

與CEO的匯報要開始了,而回復預算的郵件還沒寫完,阿道急得冒了一腦門子汗,匆忙趕去會議室。

結果,因為準備不充分,他的匯報磕磕絆絆,CEO有些惱火……

在阿道身上,你有沒有看到一點自己的影子?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隨手抓住飄到眼前的任務,輾轉於各個工作之間,往往在「意外」事件上花了遠超預想的時間,到頭來真正該乾的事卻沒什麼進展。

戴維斯說,問題出在我們的大腦,因為它很容易進入「自動模式」:一旦開始一項活動,我們的神經程序就會一直運行下去,直到任務完成,或被打斷。

就像阿道,本來想著回復預算郵件,卻被其他郵件吸引了注意,一封一封地回了下去,以致於連後邊和CEO的匯報都受了影響。

對此,戴維斯提供了一個解決策略——在每天工作中的覺察點,思考下一步最好該去做什麼。

所謂的覺察點,就是你完成一項任務後、開始另一項任務之前的這段間隙。

在這些時刻,你會讓大腦從自動模式中跳出來,讓你與眼下最受關注的事保持一定距離,有意識地思考接下來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然後為它分配時間。

就拿阿道的這一上午來說,他在完成了報告的3/4時,松了一口氣,這時他其實就處於覺察點。

如果他能意識到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是20分鐘後向CEO匯報,那麼他就不會打開郵箱,而是快速敲下報告未完成部分的關鍵詞,然後走到窗邊,坐在沙發上閉目休息,並把一會要匯報的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

這樣一來,他的這個上午,至少可以保證完成一次成功的匯報,並順著匯報前寫下的關鍵詞,把分析報告也完成。

至於預算郵件,可以在下一個覺察點考慮要不要回復。

利用覺察點,這聽起來特別常識,然而真正有意識這樣做的人卻很少。

原因在於,當人們處於抽離於工作的覺察點時會意識到,時間在流逝,任務還很多,而自己卻毫無進展。這讓他們感覺很不舒服,於是匆忙跳過這些間隙,隨手抓起一件事,埋頭幹了起來。

這正是我們給自己挖下的低效陷阱。

3

善用你的「心理能量」

僅僅在覺察點時思考接下來最該做的工作,還不一定能讓我們擁有一段高效時間。因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要考慮,那就是我們的心理能量

這一點,我有親身體會。

某天晚上,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很棒的選題,因為馬上要到睡覺時間了,便想著第二天到公司後,花一個小時把大綱寫下來。

次日上午,我剛到辦公室坐定,就有兩個出版社的朋友在微信上找我,交流他們最近的重點書目。我知道這不是今天最重要的事,本想應承幾句就結束對話,但還是花了差不多20多分鐘才處理完畢。

剛準備把思維調整到昨晚想的選題上,同事又發來了她的一篇初稿,讓我給修改意見。我知道這事也耽誤不得,因為沒有修改意見她就沒法往下改第二稿,所以我只好又拿出40分鐘,讀完稿子並寫了一些修改建議。

這時候終於沒人打擾了,可我卻發現自己早已沒有了昨晚想到選題時的興奮,打開文檔幹巴巴地寫個框架,就用去了一小時,但細節邏輯還有很多待推敲的地方。

沒錯,我是擁有了一個完整的一小時,並且專注在寫大綱這件事上,可成果卻不令人滿意。

按戴維斯博士在《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里的說法,問題就出在,我把大腦中被稱為「執行功能」的能量消耗盡了。

「執行功能」指的是大腦擁有的各種控制功能,它幫我們做決定,做計劃,進行自控。

然而,它的儲備是有限的。

行為自控會消耗心理能量,比如人們容易在晚餐時暴飲暴食,就是因為心理能量在對午餐和下午茶等美食誘惑的抵制中,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

同樣,做太多決定,哪怕只是穿什麼衣服這樣的日常小決定,也會導致心理疲憊。

我打算用一個小時寫選題大綱,這個想法沒錯,但錯在我沒有意識到,一個小時與一個小時是不同的,精神飽滿的一小時與心理疲憊的一小時,工作成效可能天差地別。

戴維斯博士建議,一天內最重要的事應該盡量放在早上完成,而不是讓回郵件之類的幾百個小決定先把大腦能量耗盡。

同時,如果第二天計劃了重要活動(當眾演講、重大會面等),那麼頭天晚上就可以做一些決定,比如穿什麼衣服,去哪里吃午飯,等等,而不是把它們留到第二天來消耗心理能量。

除了大腦的「執行」功能外,還有一種心理能量需要重視,那就是情緒

你也許有這樣的體會:當心情放鬆愉悅,大腦思路會清晰連貫很多,不時會有創意想法產生。而當心情緊張或低落,智商情商都仿佛不在線。

所以,當你處在一個覺察點,也要注意自己此刻是否正處在積極情緒中,如果不是,可以通過聊天、聽音樂、看有意思的書等,把情緒調節到較好的狀態。

4

調整你的專注預期

當我們在覺察點選擇好接下來要做的工作,並且意識到情緒狀態也對頭的時候,剩下的事就是在這段時間里保持專注了。

不過,你預期的專注到底是什麼樣?心無旁騖,完全不分心嗎?

戴維斯說,對不起,你很可能對專注有誤解。

我們總以為注意力像聚光燈,它照到某個地方,不會散射不會挪動。

然而大腦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工作的,它天生無法長時間專注。進化塑造出了大腦的生理特點,能在不同的注意點之間來回切換,以便及時觀察到危險,否則,人類恐怕很難生存下來。

所以,我們對專注的預期應該做些調整。

不要強迫自己不去想某件事。否則你會發現,越是讓自己不去想,它越會在腦子里揮之不去。

同時,當走神發生時,不要責備自己。

尤其在辦公室里,桌面上的物件、走動的同事,這些分散你注意力的事情是一定會存在的。你唯一可以保持專注的方法,就是接受這些分心之事的存在,一旦覺察到自己思緒飄走了,不要自責,只需要再溫和地把它帶回到眼前工作中就行。

戴維斯說,當我們需要在一段較長的時間里保持注意力集中時,真正的秘密武器並不是紀律或意志,而是自我同情。

5

小結

除了以上3個策略,戴維斯在《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里,還為我們提供了其他建議。

比如,掌握一些飲食和運動的訣竅。

在重要任務前後,適當的運動可以舒緩你的緊張情緒;

經常喝水,能讓大腦保持敏捷;

如果想保持15分鐘以上的專注狀態,就盡量不要碰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烘烤甜點、三明治或者比薩,也不要喝果汁、蘇打水和加糖冰茶,更不能吃薯條、薯片、麵包和糖果。

作者給這本書起名叫「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並不是說你可以在2小時內完成所有工作,也不是特指某個時段的2小時(比如早9點到11點),而是讓我們意識到——

你是人,而不是機器,不是單純堆積工時就會有更多產出。恰恰相反,你只能在有限時間里保持高效,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利用好這有限的高效狀態,完成一天里最重要的工作。

也許你會說,那些不太重要的工作怎麼辦,它們很多,真的做不完。

書里還有個建議——學會「策略性無能」。也就是學會接受不得不放棄一些工作時的挫敗感。

有些工作不做確實會有不好的後果,但是,「打一兩場敗仗沒關係,只要贏得整個戰爭就行」。

如果你能為繁多的工作任務排出優先級,並且有高效產出,那在職場上的身價無疑會邁上一個新台階。

讀《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我發現效率的本質,就是熟悉和學會運用你最重要的生產工具——你的身體和心理。只有當我們把自己真正看作「人」,才會清楚自己的局限和優勢,從而創造出自己卓有成效的時間。

要想掌控工作,先要掌控自己。

—THE END —

* 文章來源:本文轉載自一個推薦好書的微信公眾號「書單」(ID:BookSelection):由來自《南方周末》、《新京報》等媒體的資深媒體人共同打造,幫你提升自己,通過讀書變得更好。轉載授權請聯繫「書單」公眾號。

親愛的粉絲朋友們,小編選取的文章還滿意嗎?「眾力加速度」將一如既往的為小夥伴們推送管理類文章。

✔️如恰巧戳到你的點請不要吝惜賞個讚👍;

✔️如Get到方法或技能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交流📖;

✔️如尋求合作,請在後台留下聯繫方式及合作方向。

歡迎關注眾力加速度(微信號:jiasudu12345),小編等你很久啦🤗

一個人開始值錢的最大標誌,是他能讓自己準時下班 職場 第2張

長按識別二維碼更多精彩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