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力度最大的一次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來了!
大陸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迎來新調整,備受消費者和製造商關注的補貼標準、技術指標、質量監管等有了「新說法」。
3月26日,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降低新能源車補貼標準。
通知明確指出,地方應完善政策,過渡期後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於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經營服務等方面。
通知的重點是:
達不到250公里的純電動車沒有補貼;
達不到400公里的純電動車最高只能拿1.8萬補貼;
超過400公里的純電動車最多也只能拿2.5萬補貼;
插混和增程混動,純電能跑到50公里才能拿補貼,且只有1萬。
補貼標準純電動乘用車下降47-60%,插混乘用車下降55%;新能源客車下降49-56%,新能源專用車下降45-80%。
受此影響,新能源汽車概念股走勢分化,截至發稿,亞星客車跌8%,安凱客車、中通客車、金龍汽車等跌超6%,比亞迪,寧德時代早盤也曾大幅下探,大洋電機、美錦能源漲停。
新能源補貼「新政」成為迄今為止退坡幅度最大的一次。與以往相同的是,本次退坡依然遵循了「扶優汰劣」的原則。
正式版本的2019年補貼政策,較之前各種流露出來的信息還是相差不大,比較符合市場預期。
多數企業也認為,此次補貼退坡在預期之內,有利於行業進步,未來市場將呈現強者恒強趨勢。
新能源車補貼分段釋放壓力;過渡期「剛柔並施」,加快淘汰落後產品產能。
相比2018年,此次過渡期時長縮短為三個月,對於不符合新補貼標準的「落後」產品,補貼倍數大幅降低,倒逼車企提高技術標準,升級產品。
在補貼不斷退坡過程中,前期具有較強技術儲備,產品規劃較為超前的公司將大概率受益。
短期來看,補貼政策正式落地,將消除市場不確定因素,隨著行業新品也將加速落地占領市場,整體產業鏈生產景氣度有望提升。
長期來看,補貼的退出有利於行業格局的優化,利好具備成本、客戶和產品優勢的龍頭企業。
當前,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攻堅克難、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政策調整,加減之間,凸顯出大陸助推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取向。
雖然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已連續三年位居全球最大,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並非一帆風順,除了經歷了「2014年爆發」、「2015年全員搶裝」、「2016年補貼清查、三元暫緩」、「2017年政策調整」、「2018年補貼收緊」等階段,對產業鏈內的各個企業影響頗大。
補貼不是一個長期邏輯,做到了補貼應該發揮的產業引導功能後,有序退出,是大勢所趨。
車企只有積極應對,努力提升產品和技術,通過以量補價、增配提價、以及成本降低來消化補貼退出的不利影響。
再說幾句
「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補貼退坡將壓縮行業整體盈利,一方面從整車廠到整個供應鏈都會承擔一定的成本壓力,各環節都將進一步管控成本,有不同程度的降價幅度;
另一方面,整條產業鏈都會力爭以增大產銷規模沖抵補貼退坡的成本壓力,從規模來應對降本;
而相應地,補貼的降低促使整車廠推出優質產品,相應的增加了終端提價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