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網紅大劇《陳情令》。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正在熱播的《慶餘年》。
最近,一則影視行業入冬的新聞調查刷屏,開機率下降,餐館冷清,過去主打古裝實景的橫店影視城開始轉型之旅,過去熱衷於蹲守橫店的群演們改行做直播。這則消息大概跟古裝劇的現狀息息相關。而對觀眾來說,從年初的《知否》,到《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追到歲末的《慶餘年》,差點「忘記」了,古裝劇的2019年,是從噴湧的現實題材劇作中突圍,艱難嬗變的一年。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影視寒冬之際,古裝劇真的「太南」了
當下橫店的蕭條和轉型,是目前國內影視行業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共646部,比去年同期的886部減少27%,劇集數量下降了30%。這其中,古裝劇同比下降明顯,只占到一成左右。古裝劇生存空間真是「太南」(太難)了!
回溯古裝劇的前世今生,常追劇的觀眾知道,它一直是國產劇數量龐大,佳作頻出的品種。正劇有《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戲說有《鐵齒銅牙紀曉嵐》,奇幻劇有《仙劍奇俠傳》,宮鬥有《甄嬛傳》,武俠有各種經典金庸劇……部部都回味無窮。但後來片面追求商業利益,令古裝劇與劇集註水、劇情套路化、演員片酬過高等業界痼疾相連。慢慢地古裝劇進入到受眾2倍速還嫌慢的時代。此外,《如懿傳》等多部古裝大IP都深陷原著抄襲風波,多少也反映了古裝劇本創作的疲軟和懶惰。再後來古裝劇上星越來越難,隨著《如懿傳》、《延禧攻略》台轉網,今年純網播出的古裝劇更加成為常態。
現實主義霸屏,古裝爆款「見縫插針」
去掉泡沫,沉淀至今而輾轉播出的古裝劇集要想突出重圍,必有過人之處。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今隨著平台采買規則和播出方式的更迭,影視劇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意願增強。
2019年是現實主義霸屏的一年,一開年就有《都挺好》,此後還有《破冰行動》《少年派》《小歡喜》等現實題材熱劇。此外,「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於8月啟動,《在遠方》《光榮時代》《外交風雲》等現實主義獻禮劇紮堆登陸各大衛視。
古裝劇「見縫插針」在今年殺出幾部爆款。張震、倪妮的《宸汐緣》、劉昊然的《九州縹緲錄》、雷佳音、易烊千璽的《長安十二時辰》於8月底收官後,古裝劇、偶像劇等暫別螢幕。直到10月底,古裝劇才又在視頻網站「試水」,口碑預期較好或播出風險較低的作品率先播出。目前,由羅晉、李一桐主演的《鶴唳華亭》服裝道具、美術風格體現了宋朝美。拿到8.0分的《慶餘年》令不少網友追得不亦樂乎,笑得開心,天天求加更。
前兩年流行的「大女主」、「宮鬥」題材當下已經退潮,「權謀」順勢補位,今年已播的頭部劇中,《長安十二時辰》、《九州縹緲錄》、《鶴唳華亭》、《慶餘年》等劇均是權謀向作品。
國潮當道,古裝劇承載傳統文化
放眼全年段品質劇集榜,今年大IP改編的《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宸汐緣》等頭部劇紛紛入圍「8分+」高口碑品質劇集。電影質感的製作水準,也越發成為高口碑古裝劇的標配,從紋飾、服裝到道具,展示中國元素傳遞文化自信,成為古裝劇承載的文化功能。
《陳情令》的國風之美,《長安十二時辰》的盛唐氣象,都是觀眾願意獻上高分的重要原因。宏偉的長安城,精致的大唐服裝服飾,甚至唐朝婦女臉上的「花黃」都成為熱點話題。《鶴唳華亭》也以高級質感還原古代人點茶等生活習俗獲讚。劇中人物的玉冠,南京博物院就有「同款」,是清人墓出土的宋代文物。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道士李必頭戴玉冠,簪子是縱向前後插。這引發大家探討,玉簪怎樣插,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追劇過程中,潛移默化學點文化,搞懂了「鶴唳華亭」是什麼典故、「邸報」、「晨昏定省」是什麼。
近年來,國潮文化成年輕人追逐的潮流。潮牌、球鞋這些年輕人熱衷的時尚消費品,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呈現和使用傳統文化的符號與要素;在小說、影視、遊戲、文創等領域中,傳統文化為原創者們提供著源源不絕的靈感源泉,而那些從傳統文化之中脫胎,嬗變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備受青少年群體的追捧和喜愛。
用傳統包裝現代話語,歲末爆款又開掛
影視劇提供最大的創意是「以傳統元素包裝現代話語」,具有文化的可延展性,讓傳統文化在現代話語體系發揮作用,更為當代年輕人所接受。有人說,吳剛、陳道明等戲骨加持的《慶餘年》是今年男性爽劇成功的典型。范閒是一個被穿越來的文學史專業生張慶賦予現代意識的古代人,真正的故事就以他做到抱負的過程來透析一個布滿人性荊棘、追求清明理想的朝堂。
賦予傳統現代性的主題,是這部劇獲得更多代入感,比同期播出的《鶴唳華亭》更加獲得觀眾青睞的原因。其實套路也不陌生了,在早年的穿越劇里,觀眾沒少見識不論朝代的「古詩文亂燉」,也看過許多角色無需努力就擁有「天賦異稟」。
由於擁有現代人而且是文史專業生的知識儲備,范閒將辛棄疾、杜甫、李白的名句信手拈來,還能背誦《紅樓夢》。在劇中「真古人」的眼里,如此出口成章擔得起「詩文冠絕京都」的美名。更不消說,他還會造香皂、燒玻璃,足以贏得一眾美人芳心。《慶餘年》帶來的輕鬆解壓感,也是一直以太子哭哭啼啼招人煩的《鶴唳華亭》難以做到的。
業內人士也擔憂,若受眾甚廣的劇集都以價值虛弱的「穿越」套路討好觀眾,蘊藏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思想價值,會被這些戲謔的「四不像」消解。古裝劇如何在現代感和歷史感之間取得平衡?追求新鮮感的追劇黨們,也期待劇方打破套路的嘗試。
打造全產業鏈
古裝劇「回春」還要等
翻拍熱門IP,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但今年「暑期最紅」《陳情令》就上演了一出逆風翻盤的行銷大戲。從劇本立意到演員選擇,慢慢征服了粉絲的心。其超長播後紅利,打造網劇產業鏈模式,也堪稱前所未有。《陳情令》僅捧紅兩位主演成為流量大戶,各自的劇集都在拍攝之中,也成為國內首個召開主題演唱會的劇組。周邊賣到手軟,還請來李佳琦幫著賣口紅。你也許很難理解為什麼劇中人同款綢帶要賣450元,南京演唱會門票居然要炒到15萬元高價?但業內人士認為,《陳情令》的行銷和斂財方式源自飯圈文化,但隨著粉絲經濟的日益成熟,這種模式恐怕很難復制。
但目前劇方或者平台對於古裝劇的宣傳仍十分謹慎且低調,並不輕易把今年的業績當做古裝劇「回春」的信號。這類作品定檔時間「變數極大」,只能靜待通知,因此常「突襲」上檔播出。
接下來也有不少古裝劇值得期待。比如朱亞文、湯唯的《大明風華》,講述明朝初年,一百年群星閃耀的熱血往事,一段波譎雲詭的金陵舊夢。還有李現、李一桐主演的《劍王朝》,王源和歐陽娜娜主演的《大主宰》等。此外,趙麗穎產後復出首部劇攜手王一博的《有匪》,吳亦凡首次涉足影視劇與楊紫合作的《青簪行》,其拍攝動態也不停占據微博熱搜。
來源: 揚子晚報
>《陳情令》有國風之美 《長安十二時辰》具盛唐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