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軍戎服飾穿對了嗎?細說唐朝軍戎服飾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再現了唐朝盛世繁華。而一部古裝劇,古代服飾是還原歷史面貌的一個重要道具,如果看一部古裝劇有無美感,主要還是看人物裝束。無論是劇中的「不良人」張小敬,還是官人、庶民、軍士、胡人、奴隸等,都基本再現了唐朝服飾。特別是軍戎服,既有實戰型的龜甲背,也有軍人的「缺胯袍」。那麼劇中唐代軍戎服穿對了嗎,唐朝的軍戎服是何模樣?

《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軍戎服飾穿對了嗎?細說唐朝軍戎服飾 戲劇 第1張

  唐朝鎧甲的演變

  唐朝歷史變化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初、中、晚三個時期,三個時期軍戎服有不同的特點。初唐時期的鎧甲和戎服基本保持著南北朝到隋朝形成的樣式。到了武德中期、貞觀以後,軍戎服進行了一系列服飾改革,逐漸形成了唐代風格的軍戎服。

  唐高宗、武則天兩朝時,唐朝國力達到了鼎盛時期,此時天下太平,唐朝上層人士奢侈之風興起,戎服和鎧甲的絕大部分已經脫離了實戰功能,演變成美觀豪華,甚至以裝飾為主的儀式典禮服裝。

《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軍戎服飾穿對了嗎?細說唐朝軍戎服飾 戲劇 第2張

  「安史之亂」後,唐朝突然進入戰亂時代,軍戎服也演變成作戰的實用狀態,特別是鎧甲,到晚唐時已經形成基本的形制,此後一直到唐朝滅亡,鎧甲並無大的變化。

  據《唐六典》記載,唐朝的鎧甲有很多種,具體說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錘、白布、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13種。既有鐵甲,又有皮甲、布絹甲。

  在鐵甲中,仍然以明光甲最為普遍。唐朝初年,明光甲的形制除護頂外,結構與外形延襲隋朝。比如湖南長沙出土的特盾武士俑,護頂在領口處出兩個外翻的圓鉤,有的勒甲索就套在這兩個圓勾上,向下與腿裙的束帶相連接,在胸部乳下用第二根勒甲索橫過身體勒束胸背甲,橫直兩根束甲絆在胸前交叉處用一個圓環加以固定。

《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軍戎服飾穿對了嗎?細說唐朝軍戎服飾 戲劇 第3張

  永徽以後,鎧甲肩部出現了有虎頭、龍首造型的護肩,披膊有的墊在護肩下,有的為護肩取代,但對肩部的防護加強。之所以這樣改進,是因唐朝陌刀廣泛使用,這種砍刀對肩部威脅較大,因此加強上半身防護很重要。臂甲的上部也安裝了皮質的像撐開的傘一樣的護甲,用來保護肘部。

  盛唐後期至唐朝末年,胸腹部的圓護上也出現了各種獸頭、虎吞等形象。這種改變使圓護甲失去了反光鏡的作用。這一時期的鎧甲又重新用小甲片編制,但仍然保持明光甲的樣式。

《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軍戎服飾穿對了嗎?細說唐朝軍戎服飾 戲劇 第4張

  唐代鎧甲中,步兵甲也是常用而且很重要的一種,與明光甲相比,步兵甲的腿裙較長,一般不開衩。

  總體來說,唐朝的戎服初期基本沿襲了隋朝,貞觀後,由於與邊疆少數民族及世界各國交流廣泛,唐朝戎服也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當時從宮廷到上層人士,有一種「尚胡」的風氣,《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太常樂尚胡曲,貴人禦饌,盡供胡食,士女皆競衣胡服,故有架式陽羯胡之亂,兆於好尚遠矣。」這種「胡風」影響到軍戎服。

  唐朝對這種變化採取了抵制措施,明令禁止一些明顯影響宮廷服飾及軍戎服飾的措施,恢復了傳統服飾。這對軍戎服形成有一定促進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軍戎服飾穿對了嗎?細說唐朝軍戎服飾 戲劇 第5張

  唐朝武官缺胯衫。

  唐朝並不是武官都必須穿用鎧甲,而鎧甲在大的戰事中有作用,由於笨重,平時武官的戎服為「缺胯衫」,衫的形制與隋代差不多,只是在顏色和繡紋上區分品級。《中華古今註》記載:「至武德元年,高祖詔其諸衛將軍,每至十月一日皆服缺胯襖子,織成紫瑞獸襖子,左右武衛將軍有豹襖子,左右瀋衛將軍服鷹文襖子。」

《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軍戎服飾穿對了嗎?細說唐朝軍戎服飾 戲劇 第6張

  此後對繡紋又作了變動,《舊唐書》記載:「延載元年五月則天內出弼紫單羅銘襟背衫,賜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監門衛將軍等飾以對師子,左右衛飾以麒麟,左右武威衛飾以對虎,左右豹韜衛飾以豹,左右鷹揚衛飾以鷹,左右玉鈐衛飾以對鶻,左右金吾衛飾以對豸」

  唐代缺胯衫在膝上下位置,要將袍裾剪下一段縫上,這是長孫無忌改進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軍戎服飾穿對了嗎?細說唐朝軍戎服飾 戲劇 第7張

  唐朝士兵缺胯袍

  唐朝除了武官以外,唐朝士兵戎服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盤領窄袍,另一種就是「缺胯袍」。《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張小敬穿的就是「缺胯袍」。但士兵的缺胯袍不會像武官的那樣複雜,並沒有繡有紋飾。而盤領窄袍和南北朝、隋朝的襦袍樣式差不多,不過衣服下擺大於襦袍,左側不開衣衩,而衣和袖好像比缺胯衫更窄更緊,下著大口褲,頭戴折上巾,唐朝叫作「幞頭」。

《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軍戎服飾穿對了嗎?細說唐朝軍戎服飾 戲劇 第8張

  在這里再簡要介紹一下「幞頭」。並不是只有唐軍戴幞頭,那時朝廷中從皇帝到百官及文人墨客都喜歡戴這種冠飾,唐朝的幞頭流行不同的樣式。據《雲麓漫鈔》記載:「唐武德中,尚平頭小樣者,嗣聖二年則天臨朝,以絲葛為之,以賜百官,呼為武家樣。又有高頭巾子,亦呼為武家諸王樣巾子。景龍四年,內宴賜百官內樣巾子,高而後隆,目為英王樣巾子。明皇開元十四年,賜臣下內樣巾子,圓其頭是也。」

《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軍戎服飾穿對了嗎?細說唐朝軍戎服飾 戲劇 第9張

  這段記載給出四種幞頭樣式,但到開元後,幞頭變化不大了,到晚唐時,是一種經常見到的帽子。唐朝武士中還流行在幞頭外包一塊紅色或者白色的羅帕,稱為「抹額」。《新唐書》載:「……後募猛士討吐蕃,乃自奮戴紅抹額來應衰退,高宗假朝散大夫,使從軍。」

  以上根據《長安十二時辰》中服飾,簡要介紹了唐朝軍戎服的演化及不同階層軍人穿戴。應該說唐朝的服飾是一門學問,種類繁雜,而且穿戴方式不同。以後會根據劇情,進一步剖析唐朝不同角色服飾特點。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長安十二時辰小課堂#

>《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軍戎服飾穿對了嗎?細說唐朝軍戎服飾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