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為什麼魏忠賢都掛了崇禎還是吃不飽?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Re: [問卦] 為什麼魏忠賢都掛了崇禎還是吃不飽? 未分類 第1張

※ 引述《oinmrr (南崁半仙哥)》之銘言:
: 其實就長遠來看
: 崇禎幹掉魏忠賢真的不是好決定
: 當時的東林黨其實跟閹黨~ 根本就如出一轍
: 一個半斤一個八兩~ 沒一個好東西
: 但魏忠賢最基本的知道~
: 他的權力來自於明朝的存在
: 所以他是穩定整個朝局運作的重心所在
: 講白一點就知道整個國家運作的錢可以從哪邊弄來….
: 清朝的和珅也是一樣~ 都是政府的錢袋子
: 明朝的政府其實就很類似於內閣制
: 君主不上朝沒關係~ 其他大臣只要安好
: 國家自然還是可以運作得當
: 不然為何會有萬曆三十年不上朝的世界紀錄…XD
: 他把魏忠賢搞掉了 , 雖然說對他自己的政局是除去一個大害
: 但是 , 相對地也把自己的錢袋子搞掉了XD~~
: 而且他自己也沒手腕 , 不知道該怎樣從下面的臣子逼它們拿錢出來
: 再加上明朝的皇室那種供養手法
: 講難一點根本就是死局…
: 題外話
: 李自成後面從明朝官員身上抄出七千萬兩白銀
: 要是崇禎看到鐵定會無言到極點…如果他還活著的話啦XDDDD

=====

想到以前一文

《文選.東方朔.答客難》

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壹當萬乘之
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
今子大夫脩先生之術,慕聖人之義,
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
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好學樂道之效,
明白甚矣,自以為智能海內無雙,
則可謂博聞辯智矣。
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久,
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
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所容居,
其故何也?」

  東方先生喟然長息,仰而應之曰:「
是故非子之所能備。彼一時也,此一時也,
豈可同哉?夫蘇秦張儀之時,周室大壞,
諸侯不朝,力政爭權,相擒以兵,
並為十二國,未有雌雄,得士者強,
失士者亡,故說得行焉。
身處尊位,珍寶充內,外有倉廩,
澤及後世,子孫長享。今則不然。
聖帝德流,天下震慴,諸侯賓服,
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於覆盂,
天下平均,合為一家,
動發舉事,猶運之掌,
賢與不肖,何以異哉?
遵天之道,順地之理,物無不得其所。
故綏之則安,動之則苦;尊之則為將,
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
抑之則在深淵之下;用之則為虎,
不用則為鼠;雖欲盡節效情,安知前後?
夫天地之大,士民之衆,竭精馳說,
並進輻湊者,不可勝數,悉力慕之,
困於衣食,或失門戶。
使蘇秦張儀與僕並生於今之世,
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傳曰:『天下無害,雖有聖人無所施才;
上下和同,雖有賢者無所立功。』
故曰時異事異。
  「雖然,安可以不務脩身乎哉?
詩曰:『鼓鍾於宮,聲聞於外。』
『鶴鳴九皋,聲聞於天。』苟能脩身,
何患不榮?太公體行仁義,七十有二,
乃設用於文武,得信厥說,封於齊,
七百歲而不絕。此士所以日夜孳孳,
脩學敏行而不敢怠也。
譬若鶺鴒,飛且鳴矣。
傳曰:『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
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
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
君子道其常,小人計其功。』
詩云:『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
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
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
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蓋聖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
自得之,則敏且廣矣。
  「今世之處士,時雖不用,塊然無徒,
廓然獨居,上觀許由,下察接輿,
計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
與義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子何疑於予哉?若夫燕之用樂毅,
秦之任李斯,酈食其之下齊,說行如流,
曲從如環,所欲必得,功若丘山,
海內定,國家安,是遇其時者也,
子又何怪之邪?語曰:『以筦窺天,
以蠡測海,以筳撞鍾』,豈能通其條貫,
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猶是觀之,譬由鼱鼩之襲狗,
孤豚之咋虎,至則靡耳,何功之有?
今以下愚而非處士,雖欲勿困,
固不得已。此適足以明其不知權變,
而終惑於大道也。」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政至嚴則不通。」其實看這三句就能講明了
大概就是這狀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