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特別說明,這是個人記錄貼。里面的內容很可能引起不適。我也不想被推薦上熱門。我也不喜歡隨便at一堆人和今日話題。我只是把自己的筆記記錄一部分而已。可能是雪球缺乏創作,才會把這個推上熱門。。。。我也不吹票,我的截圖和舉例其實盡可能的舍掉了股票代碼。只看圖標和其他引用的數據。
其實沒有什麼科技股或者核心資產的區別,只有機構和基金是否抱團,或者他們這一年寵愛誰的區別。
你看看這個科技股。機構大增對吧。其實還有10個基金一直買買買。導致了股價上升。
然後,你可以去看看海天或者其他以前的機構抱團股。
通達信顯示如下:
看到了吧。機構從400多個到了80多個。這個就是原因。
當然,你可以看看散戶的數目和股價走勢對比。
這是另外一個核心資產,雪球的愛股之一:
為何半年都在跌,因為機構少了600個。
其他的核心資產的機構持倉數目你可以自己查詢。
說實話,我當初不理解歐耐爾說的那個:機構持倉。
現在,我是深刻體會。
機構本來就在變化,而不變的是:絕大多數人的接受能力,只有「第一印象」。他們接受了核心資產或者其他。本質就是市場的風格,集體變化。
換句話說,如果下一個周期,機構突然開始賣出,你就要堅定的空倉。
如果機構明年買入基建地產,你也要跟著變。
機構的數目和錢財太多了,不可能有一日建倉的。所以,才有董寶珍說的,他們會悄悄買入一個季度,而後第二個季度配合財報和宣傳開始鼓吹。然後散戶再來。
下面引用另外一個大神的事後分析,前幾年的熱點板塊的上漲邏輯:
比如A股、港股、中概股,18年1月同時到達頂峰,隨後一年狂跌,同時見底,從去年初到現在又處於升勢。什麼東西決定了他們的節奏如此一致?是央行的貨幣周期。
18年1月到年底是貨幣緊縮周期,19年初到現在是貨幣寬鬆周期。
央行一緊縮,絕大多數股票都要遭殃,央行一寬鬆,絕大多數股票都會上漲。
小米能跌到8塊錢,因為一級市場太缺錢,那些早期投資者不得不套現換取流動性。
這就是流動性的威力。
但在18年,部分股票卻能逆勢上漲,比如白酒、食品飲料、機場、水電等,這又是為什麼?
因為這些股票的確定性特別強,分紅率高,在央行回收流動性的時候,它們能不受金融周期影響,向股東提供經營性現金流,以彌補股東們損失掉的籌資活動現金流。在非常時期,這顯得彌足珍貴。
到了央行釋放流動性的時候,市場上到處都是錢,靠籌資弄來現金流很容易,就沒什麼人稀罕它們的分紅。所以他們的股價開始震蕩下跌。
除了央行這個大閘,還有一些機構也能提供現金流。
比如新能源補貼,一年幾百上千億,能為相關企業提供經營現金流;比如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能為相關企業提供籌資活動現金流。
企業拿到錢,開始招兵買馬,建廠房購入設備,高強度投入研發,製作精美的ppt,折騰完第一輪再來個第二曲線。這麼一通操作下來,股價總要有所反應吧。
一個基本的規律,現金流到哪里,哪里的股價就會大漲,這甚至可以與利潤無關。
流動性如一陣風,有時候來有時候走
作者:w奔波兒霸
鏈接:網頁鏈接
好的,下面說一個我今天早上看到的一個文章:
我的通達信,在11.18號,加入了三七互娛。但是,我當時看不懂,沒有買。
非常穩定的翻倍走勢。
我今天早上才知道,為何有資金青睞它。因為:海外遊戲業務,起碼是翻倍的增長。(如果海外的疫情繼續,無法穩定和消滅,他們的業績可能還會繼續增加)。
你說,你一個個體,時間有限,喜歡的板塊有限,你咋地能理解那麼多板塊的邏輯?
而且,這還是我最近才看到的邏輯變化。
在資金的選擇面前,走勢強勢面前,一定要承認自己:靠,就是不理解,不懂。
可以參考我轉發這個帖子:@耐心即美德:回復:
資金,特別是大量資金的抉擇,一般是正確的,當出現你不理解的上漲或下跌時,十有八九是你的邏輯出現了問題,你沒有看到關鍵點而已。
我當初也不懂為何中國軟件這麼六的走勢。後來,觀察者網一個人解釋了國產軟件的發展:
網頁鏈接
有一期的觀視頻,一個大佬解釋了,為何德國國債是負的,還會有大規模的資金買入。因為很簡單,大資金在賭(分析後的行為),德國是歐洲最穩定最有實力的,以後萬一出問題,今天的賠本買入,以後是萬利。
同理,也有觀視頻的大佬分析了美股。
我前幾天看到了一個解釋,說美國的精英,不關心股市里面的變化,他們在意的是世界級的資金流動。於是,當大陸出現了最近的問題後,他們十分擔心巨額的資金回流美國。然後導致美股進一步。。。。
好了。他們現在不擔心這個了。
其實,股市有很多本質,其中一個本質就是,你這個標的,是否可以吸引資金的持續買入。
但是,通行的教育是part的,是讓你只研究標的,或者資金的。從來沒有人說,研究標的也要研究資金的。
絕大多數人,看到了事情的一面(盲人摸象),就開始吹噓自己。
但是,這個事情是有終極的評價的。
比如股市,你可以用漲跌(配合時間周期),這個量價,是不騙人的。尤其是周線圖。
同理,醫學上怎麼爭論都是扯淡,唯一不騙人的就是:
療效。
然後,很多人在自以為是的分析,說是不是刺激經濟會繼續用「夜壺理論」?
答,以前的放水模式和現在的放水,完全不一樣了。
當事情發生變化,當聰明的資金髮生變化,而你自己不變,這才是風險。
機構或者基金,就是一個滑頭,就是董寶珍說的:機構散戶化。
不信?你看看這個圖。
這是一年的變化數目,總體就是:減少,大增,大減,又增加。
再看看股價圖:
這個圖的中間的波動區間,就是4-9月。(這個圖就是2019的全年周k)。
恰好是機構大變的日子。
從十月開始的將近2倍的漲幅,誰帶來的?
答:80個機構和80個基金一起買,導致的。
所以,這就是為何有業績的股票,pe都非常高溢價的原因。
而上述的海天(作為案例分析),他的pe:
公司的盈利短期不會巨大波動,而機構可以,從而形成了看上去的pe變化。
在舉一個例子:寧德時代。機構的進入和拋售,跟兒戲一樣。
圖片上,機構的變化量:動不動就是200起步。
所以才有股價的巨幅波動。
好的。如果再結合市場的反身性(圓圈邏輯,循環加強效應):
1.熱錢流入。導致股價攀升。
2.股價上漲,吸引更多熱錢或者機構。
3.完成一次大波動。
4.同理也是下跌的過程。
當有機構持續賣出核心資產的時候,其他的機構不再接盤,就會迎來更多的賣出。然後。。。
熱錢就會去另外的地方。
巫師財經里面提到了一個事:
4月5月股市不好的生活,蘋果期貨可是暴漲的。
熱錢可是沒有人性的,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一個巨大的mw走勢,毫不在意。
他們不僅有資金優勢,研究優勢,還有籌碼優勢。他們的認知和操盤是為了賺錢的。
而散戶,如果認知跟不上。。。
當然,我們也有優勢啊。但是我們的懶惰,無法發揮這個優勢。
很多牛人,是非常勤奮的。
我2019年,也容易被雪球的斯逼和扯淡事件吸引。從而錯過很多大機會。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每周去看看板塊強度,挺好的。
說到了板塊強度,引用一個剛剛跟青春的泥沼的對話:
這個指數管理,是我2019年聽黃奇帆的視頻時才知道的。當時他提到了種花家如何幫助高科技企業發展。除了產學研一體化建設,還有資本市場輔助時,他提到了這個指數管理。
換句話說,我們看到的極強的指數,是因為他們把最強的不斷輪動導致的。
那麼,你反過來理解:
你把自己的股票持倉,也按照最強的來持有,你的淨值曲線也會是長牛走勢。
如果你自己愛上了一個版塊,持有十年,恰好這個版塊沒有主流資金的青睞,他就是大幅波動的走勢。
所以,你啊要排除內心的成見,不斷的學習。
加強自己的各個板塊的認知。什麼技術派什麼基本面什麼國際外交,甚至瘟疫天文天相農業,都要學習。
當我們有的人嘲笑小白在牛市比老韭菜賺得多的時候。其實老韭菜恰恰出錯了:你自己的成見讓你不賺錢。
我認識一個牛人,復歸素簡。
人家的帳戶小號也在買晶片的。
同理,就好比,病了,你找了西醫治不好。你就認為治不好。那就完犢子了。
最牛逼的人是,治不好?那我換個醫師。
換個醫師治不好?
換個醫院。
換個醫院也治不好?
換個醫療方法啊。
你要的是治病啊。你怎麼能要這個醫師的成見呢?
溫老師曾經說過的,國際熱錢,當初壓根不管你什麼主義的,只要有利於經濟和投資收益好,新馬泰和種花家,都可以來的。
一個人沒有成見沒有偏見,太難了。
同時,在資料和理解不足,對陌生的領域產生買入的「決策」,更加難。
不扯淡了。我還有好多筆記要記錄下來。大家晚安。警惕雪球的斯逼扯淡貼。他們出現一次,霸占你一小時的眼球和精力,你就知道你損失了一個一倍股(板塊)。
>熱錢的板塊輪動和你無法理解的邏輯 特別說明,這是個人記錄貼。里面的內容很可能引起不適。我也不想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