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對權力的無知從邏輯上毀掉了《長安十二時辰》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是對權力的無知從邏輯上毀掉了《長安十二時辰》 戲劇 第1張

李必的原型是唐代政治家李泌

  閒來無事看網劇解悶兒,覺得《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有點兒意思。講的是唐朝天寶年間,一個年少氣盛的官員(易烊千璽飾演)主管一個臨時拼湊的治安機關,派一個臨時赦免的死囚(雷佳音飾演)去偵緝捉拿混入長安企圖大搞恐怖活動的陰險壞蛋。遺憾導演編劇不行,枉費了精美的服化道,也可惜了馬伯庸的原作。眼下看到第十六集,簡而要之,問題多多,破綻百出。

  不過我今天要談的不是劇情或表演,而是其中那個臨時組建的治安機構「靖安司」。

  首先我要說,唐代歷史上從來沒有靖安司這麼一個機構。長安城的治安管理主要負責機構是禁軍。禁軍有南北衙兵之分,歷史學家陳寅恪說,北衙禁軍乃「衛宮之軍」,南衙禁軍即「衛城之軍」,大抵如此。北由皇宮直轄,南受宰相節制,其中又以左右金吾衛為主要治安力量,負責城防、巡查、宵禁、抓捕等事情,沒有「靖安司」什麼事兒。馬伯庸憑空造出這麼一個治安機構,從文學的角度看非常有戲。因為誰都知道,在官僚體系中,一個新部門新機構的創設,往往意味著兩種情形——固有權力的分割,或者新設權力的創生。然而不管是那種情形,權力這種東西的變動,總會刺激人們的貪圖、覬覦和爭奪。

是對權力的無知從邏輯上毀掉了《長安十二時辰》 戲劇 第2張

  《長安十二時辰》交代,靖安司是皇帝欽點,由太子一手組建的首都治安機構。那麼,這個機構分走了哪些人哪些機構的權力呢?一目了然,首先是分走了皇帝的權力。京城秩序事關皇家安危,一般來說君王絕不會假手於人,哪怕親如太子也不大可能。不過誠如劇中所說,皇帝分權給太子,是想考驗他的能力,邏輯上講得過去。

  其次,靖安司分走的還有宰相的權力。宰相節制下的南衙禁軍,主要責任就是長安城的治安,一個不在他管控下的新衙門,對他的權力無疑是一種削弱和威脅。當然,靖安司的成立,對金吾衛的權力以及城中常設的市、街、坊、里等各級治安組織的運作造成不小的影響。假如把這種權力紛爭的大局與靖安司維護治安抓捕罪犯的具體案件巧妙而有機地結合起來,《長安十二時辰》就不會如此拖沓松散缺乏連貫。

  透過靖安司這個機構,其實還能生發出很多有趣的組織規律,可惜導演編劇沒有深入刻畫。西方有一位社會學家叫羅伯特·米歇爾斯(Robert Michels),他寫過一本非常著名的書,名為《寡頭統治鐵律》。此人就注意到普遍存在於組織機構內部的一大矛盾。這個矛盾是什麼呢?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偏離」。

是對權力的無知從邏輯上毀掉了《長安十二時辰》 戲劇 第3張

  從初衷來看,任何社會組織,包括官僚機構,都是為了做到某種集體目標而建立起來的。比方說靖安司,它就是為了更好地維護長安城的安全而設立的。然而就像《長安十二時辰》里執掌靖安司的主管何執正對下屬李必說的那樣,要想維護長安的安全,首先要讓靖安司活下去。

  這就可能產生巨大的矛盾,或者所謂的「偏離」——這個組織或機構為了自身的生存,會把活下去當成自己的首要目標,從而背離它成立之初所追求的理想。實際執掌靖安司的李必就是這一矛盾的鮮明例子。同樣遺憾的是,導演編劇都沒有好好挖掘這里頭的戲劇性。

是對權力的無知從邏輯上毀掉了《長安十二時辰》 戲劇 第4張

政治學名著

  或許正是因為缺乏對權力的深入理解,《長安十二時辰》才顯得那麼金玉其外破綻百出,才會出現少年老成的主事向死囚莫名高喊「我要做宰相!」的尷尬場景,老謀深算的宰輔在奴婢面前對下屬嚷嚷「太子一定得廢!」的荒唐局面。唉,權力呀權力,有多少人能理解其中奧秘呢?

>是對權力的無知從邏輯上毀掉了《長安十二時辰》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