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之下被扭曲的愛——解讀《小歡喜》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王耀華

  雖然故事中的幾個家庭背景可能不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除了方圓以情懷為主的開網約車之外,似乎錢對於他們來說都不是問題,從而才能把整個戲的重點集中在家庭,愛上面。家庭和愛是這部戲的重點,也是亮點,盡管家庭情況不同,父母有官員,商人,白領,孩子也有學霸,學渣,留守兒童,但為了孩子的前程,父母幾乎放棄所有的自我。這是中國父母的核心特徵,不論什麼樣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愛都是一致的,只是這種愛在高考的重壓之下顯得扭曲,顯得病態。

  

重壓之下被扭曲的愛——解讀《小歡喜》 戲劇 第1張

  

  

  高考的壓力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必須高考,考上大學。這很大程度上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思想的沿襲。而為了考上大學所有的苦難都可以用一句話來解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之所以想成為人上人,是因為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人要麼踩著別人,要麼被別人踩著,人格上的平等,不存在。

  當然還有現實中的收入差距,上過大學的平均收入高,在中國人看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偶爾出現幾個薪水超過大學生的農民工,馬上就有人感嘆一下,世風日下了,人才沒有得到重視了。如果按這個標準算,當今世界最不重視人才的國家是德國,瑞士,澳大利亞,美國等幾個國家,因為他們的體力勞力和腦力勞力之間的收入差距很小。而在中國歷史上,最不重視人才的當然是元朝,他們甚至把讀書人的社會地位排在了妓女後面,但他們建立了一個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

  

重壓之下被扭曲的愛——解讀《小歡喜》 戲劇 第2張

  

  

  這種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源自於經濟發展模式,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上大學就是為了獲得一個找到好工作的機會,而不是把工作做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人們最在意的是機會,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重要,因為沒有問題需要解決。在近幾十年的發展中,絕大多數領域,只要跟著別人的先進技術屁股後面跑就可以了,甚至連弄懂別人的先進技術都不需要,因為最先進的技術別人也不告訴你,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把大學里一多半時間花在英語上面。這也是那幾個孩子在專業選擇上和父母輩的矛盾所在,孩子們的興趣通過學習和鑽研,可以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父母的經驗告訴他們,找到一個好的機會比那重要。

  父母的經驗來自於對社會的認知,劇中的幾個孩子都還年幼,家境又比較好,不知道貧富差距的殘酷性。但他們的父母一定知道,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壓力來源於對這種殘酷性的認知,如果不努力,確實會有生存危機。危機感源自於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有人說這是為了不養懶人,讓每個人都努力上進,類似於星宿派丁春秋的管理模式。焦慮宣傳增加了人的危機感,經常看到類似的文章,再不努力,就要被哪個新技術淘汰了,仿佛人們發展新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淘汰人。

  

重壓之下被扭曲的愛——解讀《小歡喜》 戲劇 第3張

  

  

  二是高考這種方式的壓力,高考是一種極端量化的方式對人的評價,而人是千差萬別的個體,尤其是處於高中時期的孩子們,是多樣化,個性化最顯著的階段,是最沒有辦法量化的一個群體。總結歷史,就會發現所有對人類進步做出過重大創新的傑出人物都不符合當時的量化標準,因為標準是基於以前的總結,而創新一定是以前沒有過的事物。

  不是一個人看到了這個問題,一刀切的高考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詬病,但沒有人能改變,因為這是唯一公平的方式。其實世界上還有很多種進入大學的方式,但在中國很顯然都行不通,因為人們不相信人可以做到公正。童文傑那段關於藝考的台詞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藝考不是標準的量化,有人為的因素,有不確定性。

  

重壓之下被扭曲的愛——解讀《小歡喜》 戲劇 第4張

  

  

  不相信人會公正是一個普遍思維,換一種說法就是認為人的每一個行為都是由利益驅動的。作為一種心理預設,他不僅表現在對扶起倒地老人的人惡意推測,其實早在宣傳小崗村,和企業管理一包就靈的時候就確立了這種思想——人只有私利的驅動才會努力工作,至於興趣愛好,成就感,公正,公益,不存在。每年都有那麼多孩子高考之後撕書發泄,因為他們努力學習的目的不是因為喜歡知識,而是用知識換來的利益。

  

重壓之下被扭曲的愛——解讀《小歡喜》 戲劇 第5張

  

  

  所幸的是,《小歡喜》作為一部好戲,他沒有對高考做這樣深入探討,而是停留在一個真實的表象,因為真實,所以能打動人。更沒有去蚍蜉撼樹一樣去對高考做出任何評論,甚至反抗,因為他們改變不了,比他們能耐大的人都改變不了,誰都改變不了。

>重壓之下被扭曲的愛——解讀《小歡喜》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