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半生緣》:三個層面,淺析顧曼璐女性悲劇心理的畸變過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動動

  在作家張愛玲女士筆下的眾多悲劇的女性形象里,《半生緣》里的顧曼璐算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個。

  張愛玲對人生的體味和女性悲劇命運的敏銳洞察力與小說中營造的悲涼故事世界是難解難分的。她對世俗生活的喜愛以及悲觀絕望的人生觀使得《半生緣》中描寫的煩人俗事回蕩著濃濃的悲涼情調。

  書中所展現的不止是一場愛情悲劇,更是一場女性命運悲劇。

張愛玲《半生緣》:三個層面,淺析顧曼璐女性悲劇心理的畸變過程 戲劇 第1張

  《半生緣》中的女主角之一的顧曼璐,從一個清純美麗的少女,到家庭變故被迫去做舞女,臨近三十歲嫁給祝鴻才,因為拴不住丈夫而拿妹妹顧曼楨當犧牲品,最終不僅犧牲了妹妹的幸福,同時毀了自己的一生。這其中的心理歷程的轉變,本文將從家庭層面、社會層面、個體層面三個角度,來探究顧曼璐女性心理的畸變過程。

  1、家庭層面

  父親的離世

  曼璐曾經和妹妹曼幀一樣,也是一個青春活力的少女, 但曼璐的幸福生活隨著父親的去世,一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家里的長女,面對著一大家子的老幼,她肩負著一份巨大的責任。

  她從一個17歲的弱女子,到成為一家的頂梁柱,這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張愛玲《半生緣》:三個層面,淺析顧曼璐女性悲劇心理的畸變過程 戲劇 第2張

  原本被父愛、母愛、戀人的愛包圍著的顧曼璐,也曾是一個幸福美麗的小天使。可父親猝不及防的離世,未滿18歲的她就要開始扛起一家三代人的生計重任,生活陡然發生的巨變,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來說所帶來的心理傷害也是致命的。

  她需要做的是從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女一下子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成熟女性,這在當時的社會也是相當罕見。顯而易見,她所承受的壓力巨大。

  所以小說開篇我們看到的顧曼璐就是一個倔強、脾氣火爆的潑婦罵街的女性形象。

  同時她所做的工作是舞女,一個不受人尊敬的靠賣笑為生的職業,這也是被家庭命運所迫所做的無奈選擇,她的內心一定有經歷過艱難痛苦的思想準備。這種心理思想包括她的舞女經歷,也為她後來的畸變心理埋下了伏筆。

  母親的功利色彩

  隨著父親的去世給曼璐帶來的心理變化,母親的功利和不作為也是曼璐畸變心理的重要導火索。

  曼璐去做舞女,母親不做阻攔,她心安理得的享受著女兒靠出賣青春和身體換來的衣食無憂;

  

  曼璐要嫁給祝鴻才當姨太太,連她的奶奶都看不下去了,一度生氣致生病住院,但母親看祝鴻才有點錢財,同時對曼璐一家人的體貼照顧,功利的她再次促成了這樁婚姻,直接導致了曼璐的人生悲劇;

  

  曼璐因喪失生育能力而失去了丈夫的愛,為拴住丈夫,母親竟想出借腹生子的餿主意,導致因妒生恨的曼璐將目光直接轉移到了自己的妹妹曼幀身上;

  

  曼璐囚禁曼幀,母親起初反對,後來乾脆坐視不管,還幫助曼璐欺瞞曼幀的男友世鈞,拆算他們,竟間接的毀了自己親女兒的終身幸福。

  曼璐的母親不僅在家里不做一個正向的表率,反而助長了曼璐的畸變心態,一步步將其推向悲劇。

  2、社會層面

  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

  20世紀40年代的舊上海是張愛玲創作的《半生緣》這部小說的時代背景。

張愛玲《半生緣》:三個層面,淺析顧曼璐女性悲劇心理的畸變過程 戲劇 第3張

  沒落的黃昏、陰森的月夜、嘈雜的弄堂、封閉的公館、無愛的婚姻、扭曲的人性、頹敗的人生——這是20世紀40年代張愛玲小說世界中的上海。

  當時的舊上海受到了各種文化的浸染,其中封建主義文化和殖民主義文化對上海的影響最大,所以《半生緣》的時代背景是封建黑暗的舊中國和燈紅酒綠的洋場社會的結合。

  這也是曼璐的舞女工作產生的大環境。

  作者的創作背景

  當時的張愛玲已經飽嘗了情感的滄桑和婚姻的苦果。1944年,她拋開世俗非議,跨越年齡鴻溝與胡蘭成結婚,後來受到曠世渣男胡蘭成屢次出軌帶來的傷害,最終在卑微的掙扎過後痛苦的選擇結束了這段婚姻。

  在與胡蘭成離婚後,張愛玲孤身一人在上海。當時的上海生活環境紛擾動蕩,到後來新中國建立,對於處在時代浪尖的張愛玲來說,時代的轉變對她意味著更大破壞的來臨。對於時代,張愛玲的心境是灰暗的,缺乏對理想的信賴。

張愛玲《半生緣》:三個層面,淺析顧曼璐女性悲劇心理的畸變過程 戲劇 第4張

  少年時代家庭溫情的缺失,青年時代婚姻的失敗,再加上時代的大變革。張愛玲陷入了迷茫 、困惑和失望之中,正是在這種狀態下,張愛玲創作了《半生緣》。

  一個時代的社會背景總會有意識無意識地影響每個人的命運,《半生緣》中的曼璐就是在張愛玲的筆下,深深地烙上了時代的印記。

  社會時代烙印下曼璐的畸變心理養成

  顧曼璐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人物,她的所作所為讓我們感到可恨的同時,也讓我們心生憐憫。為了養活一大家人,她放棄了自己與豫謹的愛情去做舞女,她出賣了自己的青春和愛情,換得一家的茍安,留給自己的只剩下蒼老和淒涼。曼璐的舞女生涯是為了家,卻也為自己種下了後半生的苦果。

  在當時的社會,如果不是因為時代將人們逼向了生活的懸崖邊,誰甘願做舞女。

  過早踏人亂世的曼璐早已認識到金錢世界的殘酷性,這也為她後來的性格發展與所作所為埋下了伏筆,社會環境是她悲劇命運的罪魁禍首。

  曼璐既接受了新時代和新思想的洗禮,又因環境所迫而被迫走向了傳統的懷抱,成為傳統的祭品。在她的身上,通過對親情的玷污和扼殺,凸顯出了任性自私、冷酷的根底。她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

  社會制度的變革

  張愛玲創作的《半生緣》小說背景是1951年結稿,當時正處於新舊文化交替的時代。

  當時的上海,乃至當時的中國,盡管有受大量的西方文化的影響,但男權視角下的社會,對女性開放度的包容性依然很低。

  在婚姻制度上,秉持著新時代的一夫一妻制,但更多男性依然明面上只有一張結婚證,但私下里依然肆無忌憚的娶著姨太太,而顧曼璐,也是這個文化潮流下的犧牲品。

  張愛玲的《半生緣》中,女性的悲劇是在男權社會夾縫中求生的悲劇,是生活不能自主的悲劇。

  在大的時空背景下,個體生命微乎其微,她們根本不可能覺悟到要依靠自己去抗爭什麼。因此,我們似乎習以把她們的悲劇看做那個時代所有女性的悲劇。

  在當時的半封建社會,人們看重的是一個女人的貞節,而曼璐這一身份無疑已經把她劃為另一階層,這是她畸變心理的一個開端。

  作品借曼楨的男友世鈞之口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我想,只要是一個有一點思想的人,總不會否認我們這社會是畸形的,不合理的。」

  是這個畸形不合理的社會逼迫著她走上這條墮落的人性扭曲之路。

  在這樣的社會,由人的個性獨立性向物性的異化,是曼璐這一形象的獨特存在方式。

  曼璐到後面這種扭曲的愛是對生存狀態的一種反映, 她的畸形蛻變,是生存逼迫下的必然結果。

  3、個體層面

張愛玲《半生緣》:三個層面,淺析顧曼璐女性悲劇心理的畸變過程 戲劇 第5張

  倔強、愛慕虛榮

  顧曼璐是張愛玲筆下一個典型的女性悲劇人物,這個悲劇的產生,除了大環境時代造就,還有很大一部分在於她自己。

  17歲就成為舞女,在舞廳跳舞「見多識廣」的她,從一個單純可愛的小女生,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愛慕虛榮,面子大於一切,過分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她活在了世俗眼光之下,日漸喪失了自我。

  在婚姻上面,顧曼璐不僅葬送了自己的一生,也連帶毀了妹妹顧曼楨的一生。

  她的婚姻之所以成為悲劇,與她的貪慕虛榮、自我價值的淪喪息息相關。連她的婚姻,都因好面子賭氣而倉促決定。

  被舞廳的幾位年輕的女同事說自己老,逐漸失去姿色,對於以青春為資歷養家糊口的她無疑是晴天霹靂。

  何況,曾經在舞廳擁有絕對地位的她豈能被這幾個小姑娘笑話。

  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她竟在她們面前誇下海口,拿祝鴻才當擋箭牌,聲稱祝鴻才一定會娶了她。

  而實際上,年近三十歲的她,已經沒有多少富裕老板願意買她的場,此刻只有祝鴻才願意圍著他轉。

  起初原本看不上祝鴻才的顧曼璐,只因幫他擺平了她曾經和張魯生的情感糾葛,便對他刮目相看。

  明知道對方有妻室,依然甘願去做她的姨太太,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如果沒有嫁成,豈不是很沒面子。

  錯誤的婚姻選擇

張愛玲《半生緣》:三個層面,淺析顧曼璐女性悲劇心理的畸變過程 戲劇 第6張

  顧曼璐長期混跡在舞廳,見識了各色各樣的有錢男人,但她對於男人依舊沒有清晰的認知。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總是屈服於曼璐的管教之下的祝鴻才,實質上本是一個好色之徒,婚前就無數次覬覦妹妹的美色。

  但在祝鴻才的糖衣炮彈之下,曼璐依舊選擇了嫁給祝鴻才,錯誤的選擇導致了她婚姻的悲劇。這也是她畸變心理轉變的開端。

  自我價值的淪喪

  原本就想借助婚姻衣食無憂的她最後卻在婚姻里逐漸喪失自我。

  為了使浪蕩的丈夫回頭,竟然扭曲的想要借曼幀的腹為祝鴻才生子,以此毀了妹妹曼幀的一生。

  「她忽然覺得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有個孩子就好了。借別人的肚子生個孩子。這人還最好是她妹妹,一來是鴻才自己看中的,二來到底是自己妹妹,容易控制些。」

  這是作品中曼璐心理扭曲後產生的邪念。

  和渣男祝鴻才的這段婚姻,徹底將曼璐的心理畸變推向了悲劇高潮。

  在丈夫面前,她毫無自我,一切為了丈夫而活,費勁一切心思卻換來了丈夫的玩世不恭和屢次出軌,對她不聞不問。

  她不甘心也不死心,一步步為自己和妹妹的人生種下惡果,在失去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日漸形成了扭曲的畸形人格。

  桐華在《最美的時光》中寫到:「這個世界,黑暗總是與光明共存,我們無法逃避黑暗,但是我們永遠可以選擇擁抱光明。」

  曼璐在遭受婚姻的挫折和人性的黑暗之後,沒有想過改變自己,做到自我價值,而是選擇依附他人、傷害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畸變心理,與她的個人選擇緊密相關。

  4、結語

  一個悲劇人物產生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張愛玲也擅長從多角度去刻畫一個悲劇女性人物的悲劇心理。

  出生和環境往往能夠極大的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走向。

  馬克思曾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顧曼璐的人生是個悲劇,這和她出生所處的時代環境以及她的家庭命運密不可分。環境一步步吞噬她,讓她在失去自我價值的路上養成了畸變的性格。

  —END—

  作者簡介:動動,工科研究生在讀。一位熱愛文字的文藝女青年,一位勵志、陽光、熱情、有思想、有靈魂、有夢想的小仙女。夢想是致力於引領新時代女性成為更好的自己。

>張愛玲《半生緣》:三個層面,淺析顧曼璐女性悲劇心理的畸變過程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