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
凡是在沒有人跡的路上奮力前行者,都將有一束光為其照亮前行的路。
507天,這是距離長城汽車與BMW集團就以50:50的合資形式成立光束汽車簽訂合資經營合同的時間。507天里,長城汽車為此經歷了許多來自外界關於項目進展緩慢的非難。507天後,光束汽車項目啟動儀式終於舉行,在一片荒蕪的黃土地上,長城與BMW在未來的廠房用地上搭建了一個臨時的篷房,簡短的啟動儀式以及其後的新聞發布會傳遞的信息並不多,卻在字里行間包含著許多關鍵點。
【Why】 為什麼要有光束? 長城已經有了自己的電動車項目歐拉,旗下混動版車型戰略也已經明晰;BMW作為最早發力電動車市場的傳統豪門,i3與i8早已成為他人模仿的對象,在國內市場上,於華晨BMW生產的5系混動與X1混動也有著良好的市場表現。為什麼雙方還要合資成立一個光束汽車?這個問題從一年前開始便成為每一次談及雙方新能源戰略時老生常談的問題,但直到今天,雙方才真正意義上給出了正式的回答。 即便是面對BMW這樣的汽車行業先行者,魏建軍也從不會妄自菲薄。在他看來,長城汽車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無論是資本、技術還是品牌實力都在穩步提升,目前已經成為中國SUV和皮卡的領軍企業,隨著WEY品牌三年30萬銷量的達成,長城汽車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牌優勢。而未來幾年中長城的全球化戰略亟需一個在技術與全球化經營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合作夥伴,以合作換時間,借以用盡可能短的時間做到魏建軍幾年前提出的做世界第一SUV品牌的目標。他在發布會現場明確談到:「長城汽車和BMW集團的合資,對長城汽車的全球化戰略是強有力的支撐,是實力派的強強聯合。」 對於BMW而言,對於中國及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趨勢的判斷,尤其是對於中國在電動化和數字化領域引領全球市場這一趨勢的認可,成為了雙方合作的基礎。BMW集團研發董事傅樂希(Klaus Fröhlich)表示:「BMW集團作為電動化領域的主管者擁有豐富經驗,而長城汽車是中國汽車工業領軍者,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專長,共同推進新產品的研發與生產。」 在傅樂希這段話的背後,還隱藏著汽車業界對於長城的另一點認可——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在長城近年來的表現中,不但向世界展示了自己設計生產高品質產品的能力,更以其出色的供應鏈與成本控制能力令包括豐田等豪門為之咂舌。長城汽車目前以蜂巢為代表的零配件集群或許將成為光束汽車最有力的支撐。至少,11月27日,就在一百公里之外的常熟金壇,蜂巢能源的車規級AI智能動力電池工廠正式投產,這個占地800畝、投資超過80億元的工廠總規劃產能18GWh,2025年的全球規劃總產能將達100GWh,我覺得這絕不僅僅是一個巧合。 【What】 光束是什麼? 從數據上來看,光束汽車項目總投資為51億元人民幣,註冊資金17億元人民幣,年標準產能16萬台,預計員工人數約3000人。根據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布的長城BMW光束汽車項目公示顯示,項目占地約930畝,產業規劃建目標為打造「一基地三中心」,即BMW新能源汽車全球製造基地、BMW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發中心、BMW發動機及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生產中心、碳纖維輕量化產業中心。由此可以看出,光束項目不僅僅是長城汽車心心所念,對於BMW集團的新能源戰略布局同樣有著重要意義。 光束對於中國汽車產業而言,不只是一個新的中外合資企業。與以往合資項目不同,不再是中方僅提供土地與資金、外方提供技術,而是在雙方平等、互補的基礎上展開的一次全新共贏模式的探索。這種雙方占股50:50、前所未有的合資模式不僅僅局限於生產層面,還包括雙方在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展開的純電動汽車聯合研發,目前可以基本判定未來的純電動版本MINI以及長城汽車旗下新產品都將在光束工廠投產。光束將立足於股東雙方的研發能力與資源,借助BMW在全球市場技術經驗與經營實踐的支持,做到「聯合研發、中國製造、服務全球顧客」的嶄新業態模式,所生產的車輛將面向全球市場進行銷售,這對於長城汽車的全球化戰略布局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產品維度來看,光束汽車的產品將採用最新的技術與產品平台,整車的功能、品質、配置、性能都將滿足全球市場的法規標準與客戶需求,以「安全、智能」為核心,為新一代年輕消費則提供時尚、便利、友好的出行體驗。而光束的新工廠也將因此整合BMW與長城的先進生產理念,應用國際最前沿的生產技術與質量管理體系,最終成為真正滿足全球法規與市場要求的標桿工廠。 光束汽車是中國外資股比限制政策擬放開後成立的首個整車合資企業,也是BMW在全球範圍內的首個電動車合資項目,更是長城汽車首個合資整車企業。魏建軍對於光束寄予了足夠高的期望,他認為光束汽車將成為中國汽車發展歷史中質量最好且最具影響力的合資企業。這一點,我們留給時間去驗證。 有人說光束汽車註冊資本17億元人民幣不夠看,要知道2003年華晨BMW的註冊資本也不過1.5億歐元,按照當年與人民幣1:9.1的匯率計算,也只有20.475億元人民幣。 【When】 光束的時間點? 507天過去了,光束未來的廠區還是一片荒土。 光束要用多久才能完成工廠的建設並投入使用?長城汽車高級副總裁、光束汽車董事長趙國慶表示,工廠將於2020年開工建設,2022年建成投產。BMW集團董事彼得博士(Dr. Nicolas Peter)則表示,BMW在2023年將為市場提供25款新能源車型,其中一半為純電產品。至於哪些產品於何時在光束投產,他沒有說,我們可以任意猜想。 關於光束,在過去的507天里受到最多的質疑便是動作過慢,16個月的時間中沒有更明確的進展。我們可以回看一下華晨BMW的合資歷程,便會不再苛責這樣的一個進程,畢竟涉及到BMW集團、長城汽車、光束汽車、地方政府四方的偌此一個合作,怎麼會是一朝一夕便能搞定的小事? •2001年10月,BMW集團原董事長與朱鎔基總理商討BMW與華晨合資的問題; •2002年6月,中國政府批復項目建設書; •2002年9月,BMW集團董事會批准該項目; •2003年3月,華晨汽車與BMW集團得到通知,雙方合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家計委書面批准; •2003年3月27日,華晨BMW合資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 •2003年9月,華晨BMW投產。 要知道,華晨BMW當時有現成的廠房與技術工人,而光束完全是從零開始,可以預期的是,當從今天之後光束汽車進入「長城速度」,那就是另一種模式了。 此外,外界還有一個圍繞雙方合資項目為期15年的這個時間問題。事實上,這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只要看一下華晨BMW的先例便會知曉,華晨BMW簽署合作協議時合資項目同樣為期15年,在2018年10月,華晨BMW成立15周年之際雙方將合資協議延長至2040年,這只是產業內通行的做法而已,無需置喙。 【Who】 誰來主導光束? 與此相關有兩個問題,首先便是與長城合作的BMW公司主體為什麼是BMW(荷蘭)控股公司?事實上,光束項目並不是很多人臆測中的區域性公司合作項目,BMW(荷蘭)控股公司代表了BMW集團履行合資股東身份,華晨BMW合資公司BMW方面的發起人同樣是BMW(荷蘭)控股公司,這意味著光束項目是中德兩大車企之間於集團層面開展的最高級別合作。 第二個略顯八卦的問題便是:日常管理誰說了算?趙國慶介紹說,在光束項目這種獨特的合資模式中,雙方股東承擔同等責任,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對光束項目做出貢獻。在日常工作中,雙方採取管理委員會形式,對項目的重大事情做出決策,委員會成員具有平等的建議權與決策權。六位董事會成員包括: 長城汽車高級副總裁、光束汽車董事長趙國慶長城汽車高級副總裁、光束汽車董事 胡樹傑 長城汽車生產副總裁、光束汽車董事 孟祥軍 BMW集團高級副總裁、光束汽車副董事長 傅耀博士(Dr. Rainer Feurer) BMW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光束汽車董事 高樂(Jochen Goller) BMW集團高級副總裁、光束汽車董事 韓磊博士(Dr. Udo Hänle) 而在光束項目的日常管理成員中,則根據雙方各自擅長的領域派出了最強班底:首席執行官趙勝廣來自長城,首席技術官博濤來自BMW,首席財務官韋德明(Dirk Wiedmann)來自BMW,首席經營官趙兵來自長城。雙方將集各自優勢資源,打造一個足以代表雙方未來的光束汽車。 【Where】 為什麼是張家港? 【How】 光束怎麼搞? 【說在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