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好萊塢程式,以「中國氣派」打開科幻新空間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來源:文匯報

突破好萊塢程式,以“中國氣派”打開科幻新空間

《流浪地球》劇照。

2019年春節,銀幕上將有兩部根據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改編的影片相遇。一部是寧浩執導,黃渤、沈騰主演的喜劇片《瘋狂的外星人》,另一部是由吳京、李光潔出演的風格冷峻的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

中國最新科幻影片什麼樣,符合觀眾的期待嗎?看來很快就能有答案。

觀眾對一流國產科幻電影已期待多年,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科幻小說創作躍居世界前列,中國電影工業水平大幅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何優秀的科幻類型片始終空缺、為何被寄予厚望的電影《三體》久未出爐,類似的問題也在等待回答。

一種類型電影的成功,並非有了文本和技術就一定能水到渠成。學者認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需要借鑒成熟的制片經驗,保持對新科學、新技術的靈敏嗅覺,但在故事和審美上要有自己的立場和判斷,將中國視角、中國文化和中國智慧融入電影敘事,用自信的文化產品為全球發展提供思考和方案。

困局

國產科幻為何總是「邊緣類型」

作為商業電影的重要類型之一,科幻電影憑借酷炫的場景和超前的想像力,正在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尤其是《阿凡達》之後,敘事和技術相互促進,讓科幻電影發展更加迅速。2012年起,中國內地引進片中科幻電影占三分之一,《露西》《星際效應》《地心引力》等不僅卷走了大量票房,還每每引發話題。

相比之下,同時期的國產科幻題材卻寥寥無幾。《長江七號》《未來警察》《機器俠》等可勉強劃入科幻片范疇,但其中的科幻成分既無法輔佐劇情,又無法體現敘事意義。「因為電影工業體系並不成熟,科幻作品的類型化並不明顯,被拍成‘科普’或‘兒童片’的不在少數。」有電影人告訴記者,國產科幻一直處境尷尬。1980年國產科幻電影《珊瑚島上的死光》可算是中國科幻「啟蒙」之作。受技術條件所限,影片的製作手法相當簡陋,比如蘑菇雲是將沙子倒入水中,讓沙子自然下沉,再將鏡頭上下顛倒拍攝出來的。上世紀80年代的《大氣層消失》《霹靂貝貝》等科幻電影,對環保、外星科技都有所涉及,但為了照顧以小朋友為主的消費人群,故事主線中出現了類似動物會說話等情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干擾了科幻敘事的展開。

隨著本土商業大片的繁榮,特效技術和制片能力也有了明顯進步。同時,那些對中國第一批科幻電影有著銀幕記憶、又看著海外科幻成長起來的觀眾,已成為電影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學者認為,打造本土科幻電影消費市場的「氣候」和「土壤」已經成型。

補課

學習敘事和對科學的敏銳嗅覺

「科幻電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故事片,而是要有‘技術社會學’的想像力。」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教授李廣益認為,優秀的科幻影視作品能夠把握技術進步在日常生活中的「第一落點」,並迅速作出「回應」,體現出對新科學、新技術的靈敏嗅覺。

比如,虛擬世界和人工智能的誕生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不少科幻作品不僅勾勒出其發展藍圖,也描寫了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科幻文學史上首度觸及虛擬現實題材的長篇小說《三重模擬》於1964年問世,此時距離計算機的誕生不過十餘年,集成電路通用計算機剛剛誕生。小說中,科學家在電腦里建造了一座「虛擬城市」,而里面的電子人對此渾然不覺。不到30年間,計算機深入千家萬戶。正當人們享受著高效和便捷時,《異次元駭客》《黑客帝國》兩部科幻大片,對虛擬世界展開了超越性的聯想和深切的思考。

今天,大銀幕對「虛擬世界」的想像依然與現實世界的科技焦點息息相關。如《創·戰紀》中展示的「人機交互」——人類被雷射數字化後,像程序一樣被下載到虛擬網路空間,進入類似VR設備帶來的沉浸式體驗中。又如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超級網遊所鑄造的虛擬世界,如同一個巨大的海洋,吞噬了人類的正常生活。

劉慈欣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科學本身的故事性很強,電影作為一種表現力極強的大眾媒介,在大眾和科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江曉原認為,科幻電影能夠在它構造的語境中,對科學提出新的問題、展現新的思想。而其他類型中絕大部分沒有這個功能。

創新

用中國視角和智慧看待未來

學者認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應該掙脫好萊塢的程式,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一方面,即便作品的「敘事殼」是觀眾熟悉的,也需要注入有中國文化基因的內容。眼下,國內一批優秀的作家已為銀幕儲備了大量全新素材和藍本。比如寫「時間旅行」,夏笳的《2044年春節舊事》就非常接地氣,她描繪了2044年技術發展影響下的社會、家庭是如何與傳統文化發生碰撞的。

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科幻需要尋找有中國氣派的新故事。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認為,劉慈欣的小說從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為讀者提供了對崇高和敬畏的理解。例如劉慈欣的中篇小說《鄉村教師》,講述了平凡鄉村教師李寶庫到了肝癌晚期、拼盡最後一絲力量讓四個孩子記住了牛頓三定律。他並不知道,原本打算毀滅地球的外星文明,因此對地球文明另眼相看,四位學生最終拯救了地球。

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在科幻影片中的滲透,在價值和審美上也將為中國科幻塑形。《流浪地球》的主創曾拿著劇本和國外特效團隊對接,卻被問道,「世界末日」背景下,直接造飛船逃離不是更科學,何必把地球變成飛船?但在中國傳統價值里,「回歸」是重要的價值取向。《流浪地球》給了中國科幻一個啟示:在特效技術已與國際一流對接的背景下,具有本土文化意義的講述更為重要。

改變好萊塢式的科幻既有審美,用中國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衝擊世界科幻,將為中國科幻電影贏得更大空間。科幻作家韓松認為,中國科幻需要用中國的視角和中國的智慧去看待世界和未來。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