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購安盛保險,遭欺詐虧光」、「安盛最大,呃人最深」……「四億安盛保險一夜虧空」的文章配上維權拉橫幅的圖片,香港保險,又出現好大一個瓜。
01
先幫大家簡單捋一捋這事兒的來龍去脈:
▌以下是投保人方的說法:
數百位來自內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投保人,幾年前通過不同地方的中介公司,投保了香港安盛發行的EvolutionHKIF產品。
購買後就碰上了「每到申購日,淨值就大幅上升,每到贖回日,淨值就大幅下跌」這樣的邪門事兒,然後在2018年年中,淨值一夜之間暴跌95%以上。
盡管如此,保險公司還在繼續扣除帳戶建檔費、管理費等費用,最後投保人發現自己的投進去的錢不但一分都沒了,反倒還欠保險公司的錢。
之後就是維權唄,保險公司承諾今年5月底給解決方案,一晃兒已經6月了,方案還沒出來,投保人一怒之下拉橫幅、發公開信,這事兒算是張揚了出來。
▌另一個當事人,香港安盛也發了聲明,大意是:
● 這個EvolutionHKIF產品是投連險,有投資風險;
● 產品是經紀公司銷售的,安盛沒有直接給客戶過投資建議;
● EvolutionHKIF掛鉤的HKIF基金是由東航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管理的,安盛沒有參與管理;
● 這只HKIF是被要求加入Evolution的選項中的;
● 這個HKIF基金很有可能涉及欺詐活動,安盛已經報警了,等警方調查。
02
這件事情的蹊蹺之處有幾個:
▌第一,Asia One(宏亞)保險經紀公司為何大力推介HKIF,它和東航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有什麼關係?
從流出的推介資料看,Asia One(宏亞)把這個產品包裝的非常高大上,說它是「專業投資者的離岸平台——安盛Evolution私人銀行級的保險業務」,強調「Evolution受到香港保監會、證監會監管」,同時「所有投資產品進入Evolution受安盛審核、查驗資質」。
然後又專門推介Evolution下名為HKIF的基金,說它主要的投資標的包括「香港銀行按揭業務的延伸」以及「收購及改造有潛質的物業」,並聲稱它過去一年投資收益率為15.92%,歷史投資收益達9%,並且預期年化收益也高達9%。
實際上,這只HKIF基金黑料並不少。投資的也不是什麼香港物業,基金底層資產存在次級按揭房貸和民間借貸。
▌第二,安盛聲稱這只HKIF是被要求加入Evolution的選項中的。從這描述看,安盛好像是被人聯合「設局」,拉來給垃圾基金背書的。
但如果沒有安盛這個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的金字招牌做背書,可能很多人也不敢貿然投這麼一大票錢進去吧。
有人認為安盛銷售Evolution投連險類似內地的銀行代銷基金,但貓妹覺得這樣類比不合適,因為銀行代銷基金只是做管道,收的是基金公司給的銷售傭金;而安盛收的是管理費,客戶是付錢的一方。都說出錢的是大爺,難道安盛拿了大爺的錢連盡責調查、風險提示都不需要做嗎?
只要說不是自己親自賣的產品、也不是自己管理的基金,自己整個就一通道,投連險的風險客戶自擔,然後再以懷疑基金管理公司涉嫌詐騙報個警,那它這錢也太好賺了吧?
03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要說這投連險爆雷,其實並不新鮮。
或許很多人還不知道,就在我們身邊,過去20年,已經出現過兩次投連險風波。
● 1999年,平安推出國內第一張投連險保單,平安世紀理財投資連結保險。隨後的2000年,股市好的不要不要的,伴隨著這樣的牛市,保險代理人把這個產品吹上了天,收益被誇大,風險被忽略。結果,2001年,估算狂挫,投連險虧損,客戶退保打上門來,圍攻保險公司……
這場投連險風波,平安拿出巨額真金白銀來補償客戶,做客戶回訪,花了很大力氣才平息,以至於之後數年,平安都不碰投連險。
● 2008年,投連險的詛咒又一次地輪回,2006至2007年資本市場的沖高讓許多壽險公司忘了前車之鑒,賣投連險的同時存在銷售誤導,導致在天津等地發生衝擊銀行櫃面的事件,引發了集體退保潮。還好,有關部門及時處理,沒有蔓延。
▌香港的投連險會比內地「更靠譜」、「更高級」嗎?
同樣的2008年,香港投連險也沒閒著。
2007年,資本市場好的時候,投連險同樣的熱銷,但也出現了嚴重的投資誤導,例如,以10%-15%的投資收益進行演示,淡化投資可能虧損的風險,避而不談退保損失,隱瞞各項高額管理費用,等等。
最終,嚴重的投資損失疊加這一系列的誤導,導致投連險「101保單」泡沫最終破裂,引得香港保險監管業出手對投連險進一步規範。
04
如何看投連險?貓妹一直認為,投連險的存在,在保險行業,算是一個「奇葩」,因為它跟你認為的保險差別很大,並不「保險」。
▌首先,投連險的保障功能非常非常的弱。
比如這次出事的Evolution也被叫做105投連險,所謂的105就是被保險人一旦身故,身故保險金投資帳戶價值的105%——其中100%是你自己的錢,多出的5%是保險公司提供的身故賠償。105%,就是這款產品功能的全部保障杠桿了。
▌其次,投連險的風險極高。
沒有保底,投保人選擇投資帳戶後,保費扣除各種費用、保障成本後進入投資帳戶進行投資,此後的收益、虧損,完全由個人承擔。
● 內地的保險公司,帳戶是保險公司來設定的,分為不同風險等級,需要向監管部門報備,但資金投向並不完全透明,可投資的範圍非常大,從低風險存款到各類基金、高風險的股票、期權等皆可投資;
● 而香港的投連險,保險公司提供N只基金,客戶自己選投一只或幾只,還可以掛鉤外部基金產品,雖然這條常常被描述為香港投連險的優勢,但其實保險公司對基金缺乏約束,也蘊含著巨大的風險。
不管是哪一種形態,對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專業能力皆有要求。因為投連險的核心就是基金,需要投資者自負盈虧,但因為疊加了「保險」外衣,產品變得更為複雜難以理解,也讓銷售人員有了更大的誤導空間,更容易出事。
但很可惜,絕大部分保險客戶對保險的認知,都沒有那麼深入,甚至認為只要是保險,就一定「保險」,認為演示收益就是真實收益,一定能保本保收益,殊不知,看似四平八穩的「保險」產品里還混著這麼高風險的產品。
05
讓客戶血本無歸的,香港安盛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貓妹敢打賭,用不了十年,肯定還有類似事件發生。
你能做的,就是看別人的故事,漲自己的經驗。
1)投連險這樣的產品盡量不碰,除非你對這類產品的運作模式、這家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有足夠的了解。貓妹有投資投連險,且有一段時間了,最慘的時候帳戶虧10%+(和你的股票比算好的嗎?),最好的時候賺10%。現在?不用說,看看股市就知道,怎麼漲的又怎麼跌回去了唄。但貓妹心態好,知道這些錢投進去以後會發生什麼,所以還算淡定。但如果沒有這個心理準備,突然看到自己買的「高收益」保險「虧損」這麼多,會是什麼心情?
2)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句話,就別迷信了吧。
雖然香港保險公司招募了很多到香港念大學的高材生去賣保險,包括不少高考狀元,使得整體銷售水準大幅提升,但腫麼說呢,利字當前,就難免有銷售誤導。
香港的保險產品就一定比咱家門口的好?香港的保險產品收益就一定高?風險不是照樣存在嗎!橫幅還不是一樣拉起來!別的不知道,維權難度確實比咱家門口高好幾個level。
當年的平安是拿了巨額的真金白銀賠給客戶的,安盛這次會嗎?香港的保險監管機構什麼時候發聲?
目前都還未知。
不要過分迷戀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
保險,並不是所有時候都保險。
>4億一夜虧空!吹上天的香港保險,別再傻傻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