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半生緣》:相愛不能相守的悲劇,關鍵在於自己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張愛玲《半生緣》:相愛不能相守的悲劇,關鍵在於自己 戲劇 第1張

  文丨卿心君悅

  《半生緣》,張愛玲的長篇小說,講述了舊時代的愛情悲劇,有刻骨之戀的美好,有愛而不得的痛楚,有陰差陽錯的遺憾,也有獨守空房的悲涼…

  有人說張愛玲的作品,鮮少有美滿的結局,她以清冷犀利的文字,描繪著一個又一個鮮活且悲劇的人物:銀娣、七巧、葛薇龍……

張愛玲《半生緣》:相愛不能相守的悲劇,關鍵在於自己 戲劇 第2張

  或許正因為是悲劇,所以才充滿著無限的魅力,吸引著、牽動著讀者的內心,也讓文字背後的故事愈發的深刻。這讓人不禁想起莎翁的那些傳世之作,皆以悲劇收場,留給人們更多的令人深思的內涵與啟示。

  張愛玲的《半生緣》亦是如此,一半的情緣,一生的錯過,是命運弄人還是性格所致,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終歸是有緣由的,或許我們可以從作品中的愛情悲劇中窺探一二,也不枉再讀這一次。

張愛玲《半生緣》:相愛不能相守的悲劇,關鍵在於自己 戲劇 第3張

  「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這是作品開篇處,沈世鈞回想初見顧曼楨時的感受。

  十四年,沈世鈞和顧曼楨從相愛、分離到再次相見,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樂都經歷遍了,再次重逢,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只剩下無盡的悔恨,還有那句無可奈何的:「我們回不去了……」

  兩人的錯過,很多人會把這歸罪於世事無常,造化弄人,但這或許並不能完全概括和詮釋這場愛情悲劇產生的緣由,縱觀整部作品,各中原因也不止於此。

  相愛是一件多麼值得慶幸與欣喜的事情,就像作品中世鈞與曼楨剛在一起時的想法:

  「他所愛的人剛巧也愛他,想必也是極普通的事情,但是對於身當其境的人,卻好像是千載難逢的巧合。」

  你愛的人剛好也愛你,或許把這稱之為世上最開心的事,並不為過。但相愛只是一段感情的開始,能否美滿,全看經歷生活的洗禮之後的狀態。好的感情不僅需要愛來構建,還需要互相足夠的信任來支撐,世鈞與曼楨似乎就缺少了這一點。

  從作品《半生緣》中多處的描寫可以看出,在兩個人交往過程中,一直缺乏足夠的信任:

  • 世鈞曾因曼楨對表哥張豫瑾的態度友好而誤會(實際上只是因為姐姐曼璐對其的辜負,所以才相對友好一些),甚至懷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也因此疏離了曼楨一段時間。
  • 世鈞提出想早些結婚的想法,曼楨不願世鈞與其一起承受家庭的重任,執意推遲,世鈞因此心情苦悶,患得患失的心愈發沉重,對曼楨的感情產生了質疑。
  • 曼楨被姐姐囚困後,面對曼楨的「消失」,世鈞被曼璐和曼楨媽媽的說辭輕易說動,認為曼楨真的移情別戀嫁給了張豫謹。

  由此看來,在這段感情中,世鈞對曼楨缺乏必要的信任,從而影響了對這段感情的信心,正因如此才產生了上述一系列事情,也正是因為缺乏信任,才放棄了與曼楨之間的感情,草草與石翠芝結婚。雖然選擇放棄是部分人心中的「情理之中」,但並不是必然結局。

張愛玲《半生緣》:相愛不能相守的悲劇,關鍵在於自己 戲劇 第4張

  《半生緣》劇照

  脫離作品回到現實生活中,很多相愛的人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擔心對方是否真的愛自己,擔心這段感情會沒有結局,擔心存在被橫刀奪愛的可能,從而出現時常翻看對方手機,盤問對方每日行蹤,對方很正常的舉動也成為了掩飾或心虛的表現,精神時刻處於緊張狀態,關注著對方的一舉一動,試圖找尋些蛛絲馬跡來驗證自己的擔心和懷疑,殊不知正是這種缺乏信任的表現讓情感關係變得異常緊張和敏感,兩個人都很難感受到愛情應有的甜蜜和溫馨,以至於感情很容易在多疑、爭吵和疲憊中消失殆盡。

  誠然,導致在愛情中缺乏信任的原因有很多,但在這部作品中,世鈞對曼楨缺乏信任的原因之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產生有很多因素,家境之差、外貌形象、工作收入或者本身性格所致,這些都可能成為內心深處自卑的源頭,作品中的世鈞在感情中就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世鈞的自卑在很大程度上或許就源於原生家庭父母感情不合的影響及性格所致:

  「我承認我這種自卑心理也是我的一個缺點。我的缺點實在太多了,好處可是一點也沒有。」

  因為對愛人缺乏信任,所以很容易受他人的言語或行為的影響,如果世鈞堅信曼楨對自己的感情,也許在曼楨被困時會盡力找尋,不輕易放棄,也許會默默等待,不草草結婚,那麼再次相見未必會是悲劇。

  關於這一點的建議:

  摩西奶奶在《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中有這樣一段話:「愛自己就一定要認清楚真正的自己,不要抬高自己,也不要看低自己」,其實在愛情里亦是如此,過於傲慢無法愛別人,而過於自卑,也很難獲取幸福,最好的姿態就是彼此平等,何況兩個人選擇在一起,就是對彼此最直接的認可,在愛情親密關係中,並不該存在自卑的心理,更不該因此而對愛人喪失信任感,而世鈞正是因為自卑才對感情產生質疑。

張愛玲《半生緣》:相愛不能相守的悲劇,關鍵在於自己 戲劇 第5張

  導致世鈞對曼楨缺乏信任的另一個原因:對這段感情合理性的認可

  影響對一段感情合理性認可的因素:是否摻雜了過多除感情以外其他東西,如金錢、私欲等。

  這類似於張愛玲的另一部作品《怨女》中的銀娣,為了獲取物質的享受而嫁入姚家,在婚姻的開始就夾雜了過多的金錢欲望,銀娣內心從一開始就否定了這段感情的合理性(認為這段婚姻起初就沒有愛情),因此注定了感情的悲劇,自己都無法認可的感情,又怎麼美滿幸福。

  世鈞家境優越,而曼楨出身貧寒,世鈞及家人也許可以接受曼楨的家境,卻無法接受曼楨的「舞女」姐姐,世鈞受父母的影響(父親曾在舞廳與曼楨的姐姐曼璐有過一段曖昧),從而對這段感情的合理性產生一定的質疑,雖沒有具體的結論,但在相處過程中,總會產生一定的不適與懷疑。因此,感情出現問題,在他看來或許才是「正常」的。

  關於這點的建議:

  婚姻愛情的選擇是因為愛,由愛開始的婚姻愛情,從根本上就解決內心對這段感情合理性的認可問題,相反,你的內心也會抵觸這段感情。

  其次當決定與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就該摒除關於這段感情存在是否合理的疑問,否則就不要輕易的在一起,因為疑慮會隨著時間和外部因素不斷的誇大,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內心,當自己都覺得你們不應該在一起的時候,面對問題,愛情會變得不堪一擊。

  在《世上每一座孤單的島》中有這樣一段話:「最在乎的人,總在誤會與錯過之間擦身。不能怪命運不公,是你沒有交付出足夠的信任,是你沒有為愛情義務反顧的決心」。愛情沒有失敗可言,敗的是身處愛情中的兩個人,而信任是愛情穩定長久必不可少的基礎。

張愛玲《半生緣》:相愛不能相守的悲劇,關鍵在於自己 戲劇 第6張

  「她(石翠芝)和世鈞固然無緣,和他(許叔惠)呢,因為環境太不同的緣故,也是無緣。」這是作品中,許叔惠遇到石翠芝時的心理。

  愛情這個詞,好像是一個特別極端的形容詞,它可以代表著世間所有美好的感情,也可以成為所有悲傷和痛苦的源泉,對於作品《半生緣》中的許叔惠與石翠芝而言,愛便成了苦痛掙扎的根源。

張愛玲《半生緣》:相愛不能相守的悲劇,關鍵在於自己 戲劇 第7張

  《半生緣》劇照

  兩人相識於沈世鈞的家里,石翠芝家境優越遠高於許叔惠家,是典型的世家大小姐,對於許叔惠而言兩人之間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

  「他也覺得像翠芝這樣的千金小姐無論如何不是一個理想的妻子……他這樣一個窮小子,她家里固然是絕對不會答應,他卻也不想高攀,因為他也是一個驕傲的人。」

  但是愛情似乎並不在意這些,幾次接觸兩人之間還是產生了若有似無的情愫,不過翠芝母親的怠慢讓許叔惠深知二人的差距,在面對石翠芝的一番情意時,他沒有接受,壓抑著內心真實的想法,迫使自己一再躲避,可在收到石翠芝的信,知道她即將訂婚的時候,卻用買醉來麻痹自己。

  後來,沈世鈞與曼楨失聯,心灰意冷之際選擇了與家里一直期望的兒媳人選石翠芝在一起了,而翠芝因為許叔惠的一再拒絕對感情失去了向往,便也順其自然的接受了世鈞,當世鈞把他們準備結婚的消息告知叔惠並邀請他做伴郎的時候,叔惠本想拒絕,卻沒有扭過好兄弟世鈞的堅持,此時的叔惠除了震驚或許只剩下悲涼和遺憾了:

  「自己就又譴責自己,為什麼這樣反對他們結合呢?是否還是存有一點私心,對於翠芝,一方面理智地不容許自己和她接近,卻又不願意別人占有她。」

  在參加完世鈞和翠芝的婚禮之後,許叔惠便出國了,後來娶了一個比翠芝還要「闊」還要「出風頭」的小姐,不久又離婚了。本以為有些感情會隨著時間而淡化,卻不曾想過,愛而不得的渴望從未消散,在幾年之後叔惠回國時,再次相見的兩個人內心的情感鮮活湧動,再也無法壓抑,面對翠芝的誘惑,他不再拒絕。

  作品《半生緣》到這里便結束了,雖然故事看似沒有明確的結局,但是似乎也已經注定,叔惠與翠芝就像世鈞與曼楨一樣,永遠不可能在一起,也許曾經有過無數的機會,但終究因為沒有勇氣而錯失,遺憾、悔恨、不甘也無法讓一切重來。

  由此來看,在作品中導致許叔惠與石翠芝相愛卻沒有在一起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勇氣

  看似是門第之差,阻隔了兩個原本相愛的人,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勇氣的缺乏,讓許叔惠不敢接受石翠芝的愛,也不敢正視自己的內心,更沒有做過任何的努力去跨越兩人之間的差距,只是一味的告誡自己要理智,卻又沒有真正的放下。

  面對愛情選擇時,存在理性是必要的,因為這是對自己及對方負責的表現,如果真的無法在一起,放下或許也是一種選擇,各自安好也不錯。但是後來的重逢,許叔惠沒有拒絕翠芝的愛,在該接受的時候沒有接受,在該拒絕的時候沒有拒絕,或許才是最大的錯誤,由此來看:

  • 接受是一種勇氣

  穆新陽在《願你擁有打敗一切的勇氣》中說道:「其實,每個人的身上,都隱藏了巨大的潛力,只是沒能充分地發揮出來。我始終相信,在某件事情上還沒有成功,一定是還沒有開始逼自己。」用在叔惠與翠芝的遺憾結局同樣適用,如果當初叔惠有與翠芝攜手面對一切的勇氣,結局未必不會美滿,畢竟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娶到比翠芝「出風頭」的富家小姐不是嗎?

  在現實生活中亦是如此,門第的差距或許可以成為相愛的阻礙,但卻無法真正打敗兩個真心相愛的人,如果面對一段感情連接受和努力的勇氣都沒有,那又何談敗給了現實,只是敗給了自己。

  • 徹底放下也是一種勇氣

  世間的愛情,相愛沒有在一起的情況有很多,原因多種多樣,如果真的無法改變這種結局,這時更需要做的或許是徹底放下,因為既然沒有結果,困擾其中念念不忘又有什麼意義,只會徒增煩惱和悲傷,不如與愛而不得的感情徹底斷聯,不過這確實也需要一定的勇氣。

  勇於面對現實和結局,從內心接受這一結果,為曾經的感情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放過自己,也放下悲傷,給自己一個重新擁抱幸福的機會。

  面對愛情,接受也好,放下也罷,如何抉擇全憑自己,不留遺憾、不愧於心就好,而最不恰當的方式也許就是許叔惠的做法,沒有勇氣接受又沒有勇氣放下,最終傷害了翠芝,也傷害了世鈞,對自己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傷害。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與此類似的情況,真心相愛卻沒有面對困難和阻礙的勇氣和決心,在失去之後,又糾纏不清難以釋懷,可結果又能如何?不過是傷了自己、傷了那個曾經期望你勇敢一點的人和後來與你在一起的人罷了。

  相愛沒有在一起,是件令人遺憾痛苦的事情,而遺憾的存在,就是在提醒著我們,本可以擁有另一種結局,卻因為各種原因擦肩而過,就像世鈞與曼楨、叔惠與翠芝一樣。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的幸福:「人生至福,就是確信有人愛你,有人為你的現狀而愛你,說得更準確些,有人不問你如何就愛你」,願你可以遇到這樣愛你的人,同時也是你愛的人,並且能夠好好相愛,永遠在一起。

張愛玲《半生緣》:相愛不能相守的悲劇,關鍵在於自己 戲劇 第8張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高級心理健康指導師,知名情感博主。用文字溫暖你,我。

>張愛玲《半生緣》:相愛不能相守的悲劇,關鍵在於自己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