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圖源:www.pexels.com
“
宏觀是我們必須承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地方。——查理·芒格
“
不過對於我們來說,盡管這場風波結果未知,但個體生存受到宏觀影響的局面,並非首現:互聯網浪潮、經濟危機、貿易沖突、全球化變革……早在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新常態」一詞,試圖給動蕩的環境按上一個好聽點的名字,但這並不能起到扭轉局面的作用。
圖源:www.pexels.com
重思考的人,眼中的世界是喜劇;重感覺的人,眼中的世界是悲劇。非常時期,太多人的喜怒哀樂都與外部環境捆綁在了一起,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永遠和真實的世界不相一致,因為我們本身就是這世界的一部分。
三十三年前,撒切爾夫人在接受Woman’s Own雜誌的採訪時,講了一段話:
我認為我們已經經歷了一段時期,太多的孩子和人民從來就以為「我有個麻煩,要通過政府的福利來解決」,或者說「我無家可歸,政府必須給我住房」。他們把自己的問題拋給社會,那麼誰又是社會呢?
沒那回事!沒有任何政府能不通過人民而有所作為,而人民,無論男女,無論是作為個體還是家庭,首先應該照顧好自己。
這段話當年是用來批評「英國病」的,但它也告訴了今天的你我一個常識——「不要相信外界的干預會比個人的努力要好」。
也正如查理·芒格曾說的,「 宏觀是我們必須承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地方」。一個人能力的提升,往往是在自己和自己的經常較量中得以實現的。
圖源:www.pexels.com
雖然塔勒布告訴我們,「某件事情1000天的歷史不會告訴我們第1001天的任何資訊」。誠然,前途未卜事實,但那句古老格言——「任何市場的邊界不超過資訊能夠及時到達的範圍」,到現在同樣是成立的。
對於「煩惱比頭髮多」的職場人來說,想要解決難題、橫越未知,不妨通過閱讀讓自己的資訊更全面些——
當個體的知識、經驗都不足以解決工作和生活的新問題時,我們可以讀方法論和技能養成的書籍;
當現有的人才、制度不足以支撐組織未來發展時,我們可以讀企業文化和商業模式新思考的書籍;
當單一的理論和視角不足以預測社會演進的方向時,我們可以讀充滿大想像以及多元跨界的書籍……
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人能自我完善,這是我們最可貴的地方。但人們很少做自己相信對的事,而是做些方便的事,然後後悔。
就拿讀書這件事來說,人人都知道讀書是件好事,可對於成年人來說,方便且有趣的外界誘惑太多了,八門五花的社交平臺玩法,哪個都比讀書要來得爽快。所以才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無奈境遇,所以才有刷手機刷到焦慮失眠的懊悔。
圖源:www.pexels.com
可總有人從不虛擲自己的職場生涯,他們選擇通過閱讀,不斷優化自己的認知和思考,積小勝為大勝,讓自己有所作為。
在「996工作制」被推上輿論中心點的2019年,出版品牌湛廬文化聯合夥伴們發起了第一屆職場人閱讀調查,試圖了解那些甘願為自己「加班」的職場人的閱讀現狀以及終身學習的路徑。
在被用「生死局」三個字形容職場現狀的2020年,不同行業的夥伴平臺/機構/媒體,再次聯合發起了職場人閱讀大調查,希望幫助更多人在反思中,探索不凡之年的無限可能。現在,我們就將這份由10000+份問卷,所分析得出的《2020年職場人閱讀報告》交付給你。
18本不算多,30分鐘不能少
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閱讀量為7.49,其中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職場人平均年閱讀量為18本書,盡管與去年同期數據相比下降約10%,但依然遠超全民閱讀水平。
70%的職場人每天讀書(電子書、紙質書)超過30分鐘。34%的職場人每天聽有聲書超過30分鐘。在爭分奪秒的當下,仍有8%的人每天讀書超過2個小時,實在讓人羨慕他們的工作崗位。
讀書的好,別在30歲後才知道
30歲到35歲的職場閱讀人群占比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近20%。或許我們可以理解,職場人的風險意識更強了,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迎接中年生涯,通過持續/提前學習,謀求進步、防范於未然。
從整個年齡分布看,25-40歲的讀書人占據了總讀書人的三分之二,這部分人群正處於職場躍升中,閱讀的時長也更高。但讀書的好,一定要趁早知道。
閱讀,是避難所更是彈藥庫
文化題材成了2019職場人的心頭好,但職場人需要避難所,更需要彈藥庫。人文社科、金融經濟、商業管理是職場生涯最好的「補給」。
男性閱讀偏好:以經管和文化、社科並重;女性閱讀偏好:以文化、社科為主,經管類題材稍微靠後。月收入20,000元及以上的人群,最愛TOP3閱讀題材:金融經濟、商業管理、文化。
知識付費受青睞,圖書直播一片藍海
知識付費產品超過了有聲書,成為了繼紙質書、電子書後,職場人的最愛閱讀形式。78.01%的職場人都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如何讓自己與身邊更優秀的人並肩前行,方向已經為你指明啦。
與其他消費品不同,只有19.27%的職場人會因為主播/嘉賓為收看圖書直播。超過66.5%的職場人表示隻對直播內容感興趣,看來一本好書才是吸引他們觀看直播的王道。
首選當當、京東,品牌自營同樣實力圈粉
線上書店依舊是職場人的購書首選渠道(其中男性更愛京東、女性更愛當當)。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因為亞馬遜的中國區業務調整,天貓圖書擠進了職場人的購書渠道TOP3。另一個亮眼表現是,出版公司自營渠道(app、小程序等)擠掉了實體書店,成功入圍榜單。
另據調查顯示,圖書品牌圈粉實力逐年上升,出版公司自營渠道的受歡迎程度超過了實體書店。粉絲經濟無處不在,在談到選書時的考量因素時,有32.13%的職場人會依據出版品牌來選書。
8小時之內謀生存,8小時之外求發展
哪裡有資源優勢,哪裡就有競爭壓力。北上廣深職場人,更喜歡在周末/假期閱讀。進一步有一步的收獲,碎片時間他們同樣不放過,45.7%北上廣深的讀者,會選擇在通勤路上看書。
但也許是怕「人不在了,錢沒花完」。月收入超過15000元的職場人,尤其偏愛跑步/健身時閱讀,一個章節有聲書的時間,或許就完成了一整天的健康訓練。
享受多元閱讀,更期待私人定制
不同維度的書單,以及教授閱讀方法和思考方式,是他們最期待閱讀平臺能提供的服務。在談到對未來的閱讀期待時,除了多元的數字閱讀產品,職場人更期待能夠:節省閱讀時間、內容私人訂制。
「居家防疫」期間,47.6%的人表示閱讀時間變寬裕。你的閱讀計劃在非常時期受到影響?過去一年,只有20.65%的職場人參加過線下讀書交流活動/分享會。從目前的形式來看,2020年的讀書活動儼然成為了一種奢望。
越厲害的人,讀書越貪婪
如果你缺乏才能,那麼世界上所有的起點優勢和人脈關係都不足以確保你能成功。超過一半的高管人群,2019年閱讀量超過20本,並計劃2020年閱讀20本以上的書。職場生涯中的機會永遠隻屬於一部分人,想要晉升不妨先讀幾本書。
另據調查數據顯示,月收入為5000元-15000元的人群,其購書開支為月收入的0.2%-2%,通常低於100元,完全不會產生所謂的經濟壓力。下次千萬別拿買書貴找借口了。
《2020職場人閱讀報告場》| 湛廬Live直播
4月23日20:00-22:00,湛廬將首次通過直播的形式,線上發布《2020職場人閱讀報告》。
湛廬創始人韓焱女士將與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副院長錢小軍、獵聘人才與組織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肖婷,共同解讀報告內涵,探討職場人的能力模型,同時發布2020年職場人的重磅書單。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預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