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DeepTech深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傾力打造

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戲劇 第1張

很喜歡王菲的《開到荼蘼》,大神林夕的作詞每一句都像隨想,卻又每一句都直指人心。

「荼蘼」,佛家語,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靡花事了。

博士,最高的學位,斬獲博士頭銜,你就已經站上了象牙塔尖。

而我們平時常聽到的「博士後」,其實只是在獲得博士學位後繼續留在高校或者研究機構繼續從事科研工作,而並非一個更高一級的學位名稱,很多Dr.會選擇畢業後繼續進行一定的博士後研究,但之後並不會拿到一個叫「博士後」的學位,也就是說拿到博士學位,紅袍加身之時,你的學位之花,已經盛開極致。

荼蘼花是孤獨的,有人說,讀到博士是「獨孤求敗」,但也往往高處不勝寒。荼蘼花又多少有點開得糾結,加州大學博士生槍殺導師的槍聲還在回響,關於博士的新聞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就是這樣一個群體,被仰慕著,被吐槽著,常常要面對酸爽的眼神,又被社會寄予厚望,要承擔的東西很多。

可是荼蘼過後,博士畢業生們又都去何處神隱了?繼續博士後?高舉創業大旗?在大企業叱詫風雲?亦或是進入政府當起了公務員?

我們想知道,政府更想知道。到底大把投入的科研經費,最後是否物有所值?還是一如既往,我們數據說話!

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戲劇 第2張

去年年底,美國人口調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出具了一份畢業博士生就業調查報告,調查範圍覆蓋了美國8所知名高校,2009年至2011年3197名獲得博士學位的畢業生,對他們在2010年至2012年的就業情況和薪資水平進行了詳實的統計。借由這些數據和圖表,我們可以一窺大洋彼岸的博士們在畢業之後的生存現狀,這塊「他山之石」相信也會對我們本土的情況有所啟迪。

何去何從

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戲劇 第3張

上圖就是2010年至2012年美國博士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概覽。圖表以這段時間內進入職場的博士生與普羅大眾作比,進一步給出了博士畢業後的去留,他們是安土重遷,還是更喜歡詩和遠方,看看數字就清楚了。

首先,我們來看博士畢業生就業行業的分布情況,以及和美國整體勞力力就業行業分布情況之間的對比。大多數博士畢業生(57.1%)選擇了科研機構,而整體美國就業中只有10%多一點的人進入這一分支,因此博士生的比例是這個數目的將近6倍,作為IQ擔當的博士們是各個科研機構的生力軍,科研機構也為廣大的博士生提供了很多就業場所。

比如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的幾位仁兄都留在了MIT這個最著名的科研機構中。在這些崗位之中,很多是博士後崗位。

舉例而言,我們國家的博士後制度是80年代中期,在李政道先生的建議和幫助下建立起來的,在博士後流動站中,博士畢業生擁有更高的自主權,可以承擔和參與更加重大的科研項目,為科技界不斷培養人才,也為高學歷就業提供緩沖。

當然也有很大比例的博士畢業生(38.7%)進入企業,而學士、碩士進入企業的比例則高達近86%。所以,進入企業的比例越高,就越證明統計群體越接「地氣」,越早走入社會。

進入企業的86%的學士和碩士們,其中75%是在「非」科研型企業,剩下的又只有11%左右在科研型企業!因此科研這種活,主要還要要靠博士們,為什麼呢?其實要搞科研,門檻還是挺高的。

額…為了不被廣大網友吊打,是時候祭出小編的偶像了,統計也不都是絕對的,碩士中也有科研界的戰鬥機。在《BigBang》中的這位MIT碩士大神霍華德·沃洛維茲,不就是一路忍辱偷生,韜光養晦,上做的了太空人,下可以迎娶博士白富美,面對一堆理論物理學家,動手全得靠他。好吧!他是虛擬人物,但虛擬也是來自現實,現實中必然有許多的「他」正在辛勤地耕耘。

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戲劇 第4張

(゚Д゚) 不打岔回到正題!值得一提的是,進入企業的這38%的博士畢業生,大約17%進入研髮型公司,而大約21%進入了非研發公司。所以,即使進了企業,博士中索性不做科研的大神也不少。

還有一小部分的博士畢業生(4.1%)更是與科研越走越遠,進入了官場,雖然比例不高,但還是超過了普通人從政比例。

比如,在尊師重教的大陸,特別是大陸官場,一個「博士」的頭銜,往往要比普通官職要顯得高大上的多。

從表中最末兩行我們可以看出博士們的畢業後的「空間走向」。總體而言有近13%的博士生,留在了50英里的圈內,範圍再大一點,22%的沒有離開本州,剩下的78%,也就是大部分人,都放棄了眼前的茍且,去追逐詩和遠方了。

好吧,還是分享一個小道消息:加州的情況不是這樣的,加州的博士同學們不僅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而且其他非加州的同學們也都趨之若鶩。就像我們的北上廣深,也是留的住自己的博士,也引得來外來的鮮肉。遠方的錢(gou)途(qie),往往更加重要。

前(錢)途光明

說到前途,提錢就俗了,不過要硬說都是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的書,或許你也不會相信,好吧,其實更多部分是為了做到自我的價值。(主編說了三觀要正,不然不給稿費。)

不過大家還是很關心,辛辛苦苦讀好博士,到底前途如何啊,就是那個qian途。標題已經劇透了,一片光明啊,去讀吧,但是,要選好方向哦~

我們先來看博士畢業生所在用人單位的規模吧。由於全美企業五花八門,參差不齊,人員的分布極不平衡。

因此,下圖中提供了平均值和中位數這兩個信息,圖中柱狀中部的虛線值為中位數(即一個99名學生的班里,成績第50名的學生成績),而柱狀頂部的實線則代表了平均值(沒錯,就是這個班級的算術平均分),相對而言,中位數更能反映平均水平。

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戲劇 第5張

從左半圖可以看出,相比之下,能聘用博士畢業生的用人單位擁有更多員工,更大規模(1084名),而美國所有公司的員工中位數僅有73名,研發類型公司是341名。

如果人數能夠從一個方面反映公司實力的話,那麼可以說研發公司相比普通公司較有實力,養得起博士的公司一般都有一定的規模。高校高不高,看養了多少院士,企業牛不牛,看養得起多少博士,所以孤獨了這麼久的博士們,畢業之後不要再擔心孤獨啦。

順便先提一下這些不同公司的平均年薪(公司總收入除以員工數),有些屬於「博士之家」公司的平均年薪要遠高於美國整體平均值(3萬3千美元),也明顯高於研發公司的平均水平(6萬1千美元),超過了9萬美元。

如果用平均數來做比較,數據更兇猛一點,但得到的結果也是一樣,博士大神們往往就業於規模更大,人均收入更高的公司。

另外,從人均年收入來看, 美國全體職位8.3%的年薪超過10萬美元,在研發領域的所有職位中24%的年薪超過10萬美元,而博士群體更是高達51%的人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多年的付出終有回報。

不過有一點還是要注意,這里的平均年薪是企業的平均年薪,並非博士生的平均年薪,如果你沒有博士學位的話,還有一條路,去和博士做同事吧!

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戲劇 第6張

中位數和平均值略顯單薄,這里我們再來看一下平均薪資的分布情況,這里顯示了各個收入階段的人數比例分布。藍色代表了美國整體情況,紅色代表了研發公司,而綠色則代表了博士群體。

所以,通過此圖展示了,博士的收入高於總研發人群的收入,而研發人群收入又高於美國普通人群的收入。

有趣的是,圖表左邊,藍色柱子鶴立雞群,呵呵,可是這里是底薪區。越往高薪(年薪7-8萬及以上)越可以看出,綠色的優勢明顯。

或者用人類語言來說,出得起高薪的企業雇得起博士,這樣博士才能夠讓企業更加壯大,反之亦然,這依然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但不管怎麼說,博士和高薪緊密聯繫在一起。

行業和錢包

既然這麼好,那是不是趕緊愉快地去讀博吧?「You Know Nothing」(不是冰火的粉絲請無視這句話…….但小編還是暫且翻譯下:「你太天真了」。)。

數據表明,博士畢業生的年收入其實與所在的行業息息相關,不是所有的博士都能拿到這麼多薪水,少年郎,入對行是很重要滴

而且,孔子教導我們,君子固窮。所以,誠然不能一味的用經濟衡量一切,尤其對博士而言。不少博士們正為了自己理想過著物質並不那麼「豐滿」的生活。

下圖中的數據為各專業博士年薪平均值,以及在工業行業以及幾類公司中各專業博士的人口比例,柱狀圖上的小黑線是標註誤差,不研究統計學的同學直接忽略就是了。

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戲劇 第7張

從中可以看出,博士的收入與行業息息相關。平均收入最高的兩個領域是工程領域和數學計算機領域,達到6.5萬美元。而投身生物領域的博士生所獲得的收入則比較低,為3.6萬美元,可能有人要問了,前面說好的高薪呢?

這里需要點明一點,正如前面所說,很多博士生畢業後選擇繼續做博士後研究,而博士後的待遇卻相對較低,因此拉低了博士的平均收入。例如,如果僅僅統計進入企業的博士生收入,數學和計算機領域的博士生平均收入則會高達9萬美元但是對比一下不到7萬美元的平均收入,就可以大概估算出同專業博士後們的收入應該不到5萬美元,甚至更少。所以,投身高校中的科研真的是需要點君子固窮的淡泊和勇氣。

從圖中還可以看出工程領域的博士畢業生最傾向於進入企業工作,排在第二位的是數學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博士畢業生。這與工業和信息產業蓬勃發展所帶來的龐大市場是密不可分的。當然,相應的這兩個專業的準入門檻也會相對較高。

在研發類企業的分布中,工程博士也是執牛耳者。所有領域的博士畢業生們都有超過一半就職於高新企業。而在一些新興的年輕企業中,更容易看到工程、物理和計算機科學這些領域的博士生的身影。

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戲劇 第8張

下面兩張圖揭示了畢業後的博士的年薪分布情況,分別以所處機構以及所學領域為角度。橫軸為年薪數目,縱軸為博士生頻率(對應為人數)。峰值區就代表了大多數的調查對象。

從第一張圖可以看出紅線的峰值明顯靠右,也就是說進入企業就業的博士畢業生主體收入明顯高於那些進入政府或科研機構的。在科研機構和政府工作的博士畢業生們的年收入峰值靠左,如之前所可能的一樣,大部分低於5萬美元

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戲劇 第9張

第二張圖則顯示了各個專業的薪資情況,和我們前面說的正好吻合,高薪區橙色和綠色的線明顯超過其他專業,這也再次說明工程,數學,計算機等領域更容易找到高薪職位

但也還是那句話:數據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都是相對而言,正如傲人的工程領域的橙色曲線,在低收入區並不是完全為0,也存在著低薪群體,而黑色的「生物」曲線在10萬年薪的點也有逆襲的上揚。一切不能一概而論。

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戲劇 第10張

荼蘼之後,寫在最後

美國人口調查局這次對8所高校的博士畢業生進行的調研,在文末也將焦點再次放回了科技產業化上。最有效率的科技產業化方式就是通過「人」,我們的博士大神一路走來,帶著高校的科技,帶著多年來實踐經驗和方法論,進入社會,通過市場的調配,再推動各行各業發展。

一切和高薪有關,一切又不止於高薪。每個博士的背後,相信都有一段不懈奮鬥的故事,有青春,有眼淚,有自嘲,可能也有嘲諷,正像《開到荼蘼》的歌詞。

雖說荼蘼之後,花季已盡,似乎有些黯淡,但是收獲的季節不是不遠了麼?

深科技招聘外腦團隊,還科技內容應有的價值

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戲劇 第11張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國唯一版權合作方,任何機構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及翻譯。

分享至朋友圈才是義舉

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戲劇 第12張

DeepTech深科技

ID:mit-tr

長按關注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