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AI資管新變更,金融立異如何重振與突圍?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經歷過2018年的洗禮,如今的金融行業站在了全新的十字路口,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也亟待重振與突圍。

一方面,監管新規落地一周年之後,野蠻生長的新金融行業逐漸趨於規範和理性。另一方面,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各種新技術作用下,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金融市場得到極大豐富,金融行業也迎來新的變革。

(歡迎點擊視頻,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金融變革不被行業範圍所限制,它的傳播之熱、覆蓋之廣,也更是因為其擔當著國家改革的重頭戲。「金融供給側改革」在今年2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首次提出,會議提出並強調: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在距今提出改革目標並具體部署的3個多月里,各界對其的討論愈加深入,關於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內涵亦不斷被深化理解與詮釋。包括如何促進與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如何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如何在金融供給側改革中同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態勢和充分競爭,以及如何在改革的統籌配套和協調配合中做好穩妥平衡。

那麼,基於金融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在新經濟周期以及行業變革之中,新金融領域當前會有怎樣的變化和趨勢?以AI智能驅動為主導的一批新技術,將會如何重塑金融未來?與此同時,AI在資管行業的運用,最亟待解決的就是金融監管問題。當人工智能與資管行業深度融合之際,監管層面如何能跟上節奏?毋庸置疑,「AI+金融」是資管行業的未來,然而,放眼中國市場,資管行業最為成熟的美國已有頭部資管公司開始布局中國這一新的賽道,那麼中國本土資管行業企業如何才能做到「彎道超車」,找到自己的立足硬核與發展優勢?

近期,在「因勢而變,智創未來」為主題的鉑諾四周年慶典暨AI資管新時代高峰論壇上,鉑諾董事長簡毅作為主持人和點評人,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中國貿促委雲南省分會會長、雲南省政府金融辦原主任劉光溪,圍繞「新金融與資產管理行業未來」等上述熱點問題,展開了精彩的三人圓桌訪談對話。

擁抱數字化技術 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階段。中國貿促委雲南省委主任劉光溪指出,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三大核心要素:制度、土地、金融體系。

常言道,經濟是身體,金融是血脈。因此,他認為,金融供給側改革是當下最緊缺、最迫切的一個要素。

「具體而言,由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轉向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才能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中國不缺大金融機構,最缺乏的是與小微企業匹配、與縣域鄉鎮經濟發展相吻合的小微金融機構。」劉光溪說道。

鉑諾董事長簡毅問道,按照以往經驗和目前市情做沙盤推演,如何預測與分析中國未來在新金融領域會有怎樣的趨勢與變化,尤其是對資管行業的變化與影響。

劉光溪提到,新金融一定是在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租賃等五大傳統金融板塊以外,開疆拓土新生長和培育出來的金融組織。但是,要做到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體系,也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在能盡快見效的板塊率先發起和改善,形成「短平快」的協同效應。他認為,按市場化的目標,以小微化的做到路徑和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會逐步得到做到。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著名經濟學者王忠民在會上,給予這一問題回應的關鍵詞是「數字化轉型」,以及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剛需滿足和必要性、迫切性。他認為包括通過算法、雲服務、雲計算進行數據精準處理,尤其包括信用體系數據的構建和產業化落地邏輯,將會對中國資管行業帶來重大影響,甚至是變革。時至今日,一些案例正在中國的市場上悄然發生。

在當天會議的主題演講環節上,王忠民以《數字化時代的產業邏輯》為主題,以鉑諾計算發布的智能投研產品Arno大腦為例,從數字化、金融化、場景化角度做出解讀分析,並指出人類歷史發展至今曾有的三次大飛躍:發明語言,金融制度的出現,以及金融業的數據化衍生。

當下,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普及,整個社會已經進入數字化時代,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風生水起,而金融行業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天然場景可以說是此次轉型的引領者。

王忠民認為,目前我們已經身處數字化轉型的大潮,應該把體制改革和數字化結合起來,共同推動供給側改革,尤其是金融供給側改革。

他進一步說到,如果把金融行業用雲服務進行數據化處理,將會對中國資管行業的變革形成巨大的推動力量,也會對監管形成強有力的保障力量。「以市場上出現的P2P暴雷為例,如果在行業建立之初,便將所有平台方、信用方、借貸方等全流程信息進行數據處理,保留所有圖像、語音,使其全流程可追尋、可留痕,將能一定程度地預防和避免發生跑路、暴雷等問題。」王忠民說。

「所以,將體制改革和數字化邏輯合二為一,才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命門所在。」王忠民總結到。

作為行業從業者,簡毅表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新金融領域的不斷創新,更需要從業者和監管層共同的努力。

據介紹,鉑諾作為一家以AI驅動的資管公司,其旗下鉑諾計算在此次大會上發布了智能投研新產品——Arno大腦,這是一款旨在運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對信息進行高效處理,從而將基金經理的「高光時刻」不斷進行優化、保持和提高的智能投研產品。「在金融供給側改革以及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中,鉑諾是以實際行動明證自己不會在這場潮頭湧流的變革中缺席,」簡毅說。

在王忠民看來,數字化金融在過去不斷成就和刷新一些歷史,比如移動支付,比如智能投顧,從未來而言,「全新的數字化邏輯一旦落地就會不可收拾,鋪天蓋地」,他始終強調的一個觀點是:這個時代每天都在爆發著數字化機會,看你抓住了沒有?你的成敗,取決於是否用數字化的邏輯,在金融創新服務領域中拓展出了全新的空間,並且守住了護城河?

守住信用與風控底線 尋求最大化的金融創新突破

如今,中國經濟發展開啟新周期。在金融領域,自監管新規落地以來,各方面政策不斷完善,金融行業走上了更加規範發展和理性前行的道路。經歷了成長與蛻變的新金融,尤其是積極擁抱新金融的機構而言,迎來了一個最好的時代。

王忠民、劉光溪均認為,這個時代有很大創新空間,正在爆發各種機遇。金融創新是逐步突破的,也是持續進行的。

久負盛名的國際經濟學家、創新理論大師熊彼特有一種觀點,他認為創新包含了兩方面涵義,一是為投入產品賦予了新的涵義,其二是同一投入產品經「創新」後的生產率顯著得到提高。類比此種道理,對於金融創新而言,也同樣需要具備「對既有金融體制有所改變和撼動」和「衍生、並且增加了新的金融工具」的雙重涵義。

然而,金融創新在中國雖然討論較多,但也不乏開放式的爭議與討論。金融創新是極為必要的,但一個更為迫切的問題是,如何評測和判斷一種金融創新的或好或壞?學界內,一種共識性的觀點認為,好的金融創新,既滿足了實體經濟的合理需求與增長髮展,產生同濟共生的效果,又同時在最為重要的「生命線」指標上達到風險可控和合規。

眾所周知,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對於這一話題,作為在金融行業摸爬滾打十餘年的老兵,主持人簡毅在現場代表當前踐行金融創新的企業群體提出了一個疑問:在創新路上,如何才能成為改革的先鋒,因其傳世的「作品」和產品之偉大,被後人致敬,而不是創新失敗甚至誤入歧途?

王忠民對此給出的觀點中,有一個重要關鍵詞是「信用」。他認為金融創新的出發點一定要基於信用邏輯。「基於信用的創新才是真實的金融、真實的工具,金融的兩端才會成為共同的受益者。」

將信用邏輯作為金融創新的出發點,這也是在激烈行業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無論在發展規模上還是商業文化基因積淀上,國內金融機構都與國際巨頭存在著差距。面對著如今貝萊德、瑞銀等國際金融巨頭在國內市場的衝擊,「只有嚴格遵守金融信用和法律法規,才有可能站穩腳跟,贏得未來。」王忠民如是說到,創新是手段、途徑和策略,金融信用和合規性則是長治久安之計。換言之,創新意味著「跑多快」,而合規性與信用體系則直接決定了「跑多遠」。

他進一步解釋稱,國際金融機構一般都基於金融工具制度化場景下的應用,以及制度化場景中的商業邏輯,並將其全部數據化,設計成頭部產品,因此一旦進入中國市場,便會超過國內的傳統金融機構。

不過,王忠民亦表示,國內金融機構仍存在巨大市場機會,這個機會在於國內市場的「折疊」。

「中國所有金融市場都是垂直分割的,如果從最早的分割市場中找到可以穿透的東西,你的市場就形成了。」

王忠民舉例:「以資管行業為例,中國過去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市場也被折疊成兩個市場,純市場化的和體制內的市場,最能賺錢的人是可以把這兩個市場打通的。」王忠民表示,這就是折疊。

簡毅最後總結說,中國的資管機構,首先要在市場透明度和法律合規性上形成清醒的認識,然後抓住中國金融折疊市場的特情機會,以此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和創新的空間。

整個金融業正在經歷新技術和新思維的重塑,對於身處改革大潮的眾企業機構而言,這不僅是一場追逐賽,更是一場淘汰賽。只有在法律監管下,以信用為出發點,不斷擁抱新技術,才能在這個賽道上走得更遠,堅持的更為持久。

(文/郭彥巧)

(視頻製作:劉陽 鐘誠 )

>應對AI資管新變革,金融創新如何重振與突圍?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