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蒲公英:仙童曾經培養英特爾、AMD、蘋果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矽谷蒲公英:仙童曾經培養英特爾、AMD、蘋果

圖註:仙童創業八人組

「仙童半導體公司就象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這是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喬布斯早年滿懷敬意,對仙童半導體公司的評價。

八個天才的叛逆

「叛逆!你們這群叛逆!」

1957年的一天,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威廉姆.肖克利在接到包括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等八位年輕學者的辭職信時,勃然大怒,把他們臭罵了一頓。年輕人們面面相覷,但還是義無反顧地離開了他們曾經的「伯樂」,離開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肖克利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怒氣稍平,口氣改了一下,把他們稱為「八個天才的叛逆」。

肖克利對包括諾依斯、摩爾在內的這八位年輕學者有知遇之恩。諾依斯曾回憶接到肖克利的邀請電話時說:「那就像是接到上帝打來的找你的電話,肖克利是半導體電子業界最重要的人物,能幫他工作就像是能加入職業棒球大聯盟一樣,表示你的能力受到肯定。」

當然這些年輕學者本身也個個才華橫溢,他們一起的努力成就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的輝煌。肖克利曾稱他們為「我的博士級生產線」。

也許正所謂「同患難易,共富貴難。」1956年12月,肖克利獲得了諾貝爾獎後,局面發生了變化。肖克利曾說他接受諾貝爾獎時感覺自己是丘吉爾,實驗室里的年輕學者以為這是肖克利的玩笑話,但實際上這是肖克利內心的真實寫照。

在專利署名上,肖克利曾說專利只能署一位發明者的名字,「燈泡只能頂在一個人的頭上。」但是,在下屬進行重大專利申報時,肖克利總將自己列為共同發明人。

肖克利的態度有時讓人無法承受,譬如他有一次責問一個年輕學者:「你在哪所學校讀書?你確定自己真的上過學嗎?這麼簡單的東西你竟然不懂?!」

在諾依斯眼里,肖克利開始變得自大和行為古怪。當時諾依斯也已成名,在業界有著良好的聲譽,而肖克利卻對他的工作產生了猜疑,請求貝爾實驗室重新檢測他所做的實驗數據,這讓諾依斯無地自容。諾依斯說:「這里真的需要我嗎?如果他可以讓貝爾實驗室解決我目前所要解答的問題,那麼我在這里是否無足輕重呢?」

實驗室氣氛異常壓抑,知情人後來回憶說,肖克利獲獎後的數月內,實驗室像一個「精神病院。」戈登.摩爾曾說:「當實驗室里出現一件小事故後,肖克利會要求我們用測謊儀來測試誰說了謊,誰又是無辜的。」作家大衛.卡普倫曾評價肖克利是「物理天才,但卻是個管理白癡。」

不滿在醞釀,一些人暗地里串聯,準備出走,自行創業,後來成為這個「叛逆」小組領頭羊的諾依斯卻是最後一個加入的,這埋下了下一場「叛逆」的伏筆。

這個小組向一家投資公司發去一封信,稱:「我們這個團隊經驗豐富,技能多樣,精通物理學、電子學、工程學、冶金學和化學領域。」並表示他們會在半導體領域開展業務。這封信輾轉到了仙童照相和儀器公司的老板、同時也是IBM當時最大股東的謝爾曼.費爾柴爾德手中,他慧眼識珠,決定投資。

1957年9月19日,仙童半導體公司成立。

冷戰背景下的仙童快車

1958年1月,在美蘇冷戰的背景下,美國開始建造B-70轟炸機,這種飛機當時被稱作「有人駕駛導彈」,IBM負責為飛機生產導航計算機,但IBM缺少用於計算機製造的矽晶片。仙童半導體公司獲悉這個消息後,讓費爾柴爾德說服IBM給他們一個機會。

IBM的工程師們起初對仙童公司有疑慮,但是他們被告知:「你們最大的股東在這些年輕人身上投資了100多萬美元,所以應該信任他們。」不久,仙童公司得到了IBM的金額為1.5萬美元的第一份合同。

合同金額雖然不大,但這是來自藍色巨人的啊!仙童公司一炮打響,業務開始蒸蒸日上。喜歡搞科研的諾依斯,起初婉拒了擔任公司主管之職,但母公司也沒有安排其他人來主管,諾依斯也就成為事實上的負責人。在他的運籌下,公司業務得以迅猛發展,同時,其一整套製造晶體管的平面處理技術也日趨成熟。

當時,仙童公司里的科學家赫爾尼已把矽表面的氧化層擠壓到最大限度,並形成製造晶體管的獨特的平面處理技術,這讓矽晶體管批量生產成為可能。「用這種方法既然能做一個晶體管,為什麼不能做它幾十個、幾百個,乃至成千上萬呢?」1959年1月23日,諾依斯在日記里興奮地記錄了這一切。隨後,仙童公司的半導體流水線很快成型。

一切都有條不紊,但隨後發生了一件讓諾依斯惱怒的事。1959年2月,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基爾比準備申請集成電路發明專利。消息傳來,自認為在集成電路發明上領先的諾依斯十分震驚,他認為基爾比的方法看起來是像用蠻力,把一塊半導體做成某種形狀,使之產生一些電阻區域,再用導線將這些區域連接,這需要通過大量的手工勞力才能做到,很笨拙。而諾伊斯評價自己的技術是在「懶漢式思維」的指導下, 摒棄了用導線聯接電子零件的費事模式,一切從簡,因此便於大規模流水線式的生產製造。

仙童公司也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專利。為爭奪集成電路的發明權,兩家公司開始曠日持久的爭執。法院最後採取了一種和稀泥的做法,判決集成電路是一項同時的發明。基爾比被譽為「第一塊集成電路的發明家」,而諾依斯則被譽為「提出了適合於工業生產的集成電路理論」的人。

集成電路的出現,使得原先占地一百七十多平方米的龐大計算機,可用只有火柴盒大小的一塊微處理器所代替。集成電路誕生初期,價格高昂貴,1961年春天時,一塊集成電路市面價格高達120美元,這讓普通的用戶望而卻步。但當時,美蘇兩國正展開太空間角逐,肯尼迪總統要求NASA要把美國太空人送上月球,承載太空人的阿波羅飛船上的計算機上採用了仙童公司上百萬塊集成電路,這給這家公司帶去了滾滾財源。隨後,軍用市場的擴大帶動了民用市場的拓展,1964年,集成電路有了第一次民間應用:Zenith公司將它用到了助聽器上。

仙童半導體公司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的同時,八人小組在技術研發上繼續保持著實驗室般的嚴謹,學術造詣仍然保持著很高的水準。

1965年的一天,摩爾從矽晶體車間歸來,回到辦公室,坐下來,取過一把尺子,用筆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張草圖,並以此為核心寫了一篇文章。這篇刊在《電子》雜誌上的文章後來被歸納為眾所周知的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或者說,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每隔18個月將翻兩倍以上。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擎旗。」到了1967年,仙童營業額已接近2億美元,這在當時來說是成績輝煌。仙童在業界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據那一年進入公司的虞有澄博士(後來曾任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回憶說:「進入仙童公司,就等於跨進了矽谷半導體工業的大門。」

滋生的不滿導致決裂

「如果諾伊斯爬到船上,他一定會成為船長。」

創業八人組的一位成員曾這樣不無嫉妒地評價作為公司管理者的諾依斯,一位成員在列印公司員工名單時,將另外七名創始人的名字按照字母順序排列,唯獨諾依斯例外,把他放在最後面,暗示諾伊斯是最後一位加入他們「叛逆」團隊的。

這種心結自公司成立時就出現了,不過,初期暫無大礙,因為一方面是飛速發展的經營業績暫時掩蓋了這一切,另一方面是因為諾伊斯崇尚簡單和效率,對另外七名創始人的管理睬取了無為而治的辦法。而且諾伊斯本人比較低調,他沒有豪華的個人辦公室,沒有司機,沒有專門的停車位。

作家史蒂芬.科維說過:「獲得道德威信的唯一辦法,就是展現你的品質與貢獻,以值得人們信賴和信任的方式生活。」

對創業小組的無為而治並不意味著公司的管理毫無章法,在諾伊斯的指導下,公司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流水線管理制度。在流水線上, 穿著統一的綠色尼龍服裝的女工,除了兩次短暫的休息和午餐時間外,中間不允許站起來,要去洗手間,也必須獲得批准。有的女孩子為了中間能休息一下,只好謊稱頭疼。不過,這些女工認為在薪酬和福利非常優厚的仙童工作很體面。

半導體製造業不僅需要工程師的精心設計,也需要流水線上工人的熟練操作。諾依斯認為流水線上的工人比精密的設備更重要,所以他力圖在公司打破有形的等級差別,他讓管理層和員工共用一個無差別的食堂。他還在周末舉辦經理與員工同時參與的咖啡座談會,努力形成良好的團隊氛圍。諾依斯的這些舉措在當時的美國企業中也是比較超前的。

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但到了60年代中期,仙童半導體公司開始面臨危機。首先是半導體市場的蓬勃發展,讓仙童的創始八人組成員和核心骨幹面臨著一個選擇:即做一個普通員工還是創辦自己的公司,許多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他們稱前者「乏味」,後者充滿著「鮮血的味道」。管理學家巴納德在《經理人員的職能》一書中曾提到:「人們選擇是否參加某一特定的協作關係時,以下列兩點作為依據:(1)當時的目標、願望和推動力;(2)個人認識到的在他之外的其他可供選擇的機會。個人受到以上兩點的影響和支配而修正自己的行動,組織則由修正後的個人行為而產生。」

其次是仙童母公司開始更多地插手仙童半導體公司的經營,把他們的利潤大量抽走,而諾依斯認為應該把錢更多地投入到電子半導體領域,雙方矛盾開始出現。

最後是母公司對他們的某種居高臨下的傲慢所帶來的隔閡。一次,諾依斯坐飛機到母公司參加一場會議,當時下大雪,住在旅館的他找不到車,只好徒步頂風冒雪去赴會。當他精疲力竭地趕到會場,卻發現會議室內空無一人。諾依斯多年以後對此事耿耿於懷,稱他千里迢迢冒雪而去,而母公司的高管們卻畏縮在溫暖的家里不肯邁出家門。

1968年8月,諾伊斯與摩爾、格魯夫一起辭職,離開仙童。

他們三人首先去拜訪風險投資家阿瑟.羅克,只帶著幾頁簡陋的業務計劃書。羅克沒有細看那份計劃書,他認為其中最有含金量的幾個字就是「鮑勃.諾伊斯」,於是很快就答應為他們投資250萬美元。

後來,羅克回憶他可沒有為天使投資人準備繁文絮節的項目建議書,他認為只憑諾伊斯的聲譽就已經足夠了,於是只發出一份內容只有一頁半的簡單通知,甚至許多人在看到它之前,就踴躍地把錢投了過來。

諾伊斯、摩爾、格魯夫這次創辦的就是英特爾公司。公司起初計劃取名為摩爾-諾伊斯(Moore Noyce)電子公司,但在英文里,Moore Noyce聽起來會讓人誤以為是「more noise」(更多的噪音), 因此他們從Intelligence(智慧)中取材,其名為Intel。也有種說法,稱Intel 是「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cetronics)的縮寫。

散落種子後的蒲公英風華不再

「AMD是矽谷的中心。英特爾和國家半導體公司只能靠邊站,而前方是由枯枝支撐的公司,自然是暗指仙童。很遠處,才隱約屹立著摩托羅拉和德州儀器。」70年代初,在創始人傑瑞.桑德斯的授意下,AMD公司推出了這樣一個滿含爭議的動畫片廣告。對於仙童公司,桑德斯也一直懷恨在心。

年輕的桑德斯的夢想曾是成為一位電影明星,掙很多的錢,有漂亮女人相伴,但早年打架留下的歪鼻子使這個夢想成為泡影。他轉而做推銷員,在摩托羅拉當銷售經理時脫穎而出,被業界認為是一等一的推銷高手,於是很快被挖進了仙童公司。

仙童公司是桑德斯的英雄用武之地,他升遷很快,薪酬豐厚,但是生活仍入不敷出,因為他花錢似流水。他說金錢是人一輩子的紀錄。

在諾伊斯、摩爾、格魯夫一批骨幹離開仙童去創辦英特爾時,作為仙童銷售高管的他仍不想走,其分管的銷售團隊也很穩定。可是不久萊斯特.霍根博士接管了仙童公司,桑德斯作為異已分子被清洗。桑德斯分析:「說到萊斯特.霍根對我所懷有的成見,我想主要是因為我是一個力主打破陳規陋習的人,這也就是說,如果國王當真沒穿衣服的話,我肯定就是第一個站出來捅破事實真相的人。」

突如其來的解聘,讓桑德斯措手不及,由於平時的大手大腳,他沒有什麼積蓄,兩個孩子嗷嗷待哺,妻子淚眼汪汪,痛苦像突然降臨的冷霧籠罩在他的頭頂。他回憶說,老朋友們也似乎突然不認識他了。他的自尊心遭人踐踏了,曾考慮過自殺。

但桑德斯最後振作了起來,準備籌措資金成立一家新公司,但他的聲望、運氣沒有諾伊斯那樣好。他說諾伊斯總炫耀創辦英特爾時只用了5分鐘就籌集了500萬美元,而他在創建AMD公司時花了500萬分鐘只弄到5萬美元,命運對他似乎很殘忍,但他咬牙堅持了下來。

美國演說家丹尼斯.威特利說過「贏者的優勢不在於天生稟賦、高智商或天才。贏者的優勢全在態度,而不在才智。態度是成功的標準。」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1969年6月20日,AMD公司成立。

正所謂「惟有感恩並積恨,萬年千載不生塵。」桑德斯懷著對仙童的敵意,雇傭了許多在仙童工作過的人,包括被仙童解雇的人。他說不會去考量他們的忠誠,主要想讓他們別害怕,因為他自己品味過恐懼的滋味。

在60年代中後期,一批有仙童基因的公司紛紛成立,除了有諾伊斯這樣主動離開仙童創業的,還有桑德斯這樣因遭解聘而被動創業的。仙童則每況愈下,雖然不像桑德斯形容的那樣像「枯枝」。大家都清晰地意識到,仙童再也不是「淘氣孩子們創造的奇跡」了。

萊斯特.霍根博士接替了諾依斯的工作,為了顯示仙童公司的求賢若渴,他被給予矽谷歷史上最高的待遇——3年100萬美元薪金外加60萬美元股票。他在仙童執政了 6年,竭盡全力,讓公司銷售收入增加了兩倍。但是,仙童的靈魂人物已經離開,在他們成立的新公司的擠壓下,仙童的崩潰已在所難免。

1974年,精疲力竭的霍根,把大權讓給了36歲的科里根,後者帶仙童度過了一段蹉跎時光。70年代末,科里根認為挽救仙童半導體公司的最好途徑是把它賣掉,最後一家經營石油服務業的法國施拉姆伯格公司,以3億5千萬美元收購了它。雖然仙童在諾伊斯離開後已淡出公眾視線近10年,但矽谷人獲悉它被法資企業收購時,還是唏噓不已。

施拉姆伯格公司入主後,仙童曾招聘到一批研究人工智能的人才,他們原本可以讓仙童快速進入機器人生產領域,卻因各種原因錯失機遇。在連續虧損後,仙童又以原價的三分之一被轉賣給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公司。在這里,仙童半導體品牌一度壽終正寢。

矽谷熱源

「矽谷大約70家半導體公司的半數,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間接後裔。在仙童公司供職是進入遍布於矽谷各地的半導體業的途徑。1969年在森尼維爾舉行的一次半導體工程師大會上,400位與會者中,未曾在仙童公司工作過的還不到24人。」這是作家埃弗雷特.M.羅傑斯在《矽谷熱》中對仙童的描寫。

仙童半導體、英特爾創始人諾伊斯對矽谷的貢獻最大,他被譽為「矽谷之父」,他成名後,對矽谷的一些後起之秀非常提攜,譬如曾熱心指導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喬布斯。諾伊斯妻子安.鮑爾斯曾說丈夫對待喬布斯就像是「對待一個孩子,但並非一種施舍的方式。他可以讓喬布斯進進出出,或者躲藏在角落里。」70年代末,喬布斯會定期騎著自己的摩托車前往諾伊斯家中,與他一起在地下室中暢談電腦的未來之路。

隨後,蘋果熱浪噴薄而出。

本文參考文獻:

《矽谷熱》 作者:埃弗雷特·M·羅傑斯、朱迪斯·K·拉森,譯者:范國鷹、劉西漢、崔工、陳曉玲、黃方毅、張彤、高鐵生,經濟科學出版社,1985年

《The Man Behind the Microchip》 作者:Leslie Berlin ,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年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特種經理人的培訓手冊》 作者:安迪·格魯夫,譯者:安然 、張萬偉 ,中信出版社,2010年

《極客:改變世界的創新基因》 作者:薑洪軍,科學出版社,2013年

本文作者薑洪軍,著有《極客:改變世界的創新基因》、《喬布斯和他的對手們》、《雷軍: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微軟王朝危機》、《中國互聯網商業英雄列傳》、《對話新銳CEO》等圖書,開有線下講座《創新學》。

‘,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