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摘要:如一年一屆的中國(澳門)國際汽車博覽會(「澳門車展」)就正積極在大灣區發展中謀求商機,朱祉華對時代財經表示,澳門汽車展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優勢,可促進廣東省內汽車主機廠展商與澳門進行深度合作,並致力將展會打造成為中國自主品牌出口平台,利用澳門的地緣和葡語系優勢,與葡語系和東南亞國家形成商貿互通,幫助自主品牌車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創新意味著突破,意味著效率」,嚴斐對時代財經表示,過往粵港澳地區都有合作,包括汽車經銷商的合作,港澳業界來粵投資建店、合資開4S店或經銷商集團等,但合作並不十分深入,而且道路較為曲折、手續較為繁瑣等,「大家的做法和玩法都不一樣,不創新不突破就走不出一條大灣區的路子出來」。
(圖: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樞紐地圖來源:廣東政務服務網制圖:時代財經陳玲制)
2018年,有超過42.77萬架次飛機在香港國際機場起降,有超過826萬人次旅客進出澳門國際機場,有超過100萬輛商品汽車在廣州港(601228)南沙汽車碼頭單一碼頭進行裝卸,有超過2,574萬標準集裝箱(TEU)進出深圳港口……國際機場、港口等組成的區域流通圖徐徐展開,當前的粵港澳大灣區正發揮著巨大的集聚效應。
而歷經近九年建造,於去年正式通車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靜臥伶仃洋橫跨三地,在南海上飛架起一條白色「臥龍」,將天塹變為通途;廣深港高鐵全線貫通迎客,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添強勁助力,在大灣區交通網路做到跨越式發展的背後,蘊藏著無窮的發展潛力與綠意商機,正待各行各業來「挖礦」。
「大灣區的建設為粵港澳三地的汽車流通行業搭建了資源共享、錯位競合的平台,港澳地區擁有著物流、客源及金融等方面的優勢,而珠三角九市則坐擁數千萬級的汽車保有量市場以及全國領先的汽車及汽車配件生產鏈條,憑借三方供求關係,相信定能碰撞出足以燎原的星火。」粵港澳大灣區汽車流通行業聯盟召集人嚴斐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
形成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分工模式
以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為代表的灣區經濟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土地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7,000萬,被視為全球經濟未來的第四個增長極。
「一國兩制下,灣區各城市有各自的優勢,相互促進,相互競爭,競爭的結果最終結果是共同發展,力求讓灣區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以達到取長補短、協同發展的作用,這就是灣區建設的意義。」嚴斐對時代財經表示。
在汽車領域上,大灣區內分布著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產業集群,從粵北到粵南,廣汽本田、廣汽豐田、東風日產、廣汽乘用車、一汽大眾、比亞迪(002594)和長安標誌雪鐵龍等多家整車廠商熠熠生輝,周圍密集地聚合了近500家零部件供應企業和物流企業,形成以廣州、深圳、佛山為整車製造,帶動珠三角、粵東西北為零配件產業加速發展的格局,產業鏈相對完整。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廣東省機動車保有量2,869萬輛,同比增長15.32%,其中汽車保有量為1,894萬輛,同比增長13.10%,增幅均高於全國同比增長率;在流通環節,全省各類汽車經銷商有4,000多家,集群效應日益增強。
而位於珠江口東側,與深圳為鄰的「南海明珠」香港在不斷迸發著耀眼奪目的光芒,作為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擁有高度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業網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而與香港隔海相望的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作用不斷強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顯。
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任興洲在「2019廣東省汽車流通行業年會暨高峰論壇」上表示,在汽車流通領域,粵港澳三地可形成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分工模式,如香港可發揮跨境金融、貿易融資、並購投資、財富管理等領域的優勢,內地金融機構可拓展客戶群體,提供調查和信用收集,雙方可共同開發適合「一帶一路」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共同為車企提供服務。
澳門車展負責人、南光國際會議展覽有限公司會議展覽部項目經理朱祉華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澳門占地面積小,非常適合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與使用,在此過程中,借助大灣區政策,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如廣汽新能源、比亞迪、銀隆等也將有便利條件進駐澳門汽車市場。」
顯然,「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格局,正在為粵港澳三地的汽車流通行業協同發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錯位競合併船出海
翻開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圖,珠江各大入海內河里的碼頭星羅棋布。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的香港港、深圳港、廣州港三大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共計約6700萬TEU,在全球十大集裝箱港口中獨占三席。各大港口與高鐵和高速公路並肩聯網,構築了「灣區經濟」的交通基石。
航空作為現代交通和經濟的激活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澳門國際機場、珠海機場五大機場客運量達到2億多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830萬噸,構成了大灣區的骨幹航空力量。
「大灣區規劃將對粵港澳三地的汽車流通行業起競爭促進作用。其中粵港澳三地的港口就是例子之一,由於港珠澳大橋、虎門二橋等基建項目已經完成,珠三角汽車物流的格局有所改變,粵港澳三地的港口競爭關係愈發明顯,這對於提升各自港口的效率、服務質量甚至政策上的突破都有積極作用,而這一系列改變也將惠及大灣區內包括汽車流通在內的一眾行業。」嚴斐對時代財經表示。
優勢互補,錯位競合,最終達至並船出海,共同發展。如一年一屆的中國(澳門)國際汽車博覽會(「澳門車展」)就正積極在大灣區發展中謀求商機,朱祉華對時代財經表示,澳門汽車展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優勢,可促進廣東省內汽車主機廠展商與澳門進行深度合作,並致力將展會打造成為中國自主品牌出口平台,利用澳門的地緣和葡語系優勢,與葡語系和東南亞國家形成商貿互通,幫助自主品牌車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4月初,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在東京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三地政府首次聯合在海外舉辦推廣活動。粵港澳三地和日本政商界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推介會,其中嚴斐聯同粵港澳三地汽車業界組成的汽車流通行業代表團作為與會者,亦借此契機積極介紹各自企業情況,為粵港澳三地的汽車流通行業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嚴斐表示,國家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為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等行業資源平台,在向港澳地區甚至海外市場尋求合作機會時增添了重要籌碼,同時也搭建了一個國家牽頭、面向海外市場的行業合作平台,這大大加強企業間的交流和合作互動,提高了海外市場對大灣區市場的興趣。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中、結構優化、多地加強交流與合作,未來在全球經濟舞台上將愈發突出。澳門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產業結構及定位清晰、明確,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發展工作的同時也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朱祉華如是說
「創新的本質在於突破」
值得關注的是,「創新」二字絕對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的高頻詞,出現的次數多達139次。
「創新意味著突破,意味著效率」,嚴斐對時代財經表示,過往粵港澳地區都有合作,包括汽車經銷商的合作,港澳業界來粵投資建店、合資開4S店或經銷商集團等,但合作並不十分深入,而且道路較為曲折、手續較為繁瑣等,「大家的做法和玩法都不一樣,不創新不突破就走不出一條大灣區的路子出來」。
「像港澳單牌車進入內地行駛,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突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進一步完善澳門單牌機動車便利進出橫琴的政策措施,研究擴大澳門單牌機動車在內地行駛範圍;研究制定香港單牌機動車進入內地行駛的政策措施。「過往港澳的企業要拿兩地車牌,而且申請非常難,如今對業界而言這是很大的利好。」嚴斐對時代財經表示。
事實上,過往粵港澳三地由於經濟制度、法律體系和行政體系、關稅條件等差異,各類要素難以做到完全自由流動,一些領域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灣區城市群之間資源整合相對不足,發展協同效應未能充分顯現。
任興洲表示,在新的戰略規劃下,讓大灣區各城市形成「融合」發展趨勢,破除行政和制度壁壘,讓要素順暢流動,資源優化配置,形成有機整體以提升效率、創新新動能,釋放更強活力,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事實上,政策突破是支持汽車流通乃至各行各業發展最有效的方式,如今年5月6日商務部公布首批二手車出口業務試點地區就瞬間引起了全汽車流通行業的關注。而大灣區規劃中利好於汽車行業的實質措施政策仍在探索之中,相關消息是行業首要關注重點。
「在灣區平台下,各地政府思維都很活躍,積極敞開懷抱來擁抱粵港澳大灣區,都做出了很多的創新。在政策精神指引下,通過政府牽頭,地方探索,利用好大灣區平台,積極創新突破、發展,然後用灣區的形式走出去,體量是非常大的,其迸發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嚴斐對時代財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