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來微博找我玩吧@知影知視
微信公眾號:看最新電影電視
《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部劇通過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完全把人性中的善與惡,痛苦與矛盾撕開。
足夠真實,足夠殘忍。
可以說,這是一部鮮血淋漓,直面人性的電視劇。
正如這部劇「現實,殘酷」的基調,劇情一開場,並沒有給觀眾喘息的機會。
起無差別殺人事件引發的連鎖反應。
所謂「無差別殺人案」指的就是:有預謀的行兇,隨機地選擇作案對象,其動機一般是為了報復社會。
劇中,李曉明在戲院隨意開槍射擊,造成了9人死亡21人受傷。
兩年後,犯人李曉明被判以死刑。
但是,那一聲聲槍響之後,給被留下之人帶來的傷害,卻不會因為法院的判決減輕多少。
兇手,罪有應得、鋃鐺入獄。兇手的家屬和被害人的家屬卻被拋入無間地獄。
原本衣冠楚楚的律師王赦(吳慷仁飾),從法院的大門走出。
在記者和話筒的包圍下,他還沒說兩句話,就被沖上來的路人,潑了一身髒東西。
頓時,狼狽,混亂,惡臭……
潑在他身上的,是屎。
隨後,這段視頻在網路上瘋狂轉發。
王赦的反應,被網友做成各種表情包,他更是被冠以「含屎噴赦」的惡名。
被潑糞,被罵人渣,被全網炮轟,律師王赦,到底犯了什麼錯?
一切,只是因為,他幫殺人犯辯護。
兩年前,台灣,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殺人案件。
年輕男子李曉明,持槍闖入某劇院,瘋狂地進行無差別殺戮。
9死,21傷。
更殘忍的是,其中還有幾歲大的兒童。
案發現場,李曉明並沒有逃亡,而是任由警察制服。
兩年後,被法律宣判死刑。
然而,他並沒有上訴,也拒絕和律師溝通,更是閉口不談他的家人。
他的精神鑒定,也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對於這樣一個臭名昭著的殺人犯,並沒有人願意去了解他的殺人動機。
公眾只是把他看做十惡不赦的畜生,憎恨,唾棄。
李曉明,逐漸被輿論妖魔化。
就連為他辯護的律師,王赦,也遭到了全民攻擊。
也許有人會問,李曉明是被冤枉的嗎?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在這里,選擇先不告訴你。
因為這部劇,並不是一部懸疑劇。
它之所以深刻,就是在於把焦點,放在了那些兇殺案後走不出陰影,深受傷害的人。
兇手家庭,被害人家庭,律師家庭,關聯家庭…
人性,善惡,壓抑著,撕扯著。
僅僅十集,卻拍出了一幅現實,但有人情味兒的眾生群像。
9死21傷,九個分崩離析的家庭。
即使兩年過去了,仍未從陰影中走出。
▼被害者家屬
宋喬安,品味新聞台總編,人稱「總裁」。
劉昭國的老婆,品味新聞台的主管宋喬安。相比於老公的傳統媒體,她更追求新聞的落地數據,直觀表現就是更「標題黨」。
跟著她幹活,手機要24小時保持可通話狀態,要隨時回復她的指令。
宋喬安這樣對待下屬的同時,也把自己埋在工作當中。
在一些人眼中,她是沒有生活的工作狂。
在工作上叱吒風雲的宋喬安,自從兒子被害後,變成不稱職的媽媽,甚至忘記女兒生日。
她冷酷苛刻,逼走了一個又一個員工。
在嚴厲可怕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失子母親的悲傷與痛苦。
她的兒子天彥死在了兩年前的槍殺案中,至此之後,她與丈夫的關係急轉直下。
失去兒子的傷痛,奪走了她大部分心思,甚至很少顧及女兒天晴,連生日都記不得。
丈夫外遇,夫妻婚姻走到盡頭,在槍殺案後,他們的家庭也隨之解體。
備受煎熬的不只受害者家庭,還有兇手李曉明的父母。
▼加害者家屬
在世人眼里,一定是父母的問題,才能教育出這樣的一個殘忍的殺人犯。
兩位老人,遭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肉、騷擾、威脅,最終被擊垮。
他們選擇消失,關掉電話 ,斷掉網路,他們不想被任何人找到。
離開之前,母親帶著小女兒李曉芳去改了名字:李大芝(陳妤 飾)。
看似擺脫了兇手家屬污名的李大芝,走在路上依然連頭都不敢抬,用長髮遮住自己的臉,對外也只敢謊稱爸媽車禍去世,無親無故。
可以說,李曉明犯下的罪,不僅毀了自己,更幾乎毀了妹妹。
她一度有抑鬱傾向,最終離開了父母獨自生活,在老師的舉薦下去品味新聞台實習。
教授看出了她心底對做一個新聞人的渴望,便把她介紹給電視台的朋友。
與此同時,他也送給李大芝一句話:
不要挑戰人性。因為她想像不到人們在知道她的真實身份後,會對她投以怎樣的目光和譴責。
這里的人性,大抵就是劇名中的「惡」。
他們本來有一個小面館,在兒子闖下大禍後,他們關了面館,賣了房子,想盡一切辦法彌補受害者家庭。
炎熱的夏季,戴起口罩帽子,生怕別人認出來,活得像下水道的老鼠。
父母幫小女兒改名成「李大芝」,將她趕出家門。
從現在開始,你就叫李大芝,別人問起父母,就說我們死了。
看似絕情的舉動,其實是在為無辜的女兒討活路。
▼辯護律師
幾乎所有人都盼著李曉明早日被執行死刑,只有一個人除外——他的辯護律師王赦。
王赦是本劇的靈魂人物,他代表著對主流善惡觀的挑戰。作為李曉明的辯護,被社會大眾當做「惡」的幫兇,遭被害者父母當眾潑糞,被認為沒有良知。
但其實他是想借此挖掘兇手的動機,從而對此類案件防微杜漸。
兇殺家屬、受害人家屬、辯護律師形成了三股勢力,他們彼此關聯又相互牽制,共同織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人性之網。
揭露「無差別殺人案」,只是導編的第一層意圖。
這樣的案例在生活中發生,卻往往被大眾當做獵奇新聞,繼而慢慢忽視。
第二層意圖是:在這一張織起的網中,塞入更多的社會議題。
政府機構在某社區開辦了康復之家,安置精神病患者。
然而,這樣的舉措卻遭到社區居民的抗議,網民們在社交媒體上也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他們認為精神病人的存在會影響小孩的成長,影響房價、地價。
沒有接觸過,不了解的,即為「惡」。這些社會議題,是司法和情理的矛盾,敏感尖銳卻經常被忽略。
最後一層意圖,則直接點了題: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不能連你也葬在這里。
新聞系畢業的李大芝經老師推薦,進了宋喬安的媒體公司。
能力極強的她很快成為宋喬安的助手,但在選擇崗位時,她沒有選擇沖在一線的記者,而是後方的編輯。
只有編輯才能讓大眾看到事情全貌。
不愛說話的她,在心里也為哥哥的殺人動機打上問號。
跟案件最沒關係的律師,因為想尋找真相而參與其中。
他是最無關的,也是最冷靜的。
他同意兇手被處以死刑,只是想弄清楚這個一心求死的犯人的內心想法。
本劇並不是在洗白殺人犯,只是想在全民激憤之餘,冷靜的思考些什麼。
我想這也正是它的價值。
解決傷害最好的方法是善後跟預防。
本劇每集總會以YouTube評論作為開頭。
一個惡性事件的發生,我們第一時間會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不滿。
看似無可非議,但卻暗藏殺機。
大眾一股腦地將憤怒拋出來,以為自己是正義,殊不知,自己的憤怒可能傷及了無辜的人。
比如出事後,李曉明父母的面館遭群眾家屬打砸。
不斷地有人鬧事,害得他們不敢出門,妹妹要改名搬家,才能重新開始生活。
沒人究其原因,沒人給這起案件劃上一個問號。
正如劇名,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一個惡性事件的發生,清一色出現的是「槍斃」「死刑」「人渣該死」。
大眾會根據自己所得到的信息,第一時間給出判斷。
不問信息是否屬實,不管媒體是否有所圖謀。
宋喬安所在的媒體公司,靠著「標題勁爆」「高收視率」而活。
他們不重視事件真相,她最常說也是:標題不夠爆!
沒有大新聞,就編造大新聞。
這種博眼球的輿論導向,也鬧出了很多「烏龍事件」。
編造出的「普吉島爆炸,導致台灣遊客受傷」的新聞。
消息一出,各大新聞電台爭相播報,引起民眾恐慌。
但沒過一會,泰國就發表聲明,證實爆炸是假新聞。
真相沒人挖,虛假消息卻鬧得沸沸揚揚。
我們看到的消息,究竟經過了多少層加工與過濾?
我們被主觀意識左右著,同時也被媒體操控著。
善惡同存,媒體既代表民眾的呼聲,也操控著民眾對事情的看法。
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並不遠。
當我們站在正義制高點譴責惡人時,當我們怒字當頭,衝動地傷害兇手家屬時,我們是不是另一種「惡」呢?
古時候,公開行刑,對於平民來說是最棒的娛樂。
而現在,社交網路,就是21世紀的菜市口法場……
這部劇一共十集,目前只播出了兩集。
只前兩集,信息量之大,節奏之快,讓人看了欲罷不能。
當然,它的驚喜之處在於,既保留了台劇和諧的色調,又有英美劇的深度和質感。
全程高能,節奏緊湊,人物形象鮮明。
震撼,又寫實。
你敢看這部劇嗎?就像劇中宋喬安所言——
敢不敢踏進現實的世界?
也許,試試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