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又一部台劇爆了。
《俗女養成記》,單看名字我沒想打開它。
心想八成又是一部灣灣特色的咋咋呼呼膩膩歪歪爛俗劇。
看完之後,真香!
一共10集,剛剛好。
在這個人人都想表現「不俗」的時代,承認「俗」挺困難的。但是不管你想還是不想,你都不得不從《俗女養成記》里,看到陳嘉玲式的自己。
然後承認自己就是「長大的俗女」。
所以這是一部喪片嗎?
並不是,認真面對自己的俗,去接受「接下來大概率也是這麼俗套的過完一生」,並沒有那麼無趣。
說幾個喜歡的地方
劇中陳嘉玲的媽媽,是最為模糊的一個女性人物。
比起鋪陳完整的陳嘉玲跟阿嫲,導演對這個人物的刻畫用的是「減法」。
她沒有什麼像樣的工作,日常就是在自家中藥鋪打打雜。
最常出現的地方是廚房和自己的臥室
愛好是聽八卦,還有跳舞的時候講八卦
我們知道陳嘉玲回去尋回童年嘉玲,阿嫲是不想再當陳李月英的李月英,對於陳嘉玲的媽媽,全劇看完我甚至不記得她的名字。
導演以最少的筆墨,呈現出了全劇最有力量的一個人物。
可以說,陳嘉玲媽媽,是最接近我們這代人媽媽們的普遍形象的。
他們基本出生於60年代前後,身上繼承了那個特殊年代的傳統跟固執,又在即將獨立走向社會的時候,迎面撞上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飛速發展。思想被迫開放,又很難真的開放。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的一些選擇和做法,她們不是不能接受,而是要慢慢消化。但不管當時能不能接受,她都會本能地去支持和保護自己的孩子。
陳嘉玲媽媽最有力量的三段戲都出現在後半段。
第一段是陳嘉玲瞞著家里退婚回家,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的第一頓飯,滿桌只有陳嘉玲的弟弟知道真相。
這一段群戲蠻精彩的,阿嫲跟爸爸不停的問陳嘉玲的婚事,方方面面事無巨細。
陳嘉玲則慌忙應對,想靠吹牛瞞混過關。
他們有多期待,陳嘉玲就有多尷尬。
只有陳嘉玲的媽媽,從陳嘉玲語氣里的遲疑跟兒子的細微表情里,猜到了事情真相。她沒有戳穿陳嘉玲,而是及時叫停,把女兒從這場荒唐大盤問里解救出來。
她是最盼望台北打拼的女兒出人頭地,紮根台北的人,也是最懂得「女兒的快樂」最重要的人。
「你一個人自己在台北,要好好照顧自己,其實媽媽也不一定要你怎麼樣,你讀書可以讀到這樣,我就已經覺得妳很棒了,只要你可以平安健康,這樣就夠了。」
第二段,是全劇最戲劇化的一幕,也是陳嘉玲媽媽的「高光時刻」。
阿嫲去世,送葬途中,陳嘉玲搶走了阿嫲的骨灰,灑向大海,完成了阿嫲最後的自由心願。
認為丟了面子的姑姑氣到跳腳,在靈堂大罵陳嘉玲,說她一把年紀不結婚,還不如弟弟聽話。
這時候,陳嘉玲的弟弟毫無徵兆的當場出櫃,承認了自己的性取向。
就在姑姑暴走,越罵越難聽,整個場面就要無法控制的時候。
一直沉默的陳嘉玲媽媽突然站了起來,對著指手畫腳的大姑子說:這是我們陳家的事,請你離開!
也是了,你只是一個偶爾回來,只為炫耀和挑剔的不熟的親戚,憑什麼管我的家事?
第三段最為溫情。
陳嘉玲小心翼翼的問起媽媽,對於弟弟出櫃的事情怎麼想。
她沒有指責,也沒有假裝大度,只是說自己早就知道了,甚至為了理解兒子的性取向,一遍遍打熱線電話咨詢,去消化這個她的認知範圍內很難接受的事實。然後就有了那段有名的台詞:
有時我也在想,他活到現在三十歲了,這麼大了還不敢跟別人說,也是很辛苦。我也很想告訴他:「阿明啊,其實媽媽都知道,你不是一個人而已,不用這麼孤單」
她算不得溫柔,不漂亮,不優雅,沒什麼內涵,但她是劇里最有力量的那個,因為她是媽媽。
劇中有很多「象徵設計」,我最喜歡的一個是「鬼屋」。
它是陳嘉玲台南老家的一套被廢棄的庭園,常年無人居住,園內荒蕪,從門口生銹的柵欄往里看去,只能看到叢生的雜草,長得比小嘉玲還要高。
它是大人們口中「鬧鬼的地方」,是小嘉玲最恐懼的存在。
小時候的陳嘉玲不敢進去,但充滿好奇,幾次躍躍欲試。
而長大後的陳嘉玲什麼場面都能應對,卻早就對生活沒了好奇心。一眼望到頭的生活,有什麼可好奇的?有什麼可期待的。
所以,導演安排回到台南老家的陳嘉玲,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兒時的鬼屋。對鬼屋重燃好奇,也是她對生活重燃熱情的開始。
鬼屋,象徵的就是所謂的「人生錯誤答案」,是世俗認定不能踏入的「禁區」。辭職、退婚、回老家,這在人們的傳統認知中,都是「踏入禁區」,可不就是進了鬼屋了嗎。
但是,鬼屋真的可怕嗎?那些總在指點別人人生的「導師」們,你們真的在鬼屋見到鬼了嗎?
從台北「鎩羽而歸」的陳嘉玲,本來只是打算在台南老家短暫的休息一段時間,最終還要回到台北繼續過沒熱情的生活。但是,通過跟家人握手言和,幫兒時好友完成心願,與青梅竹馬重拾心動,她似乎在台南找到了兒時那種輕鬆快樂的生活。
要不要繼續下去呢?鬼屋給了她答案。
陳嘉玲獨自走進了兒時害怕的鬼屋,發現鬼屋也不過是一座長滿草的房子。這也象徵著,她明白了,踏入「人生禁區」沒什麼可怕的,不過是要換個地方,開始另一種生活而已。
在這里有個精妙的設計,陳嘉玲對鬼屋感興趣,是因為看到了鬼屋的出售廣告,售價剛好跟她的金融卡餘額一樣。陳嘉玲後來反復說,這是一個「sign」,一個來自老天爺的指引。其實是她自己需要一個「外力的確定」,推著自己做出決定。
當她花光積蓄,買下鬼屋,也象徵著她徹底跟過去的生活告別。
影片最後,買下鬼屋的陳嘉玲,跟童年的陳嘉玲在「鬼屋」相聚。
「你是不是鬼?」
「不是哦,你看我有影子啊。」
是哦,一個有影子,踏踏實實活出印記的人。
一直覺得台語歌是很特別的存在。旋律簡單到每首都像口水歌,但歌詞通透,說著不讓人厭煩的小道理,慢慢的唱進你心里。
不多說了,這部劇的兩首歌,都很值得一聽:
(指路扣扣音樂)
主題曲: 一人一半
演唱:旺福
詞/曲 : 姚小民
一人一命 沒人相同
有好命人 有歹命人
你若問我 我是什麼人
我是孤單的人
成功的人 有夠迷人
他的一天 好過我一年
風中的沙 隨風飄散
過一天算一天
我不是好人 也不是壞人
我只是需要一個愛我的人
好命和歹命 春夏和秋冬
跟他一人一半
人海茫茫 喝到茫茫
袂震袂動 有誰對我不舍
青春的夢 夢一個人
會對我惜命命
我不是好人 也不是壞人
我只是需要一個愛我的人
好命和歹命 春夏和秋冬
跟他一人一半
我不是好人 也不是壞人
我就是你
插曲:等待雨散
演唱:旺福
人生就像一場夢
你是我最美的夢
你是台風天 冒煙的泡麵
你是我最愛的人
若是有你和我作伴
有錢貧窮我都沒差
拿著雨傘等待雨散
我要牽你的手 牽到手紅紅
來自公眾號:麼得醬
>放鬆點,長成俗女和憨批,其實蠻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